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小学学习方法 > 三年级方法 > 三年级语文 > 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时间: 嘉馨975 分享

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课是《古诗两首》,分别是贺知章的《咏柳》和朱熹的《春日》。学习啦小编在此整理了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这是清代诗人袁枚写的一首五言绝句,写夏天中午所见到的情景。诗的语言清新流畅,明白如话,通过动静结合的描写,把一个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刻画得栩栩如生。

  教学理念:

  本课设计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而且通过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展开想象,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会认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识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是教师以优美的导语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到课文的学习中去。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就是苏醒,就是温暖,就是繁荣,就是希望。春是花的世界,是鸟的天堂,是诗的故乡。春天如此美好,有许多诗人都用优美的诗句赞美春天的可爱,你能背出1-2首你学过的与“春”有关的诗吗?然后指名背《春晓》《绝句》《草》等诗。听了这优美的旋律,老师仿佛看到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你听,窗外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唧唧喳喳地叫着。多好的享受啊!接下来,老师请你们欣赏一段画面,看看哪位同学观察地最仔细,想得最深入(播放有关柳树的画面,目的让学生感受柳树是春的使者,带来春天的信息,春天充满生机)

  师:看完了这段画面,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生:交流,谈感受

  初读古诗,了解大意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想知道檀老师在想什么吗?此时此刻,老师就想把唐朝诗人贺之章写的《咏柳》推荐给大家。

  (边出示诗句,边朗诵)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l.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先自己去读一遍古诗,边读边把课后的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

  2.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

  3.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1)指名读。读得好的当老师带读。

  (2)开火车读。

  (3)全班读。

  4.从读“咏、妆、绦”三个字。要求学生会读,读准确。

  5.学生再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每个字音。

  6.指名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7.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了解诗意

  1.指导第一、二句。

  (l)(放远看柳树的图片或录像)

  (2)你看到了什么?(柳树)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学生自由发挥)

  (3)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的一样。碧玉可是翠绿晶莹的,美极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你们看诗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4)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一”字读第二声,可读重些。“绿”字也可读重点。

  (5)全班看着图片吟诵这两句。

  2.自读第三、四句。

  (l)接下来,诗人又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同学们和同桌去读三四句。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学生自读。

  (3)指名读,相机提问: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这样读。

  (4)读到第三句的时候,让全班看着采集的柳叶说说柳叶的样子。

  (5)读到第四句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

  3.全班齐读。

  4.能背的站起来背。

  3.反复诵读,体会感情

  多美的柳树呀,多好的春天呀,怎能不让人喜爱?你准备怎样读这首诗,让别人听了确实感到很美。自由练习,你可以在书上做上记号(换气、轻声、重音)

  师: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读读这首诗?你自己认为那里读得最好。(老师可以帮助点评)

  师:你认为谁读得最好,让我们象他那样去读,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读,看谁读得最美。

  让我们一起静静地再听一遍古诗,请同学们将眼睛轻轻闭上。

  师:会背的同学请站起来,我们一起背诵,不会的就看书朗读。

  默写,同桌对改,订正,集体反馈:错在哪儿?

  课外延伸:

  春风多好呀,它吹绿了柳树,吹出了勃勃生机,你还知道哪些赞美春天的诗,背给大家听。其实,还有不少的散文、对联、童谣、歌曲也是描写春天的,你知道吗?(展示读书卡)

  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2

  【教学理念】

  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是重难点。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全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学习《咏柳》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师: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谁来背背有关春天的诗歌?(指名背通)今天我们还要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喜一起走进迷人曲春天,看着他们分别赞美了春天的什么?

  二、先学习《咏柳》,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咏、绦”。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妆”、“裁”。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⑴“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⑵“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想象体会柳技的绵长和柔软)

  ⑶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全大自然的伟大神奇)

  ⑷“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⑴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⑵指名读,师生评议。

  ⑶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

  师:你看那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真是青翠欲滴啊!那垂挂下来的万千柳条,柔软绵长,随风摇曳,多像绿绿的丝带!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再看那小巧的新长出来的柳叶,细细尖尖的,整整齐齐的,是谁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四、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学习《春日》

  一、复习导入

  指名背诵《咏柳》,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学习《春日》,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泗”、“滨”。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胜”、“泗”、“滨”。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旬,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⑴作者到泗水边寻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能想象都有什么“焕然一新”吗?(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具体感知“无边光景一时新”)

  ⑵“万紫千红”是说春天的什么?能具体说说吗?

  (借助图画形象感知花儿的缤纷色彩,春天的美丽景象)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⑴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⑵指名读,师生评议。

  ⑶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旬来对答。

  师: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予,我信步到泗水河边寻找春色,啊,放眼望去,一切都焕然一新了,全没了冬日的苍白和萧瑟。

  生:胜日寻芳渐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师: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你看,春风徐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到处万紫千红,百花争艳,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

  生: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四、背诵古诗

  第三课时

  (复习旧知;指导书写生字;交流古诗)

  一、指名背诵《春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咏、碧、妆、裁、剪、滨、紫

  2、出主识记字形,集体交流:

  提醒:咏,用口吟诵,与口有关,故口字旁;泗、滨,与河水有关,左边是三点水旁;绦,与丝织有关、左边是绞丝旁。裁,与衣服有关,里面是衣字:剪,用刀来剪,下面是刀字;妆,梳妆,女人常梳妆,右边是女字旁。

  3、先描写观察重点笔画,再集体交流:

  “裁”是半包围结构,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滨”字第七笔是一笔撇,不是两笔;“紫”字的下面“糸”不要丢掉一点。

  三、书写练习

  四、拓展阅读: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互相交流,背诵

  作业:背诵古诗给家人听,默写古诗。

  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课《古诗两首》教学札记

  《咏柳》和《春日》两首古诗虽然作者不同,写作朝代与写作方式不同,但其主题却是一致的,即描写和赞美春天的景色。在教学《古诗两首》时,我抓住“春”这一主题,与其说是在教学两首古诗,不如说是让学生通过两首古诗徜徉在更多描写春天的美诗文中,从而感悟春的勃勃生机,春的万紫千红。

  一、多方整合,营造浓浓春意

  本课教学采用了“合──分──合”的方式,将两首古诗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共同突显“春”这一主题。开课伊始,便将两首古诗和盘托出,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发现两首诗之间的共同点──都描写了春天,都写到了春风这一事物──从而引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以此导入对《咏柳》一诗的教学。又以“二月春风裁出了……裁出了……裁出了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出示:万紫千红总是春)”过渡到《春日》一诗。两首古诗的分开教学看似独立,其中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始至终不离“春”这一主题,为二次整合铺垫基础。

  课末,将两首古诗再次整和,进行对比参读。使学生领会到:《咏柳》如细笔勾勒,由一柳而见出整个春天;《春日》则如泼墨挥毫,渲染出春天的“无边光景”,“万紫千红”。然而此处对比的实质并非为求异,而为探求两首古诗内在精神之一致,即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至此,学生对春的感悟和热情得以升华,此时,让他们写下心中对春的感受便如水到渠成,一蹴而就。课堂氛围达到高潮。

  除了两首古诗之间的整合,本课教学还巧妙地引入朱自清的散文《春》,使古今诗文得以整合。课始,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导入新课,揭示了整节课的主题,奠定了课堂的情感基调。课末,以《春》的结尾三段丰富了春的内涵,提升了学生的情感。在这儿,诗、文各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个性,又具有相同的精神内涵。“诗”是“文”的浓缩, “文”是“诗”的诠释,其有效结合,使学生置身于更广阔的语文空间,营造了课堂的浓浓春意。另外,新旧知识的整合在本堂课中也有体现。课前谈话让学生背诵已学的描写春天的古诗,照顾到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课终鼓励学生阅读和摘录有关春天的美诗文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展。

  二、抓住诗眼,巧设切入口

  语文课程具有重感悟的特点。古诗作为一个整体,传达出其各不相同的情感和意境,而这恰是一首诗的精髓所在。教学时片面注重字词的讲解而忽略对全诗意境的感悟无异于舍本逐末,买椟还珠。

  在分步解读《咏柳》和《春日》时,我分别抓住了“裁”和 “寻”这两个字展开教学。教学《咏柳》,以“为什么作者把春风比作剪刀?这把剪刀裁出了什么?”这一问题切入,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阅读期待,并最终统领全诗的教学。《春日》一诗,重在让学生思考:作者是在怎样地寻找春天,他的心情如何?带领学生不仅走进诗歌,也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这一“裁”一“寻”,使两首诗互为注脚。

  三、想象补白,丰富诗歌意蕴

  古诗凝练含蓄。诗人往往用跳跃的语言,创造出一种言外有言、意外有意,令人回味无穷的意境来表达审美体验,反映生活本质。如何引领学生读出诗句背后的情味,离不开学生的想象。教学中,我多次通过想象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对诗句的内容进行补白。如教学《咏柳》时,让学生想象春风还裁出了什么?在这儿,学生将已有的对春天的认识,在脑海中转变成一幅幅立体的、鲜活的画面,再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这一过程,无疑充实了诗句的内容,拉近了古诗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丰富了古诗的意蕴。二次整合时,让学生以“ 总是春”练习说话,同样达到了这一目的。

  最后谈两点困惑:

  1、字词理解与情感感悟氛围创设如何兼顾。

  2、《春日》的教学太开放,如何能照顾到基础较差的一部分学生。

猜你感兴趣:

1.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课古诗两首说课稿

2.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的教学设计

3.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4.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课古诗两首教案设计

5.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6.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十九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301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