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小学学习方法 > 三年级方法 > 三年级语文 >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时间: 嘉馨975 分享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是《古诗两首》,那么老师在进行教学后如何进行反思呢?学习啦小编为三年级语文老师整理了第2课《古诗两首》教学反思,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写的是初春二月柳树、柳条、柳叶。《春日》是宋代理学家朱熹所作,是一首春游诗,赞美了万紫千红的春天景色,同时也点出了“东风”是万紫千红春天的源头这个道理。两首诗把春天描写得姹紫嫣红,多姿多彩,而又充满了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万物复苏的春天的渴望,以及春天到来的喜悦。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学情,把握古诗教学的度。这两首诗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诵背古诗。学习这两首诗时,我就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由于《咏柳》一诗比较简单,学生自己基本能理解,仅仅让学生自主学习就行,最后解决疑难之处即可。《春日》一诗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一些,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了合作学习的方法,这两首诗都做到了“大体了解诗句内容”,没要求学生逐句翻译。有的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诗意,但有的学生,他知道诗在讲什么,可是不能“言传”。这样的情况可以理解。可到了做作业时,有写诗句意思的要求(同步训练中有写诗意的题目),那些孩子就犯难了,有的句序不对,有的描述不到位,有的描写不够具体等等。当我再重新讲解一遍,要求落实到每一个字时,结果把诗的韵味都搞丢了,孩子们学古诗的兴致也大减。那么对于三年级的孩子学习古诗,真的只能要求到“大体了解诗句内容”就够了,只要能说出来就行,没有必要让学生写出诗的意思吗?这是我教古诗的一点疑问,希望专家和同仁能给予指点。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古诗两首》教学反思2

  说实话,我真的不怎么喜欢讲授古诗这类的新授课,古诗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教师要让学生从篇幅短小、语言精练的诗句中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境,有较大的难度。而且,稍不留神就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

  《咏柳》和《春日》这两首古诗拥有同一个主题,与其说是在教学两首古诗,不如说是让学生通过两首古诗徜徉在更多描写春天的美诗文中,从而感悟春的勃勃生机,春的万紫千红。教的时候既要注意区别,又要注意联系,前者为点,后者为面,点面结合构成了美丽的春天。《咏柳》从剪,裁入手,学习完后自然剪出《春日》,过渡自然。两首古诗的分开教学看似独立,其中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始至终不离“春”这一主题,为二次整合铺垫基础。课末,将两首古诗再次整和,进行对比参读。使学生领会到:《咏柳》如细笔勾勒,由一柳而见出整个春天;《春日》则如泼墨挥毫,渲染出春天的“无边光景”,“万紫千红”。然而此处对比的实质并非为求异,而为探求两首古 诗内在精神之一致,即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

  为了让学生爱学,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的环节:

  1.通过优美的语言、配乐朗诵、启发想象、多种朗读、演演评评等手段,让学生在听听、读读、说说、演演中自然而然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2.教案紧扣古诗特点,把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的训练落到实处。从抓字词的翻译,抓词序的排练,抓句与句之间的衔接,以提高学生组词造词、遣词造句和语言思维能力。

  3.在上课前,有目的的安排学生查阅诗人的有关资料,为理解诗意创造条件。在课后举办“小小诗歌朗诵会”以提高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学生在这种迁移、拓展、延伸的过程中,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了一定的培养。

  另外我教学中自认为一大亮点的是让学生学诗画画。并引入朱自清的散文《春》,如使古今诗文得以整合。

  两首教学有所不同。《咏柳》是让学生感受到柳树的色彩美和形态美并用自己的话将一、二两句诗写下来。《春日》则是任选一个景物展开想像说具体感受景物美。还感受语言美、空间美、诗人情操美等。两首古诗品位语言美时,《咏柳》抓住了诗眼“裁”,品位“裁”的精妙。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以诗歌的语言最为精炼,感情最为丰富。而“每一首诗都离不开意念、意象和意境这三个层面”(张厚感)。古人云“三分诗,七分读。” 老师要引导学生把握好这三个“意”,品读好这三个“意”。就一定要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读出语调、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让他们在反复吟诵中浮现出诗的意蕴。读诗,若要解得其中真意,就需仔细玩味,抓住每一个字、每一句话去体会,这是一个体味诗意的过程,更是一个炼字的过程,一个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过程。这是读诗的关键,也是进入诗境、体会诗情的关键。例如《咏柳》前两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静态中的柳树,却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我们要尽量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体会词的妙处。教师只起引导作用,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自然领悟意味深长的诗意。

  诵读是引发读者与作者情感共鸣的酵母,是作者和读者情感交流的纽带,通过有声有情的诵读,文中的字句就会活起来,文章整体也会更具形象性,在潜移默化中,读者就会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体验。

  但教学中我又有了新的疑问:

  1.如何能照顾到基础较差的一部分学生,他们几乎不思考,不想像,不发问。

  2.要不要学生记教参上的诗意。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古诗两首》教学反思3

  这次上课上得不怎么好,我觉得我课前准备得不太充分,课标研读的不是很仔细,只注重字面意思,没有深层理解。一般来说,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对于古诗的要求是会写其中的生字,可以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粗略地了解古诗的意思。可是我这节课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实在太难了。知道每个字的意思,然后升华到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再加上一些本不应该在三年级的课堂上出现的词汇:修辞手法。这些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真的不合适。

  虽然在这节课我尽力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尽量给学生自己学习的机会,可是,当他们回答时,没有进行合理的引导,以致于他们的回答很零散。学生不是写字的机器,一些知识他们要主动接受,这样才会转化为他们自己的东西,而如果他们是被动的接受,那他们只是短时记忆,我们所追求的是他们的长时记忆。可是在这节课,我总认为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因为我是从辅导书上抄下来的,孰不知,学生的答案有时也是十分精彩的,不应该磨灭。有时候运用他们说出来的答案,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觉得他们也是很不错的,也可以增加课堂的氛围。这方面我做得远远不够,我总是出示我的答案,然后让学生抄下来,这种做法十分乏味,刚开始学生不会怎么样,久而久之他们会认为语文课十分的无趣,天天抄写,认为语文课就是写字课,这样他们会讨厌语文课。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我们不光要把语文课上好,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把课上得精彩,让学生喜欢语文,爱上语文。

  这节课读古诗这块也没把握好。学生读得太少了,而且我只是让他们画间隔符,读了两遍,运用摇头晃脑也只是个形式,没有让学生带着感情去读。一般来说,要让他们理解了作者表达了一个怎么样的感情,然后把自己当成作者,这样才可以读得有韵味,有感情。可是我只注重了字面意思,没有把学生带到这个情景中,这也是我的一个失策之处。要把学生带到情景中,不光要图文结合,教师的引导,教师的语言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在这节课上,只是让他们看图片,理解字的意思,没有进行一定的引导,学生对于这首诗的理解还停留在字面的意思,所以他们没法读出感情,纵使停顿对了也是照样画葫芦。所以在这方面我还要加强。

  对于学生的发言,要进行引导,毕竟他们还是三年级的小学生,回答的不会很全面,还要进行适当的鼓励,这方面我做得还不是很好,要继续努力。上课要给他们思考的时间,互相交流的时间。

  这首古诗的生字词在这节课我基本上没有提及,而三年级的小学生是要求会写生字的,他们也经常会写错别字,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把生字词教给学生,特别是几个易错字要重点讲。

  总而言之,通过这节课,我知道我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学海无涯嘛。


猜你感兴趣:

1.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除三害教学反思

2.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9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3.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4.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七课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5.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第2课瀑布教学反思

6.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燕子教学反思

2487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