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匆匆教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匆匆》课文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学习啦小编在此整理了六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匆匆》教案,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匆匆》教案1
教学理念
根据课标精神,本课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力求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课文,在朗读中感悟真情,在积累中提高素养。
设计特色 感悟品析积累运用
教学准备 VCD、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四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品读来赏析语言文字的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一、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谈话激情,导入课文
2、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让学生自己读,读单元提示,明确本文在单元中的位置,再通读课文,了解课文中的“匆匆”指的是什么,“这篇文章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要求学生认真、全面地读课文,让学生先进行充分的读书活动,读后开始发言。
(“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引导学生进行初读感悟,并进行教学信息的反馈,以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读书情况,既达到了整体感知的目的,又有的放矢地激发了学生深层次赏读课文的兴趣。)
二、品读、赏析、读中悟情
1、教师:《匆匆》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形象生动地描述下来,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文章中有很多语句值得我们品析和深思。
2、请同学们认真研读课文,找出含义深刻的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向同学说说你的理解和感受。
3、学生读课文,进行圈、点、勾、画并准备发言。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话题,话题辐射全文,通过以说代讲、以读促讲来学习课文,既突破重点和难点,又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但这一话题有一定难度,教师应加以引导点拨。)
教师从以下几方面引导:
(1)、品读叠词和短句的妙用。如叠词的应用,“匆匆”、“默默”、“斜斜”、“白白”、“茫茫然”、“赤裸裸”、“轻轻悄悄”、“伶伶俐俐”,这些词用得巧妙,细致入微地刻画时间的踪迹,表达作者的无奈之情。“去的尽管去了,来着尽管来着;去来的时间又是怎样的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这些句子都是短句,简朴、轻灵,读起来令人感到格外的轻巧、婉转,越读越爱读。
(2)、品读各种修辞手法寄寓的含义。排比:“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写出了时间的流逝;拟人:“时间能‘跨’能‘飞’”,读起来倍感亲切。说过去的日子“如轻烟”、“如薄雾”、“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这是用了比喻的手法,借此写出时光匆匆,表达作者无奈惋惜以及要珍惜时间的心态。
(3)、品读文中精彩句段。“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这个排比句具体写出了日子是怎样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仿排比句式,说出你的日子在生活中是怎样流逝的,以此来进行听、读、说、写的训练。“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引导学生注意这个前后照应的设问句,体会它的好处,引导学生去思考:作者回答这个问题了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4)引导学生重视文章的表达方法与内容的关系。文章第一段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理解时仅仅让学生知道运用对比手法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对比手法的运用恰当地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留恋之情。燕子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有再青的时候,桃花有再开的时候,惟有时光不再,去了,就一去无回。作者通过鲜明的对比把这种情感表达得自然、贴切、耐人寻味,唤起了读者的共鸣,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5)注重引导学生在品析过程中诵读文章,力求达到“读读品品,品品读读”的教学氛围。
(“以读促讲,以说代讲”,促进了学生感悟,培养了语感。既避免了“满堂问”的现象,又使教学产生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2、3)
三、诵读、积累优美句子
1、这篇文章精妙的词语、精美的句子比比皆是,值得我们学习。
2、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品析以及自己的认识,找出文中你认为写的好的语句,把自己的感情融于朗读之中,然后记忆,看谁记得多记得快。
3、交流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2)、背一背你喜欢的句子。
4、配乐轻声齐读
教师随着文章的情感掌握音乐的音量大小。
(这一板块的设计,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积累语句,通过“找出文章中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的学习活动,提供学生选择的机会,以发挥个性,较好地达成教学目的1、3。)
四、延读,从课文内容想开去
这一环节可安排在课堂内外两部分。
课内:学生学完课文后,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对时间的体验来谈谈感受,可以从一首诗谈起,或从名人名言谈起,或从一件事谈起,各抒己见。
课外:(1)引导学生走近朱自清,去读朱自清的散文,如:《荷塘月色》、《春》、《背影》等,让学生感受作家语言文字的优美,提高写作能力。
(2)阅读有关时间宝贵的诗词、文章、名人名言。
(3)召开读书报告会。
(教材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资源,但在信息社会中,教材显然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资源,教师必须积极拓展新的领域,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想开去,从教材向外延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扩大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匆匆》教案2
一、课前活动:
同学们,前边老师曾经教同学们唱了一首歌,叫什么名字?(生:《虞美人》)下边,请同学们演唱一下怎么样?(好)唱了这首歌,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吗?(生谈)
师:是啊,时光匆匆而过,转眼间,一切都过去了,一切都发生了改变。真是“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啊!往事不堪回首:同学们,看来我们得抓住今天,别让明天垂泪呀!
生甲:老师,人的一生太短暂了。
生乙:我算了一下,我这一生按80岁算,有3万天左右,我已活了十几年,已过了四千多天,真是匆匆啊!
师:说得真好!同学们,你想到了那些时间方面的名言诗词?
生展示收集的内容,并说出感受。
师:是的,时间总在不知不觉转眼流逝。80多年前的一位年轻人。也和我们有着同样的感觉。这个人就是朱自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匆匆》。(板书课题)
二 初读课文,统揽全文
师:《匆匆》这篇文章是朱自清于1922年写的,那么,作者在文中究竟写了什么呢?下面请同学们看一个mtv,大家边看边听边想:
1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
2 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播放《匆匆》mtv)
讨论:1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时间一去不复返.
2 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课件出示)
师:谁能把这句话读一下吗?
指导朗读,生读。
三、品读全文
师:作者回答了这个问题吗?请同学们自由组合自主学习你喜欢的段落,要求:
1 勾画出文中最美的句子。
2找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反复品读,并把感受批注书上。
师巡回辅导,听评品读。
(一)生谈第一节的感受:
这段主要说了什么?(时间一去不复返)
你认为那几句写的好?好在哪儿?(课件出示: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讨论:作者用了什么样的写法?(对比)
用什么和什么对比?(时间和杨柳、桃花、燕子)(课件出示)
师:作者这样对比说明了什么?(时间过去了,不会再回来。)
师:因此,作者有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在里面?
生:惋惜,无奈。
师:那我们该怎样读?你能读出来吗?
生读。反复吟诵。
过渡:作者感到了时间的匆匆,便试图找回过去的时光。他回首逝去的日子,发出了无限的感慨。
(二)你还喜欢哪些段中的哪些句子?为什么?
1生读第二小节中的句子。(出示:再默默里算着……)
师:作者觉察自己已过去了八千多日子。他感觉怎样?
(头涔涔而泪潸潸)
师:他为什么会这样?
生:他觉得自己虚度了年华。
师:所以,他心中充满了……
生:懊悔。
师:那我们应该怎样读这一部分?
(出示课件,读出懊悔的语气)
师:其实,作者当时已有很大的成就,他对自己要求非常高。请看朱自清的简介,你对他有什么评价?
出示朱自清简介,生谈体会。
2过渡:时间真的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正如作者所说,我们的日子就如针尖上的一滴水,在时间的流里,是多么渺小,无声无息。可时间到底是怎样匆匆流走的呢?作者写了吗?
(在第三段)
师:那么,这部分该怎样读?
生:语气要轻,着急同时又有些无奈。
师:下面大家自己练习朗读,也选择伙伴像朗诵诗一样的合作读,咱们一会儿赛好吗?
(课件出示“于是……”)
生读,学生评价,再读。
3作者甘心自己的时间就这样流逝吗?
(不甘心)
师:面对逃去如飞的日子你会怎么办?(抓住它)
作者怎么说的?
(作者用了很多问句来反问自己,他想留下一点痕迹,哪怕是游丝样的痕迹。同时也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要白白的浪费。)
师:这说明他在对自己进行……
(反思,他问自己: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师:说得真好,我们再来读一读,怎么样?
生读,再读。
四 练笔创作,展示才华.
师:这篇文章真是写的太好了,让我们体会到了时间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同学们,你们喜欢这篇文章吗?(喜欢)那好,下面我们来自由的创作:1 模仿你最喜欢的句子写几句话。2 用诗文或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3 进行朗读表演。
学生创作,展示。
五 总结,升华
师:同学们,日出日暮,潮起潮落,岁月就像一条长长的河流,而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只是这一条河流中的一个小小的浪花。我们如何让这小小的浪花掀起更大的涟漪呢?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同时又是最不公平的,只牢牢抓住它,做些有意义的事情,才不会给我们的人生留下遗憾。
六 课外积累
读一读朱自清的作品。
↓下页更多六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匆匆》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