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
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
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李大钊言行的重点语句,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在读中加深对人物的了解,表达自己心中的情感体验。学习啦小编在此整理了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1
复习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10课《十六年前的回忆》,齐读课题。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内容,理清了课文叙述的顺序,下面谁来说一说,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板书:被捕前 —— 被铺时—— 法庭上 ——被害后)
抓住回忆整体感知:
一.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重点读一读描写李大钊言行的语句,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勾画出来,然后和同桌说说你的体会。
1)自由读文 2).同桌交流,说说自己的体会。
二、课文中哪些地方你最受感动呢?(班上汇报)
1、课文第7自然段我最受感动。(出示第七自然段)
生:我感受到了局势的严重,我从前文军阀张作霖派人来检查,父亲烧掉书籍和文件;工友阎振三被抓,可以看出局势非常严重。可是父亲不听母亲和朋友的劝告,坚持留在北京,可以看出父亲把革命工作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我很受感动。(板书:烧毁书籍文件)
师:你从局势的严重体会到李大钊把革命工作看得比自己的生命安全更重要。
生:我从李大钊说话的语气中感受到了他的坚决,这里用了两个反问句:一个是“不是长对你说吗”一个是“我哪能离开呢?”从这两个问句中我感受到了李大钊已经把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了。
师:你从李大钊说话的语气中感受到了他的大无畏革命精神,谁来读一读第七自然段,其他同学注意体会李大钊的坚决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指名读——导读——齐读)
2.课文还有哪些地方打动了你呢?(汇报11自然段)
生:课文11自然段吧父亲被捕时的一句话打动了我“父亲不慌不忙的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父亲的不慌不忙和敌人的来势汹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板书:不慌不忙)(
师:课文中这样的对比不止这一处,请同学们自由读读李大钊被捕时的片段,也就是课文的8—17自然段。看看你还有那些对比?从这些对比中你体会到什么呢?
生:1)、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有看完,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就是一阵纷乱的喊叫。而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手枪,我体会到父亲早已做好了准备,知道这一天迟早要到来的;敌人极大的恐慌,李大钊已经给他们形成了很大的压力;李大钊从容,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敌人在虚张声势。(胆量对比)
生:2)“穿灰制服和长筒皮靴的宪兵……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屋子” 。 “他们每人拿着一把手枪对着父亲和我。”只有父亲和我两个人,他们却是那么多人啊,像魔鬼似的,从这里我体会到敌人的心虚和害怕,来了这么多人,还大喊大叫,一拥而入。(人数对比)
生:3)还有,敌人粗暴的吼声;便衣的满脸横肉;侦探的冷笑;和父亲严峻的态度形成了对比。我体会到敌人极大的恐慌,特别的心虚;父亲是那样的从容,镇定,毫不惧怕。有着革命者的大无畏精神。(态度对比)
3.看得出被捕时的片段打动了你,那么课文还有那些地方打动了你呢?(汇报19 自然段———法庭上)
生:课文19自然段打动了我。(课件出示在法庭上……平静而慈祥的脸。)
1)父亲没戴眼镜,头发乱蓬蓬的,我可看出父亲受过酷刑了,但是父亲没有沮丧,却还是那样平静而慈祥。
2)。从“平静”一词我体会到父亲虽然经过了残酷的折磨,但仍旧那样坚强,他早已经把生死置之度外。所以我很受感动。
3)、我从“慈祥”一词我体会到父亲是那样的爱着我们。
师:那么你能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吗?(练读——指读——齐读)
4、师;看到这样的父亲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哭了。可是父亲却怎么样呢?谁接着汇报(课件出示22自然段)
师:面对亲人的哭声喊声,父亲没有说一句话,只是瞅了瞅我们,难道父亲不疼自己的孩子,不爱自己的妻子吗??谁来谈你的理解。
1)、父亲不想连累我们
2)、父亲要用自己的安定沉着安慰亲人,感染亲人,
3)、父亲是在用眼神告诉我们不要慌乱,不要害怕,要安定沉着。(板书:安定沉着)
师:是啊,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着必胜的信心,所以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能够坦然自若,正因为他对革命事业充满着必胜的信心,所以在敌人的严刑毒打下毫不动摇,而且不因亲人的哭声喊声而忧伤,相反地他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你能有感情的把这一段读一读 吗?(指读——练读——指读——女生读----男生读——齐读)
师:我们从李大钊外表神态上感受到了他的内心有着一个强大的力量支撑着,那就是“他对革命事业的信心”。明明深爱着亲人,此时只能默默相对,明明眷恋生命,也只能舍身相弃。李大钊一方面肩负着革命的重任,他坚定无畏,视死如归;一方面他有着作为父亲和丈夫的深沉的爱的情感,下面我们带着这样 的情感分角色来读课文的(18——29)自然段。(配乐朗诵)
师:是啊,我们就这样与父亲见了一面,就匆匆分别了,没想到这竟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4月28日父亲被军阀张作霖杀害了,在被杀害的20多个革命者中,李大钊第一昂首走向绞刑架,并发表了他最后的演讲:(课件出示:“我们已经培养了许多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指名读——女生读——男生读——齐读)
5、师:李大钊被军阀张作霖残忍地杀害了,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一自然段和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看看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体会到了前后照应的写法,(课文前后都写了父亲被害的时间)
6、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这样写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被害的事情记忆深刻,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同时希望同学们在今后写作文时也学习这样的写法,做到前后照应。)
1.、师:文中除了父亲被害的时间上首尾呼应以外,在课文中还有几处前后呼应的句子,你能找出来吗?(课件出示前后呼应的句子)
7.从最后三个自然段你还体会到什么吗?
1)、体会到了李大钊被害家人的悲痛欲绝。(舅老爷哭着回来----母亲昏过去三次----我又哭了。)
2)、体会到母亲悲痛欲绝,要我记住4月28日,父亲被害是家人心中那份永远的痛。(板书:全家沉痛)
师:同学们,李大钊把年仅38岁的年轻的生命献给了革命事业,献给了他挚爱着的祖国,在他的墓碑上刻着党中央这样的评价:(课件出示: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工会典范。)全体同学起立读碑文。
四、回顾全文 教师总结
1总结板书。
2教师总结
(课件出示图片)这就是临危不惧 ,将生死置之度外,终于革命事业,坚贞不屈的李大钊同志。
在为革命的斗争中,还有许多像李大钊一样的革命先辈。他们无私无畏,视死如归,我们深情满怀他们,我们的民族为他们而骄傲!也正是李大钊式的千千万万个革命党人仁人志士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和平和幸福,我们不能忘记1927年4月28日,这一伟大的革命党人被害的日子,更不能忘记这位伟大的革命党人光辉而又响亮的名字———李大钊。
(下课后,同学们可以结合65也“课外书屋”的提示,去阅读一两本革命题材的小说。《红岩》《铁道游击队《小兵张嘎》等)
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2
教学目标:
1、针对课文的特点,借助课外资料和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真诚对话,在读书体悟中,感受李大钊不仅是一个普通的父亲,更是一个伟大
的人,并从中受到熏陶与感染。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前后照应的写作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李大钊言行的重点语句,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在读
中加深对人物的了解,表达自己心中的情感体验。
教学难点:
1、创设情境,挑起学生的读书欲望,引发学生探究的心理。
2、搭建平台,拉近时空距离,以文本为载体,让学生、教师、作者之间情感交融。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师生谈话,单元整组导入。
同学们,每当清明节时,我们都要祭奠过世的亲人,缅怀离世的朋友。而每一年清明节,我们更应该想起那些为了中国的解放,为了世界的和平而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我们曾经为黄继光勇堵枪眼而感动,为邱少云烈火烧身而震撼,也为卢沟桥的英雄而振奋,更为狼牙山的壮士而激动。今天,让我们在清明节即将来临之际,一起走进第10课,深深地怀念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革命的先驱──李大钊同志。(板书课题)
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将进入第三组课文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将一起感受那一幅幅令人难忘的历史画面。
二、读题质疑,导入新课。
1.学生读题,教师在关键词下面做上记号:十六年前的回忆
2.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关键词质疑。(学生质疑:谁回忆?回忆谁?回忆了哪些事情?为什么说是“十六年前”的回忆?)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疑问,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读顺。
2.读书反馈。
(1)读词(书籍 抽屉 严峻 瞅了瞅 披散 散步 勉强待了一会儿)
(2)整体感知。
师:这篇课文是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这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16周年——李大钊烈士牺牲于1927年,所以文章题目叫《十六年前的回忆》。那么课文主要回忆了李大钊同志的哪些事?同学们可以迅速地再浏览一下课文,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
师:(板书: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
师:(指板书)同学们,其实作者就是按照这样的时间顺序向我们讲述了发生在父亲李大钊身上的故事。找出时间的词语。看来,大家已经对课题和课文内容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同学们真会读书。
四、师生介绍资料
同学们,对于李大钊这个人,对他所处的时代,对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我们都可能不太了解。我给大家提供这样一些资料──同学们,1927年,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胁正在胜利北阀的国民革命军,还下令通缉在北京坚持革命斗争的李大钊同志,但李大钊同志毫不畏惧,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仍然留在北京从事革命工作。1927年4月9日被张作霖逮捕,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在狱中继续领导党的工作,4月28日被敌人绞死。为了延长他的痛苦,敌人对他用刑的时间长达40分钟,比别人多了整整一倍。他牺牲时还不到38岁。李大钊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共写下577篇文章。
五、集体交流,走进人物内心。
(一) 学习被捕前部分
1、轻声读这一部分:
2、讨论:
(1)“那年春天”指的是哪一年春天?这句话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承接第一节,引起下文的回忆)
(2)李大钊被捕之前局势非常危急表现在哪些地方?
(1、烧掉文件书籍;2、张作霖要派人搜查;3、工友阎振三突然被捕)
板书:局势危急
3、李大钊同志是怎样对待这严重的局势的?按以下要求从文中找出句子:
(1)李大钊同志夜以继日地为革命忘我地工作。板书:忘我工作
(2)李大钊同志为了革命事业,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反馈: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a) 生读课文第七自然段,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b) 引导学生扣住段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有感情朗读。教师引导学生少说空话、套话,要通过对关键词句的理解,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预设如下:
──由“坚决”体会到李大钊说话时的毫不犹豫;态度的坚定;留下的决心。
──由“不能轻易”、“哪能离开”体会到不到最后关头,他是不会离开的。
──由“现在是什么时候”“多么重要”体会到李大钊把工作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
(c) 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读中体会李大钊不同于普通人的地方──是一个把党的工作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的人。
(二)学习“被捕时”这部分。(第八自然段至第十七自然段)
1、默读思考:
(1)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李大钊同志被捕时的紧张气氛?
(2)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我”的惊恐?
(3)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敌人的凶残?
(4)文中哪些词语写出李大钊同志的沉着和对敌人的蔑视?
2.交流反馈。板书:身处险境 毫不慌张
3、朗读课文。
六、存疑。 李大钊同志被捕后,敌人对他又进行了这样的严刑拷打呢?我们下一节课再来学习。
第二课时
一、交流“法庭上”这部分(十八自然段至二十八自然段)
1、带着以下问题自学这一部分
(1)用“————”画出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的外貌。
(2)用“~~~~”画出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的神态。
2、思考讨论:
(1)“我”在法庭上见到父亲是,父亲是什么样子的?他说明了什么?(读19节)
“没戴眼镜,乱蓬蓬的头发”——李大钊经受敌人的残酷折磨。
板书:遭受酷刑
“平静而慈祥的脸”——说明父亲对敌人的无所畏惧和对亲人的爱。
(2)李大钊在法庭上见到妻子和孩子都被捕了,但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说明了什么?(读22节)
(一方面说明李大钊对亲人被捕早已预料,更重要的说明了他对革命事业的爱,超过了对亲人的爱,正是对革命事业的无比热爱,使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种力量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他坚信革命事业一定能成功。这种力量支持着李大钊同志跟敌人斗争,使他表现的无比坚强、沉着。)
板书:沉着镇定
(3)说说“安定”“沉着”这两个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a)“安定”——不动摇。文中表现出李大钊不为私情所动摇。
(b)“沉着“——从容镇定、不慌不忙,文中表现出李大钊同志在法庭上无所畏惧、镇定自若。
二、交流“被害后”(二十九至三十二)
(1)轻声读,画出文中写李大钊同志被害后,全家无比悲痛的句子。
板书:慈父遇害 肝肠寸断
(2)“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昨天是四月二十八“这两句表达了母子俩什么样的感情?
(没有在悲痛中倒下,不会忘记敌人欠下的血债,要问反动派讨还血债,继承先烈的遗忘革命到底)
(3)最后三段与开头有何关系?(前后照应,首尾连贯)
三、总结全文。
1、请同学们念一念板书上的内容
2、同学们,通过女儿对父亲十六年前的回忆,我们看到了一位意志坚强的革命者,同时也看到了一位慈爱的父亲,感受到女儿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怀念。让我们记住这位伟大的革命者,记住这位慈爱父亲的名字————李大钊。
板书:
十六年前的回忆
(李星华)
被捕前 局势危急 忘我工作
被捕时 身处险境 毫不慌张
法庭上 遭受酷刑 沉着镇定
被害后 慈父遇害 肝肠寸断
↓下页更多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