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北京的春节说课稿(2)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北京的春节说课稿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2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一、复习导入:对联渲染气氛
师念对联“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动地迎新年”过渡:“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课文,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相关词语:热闹、喜庆、团圆、祥和)“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北京的春节就给我们留下了这么深的印象,知道是为什么吗?”(详略得当)
二、研读课文重点部分
1、这四个详细描述的日子你喜欢哪一个?(做个小调查)
2、灯片出示研读要求。(这四个日子你最喜欢哪个日子你就好好研读你喜欢日子的相关内容,要求了解北京人在这个日子里的风俗习惯,并划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想想好在哪里,你能体会到什么?)
(一)顺学而教,品读重点句子
1、品读腊八部分
(1)说说腊八节有些什么风俗习惯?(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2)品读“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熬腊八粥的材料都有些什么?老舍是怎么说的,你感觉老舍是一个怎样的人。(板书:幽默风趣)是啊,导读课件上的相关内容(谁愿意带着老舍的幽默风趣来读一读)文中还有哪些句子让人觉得幽默风趣呢,快速找找。品“彩排”
(3)品读写腊八蒜的句子(灯片出示句子)
这句话用哪两个词突出夸赞了腊八蒜?
“色美、味美”好吃啊,老舍是怎么说的。(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读到这里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呢?(要一两个学生谈一谈)
师引导小结:看似平常的一个比喻,让人读后浮想联翩,垂涎三尺,回味无穷啊!这样的语句真是( )啊!讲到这里你能总结出老舍的另一大语言特色吗?(引导学生总结出平中见奇)
(4)在描写腊八这部分内容,还有哪个句子感觉不错?抓俗语,体会作者通俗易懂的语言特色。(进行板书:通俗易懂)
2、品读除夕部分
(1)说说除夕这天的风俗习惯。
(2)体会“总——分”的构段方式:
能告诉我写除夕的部分用了什么样的构段方式吗?(板书:总----分)
我们来看看怎么个总分,先总写 (除夕真热闹。)后面的句子都是围绕着这句话来写的。
(3)朗读句子体会“除夕真热闹”:
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热闹呢?让我们好好来体会体会。让学生用“这真是一种( )的热闹!”句式来描述一下,然后师进行概括,再进行感情朗读!
这是一种(香甜红火)的热闹:(全班读)
这是一种(通宵达旦)的闹:(指名读)(抓“不许”,再次体会老舍的诙谐幽默)
这是一种(团团圆圆)的热闹:(男生读)
知道什么是守岁吗,大家守岁的目的是什么?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那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热闹呢?
这是一种(拥有传统美德)的热闹(女生读)
3、略微品读初一部分
(1)说说初一的风俗习惯。
初一大家都在干什么呢?男人 女人 小孩 知道为什么写这三种人吗?作为代表,也说明:“男主外,女主内”的中华传统文化特色。
(2)抓“截然不同”问:初一跟除夕相比有哪些不同?
(初一:宁静 悠闲 除夕:热闹 忙碌)
4、品读元宵节部分
(1)说说元宵节的风俗习惯。(观花灯 吃元宵)
(2)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花灯的?
作者从灯的数量多、种类多对花灯作了详细的介绍。
(3)作者把花灯描写得这么详细是为了突出什么呢?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灯片出示这句话:句中的哪个字告诉了我们春节的高潮是一个接一个?元宵节是第几个高潮?
一个“又”字,表现出作者在文章结构、内容统筹上的匠心独运。可见作者的语言是( 平中见奇 )
(4)写元宵节这个部分详写了观花灯,还略写了什么?(吃元宵,为什么这样安排?再次体现作者详略得当的表达特点。)
(5)这一部分的结构方式是什么?板书:( 总—分----总)
(二)过春节最开心的莫过于孩子们了,北京的小孩过春节时都有哪些快乐事,谁来说说。(根据时间而定是否教学这部分内容!)
(三)小结:北京的春节从十二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才结束,在这段时间里,人们度过了一个热闹、喜庆、团圆、祥和的春节!
三、说说自己家乡的春节
1、我们班的同学们来自祖国各地,你的家乡在哪里呢,我很想知道你的家乡过春节时都有些什么风俗习惯,能不能来说一说?说一个片段就行,看你能不能学以致用哦!(师指板书)
2、看同学们说得绘声绘色,我也很想来说说我家乡的春节,想不想听啊。师出示范文解读,边读边让学生体会表达方法。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不但了解了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还学习了老舍爷爷的语言特色和表达特点,并且学习致用,收获真大!老师真佩服你们!下课!
↓下页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北京的春节》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