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六年级下册第20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反思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20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目标是让同学们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学习啦为大家整理了语文六年级下册第20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反思,供大家参阅学习,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20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反思1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第五组课文的第三篇。课文的题目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也是课文的主要观点。课文主要用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发现真理。
设计问题是最难的。经过细致地钻研教材,我设计了三个问题:1、“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是什么?从中你体会到发现真理的必备条件有哪些?2、课文中三个事例不同于一般记叙文中的故事,它们的作用是为了具体说明作者的观点。想想这三个事例如何有力地证明了作者的观点?(注意事例的选择与叙述)你还能补充这样的事例吗?3、勾画课文中对你有启发的句子,可以读给同学听,如有别的启发说给同学们听。第一个问题我觉得设计得很好,是我引以为骄傲的。这个问题不仅把课文中三处含义深刻的句段联系起来了,而且为第二个问题的解决也做好了铺垫。这个问题还注重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思考、提炼、总结、升华,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思维。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来看也达到了预期目的。第二个问题的设计我认为也突出了教学重点,但是在教学中浪费了很多时间。其实,只要让学生寻找到事例为证明论点服务这一点就可以了。由于此处浪费了时间,学生的补充事例过得比较简单,没有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懂得这一道理。
我感觉本堂课学习目标基本达成,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错,但是这堂也不免有些遗憾和不足之处:教学中我和学生的互动不够,情感不够投入;另外,在引领学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方面,在这堂课上还显得有欠缺,可能我以表格的形式出示,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感悟的还不够,特别是重点词在句子中的含义,应该在具体的语境中让学生感悟会好一点。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20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反思2
课文的题目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也是课文的主要观点。课文主要用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教学重、难点是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并学习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
教学这篇课文,我力求让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阅读分享,让学生达到因学文而心有所动。通过教学我感觉: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较紧凑,教学设计新颖,尤其是导入部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整堂课的气氛比较轻松。但在课堂中仍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在课后拓展的部分应重点指导学生说出发现了问题探索的过程,而不是你发现了什么问题,最后的答案是什么、由于个人对课堂的调控能力不够,很多在课堂上的精彩瞬间并没有抓住,平时训练不够,错失了一个教学环节的亮点。还有在上课时,随意加入新的想法较多,但经验不足,出现新的问题后又驾驭不了。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20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反思3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一篇议论文,是继《为人民服务》之后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的第二篇议论文。课文的题目也就是本文的主要观点。课文用三个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这篇文章结构清晰,开头开门见山,提出观点;中间运用三个事例,证明观点;最后总结全文,重申观点。在教学完这篇课文后,有个小练笔,就是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
教学时,我就重点就这一个内容加以学习,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
开篇,我就直接问学生,本文的观点是什么?
然后,我就抓住文章的观点质疑,让学生抓住“为什么说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来默读思考,结合课文具体的事例,找出相关的语句,并写下体会。这个问题的提出,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其探究的欲望。在学生充分地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学生再来交流,重点是通过三个具体的事例来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通过这样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运用实例,阐述观点的方法。
当然,课文的学习并没有结束,找到真理还需要条件。学生汇报,教师的引导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读悟中明白科学家们还需要有见微知著、善于发问、独立思考、锲而不舍等精神。以此告诉学生,重申观点不是简单的重复观点,而是要在原有的观点上总结深化。
在本节课的最后,我让学生归纳总结所学,从课文的内容和写法两方面来汇报,重点让学生明白用具体事例来说明观点的写法,再一次复习写法。然后,我让学生根据本堂课学到的方法,运用课外收集的资料,当堂习作,大多数学生掌握得挺好的,摆事实、讲道理,做到有理有据,层层深入。不过,基础差的学生在这一方面就明显体现出来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