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2)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3
这篇课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面对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嵩高品质,表现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和深切怀念。除开头外,文章是按照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叙述的。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势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被捕时写了敌人的心虚、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安定、沉着;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沉痛。
本课对应的【课程标准】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第二课时确立的【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重点语句,领会李大钊的革命精神。2、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本课时【重点】结合文中描写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在法庭上言行及神态的语句,加深领会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质。
【难点】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体会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及好处。
本学期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并掌握了做批注自主学习课文的方法。教学本组课文,要尽可能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放手让他们讨论交流,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但是,课文描写的内容离他们的生活实际较远,对于李大钊及当时的社会背景,大多数学生并不了解。要想使学生发自内心地感受到革命者的伟大精神和高贵品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重点、突破难点,深入体会人物品质,我采取了如下方法:
1、课前搜集、查阅相关资料,学前交流。了解当时中国的情况,认识军阀割据形势下,李大钊所从事的革命事业的危险性及李大钊生平。另外及时补充课外资料。如:李大钊在狱中遭遇怎样的折磨等。帮助学生理解、加深对人物品质的感受。
2、自读过程中找出需深入体会的句子,如描写李大钊人物言行的语句,发表自己见解,并加强讨论,领会人物革命精神。
3、在理解“被捕前后”时,采用 “有感情地朗读和对比法”。体会李大钊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坚决不离开北京所体现出来的将自己生死置之度外的革命精神,了解李大钊在被捕时神态、动作、语言以体会他沉着镇定,从容不迫的精神。通过李大钊、敌人及“我” 的不同表现的对比,使学生体会正面描写人物、对比表现人物、反衬突出中心的妙用,从而学习这种对比写人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4、在指导学生理解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时,我采用“引读、寻找发现法”,使学生找到前后照应的语句,了解“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的好处,以便在习作中应用。
5、指导朗读,以读促悟,受到教育。
在理解课文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对李大钊的怀念之情,“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好处。
总之,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交给他们读书的方法。“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教给学生寻求“活水”的方法,他们才能够思如泉涌,妙笔生花
【评价设计】
目标1:讨论交流,其他补充
目标2:讨论交流
【过程设计】
一、听写新词,对照课文,检查改错。
二、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三、品读重点语句,感受李大钊的人物形象
四、体会李大钊家人的悲痛和首尾呼应写法的好处
五、了解李大钊墓碑上的评价,引导课外阅读
1、李大钊的墓碑上刻着中共中央这样的评价(齐读):
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
2、引导课文阅读:在为革命胜利的斗争中,还有很多像李大钊这样的革命先辈。我们深情缅怀他们,我们的民族为他们而骄傲!看课本第65页“课外书屋”的提示,阅读一两本革命题材的小说。
板书设计:
被捕前:局势严重 坚持工作
十六年前的回忆 被捕时:不慌不忙 严峻态度 忠于革命、坚贞不屈
法庭上:平静慈祥 安定沉着
【课后反思】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回忆录,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本课,有一定的历史背景,而学生对当时的社会局势不甚了解,对于一些重点词句的理解必定有难度。因此,课前,我再三要求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事实证明,学生搜集的资料在学习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如学习被捕时,学生读后不明白:李大钊为什么不先离开北京,出去躲两年再回来?为什么李大钊把书籍和文件都烧掉了,敌人还抓他?我就让学生结合课外搜集的资料,从李大钊身份入手弄明白其中原因所在。再如读“法庭上”时,我又请学生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讲一讲李大钊牺牲的详细过程。学生听后对李大钊佩服得五体投地,都被他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强烈震撼了。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