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六年级下册第3课桃花心木教学反思
《桃花心木》是语文六年级下册第3课,老师进行这篇课文的教学时,应该注意引导学生感受到人生之美在于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在于学会自立、自强。学习啦小编在此整理了语文六年级下册第3课《桃花心木》教学反思,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3课《桃花心木》教学反思篇1
本课的教学我主要引导学生抓住作者认识变化的线索:奇怪——更奇怪——疑惑——明白。随着作者去感知给桃花心木浇水的事实,聆听浇水的道理.展开类比推理,感悟育人的道理。并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加深对育人道理的认识。我觉得以下几点做得比较好:
一、 在教学中我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的以读为本的新理念,引导学生多角色、多层次地触摸语言、揣摩语言,让学生真正用“心”去思考、去咀嚼、去体验语言文字中蕴涵着的思想感情。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如读课文了解种树人怎样种桃花心木,读课文明白浇水的道理,读课文明白育人的道理,通过与文本对话突破了重点和难点。
二、 当学生自主学习遇到困难我能及时给予点拨,使学生的自主探究处于有序的状态,体现了老师 教学中导的作用。如当学生自主学完最后一段时,对育人的道理似懂非懂时,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临时恰当地设置两个小问题:你是怎样理解“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联系前面的内容说说“不确定的生活”的意思,学生经过这一点拨,学生茅塞顿开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也水到渠成了。
三、 联系生活实际,传递人文感情。在教学中我始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事实到哲理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在课内延伸时提出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顺境有利于人的成长还是逆境有利于人的成长。你希望学校老师和家长怎样教育你等等。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把课堂与社会联系起来,加深了学生对育人道理的认识,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使课堂气氛涌动着一种创造的生命力。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3课《桃花心木》教学反思篇2
在教学《桃花心木》时,我有意识地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来理解,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我带领学生朗读了这句话以后,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议论。如, 树木的“不确定”是指什么?人的“不确定”又是指什么,学生能通过树木的“不确定”指上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从而理解人的“不确定”指生活的变化无常,会经受困难或遭遇不幸等。为什么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了自己知道的在艰苦环境中自强自立的人的事例,有的学生还能从反面谈到一些人被优越条件娇惯成了“温室里的花草”,经不起生活的风雨的事例,两相对比。“为什么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学生通过事例很快就明白了那些生活在艰苦环境的人,接受的考验和磨练更多,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克服依赖性,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为了生存与发展,必须通过自己亲自去实践,去竞争,去拼搏。只有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才会有自立、自强的精神和本领,只有这样的人才会得到生存与发展。反之,长期在确定中生活的人,依赖性强,生存能力差,甚至会成为废物,被社会淘汰。
学习这一课学生很投入,从“读”到“谈感悟”学生领悟的很好,我也很满意。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3课《桃花心木》教学反思篇3
《桃花心木》的教学设计对我来说很重要,它涉及我的一种教育理念的践行与推进。这些年形形色色的刊物理念充斥了我的头脑,我在不断放弃旧有模式的过程中处处摸索、处处碰壁。眼花缭乱的人才培养理念看起来都很有理,可是,细细追究他可以操作的内核,却又总不免让我们怀疑:几千年扎实沉稳的汉语言内核,渐渐被形式的幌子掏空了。所以,我一直都在做这样的探索,把语文教学最根本的,词语的教学放在基础,使文本本身得以回归。这是我所尝试的,文学自身的一种回归的理念。我以为,只有把语文教育放诸在它本身的基础之上,才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回归到它朴实而有价值的自然状态,保持它对文学素养的理解的原生态。这样的实践,我以为,不是在倒行逆施,而是在努力的摸索适合于我的学生,适合于语言自身培养的建设性模式。而且,只有当我们的语文教学回归到它语言与心灵的本位之后,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获得庞大的分母。才能在具体的教育中,帮我们把孩子的基础砸实、打牢,然后,促进他们的飞跃和发展。
另一层面,我以为,语文的回归,并不是放弃“人”的理念,并不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如果我们能把与语文教学与之配套的伟人教育、名人教育、形象教育、认识教育,一并地,连同学生对语文的探究与体验,潜化在润物无声中,这,将是素质教育的良性补充。还有,第三个层面,就是语文最终的目的:用好语文。
为此,我大量上网,查阅资料,首先实现了自我的提高,然后,以小组的形式,将获取的资料打印了出来,供给学生传看。可是,我总在想,老师的视野如果总在禁锢学生,那么,孩子思维的域就会受阻。所以,我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能找到更好的,哪怕是折中的办法,弥补资源供给上这种“一言堂”的“霸权”与不足。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