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小学学习方法 > 六年级方法 > 六年级语文 > 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十五课黄河大合唱教学设计(2)

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十五课黄河大合唱教学设计(2)

时间: 嘉馨975 分享

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十五课黄河大合唱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十五课《黄河大合唱》教学设计2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作品创作背景及作者生平,分析歌曲不同的音乐风格,理解作品的音乐价值和社会价值。

  2、能力目标:在演唱歌曲时,能比较准确的把握歌曲的演唱风格特点。

  3、情感目标:能够对历史题材的民族音乐感兴趣,在欣赏和演唱歌曲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的感情。

  二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研讨、交流《黄河大合唱》的艺术内涵。从而培养学生音乐欣赏、感受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三 教学难点:

  调动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感受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提高对声乐作品的鉴赏能力。

  四 教学过程:

  (一)从声乐的体裁引导学生谈对大合唱的了解,介绍作曲家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

  1大合唱:包括独唱、重唱、对唱、齐唱与合唱(有时穿插朗诵)的,通常由管弦乐队伴奏的多乐章的大型声乐套曲。它要求歌唱群体音响的高度统一与协调,是普及性最强、参与面最广的音乐演出形式之一。人声作为合唱艺术的表现工具,有着其独特的优越性,能够最直接地表达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

  2冼星海:1935年至1938年间,创作了《游击军歌》《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救国军歌》《只怕不抵抗》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1938年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教学之余,创作了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等作品。1940年去苏联学习、工作,1945年10月30日卒于莫斯科。

  3《黄河大合唱》创作背景:

  《黄河大合唱》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后来被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二)、欣赏作品

  1、欣赏《黄河船夫曲》感受速度的变化,学生划拍感受作品的情绪,边欣赏边思考这几个问题:

  (1)、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分两种类型:一种是由一系列独唱歌曲所组合而成,例如舒伯特的《冬之旅》就是由24首男声独唱歌曲所组成的;另一种类型是由独唱、重唱、对唱、合唱等不同演唱形式的歌曲所组成,例如肖华作词、晨耕等作曲的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

  清唱剧:介于歌剧和康塔塔之间的多乐章大型声乐套曲。包括独唱、重唱及合唱,由管弦乐队伴奏。其中,各乐章的歌词在内容上较康塔塔更具有连贯性。清唱剧与歌剧的不同是:没有布景、服装和动作,多在音乐会上演出。

  (2)、速度与力度的变化使你联想到什么?

  (3)、作品表现了怎样的精神?

  2、欣赏《黄水谣》思考问题:

  (1)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2)歌曲可分为几个部分?情绪有什么变化?

  3、欣赏《河边对口曲》欣赏作品,思考问题:

  A(1)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2)歌曲的情节是如何发展的?

  B、学生按对唱形式学唱歌曲,感受作品情绪,回答问题

  歌曲的最后一个部分只有两个背井离乡老百姓的对唱吗?

  那为什么又要用到合唱呢?作者想借合唱这种演唱形式来表现什么?

  4、欣赏《保卫黄河》思考问题:

  A(1)、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2)、为什么在齐唱之后又要用轮唱这种形式呢?

  B学习歌曲的演唱形式。轮唱:轮唱是由两个、三个或四个声部演唱同一个旋律,但不是同时开始的齐唱,而是先后相距一拍或一小节出现,形成此起彼落,连续不断的模仿效果。属于多声部音乐,各声部既演唱同一个旋律,而又形成互相对比、交叉的效果。我国现代群众歌曲中常用轮唱这种形式。

  5、欣赏《怒吼吧,黄河》学生欣赏,说出演唱形式感受音乐作品

  五、拓展与延伸

  1、欣赏朗朗的钢琴曲《黄河》,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

  2、相关声乐体裁----声乐套曲:组歌、清唱剧。

猜你感兴趣:

1.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十五课黄河大合唱

2.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提升练习题及答案

3.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十七课我的信念

4.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 凡卡

5.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试题及答案

2929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