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小学学习方法>六年级方法>六年级语文>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建议

时间: 嘉馨975 分享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学习啦小编在此整理了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建议,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建议

  1.课文开头和结尾部分的几个说理的句子,意义比较抽象,可能比较难读,要多读几遍,读通顺。

  初读课文时,要让学生找一找课文具体写了哪几件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同时可以让学生思考课题“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并不要求学生做出准确的回答,主要是检查学生对课文的初步理解,只要能从字面上或者结合具体的事例说说自己的理解就可以了,也可以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自己的理解。

  学生可能会对课文中涉及的一些科学知识提出疑问,比如,地球是怎么自转的?什么是石蕊试纸?什么是盐酸?对这些科学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让知识面广的学生来解答,也可以简单地介绍,不要在科学术语上花太多时间。

  2.课文的写作思路是: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学习三个具体事例,从具体事例中获得认识,理解作者的观点;然后,再从全文的角度发现课文的写作思路,进一步深刻理解课文的内容和观点。这样更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地,深刻地理解课文。

  3.课文中的三个具体事例,不同于一般记叙文中的故事,它们的作用是为了具体说明作者的观点,即“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因此对这三个具体事例的研读,教学中要注意把握重点。研读的重点是具体事例中的“问号”是什么?由此发现的“真理”是什么?从“问号”到“真理”的过程是怎么样的?教学中可引导学生特别注意“敏锐地注意”“敏感地意识到”“百思不得其解”以及“反复的研究和实验”“许多实验”、“反复的观察实验”等词句,从中体会和领悟到“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深刻含义。

  三个具体事例涉及洗澡水的漩涡、睡觉时眼珠的转动,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近,可以让学生在家里观察,获得直接经验;有条件的话,石蕊试纸的酸碱测试可以在课堂上做给学生看,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都是说理论述的句子,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课文中的具体事例来理解,把抽象的道理做形象化的理解。小学阶段学生接触议论文,不宜在文体知识上做过多讲解,要少用“论证”“论点”“论据”之类的术语。

  5.课文在写法上的主要特点就是用具体的事实说明道理,这也是本单元的一个语文学习重点。在前两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有所认识,这一课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这种写法,还要求学生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教学中可以安排一次小练笔,要重视写完后的交流评议,评议的重点是描述的具体事实是否能证明观点,对具体事实的描述是否能突出重点。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材简说

  课文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开门见山,提出观点。明确指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本身就是“真理”。第二部分(第2段至第6段)运用事例,证明观点。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首先概括地指出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科学真理的发现,那些定理、定律、学说都是在发现者、创造者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才获得的。然后,由此引出科学发展史上的三个有代表性的事例。第一个事例是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中发现问题,通过反复的试验和研究,发现水的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的自转有关。第二个事例是英国的著名化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继而进行了许多实验,终于发明了酸碱试纸。第三个事例是奥地利医生从儿子做梦时眼珠转动这个现象,经过反复观察和分析,推断出凡睡者眼珠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的普遍规律。最后对三个典型事例作总结,强调这三个事例“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却都发现了真理。因此,只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就一定能“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第三部分(第7段至第8段)总结全文,重申观点。指出科学并不神秘,也不遥远,关键在于“知微见著”,不断探索,善于独立思考,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从中感受、领悟到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二是学习课文用具体典型的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了解议论文的形式。

  ↓↓↓点击下一页查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

  

287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