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小学学习方法 > 六年级方法 > 六年级语文 >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和田的维吾尔同步指导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和田的维吾尔同步指导

时间: 嘉馨975 分享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和田的维吾尔同步指导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和田的维吾尔》教学目标是了解课文表现出来的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学习啦小编在此整理了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和田的维吾尔》同步指导,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和田的维吾尔》同步练习

  一、多音字组词。

  吭{( ) ( )

  调{( ) ( )

  分{( ) ( )

  二、把词语补充完整。

  ( )天盖地 ( )然起敬 美不( )收 能歌( )舞

  三、照样子写词语。

  载歌载舞(ABAC):____________。

  五颜六色(含数字):___________。

  四、选择适当的关联词填空。

  不仅……还 纵使……也 虽然 ……但

  1、( )我听不懂他在唱什么,( )在这样的夜里竟能听到如此热烈激昂的歌唱,我不由得惊奇进而肃然起敬了。

  2、花儿( )盛开在南疆的沙土里,( )盛开在维吾尔人的门框边、房梁顶、墙壁的挂毯上。

  3、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 )生活再苦,感觉( )是甜的。

  五、读句子,回答问题。

  1、那是个停电的晚上,沙尘暴铺天盖地地撕扯着黑暗中的一切,我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听着。

  句子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方法,表现出________。

  2、远远望去,那大大小小、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衣服,像一幅巨大的抽象画,给寂静而单调的沙漠平添了几分韵味。

  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3、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这句话与课文中“________” 这个句子互相呼应,进一步说明了和田维吾尔人________的性格特点。

  六、阅读理解。

  最后四根棒

  三十多年前的一个夏天,上海西区的一条马路上,一个小男孩拎着一只大口颈的冷饮瓶,一遍又一遍地叫喊着:“棒冰,光明牌赤豆棒冰——”小男孩的嗓子因为累,因为着了凉而有些沙哑。冷饮瓶里能装两打棒冰,全部卖掉的话,可以赚一毛四。

  那天下午,天突然变脸,下了一场雨,街头巷尾竟然凉飕飕的。小男孩的瓶子里还有四根棒冰,如果卖不掉的话,隔上一天就会化掉,一天吆喝的结果只够保本。天色又是一阵阴暗,风紧起来。小男孩望着行色匆匆的行人,绝望得几乎哭出声来。

  马路的一头,相继出现了三辆人力板车。车上堆着装得很高的货。车夫们双手把着长长的木把手,肩上套着纤绳,弓着腰,一步一蹬地朝小男孩这儿移来。

  第一辆车在小男孩面前停住,等后面两辆车赶上来。

  “老大爷,买根棒冰吧!”小男孩鼓起勇气,上前一步。车夫不在意似的摇摇头。“老大爷,我妈病了。今天我头一次顶替她,没想到……”小男孩怯怯地带着哭腔,“这些棒冰卖不掉的话,就……”

  车夫的目光落在小男孩的身上,脸上的皱纹聚拢起来,如沙丘上的波痕,粗犷中不失温和。他扫了一眼赶到跟前的另外两辆车,对小男孩说:“你还有几根棒冰?” “四根。” “好吧,我全买下了。”车夫掏出钱,小男孩惊喜万分,他接过钱,捧出四根棒冰。“不,三根就够了。还有一根,就算我请你的。我知道你也舍不得尝尝棒冰的滋味。”车夫说着,不容争辩地把一根棒冰留在瓶里。他伸出那只粗糙的大手,在小男孩头上摸了一下,小男孩觉得一股暖流从头顶传到心里,鼻腔不觉一酸,眼眶里顿时充满了泪水。

  这天,小男孩带着最后一根棒冰回到家。他想让发烧的母亲吃了棒冰退些热度。他跟母亲讲了刚才发生的事,母亲听完,欠起身,双手搂着儿子瘦瘦的肩胛,说:“孩子,你长大后不管成了什么样的人物,也不能忘记今天的事”小男孩使劲点了点头。

  那个小男孩就是我。那年,我八岁。

  三十多年过去了,但是,那个在雨后的凉意中出现在我面前的老车夫的印象不仅没有消退,反而随着岁月的推移而越显清晰,他使我懂得怎样做一个平凡而又善良的人——纵然在世情变幻的生活中。

  1、反义词填空。

  聚拢( )  清晰( )  善良( )

  2、近义词填空。

  温和( )  争辩( )  平凡( )

  3、“容”字用拼音查字法,应查音序( ),再查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 ),再查( )画。“容”字的意思是:( )

  A、容纳,包含;

  B、允许,让;

  C、脸上的神情和气色;

  D、比喻事物所呈现的景象。给下列词语中的“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不容争辩( ) 市容( ) 无地自容( ) 笑容( )

  4、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对那个车夫说:“__________________”。

  七、写话。

  你在课外搜集到哪些民族饶有趣味的风俗习惯呢?请选择你感兴趣的民族风俗,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和田的维吾尔》教材分析

  1.课文简说。

  和田是新疆维吾尔人最为集中的一个地区。提起和田,我们可能知道那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和产玉石的地方;提起维吾尔族,我们眼前会浮现载歌载舞的情景。除了这些,课文还给我们介绍了许多饶有趣味的维吾尔族风俗。

  课文首先讲“我”在和田的一次经历,亲身感受到维吾尔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沙尘暴铺天盖地地撕扯着黑暗中的一切”,飞奔的马车上“一个汉子嘶着沙哑的嗓子在迎风引吭”。作者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恶劣的天气,反衬出维吾尔汉子的豪气与乐观,表达出“我”的惊奇。第2、3自然段详细介绍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香喷喷的烤肉是在土堡似的土馕坑里烤熟的”,“馕,也是在土馕坑里烤成的”,连牧人最喜欢吃的“库乃其”也是在沙土火灰中烤熟的,而且维吾尔老乡还“喜欢把洗过的衣服直接摊铺在沙漠上晾晒”。课文用列举法说明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程度,字里行间透出作者的敬佩和惊叹。第4自然段写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扼杀维吾尔人爱美的天性。第5自然段写维吾尔的姑娘漂亮,小伙俊朗,能歌善舞。姑娘“像花儿般绽放在风沙里”,“歌舞已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生动的比喻和准确的描述,说明了维吾尔人漂亮俊朗、浪漫风趣的特点。第6自然段写维吾尔人喜欢聚餐,目的不在于吃而在于载歌载舞。最后一个自然段与第一自然段前后照应,总结维吾尔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征: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结构严谨,生动形象是本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作者生动、准确、感情充沛地对和田维吾尔人的特点及民族风俗加以说明,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了解和田维吾尔人勤劳质朴、豁达乐观的特点及民族风俗,汲取传统民俗文化中的精神营养;二是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那是个停电的晚上,沙尘暴铺天盖地地撕扯着黑暗中的一切,我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听着。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地处大漠边缘的和田恶劣的自然环境,反衬出维吾尔汉子的豪气与乐观。并用“我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听着”的神态、动作描写,与下文维吾尔汉子在沙尘暴中驾车飞奔迎风引吭的形象进行对比,凸现维吾尔人的性格特征。

  ②谁能想象那黄灿灿、香喷喷的烤肉是在土堡似的土馕坑里烤熟的!谁又能想到维吾尔人著名的日常食品──馕,也是在土馕坑里烤成的!

  作者用两个反问句式来表达和田维吾尔热爱土地的程度。色香俱全的烤肉出自土馕坑,日常食品也出自土馕坑。两个感叹号表达了作者对和田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敬佩和惊叹。

  ③远远望去,那大大小小、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衣服,像一幅巨大的抽象画,给寂静而单调的沙漠平添了几分韵味。

  这句话用了打比方的方法,进一步说明和田维吾尔人对土地的热爱。作者不但非常精练、形象地写出了大小、颜色、形态等维吾尔民族服饰的特点,而且把它们比作“一幅巨大的抽象画”,让原本“寂静而单调的沙漠”“平添了几分韵味”。

  ④花儿不仅盛开在南疆的沙土里,还盛开在维吾尔人的门框边、房梁顶、墙壁的挂毯上。

  这个句子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赞美维吾尔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依然爱花、爱美的天性。沙土里种着花(实写),门框边、屋梁顶雕刻着花(虚写)、墙壁的挂毯上绣着花(虚写),有维吾尔人的地方,就有盛开的花。

  ⑤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这句话与课文第一句话遥相呼应,用一个表示条件关系的句子(纵使……也……),进一步说明和田维吾尔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点。

  (2)对词语的理解。

  馕:一种烤制成的面饼,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当作主食。

  豪气:英雄气概。

  扼杀:压制、摧残,使不能存在和发展。

  俊朗:相貌英俊,性格开朗。

  豁达:性情开朗,度量大。

  纵使:即使。

  深邃:邃:深。本课形容维吾尔姑娘眼睛的明亮、深沉、透彻。

  抽象画:与自然物象极少或完全没有相近之处的绘画。

  渺渺回荡:渺渺:因距离远而模糊不清。

  美不胜收:不胜:不能尽,不能完。形容好的东西太多来不及欣赏。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和田的维吾尔》课文作者简介

  权鹏飞,出生于1963年,陕西白水县人。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新疆日报》通讯员。

  从事文学创作十五年来,发表新闻、文学、摄影作品500余篇幅。曾获新疆第八届、第九届“新疆新闻奖”。

  系列散文《和田的维吾尔》被认为是最具实力的一篇佳作。该篇散文先后收录于《2000当代散文精品》、被乌鲁木齐市电视台拍成了电视散文、2008年正式入选国家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本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九课)。

  新疆自建国以来仅有两位作家的作品入选过国家语文课本,一个是解放初进疆的已故军旅老作家权宽浮,另一个就是权鹏飞,老少“权氏作家”入选全国课本现象被誉为“二权映月”。

  此外,权鹏飞创作的经典之作《塔克拉玛干最后的“骆驼客”》、《沙漠“白毛男”》、《梦幻尼雅》、《一个百岁老人最后的葬礼》、《尼雅三题》、《和田三宝》、《和田三棵树王》、《和田之冬》等均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

  现为新疆作家协会会员、新疆摄影家协会会员。

  1989年入伍来疆,一直从事部队新闻报道工作,1992年底荣获个人三等功。

  1993年转业到和田地区,历任民丰县电视台新闻记者、民丰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民丰县广播电视局局长、和田地区旅游局业务科科长。

  2003年加入新疆作家协会会员。

  2006年初,编辑出版的旅游画册《尼雅似梦·民丰如歌》在首届新疆外宣品评比中获三等奖。

猜你感兴趣:

1.六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和田的维吾尔

2.六年级下册语文书人教版第九课和田的维吾尔

3.六年级下册语文《和田的维吾尔人》教案

4.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和田的维吾尔

5.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文言文两则同步指导

2649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