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教学设计
《有的人》是当代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一首抒情诗,六年级语文老师要如何进行此课的教学设计呢?学习啦小编在此整理了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教学设计,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正确、流利、感情地朗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这种用法的好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鲜明的爱憎情感,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死亡的道理。
教会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明白自己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学重点】
诵读诗歌,体会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词语铺垫导入,揭示新课
1、词语铺垫。
丑陋 渺小 鸿毛 卑微 唾弃 灭亡
美丽 伟大 泰山 崇高 爱戴 永生
2、本单元我们已学过关于鲁迅的哪些文章?你了解到鲁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生简单汇报。
3、揭示课题,板书,齐读。(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纪念鲁迅的文章,著名诗人臧克家于1949年写的经典诗篇《有的人》)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指三名学生朗读,检查学生是否读通顺、正确。
2、根据朗读表现,简单评价。及时指导字音,呵在诗中读啊的音。呵平时读---笑呵呵,还可以读-----呵斥,呵在这应该读第---四声。试着读好这一句。
三、范读引领,指导朗读
1、听读录音。(今天,我帮大家请来了一位老师。听,他来啦!)
2、教师教给方法,指导学生划分节奏,读好停顿和重音。(教师示范第一小节,指名练习第二小节,自由完成三到七小结。)
3、学生自由展示朗读,把握节奏。
4、齐读,慢慢读出诗的味道。
读出了诗的味道!我相信你们已经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
四、对比品读,理解内容,体验情感
1、可是诗歌的魅力不仅仅表现在它有明显的节奏,更表现在它独特的写法上。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诗,看看你能发现什么?(生默读体会)
2、生汇报发现:对比的写法,读出相应诗句。再读读,还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说出每小节中还有对比,2、3、4小结对比的是有的人对人民的不同态度;5、6、7小结对比的是有的人的不同结果;其实这两部分内容之间又是一一对照的。)
3、根据学生汇报的适时出示插图和文字,图文对照,男女生对比朗读。
4通过对比,我们发现这“有的人”指的就是哪两类人?引读第一小节,这两类人你能用两个词语概括一下吗?(虽生犹死,虽死犹生)
3、对这两类人,你认为作者的态度一样吗?生汇报出几种态度:批判,赞扬,热爱。你对这两类人的态度呢?充分激发学生情感。
4、对待不同的人,势必会有不同的态度,不同的表情和不同的语气。请同学们两两对读,一人一句,让我从你们的表情中看看谁最能读出臧克家的心声。
5、师生对读,烘托诗情。
小结:同学们读得真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我们更——爱戴、敬仰、怀念…….损害人民利益的人我们更——痛恨,蔑视,憎恶。。。。。。
六、研读品悟,升华情感
1.看课文题目,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齐读),有一个奇特的现象,你发现了吗?诗中却没有提到鲁迅的名字。诗人该不会忘了吧?你一定能从文中找到鲁迅的影子。学生读诗找诗句。
2、汇报读诗句。结合所学课文简单谈谈你的理解。
3、感悟鲁迅精神:这首诗只是在赞扬鲁迅一个人吗?在我们的记忆中,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人也和鲁迅先生一样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让我们把深深的敬仰献给那些值得我们永远怀念的人。齐读描写鲁迅的诗句。
七、课堂小结,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打算做个怎一个什么样的人?
3、总结:读两句诗,把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用到学习,工作生活中。做一个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
八、拓展训练,从容练笔
1、看课件资料,了解人们纪念鲁迅的活动及评价。
2、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一定有了更深刻地认识。也更激起了我们对先生的深切怀念。《有的人》是臧克家在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的时写的,今年是鲁迅逝世75周年,也是鲁迅诞辰130周年,让我们深切缅怀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鲁迅先生。请你为先生献上真挚怀念词吧!(如果能试着运用对比的写法,用上课前积累的词语写几句诗,会更精彩!)
3、交流展示
总结鼓励:同学们写的真好!你们的诗是所有我看到的诗中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我相信,很多人就从这节课开始叩响了诗歌的大门。期待你们爱上诗歌!期待你们当中能够诞生杰出的诗人!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反复的诵读、揣摩、品味,把握诗人感情的脉络,
2、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
重点难点:
1、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2、 学习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
3、 体会诗歌的结构与表达方式方面的特点。
教学用具:多媒体计算机
课时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04年2月5日晚8时35分,著名诗人臧克家老先生却因病离开了人间。
(出示幻灯片3)臧克家是继郭沫若之后,我国诗坛上最杰出 的大诗人之一。他早在30年代初相继出版了《烙印》和《罪恶的黑手》 等,以鲜活的生活感受和崭新的艺术风貌,引起诗坛的瞩目。 新中国诞生后,臧克家多作政治抒情诗,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有的人》便是他这类诗的代表作。这首诗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
二、检查预习
1、了解鲁迅,了解作者
2、我的积累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现在我们播放朗诵带,请同学们在听的同时,注意诗歌的朗读节奏和重音。(播放视频文件)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诗,注意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然后齐读全诗。
3、鲁迅简介
为了更好的学习这首诗歌,我们先回顾一下鲁迅先生的生平。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同学们还能说出哪些鲁迅先生的作品?
……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世,国民党反动派血腥镇压人民,不允许人民悼念鲁迅先生,直到1949年,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他。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在北京的故居。他深切追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1949年11月1日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抒发自己由纪念鲁迅所引起的无限感慨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4、思考讨论:这首诗可以分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明确:全诗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节):以鲜明的对比评价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第二部分(第2、3、4节):从两种人对人民不同态度的对比中,热情颂扬了鲁迅先生战斗而伟大的一生。第三部分(第5、6、7节):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
四、 品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1、 学习诗歌第一部分
(1) 指名学生朗读第一部分。
(2) 思考问题:这一节诗有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如何理解它们的含义?
第一个“活”指肉体活着,第二个“活”指精神活着;第一个“死”指精神的死亡,第二个“死”躯体的死亡。
死生乃是自然规律,不可逾越,也无法逃避。古往今来,多少哲人和诗人对此惆怅过,悲叹过,思考过,议论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一种生死观,“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是一种生死观,“好死不如赖活”又是一种生死观。而诗人则彻底抛开生死的自然状态,把它幻化为意识形态。生死的界限变做道德的、审美的判断。于是,有的人生即死,有的人死即生。这在科学上是不可思议的,在艺术上确是真实可信的;这里情感的因素起着决定的作用。
2、 比较学习诗歌第二、三部分
(1)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三部分,思考这两部分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互相照应,2、3、4节分别照应5、6、7节。
(2) 这首诗使用了一种很典型的表现手法,那位同学看出是什么?这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
2、3、4节每一节的前两句都写反动统治者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每一节的后两句都写像鲁迅这样的人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5、6、7节每一节的前两句都写人民群众对反动统治者的态度,每一节的后两句都写人民群众对鲁迅这样的人的称颂。
(3) 这几节诗中有几个句子出自鲁迅先生的作品请同学们找出来并说说出自鲁迅的哪一首诗?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自嘲》
“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野草 题词》
作者借鲁迅的诗来表现鲁迅的高尚品质
(出示幻灯片9、8,齐读)
(4) 这两种人最后的结局如何?
A:(1)“把他摔垮”,即打倒、推翻之意。(2)“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即被人民忘记,被人民唾弃。(3)“他们的下场可以看到”,即身败名裂、遗臭万年。
B:(1)“永远记住他”。(2)“到处是青青的野草”,即鲁迅精神到处被传颂,被延续。(3)“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无比崇拜,无限爱戴的深厚感情。
三、 再次品读诗歌
要求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
五、 课外延伸
1、迅速默读全诗,体会:“有的人”究竟指哪些人呢?(可以互相讨论)
学生讨论后明确:每节诗的前两句都指反动统治者,他们虽然“活着”,却如行尸走肉,他们欺压百姓,下场可耻。每节诗的后两句都是指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的人,他们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赢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颂。诗作的侧重点是歌颂鲁迅及像鲁迅一样的人。
2、既然文章主要是纪念鲁迅,那么把诗的题目改为“鲁迅赞”或者“纪念鲁迅”好不好?
《有的人》更含蓄,而且扩大了诗歌的内涵,使得诗歌更具有普遍意义。
六、课内练习
阅读泰戈尔的《某人》,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七、课后练习
上图书馆借阅或上网阅读臧克家作品《老马》、《罪恶的黑手》。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感悟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鲜明的爱憎情感,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死亡的道理。
教会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明白自己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学重点
要注重对比朗读的训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句英文名言:“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大家试着翻译成中文,看看是什么意思呢?(生兴趣浓厚地讨论)
生⑴:老师这句话的意思是:是或者不是是一个问题!
师:按大家学过的英语单词的字面意思来讲,的确是这么回事,不过它真正的含义是:“活着还是不活,这是问题。”这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笔下的悲剧主人公哈姆雷特的一句独白。言词虽短,却引发出世人深深的思索:“人究竟应该怎样活着?什么样的生命才有意义?”今天,我们也来探讨一下这个关于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的问题。我们先来读读臧克家的诗作《有的人》。(板书课题)
二. 出示写作背景,学生朗读:
臧克家,生于1905年,是我国五四运动以来最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一直受到人民的喜爱和欢迎。
1949年全国解放后,藏克家由香港回到北京。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这位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学家。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在北京的故居。对着这遗迹,他深切追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1949年11月1日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抒发自己由纪念鲁迅所引起的无限感慨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检查学生是否读通顺、正确。
2、根据朗读表现,简单评价。及时指导字音,呵在诗中读啊的音。呵平时读---笑呵呵,还可以读-----呵斥,呵在这应该读第---四声。试着读好这一句。
四、范读引领,指导朗读
1.范读第一节,明确节奏停顿,重读和感情。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学生自由朗读自己喜欢的小节,自己划分好节奏,弄清重读和感情。
学生自由展示,朗读自己喜欢的小节,说说自己的理解。
小组内展示朗读,选出读得好的同学。
小组展开竞赛,比一比看哪组读得好。
五.对比品读,理解内容,体验情感
1.文中写了几种人?是哪几种人?
2.由此可见本文采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附加题:既然是纪念鲁迅有感,那么把题目《有的人》和文中的“有的人”换成《赞鲁迅》和“ 鲁迅”好不好,为什么?
展示交流
1 文中写了两种人,其实是两种对立的阶级
作威作福的剥削阶级(欺压人民的人)
鲁迅及所有革命者(热爱人民的人)
2 对比
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为人民服务的典范?
八、学了这首诗,你悟出了怎样的道理(人究竟应该怎样活着)?
九、当堂背诵
(诗句是一些种子,应当在别人心底开花。——巴尔扎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