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历史学习方法 > 高一历史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知识点

高一历史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知识点

时间: 凤梅1137 分享

高一历史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知识点

  我们在高一学习政治知识点时,都是需要记忆性的历史知识点,所以课后我们要努力复习好历史的知识点。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一历史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

  历史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知识点

  一、解放军的战略反攻

  1、条件——可能性:

  ①解放军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国民党优势逐渐丧失。敌我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变化;

  ②国统区民主运动的开展,国民党反动派陷入孤立;

  ③解放区土改的进行。必要性:战略进攻可以减轻陕北和山东战场的压力,减轻解放区的物质消耗。

  2、任务:

  ①主力部队向外线(国统区)进军,进行战略进攻;

  ②部分内线部队与国民党军队作战,属于战略防御性质。

  3、基本情况

  ⑴、主攻方向:中原地区(其一、当时国民党军队主力正在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在中原地区的防守力量薄弱,兵力空虚;其二、中原地区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可西扼武汉,东下南京,出击中原可直接威胁敌人统治的中心)。

  ⑵、时间:1947年6月底。

  概况:

  ①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跃进大别山。

  ②陈赓、谢富治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一部挺进豫陕鄂边区。

  ③陈毅、粟裕率华东解放军主力进攻豫皖苏地区。

  ⑶、其他解放区转入反攻:聂荣臻指挥华北解放军解放石家庄。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解放军解放了东北广大地区。彭德怀、贺龙领导西北解放军收复了延安。

  4、战略反攻的意义:对扭转战局起了决定性作用,也是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转折点。也是蒋介石反动统治由发展走向灭亡的转折点;是帝国主义在中国近百年统治由发展走向灭亡的转折点。

  二、战略决战的胜利

  1、中国共产党将东北战场作为决战首选战场的主要因素: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国共双方的力量对比进一步发展变化,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而东北战场又成了形势最有利的战场。

  (1)当时东北的国民党军队只困守在几个大城市,整体上处于被包围的态势。解放军后方巩固,物质力量雄厚。

  (2)从东北的地理位置看,北邻苏联、朝鲜等国,通往华北的通道一旦被卡死,国民党军队即成被包围之势,很难逃脱。

  (3)首战东北战场,一旦成功,还可以为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一个稳定的后方,东北解放军可以挥师南下,配合其他战场作战,而东北雄厚的工业基础可支援全国。

  2、三大战役——辽沈战役:

  1948.9~1948.11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解放军;特点是先取锦州,关门打狗。淮海战役:

  1948.11~1949.1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特点是中间突破,分割歼灭。平津战役:

  1948.11~1949.1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特点是先取两头,后取中间,和平解放北平。

  3、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

  4、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

  (1)、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2)、广大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

  (3)、国统区中共地下党和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

  (4)、解放区人民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的大力支援。最后再次强调三大战役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

  历史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解放战争期间,中共调整土地政策,为战略反攻及解放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据此回答1~3题。

  1.1947年,中共决定以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代替抗战时期的“双减双交”的土地政策,其主要原因是

  A.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B.满足农民渴望土地的要求

  C.巩固解放区政权的需要

  D.解放农村生产力的需要

  2.人民解放军之所以把中原地区作为战略反攻的主攻方向,直接原因是由于这一地区

  A.群众基础良好

  B.国民党军队防守力量薄弱

  C.有利于大规模的运动战

  D.历史上为兵家必争之地

  3.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的重大意义是

  A.影响战略决战的主攻方向

  B.粉碎了蒋介石的重点进攻

  C.改变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

  D.改变解放战争的战略态势

  三大战役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据此回答4~5题。

  4.下列对三大战役历史作用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②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 ③使东北、华北和华东三大解放区联成一片 ④为解放长江以南地区奠定了基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陈毅在《记淮海前线见闻》一诗中写道:“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转旋逐西东,前线争立功。”出现这种情景的根本原因是

  A.翻身农民踊跃支援前线

  B.东北全境解放鼓舞人心

  C.解放军的作战方针正确

  D.解放区实行了土地改革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用下列三种方法分配之:(1)分配农民个别耕种;(2)分配农民共同耕种;(3)由苏维埃政府组织模范农场耕种……一切土地,经苏维埃政府没收分配后,禁止买卖。

  ——摘自中共1928年《井冈山土地法》

  材料2 没收一切私人的或团体——豪绅、地主、祠堂、庙宇、会社、富农——田地、山林、池塘、房屋,归苏维埃政府公有,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及其他需要的贫民使用。

  ——摘自中共1930年《苏维埃土地法》

  材料3 一方面规定地主应该普遍的减租减息,不得抗不实行,另一方面,又要规定农民有交租交息的义务,不得抗不交纳。

  ——摘自中共1942年《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

  材料4 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人民均获得同等的土地,并归各人所有。……承认其自由经营、买卖及在特定条件下出租的权利。

  ——摘自中共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

  问答:

  (1)比较材料1和材料2,材料2中的《苏维埃土地法》有什么变化?它产生了什么后果?

  (2)比较材料2和材料3,材料3中的土地政策有什么变化?

  (3)比较材料3和材料4,材料4中的《中国土地法大纲》有什么变化?它产生了什么后果?

  (4)综合这些材料,简要概括中共制定土地政策的主要依据和基本特点。

猜你喜欢:

1.高中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知识点梳理

2.高一必修2历史第一次工业革命知识点总结

3.人教版高一历史上册第二次鸦片战争知识点

4.高一历史知识点归纳

5.高一历史必修一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知识点

3815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