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学业考试的必备知识点
高二历史学业考试的必备知识点
高二的学业考试大家都准备好了吗?历史学业考试的必备知识点,想必大家都已经掌握了。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提供关于高二历史学业考试的必备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高二历史学业考试知识点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1.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
(1)特点:传贤到传子;公天下到家天下。
(2)王位世袭制:父子相传、兄终弟及。
2.分封制
(1)目的:维护周王室的统治。
(2)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古帝王后代。
(3)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4)诸侯的权利和义务: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②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5)分封制的作用(影响):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扩大统治区域。诸侯享有相当大独立权,易导致分裂割据。32.宗法制
(1)目的:巩固分封制,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土地、财产继承上的矛盾。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3)作用(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建立。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的创立:①皇帝独尊 ②皇权至上(核心,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③皇位世袭
(2)三公九卿制: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下达诏令、监察百官)、太尉(全国军务)
(3)郡县制的推行:
郡: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郡守、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命。
3、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2)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中央集权发展
(1)汉朝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通过推恩令削弱地方王国势力。
(2)北宋:兵权收归中央,抽编禁军;行政权上,文官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牵制;财政权上,设转运使,地方赋税主要由中央掌控。
意义: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3)元朝的中书省和行中书省(行省制):
A 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是最高行政机关,其长官行使相权。
B行省制度: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中央机构)直接管理;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省的最高长官由朝廷任命,边远民族地区设置宣慰司。
C 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行省制度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2.君主专制加强
(1)唐朝三省六部制 中书省掌决策(草拟颁发皇帝诏令) 门下省掌审议(审核政令) 尚书省(执行政令,下设六部)。三省的长官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2)宋朝(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相权;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3)元朝: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其职权与唐朝的尚书省和宋朝的中书门下相同)
3.选官制:
(1)汉代察举制;
(2)魏晋南北朝实行九品中正制。
(3)科举制:隋炀帝时期形成,唐朝:武则天首创弄举和殿试。作用是打破特权垄断、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中央集权。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明太祖朱元璋诛杀丞相胡惟庸。
(1)废丞相,权归六部(明太祖时期),中国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制度达到新高度。
(2)明太祖时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形成。万历年间,首辅张居正“部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成了内阁的下属机构。
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权,地位十分巩固;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或决策机构,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无决策权;内阁的票拟最终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2、清朝设置军机处 (1)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军国机要;康熙时设南书房形成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局面。
(2)雍正设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最初目的:办理西北军务。特点:有官无吏、机构简单、军机大臣只能跪受笔录。 意义:提高行政效率;加强君主专制,巩固中央集权。
3、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特点:相权不断被削弱及至废除,皇权不断加强;中央集权日益加强。
4、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积极、消极):
(1)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2)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阻碍社会进步。 (3)明清之际,把君主专制制度推向高峰,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高二历史学业考试知识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雅典民主政治
(1)建立条件:分为政治、经济、地理和思想
城邦特点: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
公民条件:祖籍本邦;拥有财产、能自备武装服兵役;成年男子。
(2)梭伦改革(公元前六世纪初)
内容:按财产划分居民为四等级;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前三等级可入选;建立公民陪审法庭;废除债务奴隶制。
意义:动摇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奠定雅典民主政治基础
(3) 克里斯提尼改革(公元前六世纪末)
内容:划定10个地区部落;设立五百人议事会;成立十将军委员会;陶片放逐法。
意义: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政治特权;确立了雅典的民主政治
(4)伯利克里改革:公元前5世纪―古雅典民主政治黄金时代(鼎盛)
官职向男性公民开放;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和监察机关;为公民担任公职和参政发工资,发观剧津贴
(5)实质:妇女、外邦人、奴隶不享有民主权利;只是成年男性公民的当家作主(少数人的民主)。
(6)影响:
2.罗马法
(1)罗马成文法的诞生标志:《十二铜表法》(公元前五世纪中期)审判量刑有法可依,平民利益得到一定保护;保留一些野蛮习惯法,本质上是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2)分类:公民法和万民法
公民法:在罗马共和国时期,适用范围主要限于罗马公民的法律。
万民法:(公元3世纪时,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区别不复存在),适用于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所有自由民的法律(国际法)。
(3)罗马法作用:欧洲历史上第一部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
①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缓和社会矛盾,维系帝国的统治。
②为近代欧美国家立法和司法奠定基础,成为近代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武器。
高二历史学业考试知识点:备考建议
1.充分重视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这是由教育部指定的省级普通高中文化课的水平考试。考核普通高中学生文化课的基础学习的掌握情况。不管是否与高考挂钩,我们都必须努力抓住这个机会,打好这难得的基础。为此,学校和年级组开展了学业水平测试备考动员大会,鼓舞大家的斗志,坚定师生努力拼搏的信念。
2.合理安排教学与复习的时间和课时。由于高二年级科目较多,历史学科的课时仅安排了每周两节。面对《必修三》一本新书的内容尚未进行,还要复习备考,我便在开学初制定了教学备考计划。用9、10月两个月的时间完成新课教学,11、12月份两个月进行复习,从而为复习创造了有利条件。
3. 充分运用考试说明,引领复习。
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说明是我们复习备考的指导性文件,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运用。我的做法是:
第一,教师本人要仔细阅读和研究,充分领会考试说明的指导性意见。考试说明使师生明白哪些是考试的重点内容,除了了解必备考点,还可以适当放弃一些考试说明中没有涉及的考点,避免无的放矢。
第二,让学业水平测试说明进课本,认真阅读理解教材。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说明对测试的内容有明确规定,并提出了相应的测试能级要求,对凡是考试说明要求了解的知识点,一定要了解并掌握其基本内容。我和学生一起将考点中提示的复习方向用史实具体化,即整理知识要素,让学生明确备考复习的具体知识点。淡化远离考试说明要求的知识点,抓住重点知识、主干知识,以确保复习的有效性和方向性。
第三,重新梳理知识体系。专题史的一个弱点就是乱,特别是通史基础不太好的同学,脑袋中往往乱成一团。零碎的记忆只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只有进行系统的梳理,才能达到时空一致,真正理解历史发展的脉胳。所以,我将会考说明的体系重新组合,按照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现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古代世界(政治、经济、文化)、近代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现代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脉络梳理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第四,利用考试说明中的习题训练、巩固知识点。不能一味地死记硬背,要用各种复习手段调动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反复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