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历史学习方法>

高三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时间: 芷琼1026 分享

  历史必修一时高三学习中重点复习的内容,那么必修一都有哪些知识点呢?接下来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了高三历史必修一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高三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

  一、背景

  (1)根本原因:19世纪末,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日本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后,制定侵略中国的“大陆政策”。

  (2)重要原因:1890年日本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政局不稳。

  (3)国际因素:列强的默许和纵容。

  (4)导火线: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

  (5)爆发:1894年,日本海军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中国的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甲午战争的战火从朝鲜燃起;

  二、经过:平壤战役、黄海战役(丁汝昌、邓世昌牺牲,北洋舰队受损,李鸿章避敌保船,日军取得黄海海域制海权;双方互有胜负,北洋水师主力尚存)、辽东战役、威海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三、性质:日本在西方列强支持下企图征服朝鲜、入侵中国而挑起的侵略战争。

  四、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项目 内容 影响
割地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进一步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助长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引发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赔款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被迫大借外债,便于列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开埠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内地。
设厂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 反映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了。

  五、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1)主要原因:清政府极端腐败。慈禧太后只顾自己60岁生日庆典,置国家民族安危于不顾。

  (2)直接原因:李鸿章奉行避战求和政策,采取消极抵抗的战略方针。(一些清军将领贪生怕死,不作抵抗;有些枪炮武器不能使用,在战斗中吃亏。)

  (3)客观原因:日本强大,又长期蓄谋战争。

  (4)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无法抵挡新兴的资本主义。

  六、甲午战争的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1)对中国的影响:政治上,中国社会各阶级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斗争,如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经济上,出现了办厂,振兴实业,发展资本主义的爱国热潮,使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初步发展;思想上,先进的中国人逐渐认识到单纯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不能挽救中国,应该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走资本主义道路。

  (2)对日本的影响:得到巨额赔款和台湾等战略要地,不仅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便利了日本对远东地区的进一步侵略。

  (3)对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影响:中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日本在远东地区势力膨胀,吞并朝鲜的进程加快。

  高三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禅让制”和“王位世袭制”

  1.含义:在原始氏族社会里,部落以及部落联盟的首领是经过集体协商和民主选举产生的,这叫做“禅让制”。据史籍记载,我国原始社会后期的部落联盟首领先后有尧、舜、禹等人。他们都是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而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约从大禹的儿子启开始,民主选举的禅让惯例被破坏。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部落联盟首领转化为最早的专制君主。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一次重大的历史变革,它是家庭、私有制、阶级和阶级对立存在的重要标志。世袭制的实质是私有制,世袭制的历史在我国历史上沿袭了近4000年,直到1912年清朝覆亡。

  2.两者的区别:实行“禅让制”时生产力水平低下,产生“王位世袭制”时生产力水平有了一定发展;前者盛行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后者盛行于阶级社会产生以后;前者反映了“天下为公”的社会景象,后者反映了“天下为家”的社会景象。

  3.认识:“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其根源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私有财产、贫富分化的必然结果,是历史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原始社会后期氏族、部落和联盟首领特权演变的结果。王位世袭制是阶级对立和斗争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二、全面认识西周的分封制

  西周的分封制是周天子“封邦建国,广建诸侯,以藩卫宗周”的奴隶社会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也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应从如下几点认识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西周分封制建立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奴隶主国家的统治。周武王建立西周后,为了对征服的广大地区进行有效统治,就沿袭前代的办法,把若干土地及土地上的奴隶和平民分封给诸侯。

  2.对象:西周分封制中受封的对象,有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其中受封的王族最多,地理位置也大多较为优越,是分封对象的主体。

  3.内容:主要是规定了诸侯的权利和义务。诸侯的权利主要是获得土地和人民,在封国内拥有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和征派赋税,并有再次分封的权利。诸侯的义务是要服从周王室的命令,如政治上镇守疆土和朝觐述职,军事上随从作战,经济上交纳贡赋。

  4.影响:要一分为二的辩证分析,其积极方面是通过分封制,强化了中央控制地方的能力,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并逐步构织出遍及全国的交通网络,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奴隶制强国。消极方面是由于诸侯国具有相对独立性,随着一些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室衰微,分封制受到破坏并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说明了此时的分封制已经不适应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

  5.分封制的主要特点及破坏的原因

  (1)特点:一是分封对象的多方面。主要有同姓王室贵族、异姓功臣贵族、先代帝王后裔和边远氏族部落首领等。二是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三是“土地和人民”与“义务”是周天子同诸侯之间关系的关键。四是层层封授。诸侯可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又可对士进行再分封。

  (2)原因:分封制破坏的根源在于制度本身的局限性。在分封制下,诸侯在自己领地内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诸侯掌握了封疆内的用人、行政、军事、财政大权,使诸侯国的势力日益壮大。随着诸侯与周王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转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是必然的结果。

  高三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一、《天朝田亩制度》

  1.主要内容:在生产资料上,主张平分土地;在分配制度上,主张绝对平均的圣库制度;在社会关系上,主张人人平等;最终的目标是要建立“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2.产生根源

  第一,社会根源:鸦片战争后人民身受双重压迫,清朝长期以来土地高度集中,广大人民无地、少地,负担沉重;

  第二,历史根源:“等贵贱,均贫富”一直是历代农民起义的奋斗目标;

  第三,阶级根源: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其纲领只能反映他们迫切的现实愿望,以及追求平等、平均和小私有制基础上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3.评价认识

  第一,强烈的革命性:首先,它继承和发展了历代农民的斗争思想,明确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并形成系统的革命纲领,是农民阶级所能提出的最完整的反封建纲领,成为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其次,它从各方面冲击了封建礼教和纲纪。

  第二,空想性:首先,平分土地在当时社会无法实现,只是小生产者的一种迫切愿望。1854年太平天国规定“照旧交粮纳税”,事实上承认了地主土地私有;其次,绝对平均分配的圣库制度违背小生产者的阶级本性,无法实现,也无法调动其积极性;再次,社会关系上的人人平等,随着太平天国政治逐步的封建化和等级制度的建立,也成为泡影。此外,加上当时的战争环境,这个制度根本无法实施。

  第三,落后性:此纲领是把小农自然经济作为追求的理想化目标,实际上未超越封建主义的经济范畴。它主张小私有制,废除商品经济,不符合国际和国内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结论:太平天国军事上的胜利缺乏政治、经济和思想的牢固基础,不可能提出彻底改造封建社会的纲领,更不能阻止政权的封建化,革命的高潮隐含着危机。

  二、太平天国早期军事取胜的成就和原因

  1.成就

  (1)从1851~1853年,太平军由南向北,顺利进军。定都天京,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2)1853~1855年,大平天国进行北伐,北伐军深入清朝统治的中心地区,打乱了清军的战略部署,为其西征和东征创造了有利的战场条件、

  (3)1853~1855年,太平天日通过西征,巩固了天就革命大本营。

  (4)1856年,太平军的东征、攻破了江北、江南大营,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进入了全盛时期。

  2.取胜原因

  (1)主观原因:①太平天国的正义性(反封建反侵略)和群众性(《天朝田亩制度》对社会下层的影响)是取胜的主要原因;②太平军有比较严格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以及战略上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是取胜的重要原因;③革命的领导核心团结,积极进取,指挥得当;④太平军战士英勇善战;⑤所到之处,支持广大农民反对封建地主剥削,进行抗租斗争,打击官僚地主,分给农民土地,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2)客观原因:清朝统治腐败,军队军备废弛,纪律败坏,军队战斗力不强。欧美列强由于太平天国运动迅猛发展,同时鉴于太平天国的性质,以及对其对外政策的不了解,所以表面上暂时采取了“中立”政策,这有利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


猜你感兴趣的:

1.高考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汇总

2.高三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3.高考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4.必修一历史知识点归纳

5.人教版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总结(完整版)

3316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