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历史学习方法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习题及答案

时间: 芷琼1026 分享

  斯大林模式是一种社会主义实践形式的初步尝试,它的形成,是一种历史选择,那么知识点你都掌握了吗?接下来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习题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习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造成1921年春苏俄发生政治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 ②实践证明,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度到社会主义是行不通的 ③农业集体化方针确立后,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 ④新经济政策的核心内容是实行余粮收集制,取消一切商品贸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苏联著名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一个情景描述了红军战士保尔于国内战争期间在铁路工地与以前的恋人冬妮娅偶遇,当时,冬妮娅和她的丈夫乘坐的列车因缺少燃料,被迫停在铁路工地附近。工地负责人表示,工地可以提供燃料,但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义务劳动。这说明苏俄()

  A.对小企业实行监督? B.规定一切生活必须品由国家集中分配

  C.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 D.由国家经营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

  3.从发展经济的角度看,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都是不成功的。其共同原因是()

  A.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 B.过分地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远远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4.苏联的工业化建设成就巨大。对于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提前完成,西方报刊曾有这样的评论:“五年计划的四年获得了真正卓越的成就,苏联像战时那样紧张地、创造性地建设新生活的基础,国家面貌焕然一新。”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主要有()

  ①高速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②苏联人民建设祖国的爱国热情 ③苏联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 ④列宁的正确领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共同点是()

  A.国家享有优先获得农民部分农产品的权利 B.农民自由支配交国家后剩余的农产品

  C.禁止农产品自由贸易 D.允许农产品自由贸易

  6.实施新经济政策,并未改变社会主义的性质,这主要是因为()

  A.农民欢迎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B.国家把大中小企业都收归国有

  C.一切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工业企业仍归国家所有

  D.在流通领域实行自由贸易

  7.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俄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都属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探索,关于它们的相同点,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B.都是高度的计划经济模式

  C.都曾经产生了积极作用 D.都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8.经济政策是国家或政府为增进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对于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与列宁的经济政策最大的区别应该在于()

  A.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认识 B.对工农联盟和农业发展的认识

  C.对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认识 D.对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认识

  9.苏俄新经济政策与美国罗斯福新政本质上一致的地方体现在()

  A.国家政权都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B.都是依据各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C.都奉行自由的经济政策

  D.都采取了多种形式的国有化政策

  10.苏俄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变到新经济政策,其主要的社会根源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遭到农民的坚决反对

  B.列宁建设社会主义理论发生了转变

  C.苏联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实际

  D.社会主义革命任务完成

  11.列宁对党内同志说:“我们在夺取政权后就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验作出判断。”列宁进行的比较成功的“实验”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D.建立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12.斯大林模式作为二十世纪社会主义阵营普遍采用的一种发展方式,对整个社会主义世界尤其是苏联自身的影响无疑是不可估量的,下列关于斯大林模式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它是在苏联处于资本主义列强包围的形势下形成的②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③它使苏联实现了工业化④它存在严重的缺点和弊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3.美国人哈默被称为“红色资本家”。他23岁时到苏俄访问,为俄国购买了100万美元的小麦,列宁接见了他,并授予他在苏俄开采石棉的特许权。他81岁时乘坐自己的专机进入中国,他旗下的西方石油公司随后也成为首批进入中国的企业。以上活动发生的重要历史时期分别是( )

  A.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苏联实施“一五”计划时期,中国处于“大跃进”时期

  C.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中国处于改革开放新时期

  D.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中国处于““””时期

  14.2005年5月,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时,普京总统说:“苏联解体是20世纪最大的政治悲剧。”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A.制度因素:高度集中的政治和经济体制影响了其发展?

  B.外部因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

  C.领导因素: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加快了苏联解体的过程?

  D.民族因素:民族问题是毁灭联盟的火药桶

  15.戈尔巴乔夫改革给我们最大的经验教训是()

  A.改革应从本国实际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 B.要警惕国际帝国主义“和平演变”

  C.改革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改革步伐要稳定,不能急于求成

  16.下表为1976~1990年苏联经济增长率(%)简表。其中,1990年经济发展出现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1976~1980
1981~1985
1986~1990
1990
社会总产值
4.2
3.3
1.8
-2
国民收入
4.3
3.2
1.O
-4
劳动生产率
3.3
3.1
-3

  A.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 B.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不见成效

  C.苏联解体导致的社会混乱 D.赫鲁晓夫改革导致的混乱

  17.有学者指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主要指赫鲁晓夫()

  A.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不够实事求是

  B.改革缺乏正确指导思想

  C.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仍未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D.坚持斯大林模式,不愿进行改革

  18.从苏联改革的历程中,我们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有( )

  ①因为积重难返,苏联改革步履艰难,成效不大 ②改革具有复杂性、曲折性 ③改革必须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 ④政治领域是不能改革的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9.对于二战后苏联的三次经济改革,其相同点在于()

  A. 在理论上没有突破 B.涉及政治体制的深层改革

  C.经济改革的效果不是很大 D.对原有的经济体制进行了彻底的改革

  20.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中国的改革开放可以告诉我们的是( )

  ①经济体制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②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能够适应不同民族和国家现代化进程的需要 ③突破传统的束缚是经济体制调整和创新的前提 ④只有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苏联的整个历史看,农业在其经济中一直是最薄弱的环节。令人不解的是,在100年前俄国却是世界两大谷物出口国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苏联每年需进口数千万吨小麦和玉米。……苏联农业生产陷入这种困境并非是对农业漠不关心或努力不够造成的。斯大林去世后,每一位苏联领导人都重视提高粮食产量,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并兑现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许诺。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在苏联时代,农业成为其经济中最薄弱的环节最初是如何造成的?

  (2)为什么到70年代以后,苏联农业仍未能走出困境?

  材料二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为主题,就是力图用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思路、办法,夯实打牢农业农村的发展基础,切实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后劲,努力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的好形势。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内涵十分丰富,寓意非常深刻,包括强化重中之重的基本认识、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稳定完善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依靠农业科技的基本支撑,强化农业农村的基础设施、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基层体系。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富裕,关系到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伟大复兴。

  (3)我国政府一直重视农业问题。20世纪70年代末,为解决农业问题而采取的关键措施是什么?为什么这一措施能够取得成效?

  (4)当前,我国“三农”问题仍较突出。结合材料二指出,我国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和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毛泽东

  材料二 斯大林认为,不是发展任何一种工业都是工业化,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是有计划地发展重工业,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 1930年,斯大林又一次教导俄国农民,使他们明白共产主义制度是什么。他正式使俄国的农庄集体化,成立了农业合作社。

  ──人民网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俄两国的革命道路有何异同?

  (2)在过渡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借鉴了材料二中苏联的哪些做法?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3)中俄两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上探索的经验教训,对我国目前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23.“在20世纪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三次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世纪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在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发生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结合有关史实,指出这三次“改革调整机遇”各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各自最终结局如何?据此,你是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习题答案

  1.A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国民经济。

  2.C 3.D 4.A 5.A 6.B

  7.C 8.A 9.B 10.C

  11.B根据课本知识,C、D 属斯大林采取的措施,A超越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只有B的实施,促进了苏俄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因而是成功的“实验”。

  12.C 13.C 14.A

  15.A 16.B 17.C 18.B 19.C

  20.B 注意本题实际考查四者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相似之处,而②只适合于中同的改革开放。

  21.(1)斯大林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了积累资金,国家从农民身上取走的东西太多,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损害;加上违背农民意愿的农业全盘集体化的破坏,造成了农业的长期落后。

  (2)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改革仍然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勃列日涅夫仍然把发展的重点放在重工业上。

  (3)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废除“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旧体制。原因:改革了生产关系,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发展。

  (4)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为了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富裕,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伟大复兴。(其它符合题意,言之有理的也可)

  22.(1)同:都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异:俄国走的是城市暴动道路,中国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2)借鉴: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五年建设计划;成立农业合作社。积极作用: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三大改造顺利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3)启示: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才能找到正确的革命或建设道路。如果不从实际出发,就有可能犯“左”倾或“右”倾错误。

  23.俄国: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美国:1932年实行罗斯福新政;中国: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特点:俄国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再生产;美国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减轻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中国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生产力,最终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结局:俄国促进了工农业的发展,但1927年新经济政策被废除,建立起经济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并促成战后出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中国现代化建设出现繁荣景象。认识: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只是经济手段,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猜你感兴趣的:

1.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2.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试题及答案

3.《苏联的建设成就与体制弊端》试题及答案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练习题附答案

5.高三历史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复习题及答案

3316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