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历史学习方法 >

八上历史第五单元知识梳理

时间: 芷琼0 分享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上历史第五单元知识点,为了方便同学们复习,接下来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了八上历史第五单元知识梳理,一起来看看吧。

  八上历史第五单元知识梳理:内战烽火

  一、重庆谈判──争取和平民主阶段(1945—1946年)

  1.抗战胜利后的中国国内形势(两种前途、两种命运的抉择)

  (1)人民群众:历经八年抗战、付出巨大牺牲,获得抗战胜利的中国人民普遍希望和平,从此中国能走上富强之路。

  (2)共产党:毛泽东早在中共七大就曾指出“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任务是带领人民群众把国家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

  (3)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积极准备发动内战,消灭共产党和人民军队。

  (4)美国:

  2.重庆谈判

  (1)目的:

  ①国民党:没有做好战争准备,为了争取时间,欺骗广大人民。

  ②共产党: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2)成果──签订《双十协定》(1945年10月10日)

  《双十协定》即《会谈纪要》:坚决避免内战,在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基础上建设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但蒋介石不承认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3)作用:协定的签订,是人民力量的胜利。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的诚意;国民党要再发动战争,将在政治上处于被动地位。

  二、全面内战爆发和转战陕北

  1.全面内战的爆发和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战略防御阶段(1946—1947年)

  (1)全面内战爆发:

  ①时间和标志: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

  ②性质:

  ③中共对策:不计一城一地的得失,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目标。

  (2)战况:经过八个月的作战,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

  2.敌人的重点进攻和党中央转战陕北

  (1)形势:蒋介石迫于全面进攻兵力不足,只好采取重点进攻,主要进攻陕甘宁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但一直转战陕北。

  (2)结果:贺龙和彭德怀指挥西北解放军采用“蘑菇”战术,先后取得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沙家店战役的胜利;陈毅等率领山东解放军取得了孟良崮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被粉碎。

  三、挺进大别山──战略反攻阶段(1947.6—1948年)

  1.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947.6)

  (1)概况

  ①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从山东西南强渡黄河,跨过陇海铁路,千里跃进到大别山区,在那里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

  ②为配合刘邓大军,陈毅、粟裕率华东解放军主力,陈赓、谢富治率太岳兵团三军配合,成“品”字形,逐鹿中原;同时其他各战场也展开了战略反攻。

  (2)意义:严重地威胁着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序幕。

  2.解放军取胜原因:党中央毛泽东的英明决策,解放军战士的英勇战斗,广大群众的支持,而国民党发动内战不得人心。

  八上历史第五单元知识梳理:战略大决战

  一、三大战役──消灭国民党主力

  (一)背景:随着各战场的解放军转入反攻,国民党军队被消灭200多万人。他们只能把兵力收缩到沈阳、北平、徐州等战略要地。通过决战彻底打垮敌人的时机已经成熟。

  (二)概况

  1.辽沈战役( 1948年9-11月)

  (1)首选东北之因:解放军兵力占优;东北敌军孤立分散,补给困难,或战或守战略意图未定;根据地广阔,物质力量雄厚,且土改后,人民群众踊跃参军支援前线;解放军歼灭东北守敌后可挥师入关,有利于华北、华东作战;还能以东北的工业支援全国的战争。

  (2)地点:东北

  (3)指挥官和参战部队: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解放军主力。

  (4)战术:“关门打狗、各个击破”。

  (3)战果:解放东北全境,歼敌47万余人,此后,我军在数量上开始取得优势。

  2. 淮海战役(1948.11-1949.1)

  (1)地点: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

  (2)指挥官和参战部队: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等率领华东解放军和中原解放军。

  (3)战术:“猛虎掏心”

  (4)战果:共歼敌55万余人,基本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地区,奠定了解放江南的基础。

  3. 平津战役(1948.11-1949.1)

  (1)地点:北平、天津、张家口等地。

  (2)参战部队:华北解放军和东北解放军。

  (3)战术:“分而取之”、“瓮中捉鳖”。

  (4)结束标志: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

  补充:

  和平解放北平之因:和平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古迹和文物、保护环境不受破坏;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兵家上策,有利于进一步瓦解敌人。

  (5)战果:歼灭和改编敌军52万余人,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4. 历史意义: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敌军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二、百万雄师过大江(1949.4.21)──粉碎国民党残余部队

  1. 形势:大决战后,人民解放军打到长江边,国民党妄想依长江天险“划江而治”,要求和平谈判,当时国际上也普遍认为中国将重现历史上的“南北对峙”格局。党中央仍然以和平民主为重,同国民党谈判,拟出了“惩办战犯”等和平协议。但在蒋介石的“遥控”下,国民党代表拒绝签字。

  2. 目的:彻底消灭敌军,解放全中国,捍卫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3. 结果: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蒋家王朝覆灭。此后,解放军在全国各个战场势如破竹,以摧枯拉朽排山倒海之势追歼残敌,国民党残余势力逃往台湾。

  4. 意义:摧毁了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内战失败后妄图“国共划江而治”的图谋。解放南京,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三、小结:辽沈淮海平津战,基本歼灭敌主力;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放南京庆胜利;战略决战留遗憾,蒋匪残余逃台湾。

  四、人民解放军取胜的原因

  1. 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发动内战违背了人民意愿,不得人心,军心涣散;

  2. 共产党:代表全国人民的利益和要求,顺应了抗战后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解放军勇敢顽强。

猜你感兴趣的:

1.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五单元复习提纲

2.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知识点梳理

3.八年下历史第五单元知识点

4.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

5.八上历史知识点总结

3287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