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测试及答案(2)
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测试及答案
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测试答案
1.C 解析:奴隶制瓦解是社会性质的变化,其主要标志在于生产关系的变革。
2.C 解析:没有安装犁壁以前,牛耕需要牛和人力相对多,不利于推广。
3.D 解析:分析各项措施的具体内容以及在当时的作用可以知道它们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4.D 解析:这句谚语说明了苏州和湖州的稻米产量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B为现象。
5.D 解析:封建王朝统治者所采取的一切措施都是为了巩固和加强其统治的。
6.C 解析:官营手工业在明清以前居主导地位,此后衰落,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7.B 解析:民营手工业的产品以民间消费为生产目的。
8.A 解析:题干所提供的材料看不出存在雇佣关系;D项不是丝织业;这时相比较而言官营手工业已经衰落。
9.A 解析:民营手工业因其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时常需要,所以与商业联系密切,能比较准确的反映市场规律,产品与老百姓生活需要密切相关。
10.A 解析:官营手工业产品主要是为了满足官府和贵族的需要,基本不投入市场,不存在竞争,可以排除④。
11.D 解析:雇佣关系的产生和存在表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生产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
12.B 解析:①④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13.C 解析:晋商经营范围逐步扩大,财力不断壮大,其活动范围极为广泛,甚至走出国门。
14.D 解析:商业的繁荣是票号出现的条件。
15.D 解析:A、B、C三项在宋代已经出现。
16.A 解析:唐朝,原产于地中海、印度地等蔬菜开始在中国出现,这是中外经济交流的结果,它反映了当时对外交流的繁荣。
17.C 解析:宋元时期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
18.D 解析:比较徽商和晋商各自发家致富的历程,找出相似点。
19.D 解析:①②③④ 所对应的时期分别是春秋战国、汉代、明清、元朝。
20.C 解析: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21.D 解析:体现在压制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问题上。
22.C 解析:③④不利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违背了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潮流。
23.C 解析:闭关政策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而不是禁绝对外贸易。
24.C 解析:C项反映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关系。
25.D 解析:对“闭关锁国”政策后果的评价应该放到当时整个世界发展状况的大背景下考虑。
26.(1)耕作方式由刀耕火种到耜耕。实行耜耕可以把土地挖的深一些,翻的松一点,加快了土壤的熟化过程。(6分)
(2)铁犁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区田法最早出现在汉朝。前者的使用推广,使其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工具,促进了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体系的形成;后者则强化了精耕细作技术。(8分)
27.(1)思想:重农抑商。影响:在战国时期对发展封建经济起了很大作用,为封建制度的确立奠定了经济基础。(4分)
(2)材料二违背了材料一的思想,前者是限制商业的发展,后者是反映了由于商业发展所出现的状况。说明了人为抑制商业的发展是违背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商业的繁荣,从而引起城市发展的显著变化。(5分)
(3)思想:重农抑商。影响:对农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致使社会经济发展日益迟滞,导致中国处于落后的经济地位。(6分)
28.历史原因:乔家经济实力强,在清代就影响全国;乔家大院的建筑成就;乔氏“诚信”的商业道德等。
现实原因:市场经济发展热;文化旅游热;电视等媒体的宣传等。(8分)
29.北宋的东京,商业繁荣、店铺林立,突破了唐朝“市”和“日中为市”的限制;出现了娱乐场所瓦子。明朝中后期的苏州,在丝织业中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手工作坊发展成手工工场。
东京商业繁荣的原因:农业有了发展;煤大量开采,促进了冶铁业的发展;制瓷、丝织等手工业生产部门的规模扩大,技术水平提高;货币大量流通。
苏州出现手工工场原因:江南蚕桑业更加发达,手工业生产超过了前代水平;工匠制度改革后,手工业者可以自产自销,大量手工业产品投放市场;“机户”拥有大量资金,并出现了一批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机工”。
东京的特色反映了北宋封建经济在唐朝基础上继续发展;苏州的特色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封建经济渐趋衰落。(13分)
猜你感兴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