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历史学习方法 > 人教版初二下册历史期末复习资料(2)

人教版初二下册历史期末复习资料(2)

时间: 朝燕820 分享

人教版初二下册历史期末复习资料

  人教版初二下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具有人民代表的性质,在普选的全国人大代表会召开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行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政治协商会议的重大决议:1、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2、把北平改为北京作首都;3、采用公元纪年,本年为1949年;4、五星红旗为国旗;5、《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6、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时。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毛泽东为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为解放军总司令。10月1日为国庆纪念日。

  外交原则:遵守平等互利、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勾结封建统治者剥削压迫中国人民的历史,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使中国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华民族从此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溶蚀也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历史结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5月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标志西藏和平解放。意义:西藏的和平解放使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同时也使西藏人民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奴役,给西藏的发展带来了光明的前途。

  第2课《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抗美援朝战争:背景—美国对我国东北边境进行狂轰滥炸,严重威胁着中国的安全;应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的请求。

  1950年10月,彭德怀—司令员

  1953年7月,板门店—《朝鲜停战协定》。意义: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野心,破除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和安全,空前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

  烈火英雄—邱少云 堵机枪英雄——黄继光

  土地改革:1950年6月,目的—为了满足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要求。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意义——:1952年冬,除少数民族地区和台湾省外,全国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使新解放区的三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从而调动了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镇压反革命运动:“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全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安定局面,人民民主政权得以巩固。

  第3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一个五年计划: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要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逐步实行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设和改造相结合的总路线)2、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的主要任务:以苏联帮助中国建设的156个项目为中心,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3、方针—自力更生为主;三大运动—增产节约、劳动竞赛和技术革新。4、“走在时间前面的人”—王崇伦。5、从无到有的工业:飞机、汽车制造、电子、重型机械等工业。6、影响:我国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时间:1954年9月地点:北京。刘少奇做报告。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性质: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根本大法。内容:一切权利属于人民,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反映人民的意志,代表各族人民的利益。特点(原则):社会主义原则、民主原则、民族平等原则。

  “三大改造”:1953年开始,1956年底结束。意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占了绝对优势,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4课《“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大跃进”运动:1、总路线:1958年,中共八大—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2、原因: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片面强调高指标、高速度。3、主要表现:农业的“浮夸风”,工业的“全民大办钢铁”。4、影响:积极—:发挥了高度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表现了可贵的建设热情,也取得了一些成就。消极—: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严重违背了经济规律,打乱了国民经济的正常秩序。(大批农村劳动力投入大炼钢铁,使农田荒废,生产衰退,国家遭到重大损失;片面强调发展钢铁,使轻工业减产,市场供应困难,人民生活受到极大影响)

  人民公社化运动:1、1958年8月。主要内容:“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一平二调”----贫富拉平,平均分配物资,无偿调拨生产资料和劳动力。2、影响:人民公社制度大大超越了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超越了现实的可能性,违背了“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挫伤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妨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第5课《艰苦创业的民族脊梁》

  铁人——王进喜 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

  第6课《十年““””的内乱》

  ““””的发动:原因—毛泽东对形势作了错误的判断。毛泽东——《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矛头直指邓小平、刘少奇。

  刘少奇冤案—共和过历史上最大的一起冤案。

  _—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

  四五运动——悼念周总理、拥护邓小平、声讨_的群众运动。为粉碎_奠定了群众基础。

  1979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

  粉碎_的影响:从危难中挽救了党,挽救了国家。标志““””的结束。

  ““””的影响:严重地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打乱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正常进程,拉大了同世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5000亿元。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十届三中全会最重要、最具深远影响的成果——恢复了邓小平的职务。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针对“两个凡是”的方针。邓小平写信给党中央,真理标准讨论的先导。光明日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揭开了全国性大讨论的序幕。意义打破了“两个凡是”的精神枷锁,解放了人民的思想,为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路线奠定了基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21月北京内容: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3、强调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撤销错误文件、肯定四五运动的革命性质、纠正错误结论。) 影响: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使我国进入了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要任务的历史新时期。

  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邓小平—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第8课《农村和城市的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包干到户的典型—凤阳县小岗生产队。2、四川—包产到组。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包产到户、包干到户。4、影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分散经营和统一经营向结合,客服了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体制的弊端,打破了农业生产经营和生产上的“大锅饭”,极大地调动了八亿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5、补充改革—推进农业技术进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

  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1、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国有企业的改革。2、改革:从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开始。管理—放权让利、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利改税;经营方式——承包经营、合资经营、联合经营、租赁经营;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为主。企业改组联合;股份制、公司制。

  第9课《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经济特区的建立:

  1979年,邓小平提出办特区。

  1980年:深圳——对外开放的窗口、珠海、汕头(广东省);厦门(福建)1988年:海南岛(海南省)

  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形成: 5个经济特区—大连等14个沿海城市—长江三角洲等7个经济开放区(80年代)——(90年代)上海浦东新区[扩大开放的窗口]——重庆等5个长江沿岸城市——成都等18个内陆省会城市——满洲里等13个边境城市。

  对外开放的意义:1、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2、给我国带来了资金、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3、 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第10课《世界经济的奇迹》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世界经济的奇迹。

  把可持续发展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促进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西部大开发的根本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钢铁工业的“新航母”—鞍本钢铁集团。

  第11课《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人大代表的选举—县和县以下人大代表有选民直接选举。

  发扬民主的重要形势——各级政协。

  法律框架体系——宪法为核心,民法、商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

  刑法—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民法—调整民事关系、保障公民和法人的民事权益。

  司法原则: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人人平等。

  第12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1982年,中共十二大,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依据:我国的国情) 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三步走战略:1、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已经完成;2、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基本实现;3、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1992年,中共十四大,***,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

  1997年,中共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2002年,中共十六大,奋斗目标: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选举胡锦涛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三个代表写进党章: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邓小平南方谈话,1992年,1、必须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2、“发展才是硬道理”。3、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4、判断姓“资”姓“社”的三条标准: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供人民的生活水平。 南方谈话的意义: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第13课《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我国56个民族,汉族为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分别设立民族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事务。

  5个自治区:内蒙古、广西、新疆、宁夏、西藏。

  意义: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尊重少数民族的历史定制和宗教信仰,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

  第14课《“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构想的依据:邓小平 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尊重历史和现实。

  一国两制的含义:在一个统一的中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香港回归:1997年7月1日,行政长官—董建华。

  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行政长官——何厚铧。

  意义:洗雪了多年来的民族耻辱,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还使香港、澳门的历史发展进入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新时代,对早日解决台湾问题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15课《建设现代化的人民军队》

  军种: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

  兵种:装甲兵、通信兵、防化兵、海军航空兵等。

  海军:华东军区海军,1950年成立。东海舰队、南海舰队、北海舰队。

  空军:1949年成立。发展方式:自力更生研制和引进先进飞机。

  科技强军战略:坚持走精兵之路和科技强军之路。

  第二炮兵(导弹部队),1966年建立。

  新世纪人民解放军的军事斗争准备的立足点:打赢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突出信息化武器装备、新型军事人才、朱军兵种协同作战。

  人民解放军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任务:保卫国土、经济建设、抗震救灾、森林灭火、抗洪抢险等。

  第16课《朋友遍天下》

  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中印双边谈判的印度代表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意义:开拓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亚非会议(万隆会议):1955年4月,亚非29国参加。地点:印度尼西亚万隆。主题:团结反帝。

  “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美蒋制造。阻挠周恩来参和破坏会议。

  周恩来——“求同存异”的倡议。在和平共处原则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世界和平的十项原则。——为会议的成功做出了贡献。

  1945年联合国成立,中国式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在第三世界国家和支持正义国家的有力支持下,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接纳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意义:增强了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中的力量,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美建交: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

  中日建交:1972年9月日本内阁总理田中角荣访问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我国外交政策:独立的、不结盟的、全方位的和平外交。促进世界和平与人类共同发展。

  1994年***在印度尼西亚茂物发表讲话。

  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促进经济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在世界的地位。

  >>>下一页初二下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

  

2143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