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历史学习方法 > 高一上册历史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试题及答案

高一上册历史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试题及答案

时间: 朝燕820 分享

高一上册历史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试题及答案

  在平时做上一份历史试题不仅是对学生历史知识掌握的一个考查,通过试题卷的检测,还能找出他们在学习上的一些遗漏的地方。所以,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高一上册历史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试题以供大家去学习。

  高一上册历史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试题

  1.(2014•云南曲靖一中模拟)甲午战争使日本以强兵走向富国,2014年又是甲午年,日本右翼期盼“甲午神奇”能出现。1895年,日本人终于拿到了想要的《马关条约》,西方政界议论纷纷,下列西方政界的议论符合史实的有(  )。

  ①美国:中国,你的一个孩子走了 ②英国:我们终于可以获得减免税率的权利了 ③法国:伙计,我们的机器也搬运到中国去 ④德国:我们现在终于可以把使馆设在中国北京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14•湖南长沙一中模拟)1895年5月台湾士绅提出了台湾独立的主张,并于当月25日拥原台湾巡抚唐景崧为总统,改年号为“永清”,正式宣告台湾民主国成立。对“台湾民主国”认识比较正确的是(  )。

  A.是台湾士绅脱离祖国而独立的分裂行为

  B.“永清”的含义是台湾永远是清朝的,因此是维护清朝统治的爱国行为

  C.是借清朝割让台湾之机的政治投机,但有效地抵抗了日本对台湾的侵略

  D.是非常情况下采取的一种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特殊措施

  3.观察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黄海海战中日双方兵力对比表

  项目 参战舰艇(艘) 火炮(门) 兵力(人)

  中方 10 191 2052

  日方 12 272 3566

  A.日方兵力处于相对优势

  B.展示了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

  C.中国官兵以弱胜强,击溃日军

  D.导致了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4.在《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

  A.开辟新的内河航线 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给予日本巨额赔款

  5.近代一位诗人曾言:“和议知非策,瀛东弃可伤,坠天忧不细,筹海患难防。”又言:“初传烽火照辽阳,勿见干戈满故乡。”这位诗人的故乡可能在(  )

  A.北京 B.台湾

  C.辽阳 D.上海

  知识点:八国联军侵华

  6.(2014•河南开封模拟)

  右图是1900年西方国家出版的一幅“八位强人正在合力痛打一位弱者”的宣传画。据你所学历史知识推测他们痛打的结果是(  )。

  A.“弱者”最终灭亡

  B.“弱者”成为“木偶”

  C.“弱者”迅速恢复,并发展壮大

  D.“弱者”被肢解瓜分

  7.(2014•石家庄二中模拟)晚清人李慈铭在《越缦堂日记》中记载:二十七戊子记“闻圆明园为夷人劫掠后,奸民乘之,攘夺余物,至挽车以运之,上方珍秘散无孑遗。”这段材料说明(  )。

  A.作者经历圆明园遭劫,是第一手史料

  B.夷人毁坏圆明园过程中也有国人参与

  C.圆明园最终毁于某些中国人趁火打劫

  D.清政府尚未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8.19世纪末的民谣“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砍掉电线杆,扒了火车道。杀尽东洋兵,再跟大清闹”,由此不能说明这一时期劳动人民的斗争(  )

  A.体现出朴素的反帝精神

  B.完全认清了封建政府的反动本质

  C.具有盲目排外的特点

  D.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

  9.“……至于中国所有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可于此次‘拳民运动’中见之。在山东、直隶两省之内,至少当有十万人数,加入此项运动。”材料所反映的“运动”是(  )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义和团运动

  C.支持清军黄海海战的情形

  D.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10.这是一传单抄本中的几句话:“弟子同心苦用功,遍地草木化成兵。愚蒙之体仙人艺,定灭洋人一扫平。”这几句话(  )

  A.反映了林则徐率清军抗击英国侵略的决心

  B.反映了邓世昌强烈要求消灭日本侵略者的斗志

  C.反映了反割台将士的信心和勇气

  D.印证了义和团运动过程中的反帝性和落后性

  知识点:《辛丑条约》

  11.(2014•黑龙江绥化模拟)1900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侵略军以“未按职分保护外国人”等罪名在保定处斩三位清政府官员,对此,清政府抗议道:“即使中国官员有办理不善之处,应交中国自行处分,何得侵我自主之权?”对此,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

  A.侵略军这一行为的依据是《辛丑条约》

  B.表明了清政府的主权意识正逐步觉醒

  C.反映了中国正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境地

  D.说明了清政府已失去对地方政府控制

  12、《辛丑条约》作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确立的标志,主要是因为该条约的订立,导致了( )

  A.清政府在财政上完全受制于帝国主义 B.清政府在军事上直接受帝国主义的威胁

  C.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形成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13.阅读下列材料:

  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在台湾问题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诗人邱逢甲的《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邱逢甲:清末台湾诗人、保台爱国英雄)

  请回答:

  (1)这首诗写于哪一年?“往事惊心泪欲潸”指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件史实?当时台湾人民兴起了什么斗争?

  (2)“春愁”是中国古诗词中常见的词语,作者以此为题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台湾人民进行的斗争反映了什么精神?

  高一上册历史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试题参考答案

  1 B.解析 解答时应抓住“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对《马关条约》的不同议论,判断正确答案。《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因此①正确。英国通过《南京条约》获得了免税权,故②错误。《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到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法国依据片面最惠国待遇获得该项权利,因此③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就可以将使馆设在北京,故④错误。

  2 D.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理解能力。1895年4月清政府与日本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其中有割台湾、澎湖列岛及其岛屿给日本,因此要讲题干的主要时间放在这一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考虑,在此种情况下,成立“台湾民主国”实际上是反对日本割占台湾的举措,所以应选D。

  3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表中直接体现了中日双方兵力对比,可以看出日方处于优势。但这并不是中国甲午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应是中国的腐朽与落后。C、D两项表述错误。

  4 C.解析 本题中A、B只是为列强对华经济扩张提供了条件,D项给予日本巨额赔款与其它国家无关,它们都不会是“最有利于”;而C项所规定的特权其它列强也可享受,而且体现了资本输出的时代特征。

  5 B.解析 “瀛东”指日本,材料反映的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战争主要在朝鲜、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进行。《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台湾人民掀起了反割台斗争。材料涉及两个战争地点——辽阳和“故乡”,因此可推断“故乡”是台湾。

  6 B.解析 从题目中的时间信息和“八位强人正在合力痛打一位弱者”,可知材料信息反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其中的“弱者”是中国清政府。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辛丑条约》,此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侵华的工具,即“弱者”成为“木偶”。故选B。

  7 B.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理解能力。材料中有效信息“奸民乘之”,故选B。

  8 B.解析 从民谣中可以看出义和团具有盲目排外的特点,也因为他们没有认清清政府的反动本质,最后失败了,故选B项。

  9 B.解析 仔细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拳民运动”、“山东、直隶”等信息表明这次运动是指义和团运动。

  10 D.解析 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从材料中“遍地草木化成兵”,“愚蒙之体仙人艺,定灭洋人一扫平”等信息,可知这些都是义和团愚昧迷信和盲目排外的表现,故选D项。

  11 C.解析 《辛丑条约》签订于1901年,故排除A;清政府的抗议主要基于侵略军对官员的处理而非源自意识到主权丧失,且材料信息无法反映清政府收回主权的意图,故排除B;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从材料看,侵略者肆意处置中国的官吏,说明中国独立主权已被外国侵略者控制,反映了中国正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境地。故选C。

  12 C.解析 《辛丑条约》禁止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斗争,标志着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此时的清政府,一方面对全国实行封建统治,另一方面又充当了列强在中国的代理人,说明中国已完全确立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

  13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以及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第(1)问为基础知识的识记,可直接按教材知识回答。第(2)问为情感、态度、价值观问题,需要发表自己的见解,注意一定要答进步的观点。

  答案:(1)1896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台湾人民兴起反割台斗争。

  (2)被迫离开祖国的悲愤和爱国之情。表现了台湾人民的坚决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人民反抗侵略斗争的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看了高一上册历史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试题及答案的人还看:

1.2014年全国中考历史真题演练及答案

2.2016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3.2015-2016学年初三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

4.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卷和答案【完整】

19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