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历史学习方法>

高三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复习题及答案(2)

时间: 朝燕820 分享

  17.下列对罗斯福新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行美元贬值的货币政策,增强美国商品的竞争力,争夺国际市场

  B.大力发展农业,大幅提高农产品价格以复兴农业

  C.贯彻工业复兴法,其实质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D.大兴公共工程,以促进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

  18.罗斯福说:“低收入的工人是我们人数最多的消费集团,可是今天他们却无法维持像样的生活水准,不能购买食品、衣服和其他必需品以保持我们的工厂和农场充分运转。”为此,罗斯福新政采取了

  A.整顿银行,统制货币 B.调节农业生产

  C.以工代赈,规定最低工资标准 D.降低生活用品价格

  19.美国最终能以资本主义“民主”的方式渡过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并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原因是

  ①凭借自己雄厚的经济实力 ②依靠相对完善的资本主义制度 ③坚持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④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有人认为,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在使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政治笭遭到重

  创的同时,也给它带来了一个新的转机。这里的“转机”主要指的是

  A.从政治上着手,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B.从思想上着手,强化道德,培养优秀公民

  C.从法律上着手,完善法制,稳定社会秩序

  D.从经济上着手,国家干预,调整生产关系

  21.有人认为,20世纪七十年代后,西方经济使漫无限制的自由与残酷无情的政府管制两者之间长期存在着的矛盾得以解决,从而在绝对自由与极权之间寻找到了一条健全的中间道路。能说明这一观点的史实有

  ①政府大力干预经济 ②增加社会福利开支  ③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④出售部分国有企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2.有人以“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面照顾”来形容1948年以来的英国国民所享有的福利政策。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确立并完善了社会福利制度。以下对“福利国家”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缓和社会矛盾,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②扩大社会消费,从根本上激发了工人积极性 ③造成财政赤字,加剧了国家财政负担 ④调整生产关系,反映了资本主义新变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3.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主要手段有

  ①扩大政府开支 ②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 ③政府直接采购 ④利用税收政策调节社会生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

  24.陈乐民在《20世纪的欧洲》一书中认为:“工业革命之后,西方社会贫富悬殊拉大,劳动者要求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的呼声逐日高涨。为此,发达国家推行了一系列社会保障政策,以使贫困人口和由于各种原因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得到最低的生存保障。”据此分析,西方国家建立“福利国家”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创造雄厚的经济实力 B.扩大社会消费

  C.稳定社会秩序 D.基本保障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25.表2是1913-1973年西方各国政府总支出占现价GDP的百分比表。由此推出的结论符合史实的是

  1913年 1938年 1973年

  法国 8.9% 23.2% 38.8%

  英国 13.3% 28.8% 41.5%

  美国 8.0% 1 9.8% 31.1%

  A.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经济复苏 B.西方各国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C.西方各国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 D.资本主义世界呈三足鼎立局面

  二、材料题(共3小题,第26题17分,第27题17分,第28题16分,合计50分)

  26.(17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选集》

  材料二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出了一些毛病,在30年代的时候,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四 1985年8月28日,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曾说到“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1)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指的是什么?(2分)列宁的初衷与现实发生矛盾的根源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什么政策?(2分)为什么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2分)

  (3)材料三中的“他”是指谁?(1分)他所开创的市场经济新模式与以往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2分)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吸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采取的重大举措。(4分)

  (5)材料二、三、四,从本质上体现了两种不同的现代化模式,简要指出它们的相同之处及本质区别。(3分)

  26.(1)错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或希望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2分)关系超过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苏俄是一个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国家。(2分)

  (2)新经济政策(1分)。利用商品、货币、市场来建设社会主义。(2分)

  (3)罗斯福(1分)。国家干预经济(或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发挥)。(2分)

  (4)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国有企业改革;设立经济特区;开发开放浦东;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4分)

  (5)同:都把市场和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2分)

  区别:社会制度不同(或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不同)(1分)

  27.(16分)危机,是险境和机会并存。危机伴随着历史的延续,客观上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冲!”

  ——1929年纽约流行的一首儿歌

  材料二:罗斯福政府在1933年5月颁布《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暑,旨在通过“联邦与各州、各领地以及哥伦比亚特区合作,减轻因失业造成的艰难和痛苦”。

  ——德•怀特《现代美国(1896—1946)》

  1933—1939年PWA帮助建造了全国近70%的新校舍,65%的县政府办公楼、市政厅和污水处理工厂,35%的医院和公共卫生设施,10%的道路、桥梁、地铁和类似的工程建筑。

  ——福克纳《美国经济史》下卷

  材料三:在对大萧条的优郁与绝望中,一些声音做出了明天将会更好的承诺。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垂死的社会,他们相信以无产阶级的统治为基础的一个新的、更美好的社会正在俄国斯帝国的废墟中诞生。俄国新的统治者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及其后的斯大林将前沙皇帝改造成了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1922年)。 ——[美]杰里•本特利 赫伯特•齐格勒著《新全球史》

  材料四:国务院温家宝2008年11月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而采取以下十项措施。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初步匡算,实施上述工程建设,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摘自“新华网”

  (1)指出胡佛政府面对 “敲起钟”的状况所采取的对策及其结果。(2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罗斯福新政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及其作用?(6分)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欧美国家生产关系历史形式的各自变化。(4分)

  (4)据材料二和材料四,美国的罗斯福总统以及中国的温家宝在应付严峻局势时采取的措施有哪些共同特点? (4分)

  27.(1)对策:继续推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结果:危机趋于严重。(2分)

  (2)成立失业救济署;以工代赈;(2分)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4分)

  (3)变化:美国:从“自由放任”政策到国家干预经济(罗斯福新政);(2分)苏联:从新经济政策到斯大林模式;(2分)

  (4)特点:增加政府开支,扩大内需;关注民生(增加就业机会);重视社会保障;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宏观调控);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4分)

  28.(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保障救灾措施的有效实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成立了一些官办救灾机构,并在救灾工作中发挥了最为重要的作用。……与官办救灾机构不同的是,民办救灾机构的钱粮等救助元素或房屋、土地等不动产主要来源于民间,或来源于国民的义务纳输,或来源于乡绅、商贾的捐助。……在救灾过程中,(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实施国家减灾工程,兴修水利以防御水灾旱灾造成的损失;二是增加国家或民间村社的粮食储备,以应不时之需。 ——《中国传统救灾体系刍议》2006年第10期《新华文摘》

  材料二 1844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法令,规定8至13岁的儿童每天工作6.5小时,外加3小时教育时间;13至19岁的青工和女工每天工作12小时。1847年5月,十小时工作日的提案在下院通过,6月8日“十小时法案”得到王室批准成为法令。——《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材料三 二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走上了福利国家道路,但福利政策的长期实行导致巨额公共开支,国家不堪重担,社会成员劳动积极性下降,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世界文明史》

  (1)据材料一,根据中国古代救灾、减灾的主要特点。(4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社会保障方面的突出特点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4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发达国家建立起比较完善社会福利制度的原因。(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认识。(4分)

  28.(1)特点:政府救济与民间救济相结合;救灾与减灾相结合。(4分)

  (2)特点:国家通过立法保障劳动者权益。(2分)成因:工业革命后工人受剥削沉重,工人运动兴起;统治阶级维护政权的需要;人权观念加强和民主政治的发展。(4分)

  (3)生产力提高;吸取经济危机的教训;(2分)

  (5)是人类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经济增长为福利政策提供了物质保障;克服福利政策带来的弊端,福利政策应与促进社会发展相结合。(4分)

  高三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复习题参考答案

  1-10 BCACA DBDBC 11-20 CDBBD BBCDD 21-25 CBACB

  26.(1)错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或希望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2分)关系超过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苏俄是一个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国家。(2分)

  (2)新经济政策(1分)。利用商品、货币、市场来建设社会主义。(2分)

  (3)罗斯福(1分)。国家干预经济(或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发挥)。(2分)

  (4)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国有企业改革;设立经济特区;开发开放浦东;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4分)

  (5)同:都把市场和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2分)

  区别:社会制度不同(或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不同)(1分)

  27.(1)对策:继续推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结果:危机趋于严重。(2分)

  (2)成立失业救济署;以工代赈;(2分)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4分)

  (3)变化:美国:从“自由放任”政策到国家干预经济(罗斯福新政);(2分)苏联:从新经济政策到斯大林模式;(2分)

  (4)特点:增加政府开支,扩大内需;关注民生(增加就业机会);重视社会保障;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宏观调控);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4分)

  28.(1)特点:政府救济与民间救济相结合;救灾与减灾相结合。(4分)

  (2)特点:国家通过立法保障劳动者权益。(2分)成因:工业革命后工人受剥削沉重,工人运动兴起;统治阶级维护政权的需要;人权观念加强和民主政治的发展。(4分)

  (3)生产力提高;吸取经济危机的教训;(2分)

  (5)是人类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经济增长为福利政策提供了物质保障;克服福利政策带来的弊端,福利政策应与促进社会发展相结合。(4分)
看了"高三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复习题及答案"的人还看:

1.高三期中历史联考试题及答案

2.高考历史模拟试题附答案解析

3.高考历史模拟试题附答案

4.高考历史基础强化练习题及答案

1720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