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复习题及答案
在接近考试的时候,我们要加强每一个科目的练习。试题卷的练习是一种很不错的选择呢!你准备好了吗?下面是有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高三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复习题,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高三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计25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50分)
1.隶书是我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之一,它
A.源于殷商时期的甲古文和金文
B.始于秦朝,李斯以次字体书写了《秦始皇廿六年诏铭》
C.变化最为丰富,最能表现书法写意性
D.常用于书写古代官方文书,故又称正书
2.汉字开始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具备的历史条件不包括
A.对汉末社会危机的反省 B.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C.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逐渐形成 D.国家统一,王朝鼎盛
3.某同学想临摹行书字帖,应选择下列著名书法作品中的
4.有一位政协委员曾建议,全国用十年的时间逐步恢复繁体字,引起社会的广泛议论。假如你对此持反对意见,最主要的理由是
A.中国人已经习惯了繁体字 B.汉字由繁到简史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C.简体字已经得到海外文化的全部认可 D.简体字更具有艺术魅力
5《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相传由孔子编订而成,孔子在编订《诗经》时,为何没有将赵国的诗歌收选进去
A.孔子曾周游到赵国,没有受到礼遇 B. 当时诸侯国中还没有赵国
C.赵国文化落后,无诗可选 D. 赵国与鲁国是当时敌对国家
6. 下列两个唐朝诗人中,前者诗作风格豪迈、浪漫,语言明快、生动;而后者的诗作则充沉郁、朴实而深刻的情感。这主要是因为
A.前者性格豪放,后者性格沉郁 B.后者的艺术技巧不如前者
C.前者生活于盛唐时期,后者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
D.前者出生于大地主家庭,后者出生于农民家庭
7.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
A.李煜 B.李清照 C.陆游 D.辛弃疾
8.请阅读下面精美的文字,其所属的文学体裁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犹未悔!
②千里莺题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难缠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A.①②④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①④ D.③①②④
9.明清时期,大量记叙日常生活琐事和平民百姓见闻的白话小说蓬勃兴起。这主要是因为
A.文人创作意识的觉醒 B.文学素材的不断丰富
C.市民阶层的逐渐壮大 D.思想控制的渐趋放松
10.中国古典文学领域群星灿烂,成就辉煌,不同时期的文学形式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中,
①《离骚》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
②西汉的赋反映了当时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
③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
④明清小说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文化心理需求
A.①② B.③④ C. ②③ D.①④
11.陆游《杂赋》诗写道:“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从这句诗中,我们能获得的最有效的信息是
A.作为乡村集市的草市出现于宋代 B.宋代的草市已具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C.宋代的草市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督 D.陆游所说的草市位于东京汴河两岸
12.陈寅恪《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认为:“华夏民族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叙述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①以理学为核心的新儒学形成 ②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取得重大进步 ③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 ④风俗画成为画坛的亮点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3.明代冯梦龙廓著小说《卖油郎独占花魁》,叙述了临安城内小商贩卖油郎朱重与王美娘相爱、历尽坎坷终成眷属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出明清小说关注世俗现实生活的风格,该故事和其文风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①城市生活丰富 ②商品经济发展 ③包办婚姻逐渐废除 ④重商观念正在形成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明清时期小说成为文学主流的有利条件有
①商品经济发达和市民阶层的崛起 ②印刷术的不断完善 ③文化的普及和发展 ④“八股取士”的制度
A.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5.中国古代文学主流表达形式经历了赋—诗—词—曲—小说的变化过程。这种变化反映了
①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②通俗文学的蓬勃发展 ③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 ④城市经济的繁荣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16.某君画的《孔子编书图》错误百出,其中明显的历史知识错误是
①房间里烧着煤炭取暖 ②墙上挂着一柄铜剑 ③孔子把纸铺在桌上 ④用楷书书写:仁者,爱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7. 下列古代绘画作品中,绘画风格属于文人画的是:
A.《墨梅图》 B.敦煌壁画《胡旋舞》 C.《清明上河图》 D.《天王送子图》
18.《清明上河图》以写实的手法记录了古代开封的繁荣景象。下列场景中不可能在画中出现的是
A.王家锦帛铺当街而设 B.刘三叔精装字画铺出售唐代名家字画
C.驮运丝绸.瓷器的骆驼正在出城 D.娱乐场瓦舍表演杂居《西厢记》
19.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的名画《墨竹图》,他笔下的竹子,
竹竿瘦劲挺拔,富有弹性, 枝叶颇简,以少胜多,典型的反
映了元明清时期的绘画特点,关于这一特点的表述,错误的是
A.注重写实 B.注重意境
C.借物抒情 D.神韵意趣
20.中国邮政2008—2邮票《朱仙镇木版年画》特种邮票(下图)首发式在开封朱仙镇隆重举行,
年画内容主要反映了
A.文人意趣 B.民间风情 C.宫廷生活 D.战争风云
21.一位听书人,身穿暖和的棉布衣服,手里把玩着粉彩蝴蝶鼻烟壶,吃着鲜嫩的熟玉米,津
津有味地倾听评书《三国演义》。请推断该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22.中国古代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小的舞台上,记录着中国传统文化演进的轨迹,从一部戏曲中我们至少可以发现和捕捉到:社会经济、阶级结构、文化特征、统治政策、社会心理。以历史的视野和眼光看戏曲可以发现传统社会发展的轨迹。标志中国古代戏曲真正成熟的是元杂剧,从元杂剧中我们可以发现和捕捉到
①城市经济繁荣发达 ②市民阶层发展壮大 ③知识分子地位低下 ④蒙古族和汉族有着不同的思想意识、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23.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
案,其中准确的是
A.乾嘉落户 同光扬名 民族瑰宝 B.戏曲之祖 生旦净丑 曲苑奇葩
C.元末初创 京城献戏 声名鹊起 D.四大徽班 康乾京化 独领风骚
24.下面关于中国古代戏剧艺术发展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与人民大众生活联系比较密切 B.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较大
C.由娱神到娱人 D.作品均以揭露和批判社会现实为主
25.明清时期的文化,与以往相比具有新的时代特征,表现为
①产生了反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②伴随城市经济发展,市民文学蓬勃兴起 ③出现了鞭挞封建礼教的文学作品④现了介绍外来先进科学技术的科学巨著
A. 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③④
二、材料题(共3小题,26题15分,27题16分,28题19分,合计50分)
26.(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国文字产生之后,经过长期的发展,至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这不仅妨碍了文化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会给初建的秦皇朝的各种文书.档案的书写.阅览和传播造成巨大的困难。针对这种文字的紊乱状况,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便接受李斯的建议,立即采取了“书同文字”的措施。……它(小篆)字体整齐划一,布局紧凑,笔划匀称,明显改变了六国文字那种构造繁杂,难写难认的弱点。在秦代,……由于隶书笔划平正,结构趋于合理,便于书写辨认,因此在社会上广为传播,并成为全国常用的通行字体。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中国之所以在许多世纪中一直是个勤劳的但缺乏进取心的广袤地区,而不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强国,大概就是由于它的语言和文字的复杂,而不是由于任何别的可以想象到的原因。 ——[英]乔•韦尔斯《世界史纲》
材料三 中国文字,论其字形,则非拼音而为象形文字之末流,不便于识,不便于写;论其字义,则意义含糊,文法极不精密;论其在今日学问上之应用,则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论其过去之历史,则千分之九百九十九为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记号。此种文字,断断不能适用于二十世纪之新时代。 ——钱玄同《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促使秦统一后实行“书同文”措施的因素有哪些?秦代文字由篆书向隶书的演进反映了文字演变的特点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作者对中国文字的看法,你认同吗?从秦始皇“书同文”的意义和古代中国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两个角度谈谈你对韦尔斯观点的认识。(5分)
(3)说明材料三作者当时提出废除汉字的目的。对于包括汉字在内的中国古代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6分)
26.(1)巩固国家统一;文化交流传播。(2分)由繁到简。(2分)
(2)不认同。(1分)文字的统一有利于各地文化交流和国家统一;在漫长的农耕文明时代,中华文明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学生答具体内容,同样赋分)(4分)
(3)反对封建专制,进行思想启蒙。(2分)抛弃民族虚无主义(抛弃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答珍爱传统文化等也可)。(4分)
27.(16分)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芷;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材料二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材料三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点秋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以上三段材料分别是谁的作品?请分别指出其文学作品的体裁。(6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屈原的诗歌体裁的主要文学特色和他的代表作。(2分)
(3)从材料二、三看,李白与辛弃疾的诗词表现了什么不同的时代特征?(4分)
(4)从以上描述中,你从中能得到哪些认识?(4分)
27.(1)屈原:楚辞;李白:唐诗;辛弃疾:宋词。(6分)
(2)楚辞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2分)
(3)李白的诗出现在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盛唐,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
时代精神。(2分)辛弃疾的词体现了国家分裂,政府苟且偷安、外族侵扰的特征,表达了渴望恢复中原的雄心和壮志未酬的悲愤。(2分)
(4)诗歌体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任何艺术形式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状况的反映。
(4分)
28. (19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原君》
材料二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三 明清时期,诗、词、散文等传统文学体裁渐趋衰落,通俗文学勃兴,小说、戏曲等大众化形式成为文学艺术的主流。
——《中国古代史》
材料四 明清时期,追求抒情与写意风格的文人画成就突出。
回答:
(1)材料一、二中,都提出了“天下”这一命题,黄宗羲认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一观点的提出有何进步意义?顾炎武是如何界定“亡国”与“亡天下”这一概念的?在“保国”和“保天下”中百姓的责任有何不同?材料二中的一段话后来被梁启超概括为哪一句名言?(9分)
(2)据材料三,说明明清时期文学艺术发展的新特点。(2分)
(3)观察材料四,说明文人画所具有的鲜明特征(2分)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出现新变化的时代背景。(4分)并说明经济与思想文化之间的关系。(2分)
28.(1)意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启蒙(2分)
亡国:朝代的更替; 亡天下:民族衰亡(或:因暴政失去民心)(4分)
保国:与百姓无关; 保天下:每个人都有责任。(2分)
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分)
(2)特点:大众化(或:平民化、通俗化)(2分)
(3)特征:集文化、书法、回话、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个性(4分)
(4)背景:君主专制强化(或封建制度衰落);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6分)
关系: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决定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文化为经济发展提供推动作用。(4分)
高三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复习题参考答案
1-10 ADDBB CDACC 11-20 BAADD BADAB 21-25 DBADA
26.(1)巩固国家统一;文化交流传播。(2分)由繁到简。(2分)
(2)不认同。(1分)文字的统一有利于各地文化交流和国家统一;在漫长的农耕文明时代,中华文明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学生答具体内容,同样赋分)(4分)
(3)反对封建专制,进行思想启蒙。(2分)抛弃民族虚无主义(抛弃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答珍爱传统文化等也可)。(4分)
27.(1)屈原:楚辞;李白:唐诗;辛弃疾:宋词。(6分)
(2)楚辞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2分)
(3)李白的诗出现在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盛唐,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
时代精神。(2分)辛弃疾的词体现了国家分裂,政府苟且偷安、外族侵扰的特征,表达了渴望恢复中原的雄心和壮志未酬的悲愤。(2分)
(4)诗歌体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任何艺术形式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状况的反映。
(4分)
28.(1)意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启蒙(2分)
亡国:朝代的更替; 亡天下:民族衰亡(或:因暴政失去民心)(4分)
保国:与百姓无关; 保天下:每个人都有责任。(2分)
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分)
(2)特点:大众化(或:平民化、通俗化)(2分)
(3)特征:集文化、书法、回话、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个性(4分)
(4)背景:君主专制强化(或封建制度衰落);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6分)
关系: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决定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文化为经济发展提供推动作用。(4分)
看了"高三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复习题及答案"的人还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