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历史学习方法>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试题及答案

时间: 朝燕820 分享

  对于历史的学习,除了背之外,还要多做练习!接下来,学习啦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做份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试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试题及答案

  1. 苏维埃俄国实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A. 是一种恐怖政策

  B. 是一种应急措施

  C. 没有发挥过积极作用

  D. 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解析:B 考查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问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一项可以长期实行的政策,但当时的俄共试图利用它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所以遭到了失败。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理解要注意联系其实施的历史背景,它是在战争状态下采取的非常措施,直接目的在于保证俄国国内战争的胜利。

  2. 列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拄着拐杖走路了!”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路”主要得益于( )

  A. 优先发展重工业 B. 新经济政策

  C. 农业集体化运动 D. 斯大林模式

  解析:B 本题考查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实践。“拄着拐杖走路”说明当时苏俄经济渐有起色,应是新经济政策。

  3. “这可能被认为是奇谈:私人资本主义能成为社会主义的帮手吗?但这丝毫也不是奇谈,而是经济上完全无可争辩的事实。”最先“使奇谈变为事实”的政策是 (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罗斯福新政 D. 改革开放

  解析:B 1921年,苏俄用新经济政策取代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工业方面规定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说明在当时的俄国,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包括国家资本主义)。

  4. 关于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造成1921年春苏俄发生经济政治危机的重要原因

  B. 实践证明,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是行不通的

  C. 农业集体化方针确立后,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

  D. 新经济政策的核心内容是实行余粮收集制,取消一切商品贸易

  解析:D 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自由贸易。

  5. 列宁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其表现之一是( )

  A. 探索出了一条在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

  B. 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C. 指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推动作用

  D. 提出了完整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解析:A 1917年,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根据具体情况,全面分析了俄国革命的特点、前途等重大问题,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策略,提出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取得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在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B项是马克思创立的,C项是《共产党宣言》的内容,D项是斯大林提出来的。

  6. 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 )

  A. 余粮收集制

  B. 企业国有政策

  C. 粮食税

  D. 义务劳动制

  解析:A 题干中的材料主要是涉及对粮食的无偿征收,是余粮收集制。

  7. 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A. 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B. 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C. 实行了军事化措施 D. 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

  解析:B 这段话反映了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

  8. “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究其共同原因,主要是( )

  A. 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第一位

  B. 过分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

  C. 严重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

  D. 所制定的目标远远落后于生产力发展水平

  解析:C 当生产关系超过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9.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变化,实质是( )

  A. 由社会主义倒退到资本主义

  B. 由无产阶级专政倒退到工农民主专政

  C. 把共产主义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

  D. 从超前的生产关系倒退到现实位置

  解析: D 新经济政策在制定实施过程中注意了俄国的实际生产力的情况,注意了从实际出发。

  10. 1922年有一苏俄农民在完成固定的粮食税后,把余粮运到苏俄境内的一个集巿上出售,当地政府官员的正确态度会是( )

  A. 不加干涉 B. 联合

  C. 限制 D. 消灭

  解析:A 1922年俄国已经实行新经济政策,农民交纳粮食税后的产品可以自由处理。

  11. “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的敌人”口号的出现,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 在农业集体化运动中,出现了过激现象

  B. 确立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水平还有差距

  C.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的积极性很高

  D. 苏联搞农业集体化运动时机还不成熟

  解析:B 通过政治斗争的手段来使农民加入集体农庄,说明这一政策不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

  12. 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迟了,那就要失败。”他强调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就外部环境而言,是因为( )

  A. 马歇尔计划的出台

  B. 苏联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中

  C. 冷战格局的形成

  D. 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

  解析:B 注意苏联建立时期的国际环境和材料中“保卫国家”的内容。

  13. 结合图片回答20世纪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最大成绩是 ( )

  A. 基本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

  B. 使农业生产的发展达到苏联历史上最高水平

  C. 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D. 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解析:A 解题时需注意题干中的时间“30年代”和关键词“经济建设”,并结合20世纪30 年代苏联经济建设的成就进行分析判断。从题干提供的时间和“经济建设”这些关键词来看,符合要求的是A项,因为当时苏联的工业化建设中最大的成就是苏联成为工业国家,工业产值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其余三项都不符合要求。

  14. (2010•潮州模拟)有人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这一观点( )

  A. 充分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B. 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C. 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

  D. 揭露了赫鲁晓夫改革的本质属性

  解析: C根据题干中“发明”、“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跨过工业化阶段”和“国家公式”,可判断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客观评价。

  15. (2010•泰安模拟)下列关于斯大林模式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个人高度专权 ②国家对经济实行指令性和计划性的管理 ③优先发展农业 ④从它产生之日起就是一种违背经济规律的模式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解析:A 本题考查对斯大林模式的理解和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首先要准确把握历史概念,全面掌握斯大林模式的内容和影响。对组合选择题可采用排除法,即肯定一项是错误的,然后排除包含其错误序号的选项,最后选出正确答案。斯大林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对苏联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排除含有③的选项即可。

  1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且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

  ——摘自《苏联史》

  材料二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摘自《列宁选集》

  材料三 1921年,列宁又说:“我们用‘强攻’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强攻转到围攻的办法上去。”

  ——摘自《苏联兴亡史》

  材料四 必须后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摘自《列宁全集》

  请回答:

  (1)材料一是针对什么政策而言的?

  (2)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说明列宁实施这一政策,除了战争需要之外,主要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说明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后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4)材料四中“再后退”,退到什么地步?其目的是什么?

  (5)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后退”取得的成就。你从中得到什么认识?

  17. 看图完成下列问题。

  请回答:

  (1)由图一与图二你能联想到什么?

  (2)由图三与图四想想当时西方与苏联经济建设各有何特点?

  (3)由此,你认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应注意借鉴些什么?

  解析:图片材料是材料题的一种。回答这类题的关键是要正确体会某幅图和其他图片组合在一起所表达的信息之间的关系。本题通过图片和文字的形式来反映苏联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欧美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异同及其原因。要求最大限度地从图片中获取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内容回答问题。
看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试题及答案"的人还看:

1.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试题(答案)

2.高一上册历史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试题及答案

3.初三上册历史《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试题及答案

4.高中历史会考知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642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