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历史学习方法 > 高一下册历史辛亥革命课堂训练题(二)及答案

高一下册历史辛亥革命课堂训练题(二)及答案

时间: 朝燕820 分享

高一下册历史辛亥革命课堂训练题(二)及答案

  处在高一的你,还不知道怎样复习历史的吗?是这样的话,那不妨和学习啦小编一起来做份辛亥革命课堂训练题(二),来热热身,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高一下册历史辛亥革命课堂训练题(二)

  1.武昌起义后,袁世凯重新掌握清政府实权的原因有:①控制北洋新军;②立宪派的支持;③帝国主义的扶植;④革命党人妥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武昌起义爆发后,首先与清政府签署出售武器合同、支持清政府镇压革命军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日本

  3.武昌起义后,列强由准备武装干涉转为“严守中立”,导致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A.列强之间的利益冲突,争执不下 B.受到“门户开放”政策的约束

  C.革命形势的发展超出列强的预料 D.袁世凯出任内阁大臣足以应付局面

  4.辛亥革命爆发后,英、美列强积极扶植袁世凯的主要原因是(2000年全国春季高考题)

  A.清政府已经无可救药 B.袁世凯较清政府更加忠实于帝国主义

  C.革命党人损害了列强的在华利益 D.认为袁世凯有能力维持中国的“国内秩序”

  5.从武昌起义到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前,帝国主义破坏革命的主要活动有:①扣留汉口等地的海关税收送给清政府;②扶植袁世凯出任清朝内阁;③支持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④英国公使策划南北“和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武昌起义后,南北议和达成的主要原因是

  A.袁世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掌握了清朝的全部统治大权 B.清帝宣布退位

  C.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和妥协 D.立宪派和旧官僚主张妥协

  7.下列关于“南北议和”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帝国主义干涉的结果 B.是袁世凯武力威胁的结果C.是革命党人革命性的表现D.是辛亥革命失败的前奏

  8.在中国近代史上,共和政体确立的标志是(2000年全国春季高考题)

  A.湖北军政府成立 B.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C.清帝退让 D.袁世凯当选为临时大总统

  9.民国六年是:A.1912年 B.1916年 C.1917年 D.1919年

  10.1912年1月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中据主体的是:A.立宪派 B.官僚派 C.资产阶级革命派 D.立宪派和旧官僚

  11.1912年成立的南京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其原因是

  A.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B.在美国的支持下建立 C.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D.确立了国民的权利与自由

  12.孙中山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法令措施的作用是有利于:①改革社会不良风气;②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③发展资本主义经济;④推行资产阶级文化教育: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3.南京临时政府的颁布的法令中,对原同盟会革命纲领未真正实施的是

  A.恢复中华 B.驱除鞑虏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14.《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国民全体”。在当时,其本质意义是

  A.使人民获得了广泛的政治权利 B.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C.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D.否定了君主专制政体

  1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的进步意义主要体现在

  A.反对封建等级制度 B.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 C.反对封建制度 D.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16.《临时约法》并不能起到限制袁世凯专制独裁作用的主要原因是

  A.袁世凯势力过于强大 B.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

  C.《临时约法》不符合中国国情 D.南京临时政府缺乏强大的经济、军事保障

  17.下列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B.国民都有选举和被选举权

  C.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弹劾总统的权力 D.中华民国的政治体制为总统制

  18.毛泽东曾说:“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但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这里的“革命性、民主性”主要是指

  A.规定政府采取内阁制,而不是总统制 B.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C.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的变化 D.中华民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19.孙中山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对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态度是

  A.概不承认 B.全部承认 C.重新签订 D.部分承认

  20.南京临时政府在“告友邦书”中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其目的在于

  A.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 B.维护中外和好关系 C.让列强劝清帝退位 D.向袁世凯妥协

  21.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被迫对袁世凯妥协退让的外部原因是

  A.帝国主义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 B.清帝在顽固势力的支持下不退位

  C.袁世凯拥护共和得到舆论支持 D.革命政权中的旧势力攻击孙中山

  22.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事件:①袁世凯通电声明赞成共和;②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③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④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②④①③ D.②①③④

  23.导致清朝灭亡的直接原因是

  A.资产阶级领导的武装起义的发展 B.北洋军阀集团的武力逼迫

  C.资产阶级立宪运动的发展 D.帝国主义列强的武装干涉

  24.清政府统治的结束,意味着在中国

  A.君主专制政体的结束 B.专制统治的结束 C.君主立宪制的破产 D.封建统治的结束

  25.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导致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依据是: A.武昌起义的胜利 B.中华民国的成立 C.《临时约法》的颁布 D.清帝下诏退位

  26.武昌起义后到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期间,立宪派的主要作用不包括

  A.壮大革命声势 B.分化革命力量 C.宣传民主革命 D.促使革命党人妥协

  27.帝国主义国家对辛亥革命的破坏集中表现在

  A.公开武装干涉B.积极扶植袁世凯 C.各国公使团截留中国海关的全部税收D.不承认南京临时政府

  28.袁世凯得以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主要原因是:①帝国主义支持;②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③大耍两面派阴谋;④立宪派和旧官僚拥护;⑤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29.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2002年北京春季高考题)

  A.推翻了统治中国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 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30.下列关于辛亥革命成功之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完成了反封建任务 D.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31.辛亥革命最主要的历史功绩在于

  A.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 B.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C.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D.颁布了《临时约法》

  32.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彻底结束了延续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D.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33.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最主要理由是

  A.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 B.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纲领 C.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D.没有彻底反对帝国主义

  34.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帝国主义的破坏 B.湖北军政府的软弱 C.袁世凯的政治欺骗和军事压力 D.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35.辛亥革命的最后失败给中国人民留下的深刻教训不包括

  A.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是中国革命最主要最凶恶的敌人 B.民族资产阶级没有力量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C.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 D.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36.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但没有得到资本主义各国的支持,其主要原因是

  A.外国人不了解孙中山及其革命的性质 B.资本主义各国不赞成武装起义的斗争方式

  C.西方各国不愿中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D.列强已经选择了袁世凯为其代理人

  37.有人评论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说:“革命之举,必假借于暴民,天下岂有与暴民敌人共事而能完成者乎?终亦必亡,不过举身国同毙耳。”这段话的意思是

  A.必须发动群众参加革命 B.必须以暴力推翻清政府 C.革命只会导致动乱 D.清朝统治最终必然灭亡

  38.洪仁玕、康有为、孙中山思想的相同点是

  A.主张推翻清政府 B.主张君主立宪 C.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39.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失败的共同原因是: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②没有深入发动群众;③对袁世凯抱有幻想;④没有提出革命纲领: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0.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不同之处在于

  A.是由资产阶级领导和发动的 B.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C.采用暴力手段反对满洲贵族统治 D.缺乏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的勇气

  41、问答题: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有志之士认识到要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振兴的必要途径是什么?为此采取了哪些措施?

  42.鸦片战争后,中国在沦为半殖民地的同时也开始了近代化的历程。概括指出:在19世纪中叶至1919年的近代化历程中,中国在政治制度、生产方式、社会阶级构成以及教育、科技诸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2003年江苏高考题)

  高一下册历史辛亥革命课堂训练题(二)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D C D C A C B C C A D D D D D D B B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A D B A D C B B A C B A C D C C C C C C

  41.①途径: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国。②措施:建立革命组织;传播民主革命思想;发动武装起义;创建革命理论。

  42.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产生了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了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等新的阶级;出现了新式学堂;引进了西方先进科技。
看了"高一下册历史辛亥革命课堂训练题(二)及答案"的人还看:

1.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试题(答案)

2.高一上册历史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试题及答案

3.初三上册历史《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试题及答案

4.高中历史会考知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64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