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历史学习方法>

高一下册历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试题及答案

时间: 朝燕820 分享

高一下册历史平时要怎样做练习呢?还很迷茫的话,那不妨和学习啦小编一起来做份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试题,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高一下册历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新中国成立之初,为打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封锁,我们实行的主要政策是(  )

A.“一边倒”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另起炉灶”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 所谓“一边倒”就是新中国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方面,以此打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封锁。

【答案】 A

2.它“之所以历久弥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它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符合国际关系发展的本质要求,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下列选项符合上述材料宗旨的是(  )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求同存异”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反对霸权主义

【解析】 本题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材料中“历久弥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符合国际关系发展的本质要求,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可以看出只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符合题干要求,故选C。

【答案】 C

3.“遗留在中国的外国使领馆,除社会主义国家外,我们一概不承认其外交地位。此后建交工作,要通过谈判进行,他们必须表明与台湾断绝一切‘外交’关系,我们才予承认。”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清除外国在华的侵略势力和特权

B.用和平共处的方针指导外交工作

C.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

D.使中国改变了过去半殖民地的地位

【解析】 材料反映了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即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即“另起炉灶”,使中国改变了过去半殖民地的地位。

【答案】 D

4.周恩来1949年11月在《新中国的外交》中指出:“外交工作有两面:一面是联合,一面是斗争。”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工作的“联合”主要表现在(  )

①推行“一边倒”政策 ②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③推行与亚非拉国家友好合作政策 ④重视加强区域合作的外交政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④ D.①③

【解析】 ②④发生在新时期,不合题意。

【答案】 D

5.“和谐世界”新理念是对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目标的新概括,是指导我国对外工作和处理国际关系的新方针。它继承了新中国外交的传统。这一传统应该是(  )

A.“一边倒”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不结盟原则

D.“另起炉灶”

【解析】 “和谐世界”理念注重国家间的对话、协调与合作,强调国家间的平等、相互依存和遵守国际规则的重要性,体现了和平共处的意愿。它实际上高度概括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这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答案】 B

6.“大会上他既没有去刻意争取对共产主义的支持,也没有做或鼓动他人做激烈反美、反西方的言论……但他达到了此行的重要目的……相当成功地使人相信了中国共产党奉行和平的政策。”文中的“他”在大会上阐述的基本方针是(  )

A.“求同存异” B.互不侵犯

C.平等互利 D.和平共处

【解析】 “没有做或鼓动他人做激烈反美、反西方的言论”表明这是一次东方国家召开的会议;“相信了中国共产党奉行和平的政策”既表明会议有中国代表参加,又表明“他”代表中国提出的方针对会议成功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可知这次会议指万隆会议。

【答案】 A

7.下列关于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实现了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梦想 ②和苏联的结盟使中国得到苏联的保护和支援 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④和资本主义大国美国、日本建立了外交关系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④

【解析】 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和苏联结盟是在1950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3年,和美国、日本建交分别是在1979年和1972年,所以①④正确。

【答案】 D

8.2015年3月5日,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同志诞辰117周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周恩来曾长期担任外交部长的职务,在国际社会中有“红色外交家”的美誉,下列周恩来参加的外交活动,按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

①参加日内瓦会议 ②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

③会晤日本首相田中角荣 ④出席万隆会议

A.①④②③ B.①④③②

C.④①②③ D.④①③②

【解析】 ①是在1954年,②是在1972年,③是在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④是在1955年。

【答案】 A

9.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关于中美关系的演说:“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求某种办法——我们能够有分歧而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据此判断(  )

A.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

B.中美两国仍然相互敌视

C.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机

D.中美两国成为战略同盟

【解析】 本题考查中美关系的改善。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题干时间界定。中美建交是在1979年1月,A项错误。由“寻求某种办法”可知,美国改变了过去那种敌对中国的态度,B项错误。1972年2月,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再由“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可知,中美关系出现转机,C项为正确答案。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D项错误。

【答案】 C

10.在中美两国同时发表的某公报中写道:“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该公报的发表(  )

A.直接促成了中日邦交正常化

B.结束了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

C.有利于祖国统一大业的进展

D.有助于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解析】 从材料“中美两国同时发表的某公报”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出,应该是1978年底的《中美建交公报》。它不是促成中日邦交正常化的直接因素,排除A;B项中美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应该是尼克松访华;D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1971年。

【答案】 C

11.围绕下图历史场景出现的原因,学习小组得出四个结论,指导教师应予以纠正的是(  )

第26届联合国大会投票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些非洲国家的代表在会场上兴奋起舞,振臂欢呼

①中国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②所有亚、非、拉国家的支持 ③美国政府孤立新中国政策逐渐破产 ④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①②③

【解析】 ②的表述不正确,应是“广大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取得独立并日益成为国际事务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不是“所有亚、非、拉国家”都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第26届联大召开于1971年10月,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1972年《中美上海公报》的发表,④不是其原因。

【答案】 B

12.“从某种角度看,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对此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  )

A.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的共同要求

B.日本一直谋求与中国关系正常化

C.美国需要缓和对华关系以对抗苏联

D.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利于台湾问题解决

【解析】 本题考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外交成就的意义。“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说明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的共同要求,A正确,但与题意不符;C、D同样都能从材料中得出,但与题意不符;“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说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化,并不是日本一直谋求与中国关系正常化,B理解错误,与题意相符。

【答案】 B

13.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俄关系与20世纪50年代的中苏关系相比,其不同在于(  )

A.缔结同盟关系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结伴而不结盟

D.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但不同时期具体方针是不同的。20世纪50年代主要是“一边倒”的外交方针,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要奉行的是不结盟政策。

【答案】 C

14.新时期我国的对外政策有(  )

①不结盟政策 ②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③“一边倒”政策 ④对外开放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各个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把握。可用排除法来做,“一边倒”政策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所采取的政策。

【答案】 D

15.新中国“世界观”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50~60年代,对外部世界保持高度警戒;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70~80年代,加快走向对外开放;第三个阶段是世纪之交的前后10年,形成“和谐世界”的理念。第三个阶段中国政府在“和谐世界”理念下的重大举措不包括(  )

A.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B.深入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加入APEC和WTO,融入全球化进程

D.倡导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维护地区稳定和安全

【解析】 解题时应注意材料的时间信息:第三个阶段是世纪之交的前后10年,即20世纪末21世纪初。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是在20世纪50年代的万隆会议上。故选A项。

【答案】 A

16.根据世界的发展趋势和自身的利益要求来处理与不同类型国家的关系,不再以意识形态划线,也不再重复划分敌、我、友,团结一部分国家打击某个或某些国家的策略。材料体现了中国某一时期的外交政策,主要表现为(  )

A.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B.签订《中日联合声明》

C.重返联合国

D.实行不结盟政策

【解析】 抓住材料中“不再以意识形态划线”“不再……团结一部分国家”等信息判断,可知材料说的是新时期中国实行的不结盟政策。A、B、C三项均与材料不符。

【答案】 D

17.近年来,中国政府积极响应联合国号召,多次举办以不同文明对话为主题的国际会议;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如以《中国外交交出“和谐”答卷》为主题,这属于“答卷”中的哪个要点(  )

A.发展大国关系 B.建设和谐周边

C.优化国际秩序 D.汲取人类成果

【解析】 “积极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和倡导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发展模式的多样性,对国际关系的和谐发展至关重要,这都是基于国际秩序的优化。

【答案】 C

1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贡献,表现在(  )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②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 ③在APEC等地区性国际组织中发挥重要作用

④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于1953年12月,不符合题目时间限定,可排除。

【答案】 D

19.观察下面图片。图片反映出我国新时期外交的活动是(  )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A.中国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B.中国加强与第三世界的团结和合作

C.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

【解析】 抓住“图片反映”“新时期”“外交活动”,并理解“上合组织”。

【答案】 D

20.对下面几幅图片所反映的共同信息概述最准确的是(  )

A.中国积极加强与第三世界的交流与合作

B.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D.正逐步形成以中国为核心的新型区域合作

【解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三幅图片反映了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故正确答案为C项。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题16分,第22题18分,第23题16分,共50分)

21.(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多边外交是一种与双边外交相互补充的外交战略……三个以上国家的互动与双边互动相比保守秘密的难度要大得多,因此多边协议的制定和实施比双边协定更加具有透明性,更易于为国际舆论所监督……参与多边外交的各方,其具体利益可能有较大的差异,但它们的利益总有一个交汇点……多边外交的开展要求一个国家克制、甚至放弃某些领域内的单边或双边的利益考量,侧重于有互动关系的多边共同的利益标准。

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涉足多边外交舞台,但在很长时期内由于对多边外交的认识的局限,对多边外交的参与是有限的……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中国不仅积极参与多边外交,还成为了多边外交的积极倡议国和主持国。

——《中国对多边外交的认识及参与》

请回答:

(1)根据图片概括中美关系发展的历程,并从美国方面分析导致图二中两国关系发生变化的原因。(7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多边外交的特点。举例说明“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涉足多边外交舞台”的重要事件。(4分)

(3)分析“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的原因。(5分)

【解析】 第(1)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后的中美关系。回答第一问要分阶段分析,第二问从20世纪70年代政治、经济、中美两国的对外关系等方面回答。第(2)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特点归纳结合材料中的“更加具有透明性”“利益总有一个交汇点”来概括。新中国初期的多边外交结合所学知识联系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活动回答即可。第(3)题要结合新时期即改革开放后的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来说明。

【答案】 (1)历程:20世纪50年代中美敌对,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当前中美关系在合作与摩擦中曲折前进。原因:①新中国成立20多年来国际地位不断提高;②美国长期实行“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③在20世纪70年代的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不得不调整对华政策;④20世纪70年代美国在经济上受到日本、西欧的挑战,国力有所下降。

(2)特点:较为公开透明;具有包容性或建立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举例: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1955年参加亚非会议。

(3)改革开放后发展对外经济的需要;综合国力的提高为多边外交奠定了基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及“冷战”的结束使国际关系趋于缓和(或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全球化的迅速发展。

22.(18分)历史上的中日、中美、美日关系是国际关系史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人将被迫欧化,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

材料二 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1942年3月,中国和美国合作,开辟了从印度阿萨姆邦汀江至中国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空中航线——驼峰航线。此后三年中,中、美通过这条航线,将大量物资空运到中国境内,中、美都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等

材料三 美国总统罗斯福在1940年底说,我们现在竭尽全力支援保卫自己、反对轴心国进攻的国家……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伟大兵工厂。……1941年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实》

材料四:1950年1月,艾奇逊在谈到美国的亚洲政策时说:“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就是美国的安全。”美国的防区“自阿留申(群岛)起,经日本直到琉球群岛”,自“琉球群岛起,到菲律宾”。1954年3月8日,美日签订《美日共同防御援助协定》,重申“要履行日本政府依照美日安全条约所承担的军事义务”,后又宣布美日应“采取行动以应付共同的危险”。

——黄安年《二十世纪美国史》

(1)根据材料一,“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是指近代中国发生的什么战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中国社会对这场战争失败的主要反应。(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驼峰航线”的作用。指出“驼峰航线”所反映的中美关系的特征。(8分)

(3)材料四与材料三相比,美国对日本的政策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4分)

【解析】 第(1)题结合“陆地和海上”及“建筑铁路和工厂”判断这是中日甲午战争,反映从中国人民、台湾人民、清政府、资产阶级等角度归纳;第(2)题结合时间“1942年1月”及“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大量物资空运到中国境内,中、美都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等信息归纳。特征结合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等史实概括;第(3)题由材料三“美国对日宣战”及材料四“美日签订《美日共同防御援助协定》”等信息归纳变化,原因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史实回答。

【答案】 (1)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反应:台湾人民掀起反割台斗争;康有为等人发起“公车上书”光绪帝支持维新变法以图挽救民族危亡;各地民众的反侵略斗争更加激烈;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举起民主革命的旗帜。

(2)作用:从物质上支援了中国抗战,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士气;有利于中国对日作战并将日军主力牵制在中国战场,减轻了太平洋战场的压力;为中国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任答三点即可)特征:中美结盟抗击法西斯,美国援助中国抗战。

(3)变化:由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敌对关系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同盟关系。原因:法西斯势力战败;“冷战”的需要(或答对付苏联和中国的需要亦可)。

23.(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几乎每一位西方作家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和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

——转引自周宁《鸦片帝国》

材料二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材料三 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下列六个阶段:①尊敬阶段(18世纪)。②轻视阶段(1840~1905年)。③乐善好施阶段(1905~1937年)。④赞赏阶段(1937~1944年)。⑤清醒阶段(1944~1949年)。⑥敌对阶段(1949~)。

——袁明《略论中国在美国的形象》

材料四 以“小球转动大球”而作为“破冰之旅”载入新中国外交史册的“乒乓外交”曾经备受瞩目。对此事件周恩来引用《论语•学而第一》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中国政府的心情,并开心地说“现在,门打开了”。

——《环球时报》

材料五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国内发生的变化令人惊奇。中国已经获得尊重,地位日益提高,其在地区及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无疑将进一步增强。”

——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西方人对“中国形象”分别作了怎样的描述?(2分)

(2)简要分析材料三中美国对中国形成第④和第⑥两个阶段总体看法的主要政治背景。(4分)

(3)结合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指出“门打开”后“有朋自远方来”的表现。(3分)

(4)材料五反映了新时期怎样的“中国形象”?结合新时期中国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的重大外交活动加以说明。(4分)

(5)上述材料反映了近现代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请概括影响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主要因素。(3分)

【答案】 (1)材料一:抽鸦片的国家。材料二:美国民主政治的模仿者。

(2)第④阶段: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第⑥阶段:美国实施孤立、遏制新中国的政策;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出现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4)成为世界大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外交活动:倡导联合国常任理事国首脑首次会晤;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如回答裁军、维和等方面的史实亦可)。

(5)综合国力的强弱;政权性质的影响;外交政策的制定等。
看了"高一下册历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试题及答案"的人还看:

1.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试题(答案)

2.高一上册历史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试题及答案

3.初三上册历史《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试题及答案

4.高中历史会考知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640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