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北京高考历史答案_北京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
今年北京高考历史答案是什么呢?别着急,接下来,学习啦小编就和大家分享2017北京高考历史答案,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2017北京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12.中国古代有一部文学作品集,图8是其作品来源地域示意图,下列诗句出自这一作品集的是(A)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B.长门献赋汉相如,东篱赏菊陶元亮
C.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 D.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
13.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朝廷与地方矛盾尖锐,某节度使派人到中书省办事,因其态度恶劣,遭宰相武元衡呵斥,不久,武元衡在靖安坊的东门被该节度使派人刺杀,此事发生在(B)
A.汉长安 B.唐长安
C.宋汴梁 D.元大都
14.“神宗既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帝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以通天下之利”,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初期的改革重点在于(D)
A.分散宰相权利 B.加强皇权
C.加强军事实力 D.增加财政收入
15.黄宗德是16世纪一位典型徽商。最初他只是经营棉布、粮食等,后获得政府许可,转而从事利润更大的食盐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用于购田置地。这说明当时(A)
①农产品大量进入商品流通领域 ②农本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
③政府放弃对食盐贸易的控制 ④商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6.17世纪来华传教士曾将《论语》《大学》等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19世纪中期传教士理雅各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关文,在西方引起轰动。这表明(B)
A.儒家思想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 B.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引起关注
C.中西文化交流限于传教士之间 D.儒家思想推动了西方政治革命
17. 一种名为“人造自来血”的补药曾在近代中国流行。图9和图10分别是1911年10月和11月刊登在《申报》上的广告。这两则广告的变化折射出(C)
①革命常人把广告当作发起武昌起义的宣传工具 ②民国成立后商人积极投身中国政治变革的浪潮 ③商人利用时局巨变及时调整营销策略 ④民主共和已成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8. 20世纪一二十年代,一位历史人物因创办《新青年》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后又成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此人(B)
A.是中共“一大”上海组的代表 B.在中共“一大”被选为书记
C.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D.指挥了“八一”南昌起义
19. “走向世界丛书”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版,所收著作记录了近代国人亲历西方的见闻感言,如容闳的《西学东渐记》、康有为的《欧洲十一国游记》等,反响极大。该丛书的出版(C)
①展现了近代国人走出国门、了解世界的历程 ②改变了近代中国闭关锁国、盲目自大的局面
③为中国改革开放、融入世界提供了历史借鉴 ④开创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局面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0. 有经济史学家估算,16-18世纪,荷兰与英国人均GDP年增长率均高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这一时期荷、英经济的高增长均得益于(D)
①资本市场的发展 ②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③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 ④海外殖民掠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1. 图11中①②③④代表四个国家,对其历史上发生的改革描述正确的是(C)
A.16世纪前期在①进行的改革,削弱了教会权力,实现了国家统一
B.19世纪初在②进行的改革,推翻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
C.19世纪后期在③进行的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 .20世纪前期在④进行的改革,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22. 在美国第一届联邦政府中,国务卿杰斐逊和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在内政外交等问题上出现严重分歧,他们的追随者之间随之发生冲突。1796年大选中,选民因地域、职业和政治倾向的差异分裂成不同的集团。这是美国一个重要制度的起源。这一制度是(B)
A.邦联制 B.两党制 C.议会制 D.共和制
23. 电影往往是社会现实与舆论的一种反映。1943年,好莱坞拍摄了一些歌颂苏联的电影,比如《光荣的日子》《出使莫斯科》等。1948年后,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成为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这类影片有《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与这一时期电影主题转变相关的政治背景有(A)
①“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②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③联合国成立 ④不结盟运动兴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160分)
37.(36分)“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邓小平
材料一 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中民”是教育的主要对象。他主张设立各级学校,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君子,以使得“教化大行,天下和洽”。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35-98年)认为,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培养演说家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目标。他还认为,完美的演说家“不仅要有超群的演说天赋,还要有完美的品格”“能尽公民之义务,能在公私事务中完成使命,能以终稿引导国家,能以立法奠定其雄厚基础”。
(1)阅读材料一,概括董仲舒和昆体良教育主张的相同点。(8分)
【答案】
相同点:教育的主要对象不是全体民众;学校教育是培养人的重要方式;教育要培养品德高尚的人;人才要为国家服务。
材料二 严复认为:“西之教平等,故以公治而贵自知”“将教育者,其实常三宗;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
1912年,蔡元培批评清政府的教育宗旨说:“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同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的《教育宗旨》规定:“注意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编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阅读材料二,概括中国近现代教育目标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对此进行分析。(10分)
【答案】
特点:将德、智、体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不同时代对教育目标都有所补充、发展。
分析:清末思想家提出,人才培养的标准是以西方的自由、平等理念为核心;这一主张一度成为中华民国的教育宗旨。新中国成立后,教育方针强调培养社会主义劳动者;改革开放后,强调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全面发展的人。
材料三 人文教育是欧洲教育的***。19世纪,英国知识界对教育的内容展争论。一派认为,科学(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应该是教育的主体内容,它是文明的基础和核心,是国家富强之所在。教育不能只培养绅士,而是要满足社会以的现实需要,但科学在教育中几乎没有获得应有的分量。另一派则认为,古典人文科目(语文、文学、哲学、历史、数学等)仍然应该是教育的核心内容。人文教育不仅追求纯粹知识,还是人类实现美、快乐、自由和道德的途径。类似的争论在近现代很多国家都发生过。
(3)①概述这一教育争论在英国出现的时代背景。(6分)
②教育内容既受限于历史时代,又对历史发展产生影响。你如何看待上述教育争论中的观点?运用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史实加以论述。(12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
时代背景:工业革命的兴起;科学技术的发展;理性主义的发展。
观点及论述:(略)。
40.(18分河南安阳西高穴曹操墓和江西南昌刘贺墓都是近年来的重大考古发现。)
目前学术界基本上一致认为海昏侯墓的墓主就是刘贺,但在西高穴墓的墓主是否为曹操这一问题上海存在争议。
(1)阅读上表,对比刘贺墓资料,说明细高穴墓墓主身份存在争议的原因。(8分)
【答案】
原因:与海昏侯有关的资料都没有引发争议,结合器物上的文字,完全可以证明其墓主为刘贺。西高穴墓出土器物的时代以及墓葬规制分别与曹操所处的时代及其身份相符,但这一时期有三位“魏武王”,且文献中关于曹操墓的位置有多种记载。综合来看,虽然西高穴墓的墓主为曹操的可能性比较大,但相关资料说服力不如海昏侯刘贺墓,因此墓主的身份存在争议。
41.(26分)中法两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2017年4月至6月,第十一届“中法文化之春”在中国举行,促进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往来。
19世纪末20世纪初,孟德斯鸠、卢梭等人的思想被中国资产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官位宣传。《论法的精神》和《社会契约论》也被译成汉语出版。
(2)概括孟德斯鸠和卢梭的思想,并分析其思想在近代中国广为传播的原因。(8分)
【答案】
思想: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三权分立,倡导平等、自由,提倡天赋人权,倡导主权在民。
原因:中华民族危机严重‘需要政治变革;政治变革需要新的理论指导;西方民主思想成为中国政治变革的理论武器。
看了“2017北京高考历史答案”的人还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