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三学习方法>九年级语文>

2019年中考语文阅读复习之梧桐树+五月鲜花

时间: 惠敏1218 分享

  教书育人楷模,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让我们一起到学习啦学习吧!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编辑的中考复习备考文章,仅供考生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19年中考语文阅读复习之五月的鲜花

  五月的鲜花

  杨轻抒

  女儿的班主任赵老师打来电话,说学校要搞活动,班上也准备出个节目。我心想班上出节目跟我这家长有什么关系?赵老师说完节目的事后便使劲夸女儿明明如何有音乐天赋表演才能,上了台如何从容不迫游刃有余;接着又夸我这做家长的如何教育有方龙生龙凤生凤什么的。我说赵老师有什么事你直接说吧。赵老师说,也没什么大事,就是明明坚持要唱一首叫《五月的鲜花》的歌……你是知道的,我们这乡村学校,别说没唱过,连听都没听过这首歌……

  我说没听过并不妨碍明明唱这首歌吧?

  赵老师说我不是这意思,我是说如果我没听过,学校其他老师、校长肯定也没听过,没听过评分肯定就会低,评分低了我这班主任的奖金……你是知道的,我们的奖金是很微薄的……

  我说知道了知道了,等明明回来我问问她。

  明明回来的时候我真问明明,为什么偏要唱《五月的鲜花》呢?唱其他不行吗?比如唱《让我们荡起双桨》什么的。

  明明说大家都唱那些歌我干嘛要跟人家一样?年年唱他们也都唱烦了,可是他们想得奖就还得唱,我不想得奖我想唱《五月的鲜花》。五月,有好多的花呵,还有血和拳头和仇恨,仇恨和血像鲜花一样。

  嗨!我说,跟你说不清楚!

  明明不理我,放起音乐练唱《五月的鲜花》:“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

  我躺在沙发上半梦半醒地听明明唱歌,明明唱得一丝不苟,声音虽然稚嫩了些,但渐渐地我眼前仿佛有大片大片的鲜花迎风怒放,怒放的花朵中一道道火焰般的目光燃向天边。这是什么时候的感觉?五岁?十岁?对了,是当初跟我的父亲,也就是明明的爷爷学唱这首歌的感觉;尽管那时我不懂“九·一八”,不懂那个烽火连天的岁月里如血一样的愤怒,但是,从父亲的眼神里我看见了火焰和泪光。

  后来父亲告诉我,他的父亲教他唱这首歌时他就是这种感觉。

  女儿明明唱得如痴如醉,一双清澈的眼睛润润的。看着女儿的眼睛,我突然有种深深的感动。

  半夜的时候,女儿的班主任赵老师又打来电话,再一次阐明了怕评分低的意思。我不知该说什么好,便什么都没说。

  女儿到底没唱成《五月的鲜花》,尽管班上得了奖,明明仍满脸沮丧。后来我们自己便在家里放起音乐,一起唱《五月的鲜花》:“敌人的铁蹄已越过了长城,中原大地依然歌舞升平……”明明的爷爷从床上爬起来,满头白发如雪,双唇颤抖,瘦弱的身躯迎风而立。

  我的眼前有一大片怒放的五月的鲜花。 选自《小小说选刊》

  19.故事虽短,却发人深省,你从中读出了哪些问题?(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是什么让明明的父亲“有种深深的感动”?(4分)

  21.你对赵老师的做法怎样评价?(3分)

  22.明明的父亲在半夜接到赵老师的电话,其实是想对老师说些话的,可是碍于面子“便什么也没说”,请你替他把话说出来吧。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阅读上文和下面几则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索的结论。(3分)

  材料一:在今年召开的深圳市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有代表指出深圳孩子生活条件优越,不少孩子全身穿名牌,还配手机。可对战争年代的艰苦生活,却不甚了解,甚至提出过“长征那么苦,干吗不打的”的问题。

  材料二:今年九.一八前夕,南京的一些高校让学生自发组织参观侵华日军大屠杀纪念馆,记者前去采访,询问了十多位大学生,大概有一半多说不清“九.一八”是什么事件。

  材料三:今年高考,南京市因成绩不理想,遭到社会抨击,一些人认为学校没有高升学率,孩子考不上名牌,所有的教育都毫无意义。

  19.老师怎么尊重学生的问题;老师怎么引导学生真确对待历史的问题;老师怎么对待功利的问题;(4分,写出一点给2分,只要是不脱离文本的问题即可。)

  20.为女儿坚持自己的主张,不屈从于压力的鲜明个性而感动;为女儿不忘历史,对战争岁月的缅怀而感动;为女儿单纯率真执着的性格而感动。(4分,答出1点给2分。)

  21.老师想让班级取得好成绩,想多得一点奖金也是人之常情,但是老师过于功利的做法有可能伤害孩子单纯幼稚的心灵,这种做法是不足取的。(3分,根据观点、理由、语言三方面以3、2、1给分。)

  22.不设统一答案。(4分,符合语境及人物身份,观点明确,语言简明得体给4分,某一方面不足则扣1分,不回答则不给分。)

  23.学校削弱了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力度。(3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合题意亦可。)

  2019年中考语文阅读复习之梧桐树

  梧桐树

  ①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树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②当春尽夏初,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

  ③在夏天,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嶂,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但数目不多,那丁香结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繁多。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窗前摆了几枝梧桐,绿叶成阴,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

  ④一个月以来,叶子由最初的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起,翻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便开始辞枝——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枝头渐渐地盘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剩几根枝条,回复了春初的面目。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了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我想起了古人的谛:“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回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落花也曾令人悲哀。但花的寿命短促,犹如耍儿初生即死,我们虽也怜惜他,但因对他关系未久,回忆不多,因之悲哀也不深。叶的寿命比花长得多,尤其是梧桐的叶,自初生至落尽,占有大半年之久,况且这般繁茂,这般盛大!眼前高厚浓重的几堆大绿,一朝化为鸟有。世间的“无常”,莫大于此了!

  ⑤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衰。因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占有了它们,但都没能体验到上述的种种变化。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已。何从看见它们的容貌呢?何从感受到它们的象征呢?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

  (作者丰子恺,有删节)

  21.窗前的几株梧桐树在“我”面前显出了三种容貌:

  (1)梧桐树生叶、(2) 、(3) 。(4分)

  22.第④段运用了哪一种写作手法?请分析这种写作手法的表达作用。(4分)

  答:

  23.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本文以时间为序,描写、议论相结合,写出了梧桐树从生长到衰亡的过程。

  B.为了表现梧桐树的不同容貌,文章用了许多比喻和拟人的句子,新颖而又形象。

  C.第②段用梧桐的生叶与其他植物的生叶进行比较,表现梧桐生叶的拙劣和坦白。

  D.第③段的“绿意实在太多了”一句,表达了作者对梧桐叶的喜爱之情。

  24.文中结句说“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为什么?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5分)

  21.(2)绿叶成阴 (3)梧桐落叶

  22.对比。通过梧桐落叶与落花的对比,写出了梧桐落叶尤其令人悲哀(或渲染了梧桐落叶的悲哀)。

  23.A

  24.因为拥有的东西未必能理解和欣赏,自然和艺术都是这样。或者:因为邻居家虽然种植了梧桐树,占有了它们。但是,他们没能看见它们的容貌,没能体验梧桐的种种变化,没感受到梧桐生长的象征意义,因而没法“占有”它们。自然和艺术都是这样。启示:(1)对事物要有充分的理解和欣赏,才能为自己所拥有。

  (2)生活需要去感受(体验),用心去发现,你才可以说是拥有生活。

  (3)形式上为你占有,而内容上未必为你所占有,这样的情况在世上为数不少。

  (4)本文以这句话作为全篇的结句,揭示了全文中心。

45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