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三学习方法 > 九年级语文 >

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

时间: 诗盈1200 分享

  上学期的期末是检验我们上学期的学习总结,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来分享一下就年级语文,仅供参考哦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阅读

  第 一 部 分(1~6 题 23分)

  1、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7分)

  ①江山如此多娇, 。(毛泽东《沁园春•雪》)

  ② ,斜晖脉脉水悠悠。(温庭筠《望江南》)

  ③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④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辛弃疾《南乡子》)

  ⑤ ,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晏殊《破阵子》)

  ⑥ ,日高人渴漫思茶。(苏轼《浣溪沙》)

  ⑦亲贤臣,远小人, 。(诸葛亮《出师表》)

  2、选出作品与作者对应不正确的一项。(3分) ( )

  A、《故 乡》———鲁迅 B、《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

  C、《隆中对》———陈寿 D、《唐雎不辱使命》———刘 向

  3、选出书写不全正确的一项。(3分) ( )

  A、亵渎 襁褓 袖手旁观 不求甚解 断章取义

  B、陨落 扶掖 一抔黄土 无与论比 客尽职守

  C、鄙夷 拮据 根深蒂固 开卷有益 气吞斗牛

  D、藻饰 狡黠 吹毛求疵 黎民百姓 涕泗横流

  4、选出标点符号使用有错的一项。(3分) ( )

  A、在我国经济生活中,有一种“龟兔双赢理论”。

  B、啊!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C、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D、“不行,”程老师干干脆脆地回答:“不行。你的嗓子沙哑得厉害,念不好。”

  5、选出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3分) ( )

  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排比)

  B、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拟人)

  C、你这些话,我们已经听得耳膜起了茧(jiǎn)了。 (夸张)

  D、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 (比喻)

  6、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4分)

  香菱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五言律诗)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七言律诗),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①请写出文中加点的四位诗人的名字。(2分)

  陆放翁: 王摩诘: 老杜: 李青莲:

  ②请依次写出律诗四联的名称。(2分)

  答:

  第 二 部 分(7~24 题 47分)

  一、阅读李清照的词,回答 7~9 题。。(6分)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7、上阕实写,词人是用哪两个行为来表现愁苦的?(2分)

  答:

  8、请赏析词中加点的句子。(2分)

  答:

  9、古诗词中多有写“愁”的名句,请从下面任选两句,写出其作者。(2分)

  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③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④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 10~14 题。(14分)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籍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胜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10、史书体例有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之分,请任选两部史书辨别并填空。(2分)

  ①《史 记》是 ②《资治通鉴》是

  ③《战国策》是 ④《三 国 志》是

  11、解释加点的词。(3分)

  ①广故数言欲亡( ) ②比至陈( )③复立楚国之社稷( )

  1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籍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答:

  ②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答:

  13、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请概括写出吴广在杀死两尉过程中所用的智谋。(2分)

  答:

  14、对秦的统治,不同的人表现出不同的态度,请阅读下面材料,对相关历史人物做一点简要评价。(3分)

  ①陈涉:“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②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项梁,项羽的叔父)与籍(项羽)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③高祖(刘邦)常(通“尝”,曾经)繇(通“徭”,劳役,此指服劳役)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是也!”

  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15~19题。(12分)

  多一些宽容

  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与人相处,与外界发生各种联系,因此,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十分重要。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最要紧的是要豁达大度,善于容纳与自己志趣、风格不同的人。古人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宽容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一种“宰相胸襟”,一种大将风度。要心怀坦荡,宽容他人,就必须做到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互谅就是彼此谅解,不计较个人恩怨。人都是有感情和尊严的,既需要他人的体谅,又有义务体谅他人。有了互相之间的谅解,就能清心降火,在任何情况下,保持平静的心境和宽厚的品格。互让,就是彼此谦让,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心底无私天地宽。摒弃私心杂念,自觉做到以整体利益为重,把好处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是难以与他人和睦相处的。互敬,就是彼此尊重,不计较你高我低。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别人,自然会获得别人的好感和尊重。如果无视他人的存在,不尊重他人的人格,就不会有知心朋友。互爱,就是彼此关心,不计较个性、品格、气质的差异。爱能包容大千世界,使千差万别、迥异不同的人和谐地融为一个整体;爱能融化隔膜的坚冰、抹去尊卑的界线,使人们变得亲密无间;爱能化解矛盾芥蒂,消除猜疑、嫉妒和憎恨,使人间变得更加美好。

  我们所讲的宽容并不是无原则的迁就,并不是主张善恶兼容,与不良的思想和行为和平共处,而是要在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基础之上相互理解和关爱,尽量多一些宽容。面对违反原则的言行,决不姑息放纵。这样,我们才能保持宽阔的心胸,建立纯洁的人际关系。朋友,你说呢?(选自郭安凤《多一些宽容》,有改动)

  15、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摒弃( ) 迥乎不同( ) 隔膜( )芥蒂( )

  16、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分)

  答:

  17、首段中的对联是谁写的?它表现了怎样的胸襟和品格?(3分)

  答:

  18、作者认为一个人要能宽容他人应该努力做到那几点?(2分)

  答:

  19、“脚踏玫瑰,香气留脚上”和“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意思一样吗?为什么?(3分)

  答: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20~24题。(15分)

  母亲的心

  ①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②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

  ③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

  ④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

  ⑤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⑥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⑦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

  ⑧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⑨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然泪下!

  ⑩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

  ⑾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

  ⑿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选文有改动)

  20、文章以螃蟹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请依据提示,补全前九段的另三个主要情节。(3分)

  “我”想吃螃蟹—( A )—( B )母亲捞起螃蟹—( C )

  答:A: ;B: ;C:

  21、阅读文章①~④段,概括写出母亲冒着春寒去找螃蟹的原因。(3分)

  答:

  22、第⑧段画线句子中的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答:

  23、阅读第⑨段,联系上下文,回答下面两个问题。(4分)

  (1)“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母亲为什么“咬咬牙”?又为什么“闭起双眼”?

  答:

  (2)“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母亲为什么“再一次跑回到溪边”?

  答:

  24、文章题目“母亲的心”有两层含义,请写出来。(2分)

  答:

  第 三 部 分(25 题 50分)

  25、作文。(50分)

  仔细体味《母亲的心》一文,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写一篇读后感。

  要求:(1)根据所感,自拟题目;

  (2)观点明确,结构完整,不少于 600字;

  (3)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题 目 :

  答案

  第一部分(1—6题,共23分)

  1、(7分。每小题1分,如有错别字,该题不得分)

  ①引无数英雄竟折腰 ②过尽千帆皆不是 ③燕然未勒归无计 ④不尽长江滚滚流

  ⑤池上碧苔三四点 ⑥酒困路长惟欲睡 ⑦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3分) D 3、(3分)B 4、(3分)D 5、(3分)A

  6、(4分。每小题2分,两个1分,不记半分)

  ①陆放翁:陆游;王摩诘:王维;老杜:杜甫;李青莲:李白(2分)

  ②首联、颔联、颈联、尾联(2分)

  第二部分(7—24题,共47分)

  一、(6分) 7、(2分)倦梳头,泪先流

  8、(2分)诗人把不可见的“愁”具体化,形象化(化虚为实),以船都载不动来渲染突出忧愁之深重(1分)。夸张奇特,想象新颖,再现了作者暮春寡居的凄楚心情(1分)。

  9、(2分)①李白②张继③陆游④李煜(任选两个,每个1分。多答,只阅前两个)

  二、(14分) 10、(2分)①纪传体②编年体③国别体④纪传体(国别体)

  11、(3分)①亡:逃跑 ②比:等到 ③社稷:国家

  12、(4分)① 即使仅能免于斩刑,然而守卫边关而死去的本来也有十分之六七。

  ②于是冒充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为的是依从百姓的愿望。

  13、(2分)善于抓住面临绝境的时机;故意使自己受辱(用激将法)以激怒众人。

  14、(3分)①陈涉对暴秦的统治不满,有追求平等的理想;②项羽对秦充满仇恨,有灭秦的豪情壮志;③刘邦对秦皇帝充满羡慕之情,流露出对富贵功名的世俗追求。(意思对即可。各1分)

  三、(12分) 15、(2分)①bìng ②jiǒng ③mó ④jiè(两个1分,不记半分)

  16、(2分)做人要相互理解和关爱,尽量多一些宽容。

  17、(3分)林则徐(1分);表现了林则徐磊落的胸襟(1分)与刚正不阿、无私无畏的品格(1分)。

  18、(2分))互谅、互让、互敬、互爱(对三点得1分,全对得2分)

  19、(3分)意思不一样(1分)。前句是说做人要宽容,后句是说好人有好报(2分)。

  四、(15分) 20、(3分)A:母亲翻找螃蟹 B:母亲发现螃蟹 C:母亲放生螃蟹

  21、(3分)“我”久病初愈想吃螃蟹;条件很差又偏远的山村买不到螃蟹;母亲爱子心切。

  22、(3分)表现了母亲既想满足孩子吃蟹的愿望,又不忍心捉走母蟹的矛盾心理;为后文母亲放蟹作铺垫;表现了母亲的善良。

  23、(4分) (1)“咬牙”是因为母亲做出带走螃蟹的决定非常艰难;“闭眼”是因为母亲不忍看螃蟹挣扎的情景。(2分)

  (2)螃蟹挣扎的的声音,加重了母亲心中的负罪感,母亲感到后悔,于是急于送回(2分)

  24、(2分)母亲的爱子之心;母亲对天下所有母亲爱子情怀的理解、体谅之心。

  第三部分(25题,共50分)见“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关于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每个3分,共18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陨落(yùn) 灵柩(jiù) 解元(xiè) 咬文嚼字(jiáo)

  B.蜷缩(shuō) 桑梓(zǐ) 襁褓(qiáng) 成吉思汗(hán)

  C.汲取(xī) 商酌(zhuó) 亵渎(shú) 孜孜不倦(zī)

  D.牡蛎(mǔ) 颔联(hàn) 滞碍(zhì) 寻章摘句(zhāi)

  2.下列选项中加点的字在所给义项中全都能找到相应义项的一项是

  A.娇生贯养 豁然贯通

  【义项】贯:①古代穿钱的绳索;②穿,通,连;③原籍,出生地。

  B.凌驾 壮志凌云

  【义项】凌:①冰;②侵犯、欺压;③杂乱,交错;④升,高出;

  ⑤渡过,越过。

  C. 弥留 百弥一疏

  【义项】弥:①满,遍;②补,合;③更加;④水满的样子;

  ⑤久,远;⑥姓。

  D.兴高采烈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采,足以长才

  【义项】采:①意为摘取,选取;②精神上的活力或生气;神色,神态等。

  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建设法治中国是每一位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我们每个人都不能袖手旁观。

  B.弟弟已超重20斤了,他发誓再也不吃零食,结果不出两天,他就又重蹈覆辙了。

  C.我照着网上搜的菜谱做了一道红烧牛肉,准备给家人一个惊喜,哪知道火候不够,吃起来味同嚼蜡。

  D.经过近一年的改造,我们小区彻底改头换面。如今,小区内游泳池、健身器材、八角凉亭、休憩长椅等一应俱全。

  4.下列句子不是病句的一项是

  A.古代,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要对它表示敬意,因此用“桑梓”代称家乡。

  B.我国将通过市场准入、金融等多方面扶持政策,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

  C.据《新闻纵横》报道,截止昨天为止,困扰北方多地的雾霾已经持续6天。

  D.会议提出,要提高三四线城市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增强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吸引力。

  5.填入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正确的是

  有个成语,叫做目不识丁, ,如文天祥的诗中就有“眼不识丁马前卒,隔床鼾鼻已陶然”的诗句。

  ①所以说人目不识丁或不识一字,就不免带有贬义

  ②目不识丁又叫眼不识丁

  ③“丁”字的写法,就那么一横一竖钩,确实是再简单不过了

  ④意思是说连个简单的“丁”字都不认识

  A.③②④① B.③④①② C.④②③① D.④③①②

  6.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江河是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他的作品《星星变奏曲》以“星星”为主要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光明的渴求。

  B.“《孤独之旅》这篇小说的环境描写为人物活动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背景”,这个句子的主语是“《孤独之旅》”。

  C.《史记》中,“本纪”记载历代帝王的兴衰和重大历史事件,“世家”是历朝诸侯贵族的活动和事迹,“列传”为历代各阶层有影响人物的传记。

  D.蜀国丞相诸葛亮的《出师表》前半部分是临行前的进谏,后半部分表明出师夺胜的决心。文章写得慷慨深沉,动人心魄。

  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132分)

  注意事项:

  1. 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第Ⅱ卷答题卡上作答,不能答在此试卷上。

  2. 试卷中横线及框内注有“▲”的地方,需要你在答题卡上作答。

  3. 答题前将答题卡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二、积累与运用(27分)

  7.古诗文默写填空(共8分,每空1分)

  ①足蒸暑土气, ▲ 。(白居易《观刈麦》)

  ② ▲ ,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

  ③ ▲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④李清照《武陵春》中,上片由含蓄转为直写,点明一切悲苦,由来都是 ▲ 。

  ⑤辛弃疾的《破阵子》中,从形、声两方面着笔描写军营生活,有力烘托豪迈热烈气氛的句子是: ▲ , ▲ 。

  ⑥词的过片具有承上启下以及过渡转折连结两片的作用。《沁园春•雪》中的过片是: ▲ , ▲ 。

  8.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按要求作答。(5分)

  村行①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②树似吾乡。

  【注】①这首诗是王禹偁于太宗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写的。②原:原野。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首联交代了时、地、人、事,写出了诗人信马徐行,观赏山野旖旎风光的悠然兴致。

  B.颔联分别从听觉与视觉方面下笔,生动地表现出山中有时喧响有时寂静的景象。

  C.颈联以“胭脂”和“白雪”为喻描写山乡的红叶与荞麦花,“胭脂”与“白雪”对举,令红的更艳,白的更纯,给读者带来唯美的视觉感受。

  D.最后两句由写景转入抒情,抒发了诗人由外界景物所触发的浓浓思乡情。

  (2)这首诗从首联到尾联,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3分)

  ▲

  9.补写对联(4分)

  (1)根据你的古典文学的阅读积累,补写下列对联。(2分)

  上联:西游记,记唐僧师徒,降妖捉怪,取经西天;

  下联:水浒传,传 ▲ ,杀富济贫, ▲ 。

  (2)请结合语境,将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2分)

  漫步水乡同里古镇,走上古朴典雅的渡船桥,绿水悠悠,小船静卧,暮色渐近,飞鸟相还。渡船桥的桥联很精彩,联云:“春入船唇流水绿,人( ▲ )渡口夕阳红。”正是眼前之景,惟妙惟肖,精彩绝伦。读后让人涌起思乡之情。

  10.材料探究题(10分)

  【材料一】霾,也称阴霾、灰霾,是指原因不明的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霾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气象学上称为气溶胶颗粒。

  近些年来,随着“霾”天气现象出现频率越来越高,导致空气质量逐渐恶化。

  霾中含有数百种大气化学颗粒物质,它们在人们毫无防范的时候侵入人体呼吸道

  和肺叶中,从而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生殖系统等疾病,诸如咽喉炎、肺气肿、哮喘、鼻炎、支气管炎等炎症,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会诱发肺癌、心肌缺血及损伤。而霾也常常引发交通事故。

  【材料二】“霾”字在殷墟甲骨文中多次出现。发明这个字的人很有幽默感:一只瞪大眼睛的狡猾狸猫,在簌簌而下的雨中藏头露脚地走着。商代甲骨文多为卜文,与“霾”相关的卜辞曰,“霾其有咎”,意思是霾这种天气对人不利。在《诗经•邶风》写道,“终风且霾”,也就是说大风使空中降下许多土气。而屈原的《楚辞》里把“霾”与“埋”等同起来,有土中掩藏的意思。

  【材料三】央广网北京12月19日消息称,今冬以来最持久的雾霾天气正在影响我国,多个城市已达严重污染,预计此次雾霾还将维持3天,直到21号后半夜才会自北向南减弱消散,今天夜间到明天将进入此轮雾霾最严重的时段,中央气象台已连续发布霾橙色预警和大雾黄色预警。

  6省市深陷“霾”笼,其中,40个城市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23个城市启动红色预警、17个城市发布橙色预警。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自16号已经开始并且还将遭遇3天的“十面霾伏”,持续时间之长、污染程度之重,成为今秋来袭雾霾之最。目前,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等6省市正合力“抗霾”。

  (1)请根据材料概括雾霾的危害。(3分)

  ▲

  (2)“材料一”中加点的“它们”指代的是: ▲ 。(2分)

  (3)“十面埋伏”本意指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敌军。四面八方广布伏兵,表现一种不可逆转的军事态势。你认为“材料三”中“十面霾伏”是什么意思?(2分)

  ▲

  (4)结合对材料的分析和生活实际,请提出三个“抗霾”措施。(3分)

  ▲

  三、阅读与理解 (35分)

  (一)阅读《在光阴里,磨就一个自己》,完成11~13题。(9分)

  在光阴里,磨就一个自己

  米丽宏

  ①听到一个词:磨镜,很古旧。是啊,以铜镜照面,那都是什么年代的事了?可是,那时的镜子,就是拿一块一块铜,人工打磨,一直磨到光亮可鉴,才成镜子的。

  ②磨,很有点疼痛感,可疼又如何呢?世间万物,角角落落,哪个不在经受着“磨”呢?在“磨”中痛,也在“磨”中快乐和重生。一个人成长的历程,就是受磨砺的过程。被小病小灾磨,被贫穷困苦磨,被挫折坎坷磨,被悲欢哀乐磨,纵使从小到大,锦衣玉食,万事顺遂,亦免不了被光阴磨,到老来,一马平川,履历平平,竟没有值得回忆的亮点,岂不是另一种痛吗?

  ③作家余华在《活着》中说:“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活着就是忍受,忍受就是磨砺,磨哪儿,哪儿不痛呢?

  ④老辈人教人读书,爱说“《文选》烂,秀才半”;教人学诗,爱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诌”。“《文选》烂”,想来是久之自悟,步步生莲,自是磨烂的;那熟读唐诗,何谓“熟”呢?也不外乎磨烂了,嚼碎了,吸收了,跟自我融为一体了。

  ⑤这磨,是要有一股子专注劲儿的。日月如梭,人生浮脆,专注,好似是一柄锐利的钻头。光阴在磨你,你把光阴打磨成另一个自己。

  ⑥《老残游记序》里说:“《离骚》为屈大夫之哭泣,《庄子》为蒙叟之哭泣,《史记》为太史公之哭泣,《草堂诗集》为杜工部之哭泣;李后主以词哭,八大山人以画哭;王实甫寄哭泣于《西厢记》,曹雪芹寄哭泣于《红楼梦》。”都是男人的哭啊,因心清,因心痴,因心悟,才有那时代顶尖儿上的长歌当哭,那哭叫我一阵阵心惊。他们把一腔情、整个心,投诸横平竖直的文字和坎坷不平的世道人心,把生命打磨成了一场震撼史册的哭,至今哭声隐隐。

  ⑦光阴总是磨人,有繁华,必有萧瑟;有红颜,必有色衰;才是美目盼兮,转眼鹤发鸡皮;大自然的脚步,任谁能阻止得了呢?

  ⑧人,从来不具有光阴的所有权,我们只能打磨攥在手里的每一寸光阴。光阴磨人,最难是坚持。跟你一道的路上,必有前行者,有歇脚者,有歌唱者,也有讥讽者,别人做什么,说什么,与你何干呢?唯一要做的,是做好自己的选择,走出原则,做出情调,走出境界。万物走在节气里,你走在自己的路上。跟着光阴走,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⑨泰戈尔说: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

  ⑩看看供我们使用的光阴,最长不过三万六千余日,做复杂的事情,真的不太够;那就在简简单单的事情里,磨就一个自己。也许打磨的过程有点长,有点累,有点枯燥,但你要真诚地喜爱受打磨的自己,其他的,勿作声,勿表白,一切交给光阴去说话。

  1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

  12.文中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

  13.第⑨段“泰戈尔说: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

  (二)阅读《花匠》,完成14~16题。(12分)

  花匠

  王安忆

  ①妈妈工作的作协机关里,有一个大花园。花园里有草坪,草坪上有一尊鲁迅石膏坐像;花园里有喷水池,池中间立着一个半裸女人的雕塑;花园里有葡萄架,还有花房——不知为什么,我把它叫做娃娃的房子。

  ②我们常常到这里来玩。

  ③在草地上打滚,顺便给鲁迅公公磕个头。摘枸杞子,摘葡萄——那葡萄大都是青而硬的,可我们仍然毫无畏惧地吃了下去,连眉头都不曾皱一下。

  ④玩到后来,不禁放肆,把个机关花园误以为儿童乐园,大闹起来。当我们肆无忌惮地在花丛里跳来跳去时,就会受到花匠严厉的目光的阻止。A他站在那里,看着我们。两脚稍稍往两边分开,两只胳膊再朝两边分开一些垂着,手里握着一把剪枝的大剪刀。他微微地驼着背,从不大声呵斥我们。但他从不和我们说话,只是那么冷淡,生气,对我们一无兴趣、一无希望地看着,叫我们自觉地对他敬而远之。远远看见他过来,我们便逃窜开去,也不知怕他什么。他是那么瘦弱而苍老,完全不值得害怕。而我们却那么怕他。

  ⑤当人们纷纷向我妈妈告我的状时,他也站在旁边,看着我。一言不发,那目光分明是谴责的。他似乎不屑于把那谴责说出口,似乎已对我们失去了任何悔过自新的信心。在他的目光下,我是那般的不可救药。

  ⑥一次,我们在大厅里打乒乓。打到高潮时,我把短裙子脱了,只穿短衣短裤。一个调皮的伙伴和我捣蛋,把我的短裙子藏了起来。而他自己则逃之夭夭,不知所向。毕竟已到了知道害羞的年龄,我晓得,只穿一条短裤是无论如何走不出去的。于是我只能绝望地在大厅里等着,等着他良心发现,把裙子给我送回来。可是他一直没来。眼看太阳快要落山,天色已近黄昏,我只得决定走出大厅去找他。当我穿着短裤横穿过花园时,看见了花匠。B他默默无言地站在那里,看着我。稍稍分开两脚,又稍稍分开两手站着,手里握着一把大剪刀。我低下头从他骇人的目光下跑过去,自觉得自己已经彻底堕落。

  ⑦花园里的欢乐,是以一场大祸为结束的。有一天,水池边上一只会喷水的青蛙忽然之间在我们脚前落下水去。捞起来时,青蛙的扁嘴已经磕去了一块。自始至终,我们都感到委屈,因为那青蛙落下水去的时候,恰恰是在我们静默的时候。我们抱着膝盖坐在池边上,对着水池正想默一会儿神。不料却惹出了这场大祸。我们是那样仓皇地告别了这座大花园。这场大祸以及后来引起的一切,像一团浓雾,遮隐了花园给予我们的所有的快乐。

  ⑧好多好多年过去了,我以自己的身份,而不是妈妈的女儿的身份,又走进了这座大花园:有时听讲座,有时座谈,有时联欢,有时接待外宾……花园的草坪依然很绿,半裸女像依然立了起来,葡萄架上依然挂着青青的葡萄,青蛙的嘴角依然缺着一块,花草树木,依然凭着季节青青黄黄,开开败败。那一团浓雾在阳光下消散尽了,可浓雾后面出现的花园却不再是原来的花园了:娃娃的房子那里,竖起了一座新楼;鲁迅像漆成一种暗金色。而且,花园好像是小了许多,它不再是儿时所见的那样大而堂皇了。

  ⑨花匠还在,老而且瘦。

  ⑩一天,我在门厅里和人说话,他忽然走进来,站在门边的暗地里,看着我。看了一会儿,又悄悄地走了。我奇怪地瞅瞅他,瞅见他驼着的瘦削的背脊。那疲惫的背脊流露出一股说不出来的、淡淡的温和。我忽然想到:他大概是喜欢我的。

  14.通读全文,作者对花匠的认识,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

  15.文中有A、B两处画线的句子,请选择一句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

  16.在第⑧段中,作者为何认为“花园却不再是原来的花园了”?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

  ▲

  (三)阅读甲乙两个语段,完成第17~21题。(14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

  17.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亮以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

  B.亮以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

  C.亮以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

  D.亮以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

  18.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崩:古时指皇帝死亡

  B.庶竭驽钝 驽钝:比喻才能平庸

  C.事之如父 事:做事

  D.以俟大举 俟:等待

  19.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受任于败军之际 顷之

  B.咨臣以当世之事 国以富饶

  C.躬耕于南阳 先主于永安病笃

  D.其秋悉平 安陵君其许寡人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6分)?

  (1)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

  (2)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

  21.【乙】段中前四句的内容可用【甲】段中这句话概括: ▲ ,诸葛亮认为蜀军北伐的有利条件是: ▲ 。(2分)

  四、作文(70分)

  (一)微写作(10分)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最近南京栖霞警方侦破了一起医疗废弃物经过层层转手、加工后被制成一次性塑料餐盘和劣质儿童玩具的案件。一经报道立马引发大众的关注,一石激起千层浪。

  请你就“医疗垃圾变餐具玩具案”,发表简要评论。

  要求:态度鲜明,言之成理,条理清楚。字数在150~200字之间。

  ▲

  (二)作文(60分)

  多年之后,当王安忆再次走进给自己童年带来无限欢乐的花园时,才发现花园却不再是原来的花园了。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改变。在你的生活中,在你观察到的社会、自然中,是否有什么也发生了改变?这些改变又带给你怎样的思考?

  请你“ 变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③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④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第Ⅰ卷(选择题,满分18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D 2.B 3.A 4. B 5.D 6.B

  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132分)

  二、积累与运用(共20分)

  7.(共8分,每空1分)

  ①背灼炎天光 ②因思杜陵梦 ③零落成泥碾作尘 ④物是人非事事休

  ⑤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 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8.(共5分)

  (1)B(2分)

  (2)作者村行本是“野兴长”,看到“村桥原树”却想起了自己的故乡因此而“忽惆怅”。前后的情感变化,触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3分,此题中有“野兴长”“忽惆怅”“思乡之情”三个得分点,意近即可)

  9.(共4分)

  (1)梁山好汉,聚义梁山(每空1分,共2分。其他符合要求的答案也可)

  (2)归(2分,填“返、回、还”等词也可)

  10.(共10分)

  (1)①导致空气质量恶化;②影响身体健康;③影响交通安全;④影响区域气候(每点1分,共3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2)数百种大气化学颗粒物质(2分,意近即可)

  (3)十面霾伏,指阴霾重重,四面看不清。(2分)

  (4)答案示例:生活方面:注意饮食,加强运动,增强抵抗力;种植绿色植物,安装净化设备,净化空气;减少出行,出门带口罩等。科技研发方面:开发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工厂、构建能源互联网等。根本措施还在于保护环境,绿色出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3分,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三、阅读与理解(35分)

  (一)(共9分)

  11.一个人成长的历程,就是受磨砺的过程。(2分)

  12.引用论证 有力地证明了活着就是忍受,忍受就是磨砺这个观点。(3分)

  13.只有经历痛苦的磨砺过程,一个人才能成长。因此,要在简简单单的事情里,磨就一个自己。(结合原文,意对即可)(4分)

  (二)(共12分)

  14.作者童年时认为花匠是严厉、让人害怕的;成年后觉得花匠温和,大概是喜欢我的。(4分)

  15.A运用动作、神态描写,表现花匠对我们在花丛里跳来跳去的生气,突出他的严厉让我们感到害怕。

  B运用动作、神态描写,表现花匠对“我”穿着短裤横穿花园的谴责,突出他的严厉让我感到羞愧。

  (选择一处即可,4分)

  16. ①花园的变化:娃娃的房子那里,竖起了一座新楼;鲁迅像漆成一种暗金色。②作者心情的变化:快乐的童年一去不复返,表达作者对美好童年的怀念。(第②点意对即可)(4分)

  (三)(共14分)

  17.B(2分)

  18.C(2分)

  19.C(2分)

  20.(1)拿当今天下的大事来询问我,因此我深为感激(感动奋发),于是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3分,“由是”“驱驰”、大意各1分)

  (2)如果刘禅可以辅佐,你就辅佐他;如果他无才能,您就取而代之罢。(3分,“辅”“取” 、大意各1分)

  21.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2分,每空1分)

  附译文:章武三年春,先帝在永安病危,将诸葛亮从成都召来,托付后事。他对诸葛亮说:“你的才干胜过曹丕十倍,一定能安定国家,完成统一大业。如果嗣子可以辅佐,你就辅佐他;如果他无才能,您就取而代之罢。”诸葛亮痛哭回言:“臣愿竭尽心力辅佐太子,献出自己的忠诚节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备又诏告刘禅:“你与诸葛丞相共掌国事,一定要像对待父亲那样对待他。”……不久,又让诸葛亮兼任益州牧。朝中政事无巨细,都由诸葛亮一人裁决。其时南方几郡同时起兵叛乱,诸葛亮考虑到新遭国丧,故此不便派兵镇压,且派遣使者访问吴国,加强与吴国的亲善友好关系,于是两国结为盟国。建兴三年春,诸葛亮率军南征,到秋天南方叛乱被彻底平定。军需费用都由这些新平定的地方承担,国家由此而富强起来,于是诸葛亮整顿训练全蜀军队,等待时机出兵伐魏。

  四、作文(70分)

  (一)微写作(共10分)

  评分标准:(按照作文具体要求分层评价)一类:8-10分;二类:5-7分;三类:1-4分。

  (二)大作文评分标准(共60分)

  类 别 内 容 语 言 结 构 字数

  一类

  (60—54分) 符合题意,深刻、新颖,思想健康,中心突出,有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情真切,内容丰富。 语言准确、流畅,生动、形象,有文采,有个性。 结构完整,条理清楚,分段恰当,详略得当。 600字以上

  二类

  (53—48分) 符合题意,正确,思想健康,中心明确,有一定的生活感受,感情较真切,内容较充实。 语言基本准确,较通顺,较有文采。 结构较完整,有条理,能够分段,有详有略。 600字以上

  三类

  (47—42分) 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思想健康,有一定内容。 语言基本通顺,标点错误不多。 基本完整,分段不恰当,详略不够得当。 600字左右

  四类

  (41—36分) 基本符合题意,中心不明确,感情欠真切,内容不充实, 语句不够通顺,有标点错误。 结构不完整。 字数相差大

  五类

  (36分以下) 不符合题意,文理不通。 极不通顺,标点错误多。 结构不完整,层次混乱。 字数严重不足

  建议评卷从46分切人,根据类别酌情评分。无题目扣2分,每少50字扣1分,错别字1字扣1分(重现不累计,最高扣5分)。

  初三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

  一、基础•运用(共15分)

  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入地了解北京文化,学校开展了“我爱北京城”主题研究活动。

  1.下面是文化景观研究小组搜集整理的材料,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题。(共4分)

  南囿①秋风。京城南十几里便是“南苑”,俗称“南海子”,是北京最大的湿地。早间,这里水草丰茂,林泉环绕,白云轻飘,环境优美,是辽、金、元、明、清五朝皇家狩猎场和明、清两朝皇家苑囿。从元朝开始,皇家就在这里修建“团河行宫”,驯养了许多麋鹿仙鹤,密林之中红墙黄瓦,如同世外桃①(源园)。一到深秋,凉风瑟瑟,黄绿之中尽显刚劲野趣。

  大兴区采育镇的东南方向有座一两丈高的土台,百姓称之为 “聚燕台”。每年秋天,燕子成群结队在土台之上聚齐,鸣叫喧闹两三天后再到南国避寒。燕子们聚齐的日子,正是京城“立秋”之后第五个戌日,也是农村庙会赶集的集日,当地叫做“秋社”,所以后人便称秋社之时燕子齐聚土台为燕京小八景之一——“燕社 ② 秋”。(鸣知)。

  注:①yòu,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园林形式。

  (1)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燕京(yān)聚燕台(yān)

  B.燕京(yàn)聚燕台(yān)

  C.燕京(yān)聚燕台(yàn)

  D.燕京(yàn)聚燕台(yàn)

  (2)根据语意,分别在横线①②处填入汉字,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①源 ②知B.①园②知

  C.①园 ②鸣D.①源②鸣

  2.下面是胡同文化研究小组搜集的材料,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小题。(共4分)

  胡同曾经是北京城市的重要象征,由此衍生的胡同文化也曾鼎盛繁荣。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胡同狭窄【甲】拥挤,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大都市的生活,落伍于时代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变化。道路狭窄,交通不便,影响了人们的出行【乙】房屋破旧,设施落后,降低了人们的生活品质。胡同之没落,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虽然许多人留恋胡同,留恋曾有的岁月,怀念邻里情谊,但是这些温情都阻挡不了胡同的没落。

  ,。南锣鼓巷商业文化再次繁荣,798街区的文化艺术复兴,东交民巷成为重点文物保护街区。这一切都表明胡同文化正以一种全新的形式演绎着胡同的变迁。在迈向现代文明的旅程中,我们既要创造新的文化,也要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1)根据语境,在【甲】【乙】处分别填写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顿号 【乙】逗号 B.【甲】顿号 【乙】分号

  C.【甲】逗号 【乙】逗号 D.【甲】逗号 【乙】分号

  (2)请结合文段内容,在画线处补写出承上启下的句子。(2分)

  答:,。

  3.老北京胡同里的对联,是一道古雅的风景线。请你任选一副对联,从内容方面谈谈对联传递出了老北京人怎样的精神追求。(2分)

  (1)修身如执玉 积德胜遗金(2)忠厚培元气 诗书发异香

  答:

  4.下面是美食文化研究小组搜集的材料,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小题。(共5分)祥子终于逃出了军营……

  祥子歇了老大半天,他到桥头吃了碗老豆腐:醋,酱油,花椒油,韭菜末,被热的雪白的豆腐一烫,发出点顶香美的味儿,香得使祥子要闭住气;捧着碗,看着那深绿的韭菜末儿,他的手不住的哆嗦。吃了一口,豆腐把身里烫开一条路;他自己下手又加了两小勺辣椒油。一碗吃完,他的汗已湿透了裤腰。半闭着眼,把碗递出去:“再来一碗。”

  ——选自《骆驼祥子》

  (1)“艺术来源于生活”,《骆驼祥子》一书具有浓厚的北京味儿,其作者说过:“我生在北平,那里的人、事、风景、味道,和卖酸梅汤杏儿茶的吆喝的声音,我全熟悉。”(1分)

  (2)阅读文段,对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醋,酱油,花椒油,韭菜末”这些普通的食材“香得使祥子要闭住气”,逼真地写出饥饿难耐的祥子吃到老豆腐之后的幸福感,也反衬出祥子被抓壮丁时,在军营里的生活非常艰难。

  B.“捧着碗,看着那深绿的韭菜末儿,他的手不住的哆嗦”,“哆嗦”一方面写出了祥子逃出军营后吃到热乎饭的激动,一方面写出了逃出军营后的惊魂未定。

  C.“吃了一口,豆腐把身里烫开一条路”,一个“烫”字形象地写出祥子只是因为太喜欢老豆腐的美味而吃得很快。

  D.“半闭着眼”运用细节描写,写出了祥子吃完老豆腐之后暂时获得满足的神态。

  (3)作为北京的中学生,你对北京的小吃一定很熟悉。驴打滚、炒肝、糖葫芦使人回味无穷;糖火烧、豌豆黄、奶油炸糕令人口齿留香;还有豆汁、灌肠、排叉、棉花糖……请你任选一种印象最深的小吃,借助某一种修辞,描述一下它带给你的味觉感受。(2分)

  答:

  二、古诗文阅读(共16分)

  (一)古诗文默写。(共4分)

  5.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6._______,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

  7.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正面描写风大浪高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行路难》,回答问题。(共6分)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诗的前两句写出朋友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李白饯行的情景。

  B.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描写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

  变化。

  C.“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用形象化的语言写出诗人面对冰冻黄河,

  雪封太行的无奈,对未来完全丧失了希望。

  D.“行路难!行路难!”运用反复的修辞,强调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

  遇艰难,感到前途渺茫的情感。

  9.画线诗句妙用典故,请你结合诗句内容谈谈作者内心的情感。(2分)

  答:________

  10.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现了诗人准备冲破一切阻力,施展自己才能的远大志向。请再写出体现高远志向的连续两句诗文:“______,______。”(课外诗文可以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2分)

  (三)文言文阅读(共6分)

  阅读下列【甲】【乙】两段文字,完成第11-13题。(共6分)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优孟,故楚之乐人①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②,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③,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④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何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⑤为椁,梗、枫、豫章为题凑⑥,发甲卒为穿圹⑦,老弱负土,齐、赵陪位⑧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⑨,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⑩! 为之奈何?”

  注:①乐人:指能歌善舞的艺人。 ②文绣:华美的刺绣品。③露床:没有帐幔的床。④椁:外棺。⑤文梓:纹理细致的梓木。⑥题凑:下葬时将木材累积在棺外,用来护棺。木头都向内,叫做题凑。⑦穿圹:挖掘墓穴。⑧陪位:列在从祭之位。⑨庙食太牢:为死马建立祠庙,用太牢礼祭祀。太牢:牛、羊、猪各一头,是最高的祭礼。⑩一至此乎:竟到这种地步吗?

  11.下列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朝服衣冠/入朝见威王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视之

  B 私我也/自私自利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

  C又弗如远甚/神弗福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常以谈笑讽谏

  D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帝感其诚邹忌修八尺有余/静以修身

  12.依据上下文,对文中三处画线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甲】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理解:邹忌在与妻、妾、客的对话中,在当面与徐公比美并暮寝而思之后,明白了自己受蒙蔽的原因。

  【乙】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理解:邹忌巧妙地将自己的妻、妾、客人与威王的宫妇,群臣,全国百姓进行类比,使用排比,一环扣一环地分析大臣们不同的表现,体现了大臣们尽职尽责的态度,给人以无可辩驳的感觉。

  【丙】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

  理解:优孟首先肯定马在庄王心中的重要地位,然后言辞幽默夸张地以反语讽谏,说以大夫礼不够隆重,应以仁君之礼葬之,是想要让庄王认识错误,收回成命。

  答:

  13.古代臣子劝谏君王的方式除了【甲】【乙】两段文字中的讽谏之外,还有直谏,请选择一种方式,劝说一下链接材料中的齐景公。(2分)

  链接材料:“齐景公好弋①,使烛邹主②鸟而亡③之。公怒,诏④吏欲杀之。”

  注:①弋:(yì)带有绳子的箭,用来射鸟。此处名词作动词,指用弋射。②主:看管,掌管。③亡:丢失,逃跑。④诏:诏书,皇上的命令或文告。这里指下令。

  答:________

  三、名著阅读(共5分)

  14.晚清名臣曾国藩在遭遇困境时曾说“坚其志,苦其心,勤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请从你读过的两部名著中分别选取一个人物,结合相关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00字左右,5分)

  答:

  四、现代文阅读(共24分)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17题。(共8分)

  【材料一】

  “三山五园”是以清代皇家园林为代表的各历史时期文化遗产的统称,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山是万寿山、香山、玉泉山;五园是静宜园、静明园、畅春园、圆明园和颐和园。该地区具有独特的优秀历史文化资源、优质人文底蕴和优良生态环境。现已成为北京的一张金名片。

  本着对历史和人民负责的态度,整体保护利用好“三山五园”这张金名片,北京市特别修建了“三山五园”绿道。

  “三山五园”绿道示意图

  【材料二】

  颐和园,坐落在北京西郊的古代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颐和园亭台、长廊、殿堂、庙宇和小桥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相互和谐,艺术地融为一体。整个园林艺术构思巧妙,是集中国园林建筑艺术之大成的杰作,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地位显著。

  【材料三】

  畅春园,位于北京海淀区,圆明园南,北京大学西。该园占地1200亩左右,被称为“京师第一名园”。畅春园是康熙皇帝为自己在京西修建的第一座大型“御园”,利用清华园残存的水脉山石,在其旧址上仿江南山水营建畅春园,作为在郊外避暑听政的离宫。畅春园以园林景观为主,建筑朴素,多为小式卷棚瓦顶建筑,不施彩绘。园墙为虎皮石砌筑,堆山则为土阜平冈,不用珍贵湖石。园内有大量明代遗留的古树、古藤,又种植了腊梅、丁香、玉兰、牡丹、桃、杏、葡萄等花木,林间散布麋鹿、白鹤、孔雀、竹鸡,景色清幽。畅春园这种追求自然朴素的造园风格影响了在其之后落成的避暑山庄和圆明园(乾隆扩建之前)等皇家宫苑。

  【材料四】

  静宜园是清代的一座以山地为基址而建成的行宫御苑,位于北京西北郊的香山。这座以自然景观为主、具有浓郁的山林野趣的大型园林包括内垣、外垣、别垣三部分。内垣接近山麓,为园内主要建筑荟萃之地,各种类型的建筑物如宫殿、园林庭院等,都能依山就势,成为天然风景的点缀。外垣占地最广,地势开阔而高峻,因山景而构的人工小园林建筑成为欣赏自然风光之最佳处。别垣内有见心斋和昭庙两处较大的建筑群,其他景点分散于山野丘壑之间。

  15.阅读【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判断颐和园、畅春园和静宜园的位置,填写在【材料一】“三山五园”绿道示意图的相应位置。(2分)

  A B C

  16. 请你说说【材料二】中所提到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在【材料四】中是如何具体体现的。(2分)

  答:

  17. 阅读【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说说颐和园、畅春园和静宜园在设计特色上的共同点是什么,各自侧重突出的特色又分别是什么。(4分)

  答:

  (二)阅读《老巷空屋》,完成18-21题。(共10分)

  老巷空屋

  韩海林

  ○1光阴真是弹指间,自己已是将近半百的人了。青丝添进了白发,不觉已不再年轻。童年的小巷已成了老巷,那个曾三世同堂的老屋亦成了萧寂无人的一座空院落。老巷空屋中的人家搬走的搬走,离开的离开,像散了场的戏,在四月春里,余下一座空台,独自品味着戏散的荒凉。

  ○2小的时候,西巷口的马三奶奶也就是四十几岁的模样。而现在,这条小巷里,和爷爷奶奶同辈的那些老人,几乎都没了。只剩下九十来岁的她还守着那份残旧、简单的家业。寸草枯荣,岁岁春秋,几十年,几代人,添了减、减了添,续衍生息着。只,老屋不变。

  ○3小巷的黄昏,曾经是最热闹的。在那个家家都三四个孩子的年代,小巷就是孩子们的天下。那声声熟悉的吆喝,和着黄昏里的那丝凉。暮色里,氤氲着童趣不肯散去。

  ○4经过老屋,丝丝的风吹得墙头上几蓬衰草在摇动。爷爷奶奶都离开快三十年了,人去屋空,也很少有人来光顾。只留下一抹孤荒的色调晕染着残檐断瓦。似乎,没落的不止是残颓欲倒的老屋和悲悲喜喜的那些旧日月。我还怕这生养自己的地方,无人再想起了。

  ○5轻推开老院斑驳的大门,岁月的封尘,丝丝拂散开去。往事一点一点,从没过记忆的荒草里挤出来。扶一把矮了的土墙,可情思却从这里悄悄滋长,越来越高,像儿时漫过水岸的青蒲草,疯了似的招摇。有血一样热的东西,穿透掌心,震颤心房。

  ○6在那个少吃少穿少用的年代,家里能吃饱,能穿暖就不错了。也就是那么苦的年月,总有几分永远也不能压到箱底的甜馨,会时不时地泛在胸口。似乎这个世上,再没有什么能抵了那滋味。从小就和奶奶生活在一个院,哭哭笑笑,打打闹闹,都是在她温暖眼神的呵护下过来的。奶奶总会省出几分钱给我去买零食,过年过节亲戚们送的点心糖果,她从不舍得吃,总会留给我。可以说,在老屋,有奶奶宽仁的庇佑,我的童年是享了福的。

  ○7少不识愁,那个时候更读不懂她们眼底的艰辛和无奈。却总感觉,那些个浆洗缝补的苦日子,总是被奶奶一头银白的发丝漂得如雪一样静谧。素麻纸的窗户,似乎也被映的很白。有梦初醒,炕上佝偻的背影总在灯影下晃着……那个瘦小精干的老人,慈爱宽厚,从不言苦,从不与人争执。她儿女子孙一大片,勤俭持家,日子总是苦中有甜,融融洽洽。人,是一条巷里出了名的好人;家,也是邻居眼里羡慕的好人家。

  ○8爷爷倒是个不爱操心、不爱说话又颇有些心思的人。生产队那会,他是个车把式,给队里饲喂牲口,开春犁地,秋后交粮,只管他的那些事。爷爷一到冬天就常咳嗽,那咳声似能惊醒五更天的星月,使它们在冬夜的清寒里眨巴着眼晴。我,便给他捣捣背,一通咳声过后,他就不再睡了。我和星月却都瞌睡了,只剩下搁在炕沿边上的烟锅,“叭嗒、叭嗒”星点的火,欲点破黎明。

  ○9这一切,似乎就那么清晰可见,却又飘渺无痕。似乎就在眼前,却又总是触之不及。

  ○10篱笆墙上的那些藤蔓,青了黄了,黄了又青。几十年的岁月,也不知它记下了多少。我想遍寻,顺着它的青花,顺着它的茎蔓或黄叶,去寻回这个地方晨暮里的炊烟,昏灯下的欢声笑语……

  ○11小径上的砾石,如同老屋的年龄,它们是否会记得这小院的寒来暑往,雨雪风花?那些椭圆小石还深嵌着,丝纹未动,隐约硌着儿时脚板的痛。木格子窗已是染满了岁月之痕,昔日的温度似乎还糊裱在发黄的麻纸上,未冷。

  ○12堂门上的木门栓,锁着一屋空荡的埃尘。人事尽散,不知道它苍老的心还能否载得动守候的寂寞?挂在墙角的刀镰,锈色掩盖了往日清明的眸光。可在堂前低徊的花影月色,还能等得回那栓门的声响吗?还照得见所有的过往吗?那被风雨洗残的檐角,还在拼命用肩膀抵挡时间的消磨。想守住老屋的每根骨头,每片血肉,甚至每寸呼吸。

  ○13轻关上老院沧桑而坚固的大门,门上的铁铺首碰撞出驼铃般的声响,在这温暖的春日午后,声声叩击着我的思绪,久久不散。

  ○14是梦,是记忆,还是藏在心里的一个念想?每当看到老屋,总有说不出的感触在叩动心弦。我想记住它的年年岁岁,分分秒秒,和它给予我的万种思牵。我想用四月春的平仄,婉约它眼角的沧桑,吟咏它眼梢间曾流转的那些温柔。

  ○15转过巷口,惊起一从觅食的麻雀,我也如梦初醒般循迹望去,天依旧那么蓝,同小时候一样。

  (文章有删改)

  18.第①段说老巷空屋“像散了场的戏”,阅读文章,请你说说老巷空屋曾经上演了哪些“戏”。(3分)

  答:

  19.文章第○12段中,作者描写“空屋”时选取了许多“物”,请选择其中一个,说一说作者选择此物寄予了怎样的情思。(2分)

  答:

  20.阅读文章第⑤段画线句子,说一说作者是如何来表达情思的。(3分)

  答:

  21.阅读文章最后一段,你想到了什么问题?请写出问题,说一说产生此问题的原因或尝试解答。(2分)

  问题:

  原因或解答:

  (三)阅读《将自己切成一颗钻石》,完成第22-24题。(共6分)

  将自己切成一颗钻石

  ①传统的钻石工艺一般只能将一颗钻石切到57面,后来只有少数的工艺大师能够突破这个数字。他们不但技艺超群,而且浑身是胆,否则是没有勇气将一颗钻石推到美的巅峰的。

  ②玉不琢,不成器。对于人生,我们理应抱着不断雕刻自我的态度,最终才能成材、成功。

  ③作为拥有青春的我们胆气最足,所以更应该勇于自我雕琢,只有这样前方才会呈现出诸多可能。如果人生仅仅做到一种可能,那么则是对生命的巨大浪费。例如切钻工匠切割钻石时,有些工匠缺乏突破挑战的勇气和态度,满足于已有的技术水平,所以多年来在自身专业领域并未取得大跨越的进步,以至于无论多么昂贵的钻石也都无法绽放出最璀璨的光芒。所以,如果你是一颗钻石,就不能将自己当做一块璞玉,更不能当做一根木头,而要根据自己的特质,不断地发现自己,成长自己,收获自己,这才是对人生真正负责的态度,才算没有辜负了大好青春。

  ④退一步来讲,即便我们永远做不了一颗钻石,如同我们也许做不了达•芬奇式的完美天才,也并不妨碍我们将一件事情、一项工作、一份事业做成一颗钻石。台湾年轻演员桂纶镁就是这样经营着自己的演艺事业。出道之初,对于演戏技巧并不很娴熟的她,受到过来自影迷的多方面质疑,她也一度怀疑过自己是否适合在演艺圈发展。可是桂纶镁凭借着自身的韧劲,不断向老艺术家们请教并且夜以继日的坚持练习,终于在事业上呈现出不同的切面,赢得了特立独行的赞誉。有人评论她是《不能说的秘密》里的氧气美女,也是《线人》里的黑帮阿嫂;是《女人不坏》里的朋克女郎,也是《全球热恋》里的神经质女生……她一直在突破自己,挑战自己,当我们渐渐淡忘了她最初的模样时,她又挟着《肩上蝶》强势回归清纯校园风。

  ⑤我们不妨将桂纶镁看作青春奋斗者的一个榜样。她不但勇敢地打破了传统演艺路线的桎梏,而且成功地呈现了崭新的青春风采,告诉我们哪怕只做一件事情,只要敢于不断切割它,打磨它,同样会带来更多可能、更多精彩。用桂纶镁自己的话来说:“我总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个璀璨的切面没有展示出来,我一直知道,自己身体里还有很多东西没有呈现出来,这就是我不停挑战,不停突破自己的原因,我不想错过每一个切面的精彩。”这番话很好地诠释了钻石切割者应该具有的宝贵品质。只有如此,做事,做人才会有做成钻石的希望。

  ⑥法国作家玛格丽特•尤瑟纳尔说:“我永远也不会被战胜,我只会由于屡屡战胜而被战胜。”这正是在告诉我们如何将自己切成一颗钻石的奥秘,也是在激励我们:下一个自己,一定会更加光彩夺目!

  (文章有删改)

  22.下列词语中,对理解本文中心论点起关键作用的一个词语是(1分)

  技艺超群 特立独行 挑战突破

  23.阅读第段,说说作者是如何阐述“青年人应该勇于自我雕琢的”。(3分)

  答:

  24.下面是两则儒家语录,哪一则有助于你理解文章内容,请简要说明理由。(2分)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

  B.“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论语》

  答:

  五、作文(共40分)

  25.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流淌着动听的声音——旋律起伏的音乐,朗朗上口的诗篇,娓娓道来的谈话,发自内心的赞叹,繁华街巷的人声,伟大自然的交响……这些声音都可能拨动你的心弦,深深地触动你。请你以“我心中的好声音”为题,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题目二:阅读下面《蜗牛与黄鹂鸟》的歌词,借助情境,自选立意,发挥想象,扩写成一篇故事。

  蜗牛与黄鹂鸟

  (阿)门(阿)前一棵葡萄树

  (阿)嫩(阿)嫩绿地刚发芽

  蜗牛背着那重重的壳呀

  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阿)树(阿)上两只黄鹂鸟

  (阿)嘻(阿)嘻哈哈在笑它

  葡萄成熟还早地很哪

  现在上来干什么

  (阿)黄(阿)黄鹂儿不要笑

  等我爬上它就成熟了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字数在600-800之间。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基础•运用(共15分)

  1.(1)答案:C(2分)

  (2)答案:D(2分)

  2.(1)答案:B(2分)

  (2)答案示例:虽然胡同没落了,(1分)但是胡同文化还在延续和发展。(1分)

  3.(2分)

  答案示例一:

  我选择第一幅,“修身”是说北京人将提高自身的修养,当作一种完善自我的追求;(1分)“积德”是说北京人注重道德品行的教育,表明了人们对自我精神的执着追求。(1分)

  答案示例二:

  我选择第二幅,“忠厚”是说北京人将忠实厚道视为做人的根本,也希望树立好的家教与门风;(1分)“诗书发异香”是说北京人注重通过读书来提高文化修养,表明了人们对自我精神的执着追求。(1分)

  4.(1)答案:老舍(舒庆春)(1分)

  (2)答案:C(2分)

  (3)(2分)

  答案示例:

  我喜欢吃豌豆黄。一口下去,细腻绵软的豌豆黄,就像一个淘气的娃娃,滑溜溜钻到了嗓子眼儿,却在口鼻中都留下了香香甜甜的味道,久久挥之不去。

  二、古诗文阅读(共16分)

  (一)古诗文默写(共4分)

  5.答案:到乡翻似烂柯人(1分)

  6.答案:不知天上宫阙 (1分)

  7.答案:阴风怒号,浊浪排空。(2分)

  (二)古诗阅读(共6分)

  8.答案:C (2分)

  9.(2分)

  答案要点:这两句引用吕尚得遇文王,伊尹受聘商汤两个故事,(1分)表现诗人对自己从政仍有期待,仍怀信心,希望再次被重用的情感。(1分)

  10.(2分)

  答案示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十二章〉》)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陶渊明《归园田居》)

  (三)文言文阅读 (共6分)

  11.答案:C (2分)

  12.答案:乙(2分)

  13.(2分)

  答案示例一:

  大王,您不该杀烛邹,对于君王,一个忠心的臣子远比一只供玩乐的鸟更重要。

  答案示例二:

  大王,烛邹看管鸟却让鸟跑了,实是该杀。他的失职还可能是家人的影响,干脆诛他九族,以解您失鸟之恨!

  (方法1分,劝说言之成理1分)

  三、名著阅读 (共5分)

  14.答案要点:

  例如唐僧的“坚其志”,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取得真经;祥子的“勤其力”,顶风冒雨拉车,终于买到第一辆新车;鲁滨逊的“苦其心”,荒岛28年,忍受孤独,终于离开荒岛。(任选两个人物结合内容谈理解各2分,表达1分)

  四、现代文阅读 (共24分)

  (一)(共8分)

  15.(2分)答案: A 颐和园B畅春园 C静宜园

  (三个都答对给2分,答对2个给1分,答对1个不得分)

  16.(2分)

  答案要点:内垣的宫殿、园林庭院等人工建筑物都能依山就势,成为天然风景的点缀。

  (外垣:人工小园林建筑因山景而建,成为欣赏自然风光的最佳处。别垣:人工小景点分散于山野丘壑之间。)

  (能结合一个方面,答出人工景观1分,与周围自然环境融为一体1分。)

  17.(4分)

  相同点:三园造园时都借助周围山水环境,形成自然之趣。(1分)

  各自侧重特色:①颐和园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气势。(1分)

  ②畅春园建筑朴素,不施彩绘,追求自然朴素的造园风格。(1分)

  ③静宜园以自然景观为主,具有浓郁的山林野趣。(1分)

  (二)(共10分)

  18.(3分)

  答案示例:

  (儿时老巷里像马三奶奶这样的人守着残旧、简单的家业艰难度日。)小时候,我和小伙伴在巷子里嬉戏打闹。(1分)傍晚时分,奶奶叫我回家吃饭,奶奶偶尔还会省出几分钱给我买零食。夜晚,就这昏黄的灯光,奶奶开始做针线活,夜半醒来,奶奶的背影还在灯影下晃着。(1分)冬日的五更天,我总是被爷爷的咳嗽声惊醒,随后又如梦似幻地睡到天明。(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19.(2分)

  答案示例一:

  木门栓。门栓拴住的是门,也是一个家。而如今的门栓则拴着老屋的尘埃和空寂。作者写门栓是表达对老屋及童年时光的怀念之情,以及岁月逝去,老屋物是人非,被人们遗忘的感伤。

  答案示例二:

  刀镰。刀镰曾经被磨得明亮,见证了爷爷奶奶劳作的幸福时光,而今它长满铁锈,孤独地挂在墙角。作者写刀镰是对过往人和事的追忆,写出了物是人非的感伤,以及对老屋及童年时光的怀念之情。

  答案示例三:

  檐角。檐角守护着老屋的椽梁不受风雨的摧残,时光荏苒,人已散尽,而檐角还在尽责守护着老屋的过往。作者通过写檐角表达了对老屋及童年时光的怀念之情,以及对岁月逝去的感伤,希望人们能永记老屋,永念故里。

  (解释1分,情感1分。)

  20.(3分)

  答案示例一: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情思的滋长比喻成疯长的青浦草,(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情思由“扶矮墙”生发,喷涌而出,迅猛滋长,(1分)表达了作者对老屋中人、事、物的追忆与深切怀念。(1分)

  答案示例二:

  这句话中“扶”、“悄悄滋长”、“越来越高”、“疯了似的”,(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情思由“扶矮墙”生发,喷涌而出,迅猛滋长,(1分)表达了作者对老屋中人、事、物的追忆与深切怀念。(1分)

  21.(2分)

  答案示例一:

  问题:为什么作者说“天依旧那么蓝,同小时候一样”?

  产生原因:作者经历世事变迁,还强调天跟小时候一样蓝,是否有什么深意。

  解答:作者的童年时光虽然已远去,但承载童年记忆的老屋还在,而天又像小时候一样蓝,写出了无论世事如何变迁,童年记忆都定格在脑海里,成为永恒。

  答案示例二:

  问题:为什么作者会“如梦初醒般循迹望去”?

  产生原因:一个沉思过去的人,是否真的如同沉浸梦中一般,需要鸟叫才能使她惊醒。

  解答:作者此时正因看到老屋而陷入沉思,完全沉浸在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中,所以才会被麻雀惊醒,如梦初醒一般。(问题1分,原因或解答1分)

  (三)(共6分)

  22.答案:挑战突破(1分)

  23.(3分)

  答案示例:

  作者首先提出了拥有青春的人应该勇于自我雕琢,才能有诸多可能的观点;(1分)接着列举切钻工匠切割钻石的例子从反面阐述人如果只满足于现状是对生命的浪费;(1分)最后再次强调了自我雕琢的重要性。(1分)

  24.(2分)

  答案示例一:

  【A】这句话表明了上天如果将重大责任落在一个人身上,一定要让他磨炼自己的意志,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增加他的才能。(1分)这句话和文章的中心论点“年轻人只有抱着不断雕刻自我、挑战突破的态度才能成材成功”相符合。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就是不断自我雕刻、自我突破的过程。“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就是成材成功的结果。(1分)所以,我认为第一句更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

  答案示例二:

  【B】这句话表明了君子的自我修养就像加工骨器,切了还要磋;就像加工玉器,琢了还得磨,在不断打磨中提升自己。(1分)这句话和文章的中心论点“年轻人只有抱着不断雕刻自我、挑战突破的态度才能成材成功”相符合。 “磋”和“磨”就是不断自我雕刻、自我突破的过程。年轻人就应该像加工骨器和玉器一样,不断打磨自己、突破自己才能成功成材。(1分)所以,我认为第二句更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相关文章:

1.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2.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卷

3.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2)

4.九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5.九年级上册期中考语文测试卷练习题(含答案)

4183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