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卷(2)
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卷答案:
一、读.书(12分)
1、(1)弓如霹雳弦惊 (2)今夜偏知春气暖
(3)人迹板桥霜 (4)过尽千帆皆不是
(5)苏轼 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6)长烟落日孤城闭 (7)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每空1分,若出现错字、别字、添字、漏字,该小题不得分。共10分)
2.一字0.5分,共2分
错别字 无 期 愁 具
正确字 乌 欺 筹 俱
二、读.思(48分)
(一)
3.C(2分)
4. 鲁智深(鲁达)(1分)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2分)
评分标准:每空1分。第一空不能答成“鲁提辖”;第二空只要是与鲁智深相关的故事即可。如:大闹野猪林
5.吴晨虽然性格孤僻,不爱接近同学,集体观念也比较淡薄。但是在学习上有一股子钻劲,各门功课都学得很扎实。(4分)
6.福特大学毕业后参加应聘时,将一张渍纸主动捡起来并扔进垃圾篓,(1分)就因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公司董事长录用了他,最后他让这个公司名扬天下(1分)。(共2分)
7.示例:就像高震东校长说的“我认为能看见小事的人,将来自然看到大事,一个只能‘看见’大事的人,他会忽略很多小事。”我们只有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将来才能成就大事。校园中经常会看到很多同学随意丢垃圾,破坏学校公共设施,其实你丢下的是垃圾,丢掉的是素质,别小看这种小的行为习惯,最终将会影响你今后的发展,切记:细节决定成败。
(4分。表达准确通顺1分,结合文章内容2分,结合生活1分)
(二)
8.“愁”和“恨”本是无形无影的东西,作者却借用巧妙的比喻,化虚为实,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写得生动真切,表达了作者内心浓重的哀愁。(写出比喻1分,具体分析2分,共3分)
9.①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②早上 ③比喻自己的低劣的才能 ④很,特别
(4分,每小题1分)
10. ①(我)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的关头奉命出使东吴,从那时到现在已经有二十一年了。(2分)
②即使诸葛亮再世,也不能长久的辅佐刘禅,更何况是姜维呢?(2分)
11.①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②此间乐,不思蜀。③诚如尊命。
(共4分,写出其中两点即可)
12.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殚精竭虑为蜀汉大业,然徒劳无益。
②诸葛亮遇到一个昏庸无能的君主,最终大业未成。
(每点1分,语言表达1分,共3分)
(三)(15分)
13.巧设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
为下文写三叔的情节做铺垫。(1分)(每点1分,共2分。)
14.①三叔13岁那年考取了县里的重点中学,但他却退学回家。
②三叔退学务农,却比读书人还爱看书。
③三叔为了他组里的一名工人,与车间主任据理力争,直至留下为止。
④三叔半年内拒绝所有工作机会,在家自学法律,在法庭上自辩,为自己维权。
(每点一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给满分。)
15.侧面描写。(1分)
作用:写家里人的惊诧不已,侧面衬托出三叔美好的形象。(2分)
16.三叔是一个正义勇敢、坚定执着、自强不息、热爱读书、不愿媚俗的人。
(答出任意三点即可给满分)
17.开放性题型,言之成理即可。(4分)
示例一:赞同。三叔自学法律维权的做法,看似以卵击石,实则在向人们证明:农民工也是懂法的,也有正当权益。三叔在开辟一条弱势群体的维权之路。
示例二:不赞同。自学法律与名律师庭辩的难度可想而知,而且这半年很可能会错过一些好的工作机会。与其自辩维权,不如找一些社会上知名的维权律师帮忙,或找当地村委会协调解决。
三、读.写(60分)
18.小作文评分标准:
1.切合语境,描写方法使用恰当,主题深刻,表达细腻精炼。(12-15分)
2.符合语境,使用了描写方法,但运用不够得体,中心突出,表达通顺,有一至两处病句。(9-11分)
3.基本符合语境,虽使用了描写方法,但运用不得体,中心不突出,表达基本通顺,有三至五处病句。(6-8)
4.不合语境,未使用描写方法,无中心,表达不通顺,字迹模糊不清。(5分以下)
看过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卷的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