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题(2)
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题
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题答案:
一 24分
1 10分(以下每小题错、漏、多1字均扣0.5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
⑴ 1分 小麦覆陇黄
⑵ 1分 全仗你抬声价
⑶ 2分 衡阳雁去无留意 长烟落日孤城闭
⑷ 2分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⑸ 4分 鬓微霜 又何妨 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
2 4分 ⑴妖娆 ⑵拮据 ⑶气吞斗牛 ⑷咬文嚼字
(每个词语1分,错1字扣0.5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
3 3分 C (应为“袖手旁观”——出自《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4 3分 D (应把“两千多年前的”移到“新出土的”后面)
5 4分 参考示例:唐诗,是中国诗坛的启明、北斗,以璀璨的光芒照耀着中华文化的星空。(句式大致相同或相近2分,内容2分)
二 46分
(一)10分
6 3分 ⑴时候 ⑵发扬光大 ⑶表明,显扬
7 4分 译文:⑴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府中而不一样。
⑵因为这件事,(我)非常感激,于是答应先帝(为他)奔走效劳。
(每句2分,原句中词语译错一个扣0.5分,译文不通顺酌情扣分)
8 3分 B(突出郭攸之等人的忠诚是希望后主“亲贤臣,远小人”)
(二)9分
9 3分 B (A:多次 B:每次/ 常常 C:更加 D:回答)
10 3分 著曰/ 书固佳矣/ 若遽称善/ 恐帝不复用意矣。
11 3分 虽然太宗的字已经写得很好,但是王著担心如果过早告诉太宗,太宗可能不再对书法用心,不再刻苦练字。
参考译文:宋太宗当政的时候有一个叫王著的人学王羲之的书法,理解透了窍门,在翰林院当侍书。太宗处理政事之余,还注重练习书法,多次派遣太监拿自己写的字给王著看,王著每次都认为(宋太宗)还未学好,太宗就更加专心临摹书法。(有一次,宋太宗)又拿了写好的字问王著,王著的回答依然像当初的一样。有人问他的意图,王著说:“虽然(皇上)本来写得很好,但是如果那么快就说(皇上写得)好,恐怕皇上就不再(对书法)用心。”从那以后,太宗的书法精妙绝伦,超越前人,世人都认为这是王著对太宗规劝的成果。
(三)10分
12 3分 A
13 3分 D
14 4分 ⑴摒弃一味求新,追赶发达国家的心态。⑵旧城改造时,拆迁与否以其历史文化价值作为依据。⑶城市的建设应该根据各地情况采取不同思路,体现文化的差异性,弘扬中国传统的建筑文化。
(答出一点1分,两点2分,三点4分,参考答案要点三应是本文最主要的观点,而要点一和二主要是针对现实存在的突出问题而提出的观点。考生答出其它观点,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四)17分
15 4分 被孙子鄙弃 临别购物赠钱
16 4分 ⑴“转辗反侧”刻画了父亲因为自己对城里生活陌生而 给儿子一家带来麻烦感到不安和在不在儿子这里住下去的反复思考。⑵“贴身”表现了父亲对钱的爱护以及钱对父亲的意义,体现出父亲的钱来之不易,是通过他的辛勤 劳动积攒下来的。
17 4分 肖像(外貌)描写;暗示了父亲的操劳,刻画了父亲勤劳朴实的性格,同时为父亲要离开儿子家这一情节做了铺垫。
18 5分 ⑴ 对“父亲”的评价:性格勤劳朴实,对儿子、儿媳、孙儿百般关爱,本想在儿子家长期住下去,但又为给儿子一家带来麻烦感到不安,最后无奈地选择离开儿子家,回去一个人孤独地生活,表现了父亲对儿孙无私博大的爱。
⑵ 对“我”的评价:本想尽一份儿子对父亲的孝道,但又难 尽孝道,内心充满无奈与愧疚。
⑶ 对“妻子”的评价:对父亲充满了鄙弃和厌恶之情,违背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孝道的起码的道德标准,其行为实在不应该。
⑷ 对“ 儿子”的评价:孙儿对爷爷本应十分尊重,但文中的孙儿不但不尊重爷爷,而且居然将巴掌抡到爷爷的脸上,不仅违背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孝道的起码的道德标准,而且连最起码的礼貌都没有,教养堪忧。
(任选2人发表看法,意思对即可,恰当评价1人得3分,恰当评价2人得5分)
三 50分
19 50分 参照作文等级评分标准评分(请老师们务必参照作文等级评分标准评分,避免随意性;并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作文规范。)
作文等级 评分标准
一类卷
(50一45分) 1.立意明确,中心突出,材料具体生动,有真情实感。
2.结构严谨,注意照应,详略得当。
3.语言得体、流畅。
二类卷
(44一40分) 1.立意明确,中心突出,材料具体。
2.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3.语言规范、通顺。
三类卷
(39一30分) 1.立意明确,材料能表现中心。
2.结构基本完整,有条理。
3.语言基本通顺,有少数错别字。
四类卷
(29一15分) 1.立意不明确,材料难以表现中心。
2.结构不完整,条理不清楚。
3.语言不通顺,错别字较多。
五类卷
(14一0分) 1.没有中心,空洞无物,严重离题。
2.结构残缺,不成篇章。
3.文理不通,错别字较多。
看过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题的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