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三学习方法>九年级语文>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2)

时间: 郑晓823 分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岂直五百里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体会下面各句中加粗词的语气。(1.5分)

  ①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岂直五百里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秦王所说的安陵君以五十里地而存者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0.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安陵君能以五十里地而存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请用课文中的原话回答)(0.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且秦灭韩亡魏”一句,表现了什么?(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轻寡人与?”表现秦王的什么性格特征?(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针对秦王的表现,唐雎是怎样和他斗争的?(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4分)

  1.下面四句中与“此庸夫之怒也”句式相同的是( )(0.5分)

  A.非士之怒也 B.要离之刺庆忌也

  C.皆布衣之士也 D.臣未尝闻也

  2.唐雎提出“布衣之怒”的目的是什么?(0.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臣而将四矣”其中说到的是哪四个人?(0.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伏尸二人”是指哪二人?(0.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士之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挺剑而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 12分)

  1.根据课文原句填空。(每空1分,共3分)

  ①马作的卢飞快, 。

  ② ,斜晖脉脉水悠悠。

  ③ ,西北望,射天狼。

  2.根据要求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内容。(每空1分,共9分)

  ①范仲淹的《渔家傲》中表现将士们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②李清照的《武陵春》中形象地表现愁苦之重的句子是:

  ③《观刈麦》中表现诗人内心惭愧,终日耿耿于怀的诗句是:

  ④在我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曾经涌现出无数风流人物。文天祥慷慨就义,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 ”激励过无数热血青年;曹操老当益壮,吟出“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令多少老年人焕发青春;陈胜仰天质问“ ”,揭竿而起;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他们的事迹载入了史册,被后人一代代传诵。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8分)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聂政之刺韩傀也, ;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4.《唐雎不辱使命》选自 ,它是西汉末年 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2分)

  5.把文中空缺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6.解释加点的词。(3分)

  (1)请广于君

  (2)岂直五百里哉

  (3)非士之怒也

  7.翻译句子。(4分)

  (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2)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8.下列句子表现了秦王怎样的心理及形象。(2分)

  (1)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2)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9.概括这两段文字的大意。(2分)

  10.全国政协席李瑞环在香港会展中心会见香港知名人士,香港记者不断要求采访李瑞环主席。一名女记者抢着问道:“您在讲话中强调团结的重要,这是不是指香港人不够团结?“李瑞环笑了,反过来问这个记者:“如果祝你身体健康,是不是你身体不健康呢?”偌大的场地上笑声四起,记者们禁不住鼓起掌来。

  李瑞环主席的应答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3分)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答案:

  基础知识及运用

  1.C

  2.(1)毋 (2)恚 (3)骑 (4)会 (5)怫 (6)诣

  3.(1)估计 (2)统率 (3)称王

  (4)不说话,只是指指点点,互相目视以示意

  (5)为……所苦 (6)到,去(动词)

  (7)给予,恩惠 (8)接近,趋向

  4.

  5.(1)(之),代扶苏

  (2)(起义军),主语

  (3)(于),介词,当“被”讲

  (4)(之)或“其”,宾语,指“吴广”

  (5)(其),宾语,指“尉”

  (6)(之)或(其,指“起义军”)

  (于),介词,当“在”讲

  (7)(千里马和普通的马),主语

  6.(1)动词,到 (2)语气助词,表示舒缓的语气

  (3)“的”结构助词 (4)代词,“他”指项燕。

  7.C 8.D

  9.(1)燕然未勒归无计 (2)羌管悠悠霜满地

  (3)亲射虎,看孙郎 (4)沙场秋点兵

  10.(1)× (2)√ (3)√ (4)×

  11.C 12.D 13.B

  14.A①友谊,往往架起沟通的桥梁。

  ②理解,往往开启心灵的大门。

  B火车可以飞速的奔驰,是因为有牢固的铁轨,良好的思想和品质就是人生道路上的铁轨。

  15.我不为自己照路,却为别人提供光明,如此一来别人容易看到我,不会撞我,这样既保护了自己的安全、又帮助别人,也等于是帮助了自己。

  阅读

  一 1.A曾经 B假使

  2.A和B 3.A

  4.叙述陈涉的籍贯身世及青年时代的远大抱负。

  5.燕雀:比喻见识短浅的人;鸿鹄: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6.苟富贵,无相忘,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7.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8.笑

  9.(尝与人)佣耕

  10.年轻时的陈胜就对压迫剥削的雇佣生活不满,希望摆脱痛苦处境,有远大志向。

  二 1.①適 通 “谪” ②唱 通 “倡” ③以 通 “已”

  2.A√ B√ C√ D×(威服)

  3.①会天下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②天下苦秦久矣

  4.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5.C 6.D 7.A 8.B

  三 1.A 2.C 3.B

  4.“亲贤臣……所以倾颓也。”

  5.后汉

  6.“贞良死节之臣”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

  7.亲贤臣,远小人

  8.说明能否亲贤远小关系到国家的兴亡

  9.①亲贤臣,远小人 ②亲小人,远贤臣 ③后汉倾颓 ④侍中、尚书、长史、参军等人。

  四 1.D 2.C

  3.①齐国派遣使者,各有一定的对象

  ②德才不好的人被派遣到德才不好的君主那里去。

  4.用意是:说明齐国大有人在;表现了晏子维护国家尊严的凛然正气。

  五 1.C 2.C 3.略

  4.强烈的疑问语气,疑问语气兼感叹语气

  5.秦王把安陵君当作忠厚老实的长者,所以不放在心上。

  6.徒以有先生也

  7.炫耀武力,进行恫吓 8.骄横

  9.针锋相对,“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六 1.C

  2.针锋相对,显示平民的力量,阻止秦并吞安陵。

  3.专诸、聂政、要离、唐雎

  4.秦王 唐雎 5.略

  作文(略)

  1.①弓如霹雳弦惊②过尽千帆皆不是③ 会挽雕弓如满月2.①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②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③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④留取丹心照汗青 老骥伏枥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3.①我方认为应该多读名著。名著是经过时间筛选留下的硕果,是古今中外文化的精华。它们和一般作品在文化品位上是不相等的,有以一当十的价值。多读名著,能提高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不了解名著,就会在文化沟通中产生严重障碍。②示例:我最喜欢《西游记》。这部小说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像和大胆奇特的夸张,情节曲折离奇,可读性强;另外,善于塑造人物形象,它所塑造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使人过目不忘。阅读这本书,培养了我的想象力,也使我明白了“要想成功,就要坚定意志,执著追求”的道理。

  第二部分

  一、4.《战国策》 刘向5.彗星袭月 白虹贯日6.(1)扩充(2)只,仅(3)有才能有胆识的人。7.(1)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2)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8.(1)表现秦王玩弄诈骗伎俩,装出一副施恩加惠面孔。(2)表现秦王骄横无理、盛气凌人。9. 写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的经过。10.李瑞环主席的回答委婉而机智,使刁钻的记者语塞。抓住对方问话的逻辑漏洞,巧妙运用了类比法。在对答中运用类比法收到事半功倍的应答效果。

看过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的还看了:

1.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检测卷

2.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试题(附答案)

3.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4.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检测题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岂直五百里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体会下面各句中加粗词的语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六单元检测卷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六单元检测卷

    为即将到来的单元测试,同学们要如何准备呢?接下来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六单元检测卷,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 中考语文作文谋胜方略
    中考语文作文谋胜方略

    中考作文有什么高分技巧呢?接下来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中考语文作文谋胜方略,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中考语文作文谋胜方略: 审题常与作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检测卷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检测卷

    接下来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检测卷,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检测卷: 一.基础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检测卷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检测卷

    初三人物繁重,同学们要如何准备单元检测呢?接下来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检测卷,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人

1008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