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会考知识地理复习
地形图图式是测绘和使用地形图所依据的技术文件之一。下面是由学习啦小编整理的初中会考知识地理复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会考知识地理复习(一)
公转
(1)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阳历就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运动作为根据。地球公转一周所需时间约为365.2422天,既通常
所说的一年。
(2)农历的二十四节气是以地球绕太阳运行轨道划分的,是阳历成分,其在公历中的位置是固定的。
(3)地球绕日公转太阳直射点移动情况、昼夜长短变化情况、太阳高度变化情况:(对于北半球来讲)
一年中,太阳的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23°26/N——23°26/S),春分时节,太阳的直射点在赤道,随着季
节的变化直射点向北移动,夏至太阳的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此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秋分时节,直射点在赤道,冬至
直射点在南回归线;
从春分到夏至,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的高度变大;春分昼夜等长;从夏至到秋分,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的高度变小;
秋分昼夜等长;从秋分到冬至,北半球昼短夜长,太阳的高度变小。
4、五带的划分:
(1)划分依据:根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
热带: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带,终年炎热,有太阳直射现象。
温带: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温带地区的四季变化现象明显。
寒带:北极圈以内为北寒带,南极圈以内为南寒带。寒带地区终年寒冷,有极昼和极夜现象。
初中会考知识地理复习(二)
地壳变动
1.地球内部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软流层位于上地幔。
2.地壳变动: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的三根大理
石柱的升降(说明发生了海陆变迁)、火山和地震。
3.火山和地震
(1)火山由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组成
(2)火山按活动特点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3)地震成因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震动。
(4)地震结构包括: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距、等震线。
(5)分布:环太平洋陆地和周围海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带
(6)防震自救的措施:跑到空旷的地方,或躲到面积较小的房间里或桌子下等。
3、世界六大板块的名称及其影响:
(1)六大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2)影响:喜马拉雅山脉是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的。
安第斯山脉是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阿尔卑斯山脉是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东非大裂谷处于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的张烈地带,将会不断扩大。
地中海的面积在逐渐缩小;太平洋的面积也将逐渐缩小,而大西洋的面积将会逐渐增大。
初中会考知识地理复习(三)
1.太阳系的总体构成: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包括围绕它转动的行星及其卫星、彗星、流星体等天体按照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公转构成而构成的天体系统。在木星和土星之间存在一个小行星带;彗星由彗核、彗发、彗尾三部分组成,彗星是由岩石的碎片,固体微粒和冰晶组成的“大冰球“,著名的哈雷慧星公转周期是76年。
八大行星按与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1)体积最大的两颗行星是:木星、土星,有固体的核心和几万千米厚的氢、氦等构成的大气,体积大,卫星多,且有光环。
(2)水星离太阳最近的固体星球,无大气层,布满了环形山,表面情况与月球相似。
(3)金星(表面有很厚的大气层,公转方向与其他行星相反,称“蒙面逆子”)
(4)火星(类地行星,与地球相似但大气层主要由二氧化碳组成)
(5)金星和火星有点像地球,是固体星,表面有大气,但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
(6)地球(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星球)
(7)木星(体积质量最大的行星,最大的特征是表面有大红斑)土星(第二大行星,最大的特征有很多光环和卫星)
(8)天王星、海王星(远日行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表面都笼罩着氢和甲烷气体。
2、月相变化的规律:上上上西西(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出现在西半边的天空,月亮西侧半边明亮),
下下下东东(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出现在东半边的天空,月亮东侧半边明亮)。
3、月相的形成变化图:上半月为正“D”形,下半月为反“D”形。
4、月相变化规律和农历的关系:
月相名称从左向右依次为新月(朔)、上弦月、满月(望)、下弦月,出现日期依次为农历初一、初七(或初八)、十五(或十六)、二十二(或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