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大连中考地理知识
2016大连中考地理知识
大连,别称滨城,旧名达里尼、青泥洼。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收集整理的2016大连中考地理知识以供大家学习。
2016大连中考地理知识:珠海文化
珠海是一座具有浓郁现代文化氛围的城市。所以,建设“文化珠海”就是今日珠海的必然选择。
民居文化
已有170余年历史的会同村,是一处保存完整的清代民居建筑群。占地9.6万平方米的村子里,有会馆、碉楼、祠堂和数十所民居,格局齐整。而梅溪村的陈芳家宅,也有110余年历史,作为清驻夏威夷首任领事陈芳的家庭庄园,占地5.7万平方米的建筑群雕梁画栋,中西合璧,人称“岭南大宅门”。
民俗文化
珠海的疍家人,是过去被称为“水流柴”的海上渔民。疍家人唱的歌叫沙田民歌,至今已有170多年历史,分为高堂歌、咸水歌、大罾歌等,歌声高亢宏亮。珠海民间还有一种风格原始的祭神求福活动,人称“飘色”,是用巧妙的支撑装置将盛妆的男女幼童,高擎在半空进行表演,具有罕见的文化智慧。
2010年广东省珠海市的“鹤舞(三灶鹤舞)”,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舞蹈项目类别,序号4。
留学文化
135年前,“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在家乡创办了留学预备学校“甄贤学社”,之后“读书拜孔子,留学拜容闳”渐成珠海世风。近年来,珠海承办了一系列以留学为主题的国际交流研讨活动,规划并开始建设中国留学生博物馆、中国留学文化研究中心等留学文化设施,“容闳与留美幼童丛书”更受到海内外关注。
传记文化
丰富的近代史料资源,为珠海提供了历史名人传记写作与出版的沃土。《珠海历史文化书系》第一批成功付梓。这部书系,分四套丛书,首批出版20余种,煌煌百万言,工程浩大,气势磅礴,其涉猎领域之广,历史线索之长,卷帧之浩繁,是一次对珠海地方史志的全面梳理。丛书对传承民族文化,开展乡土教育,培育市民的家园意识,弘扬城市人文精神,提升城市文化品位,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海洋文化
香炉湾的“珠海渔女”雕塑,象征珠海是海洋的女儿;中国海岸线最后一艘保存完好的清代三桅式古帆船,为珠海平添了海洋的神秘;海盗遗踪与海防炮台,记录着古往今来海洋上的风云变幻;而海上丝绸之路的遗存和清代海关的遗址,则昭示着近代中国从大陆文明走向海洋文明的漫长历程。
度假文化
作为江海交汇、景色迷人的岭南水乡,珠海是海内外闻名的度假胜地。“住水边,食海鲜、玩水面、亲近大自然”的省级白藤湖度假区;有“岭南华清池”之称的御温泉度假城;依山傍水、以酒文化为主题的斗门酒吧城;集会所、枪会、狩猎场、山地高尔夫球场为一体的万盛乡村俱乐部等,都是阖家小住、情侣度假或是亲友欢聚的理想去处。
总结:从浪漫的休闲海滩,到欧式的午夜酒吧;从万头攒动的娱乐广场,到温馨宁静的文化馆站,珠海文化的内涵被放大,成为一种具有经济推力的“大文化”。
2016大连中考地理知识:珠海经济
珠海与澳门的横琴新区启动项目---珠海十字门商务区,继标志性建筑物“海之珠”诞生后,其城市设计概念中标方案已出炉,国际(亚太公司)的规划方案拔得头筹。
珠海于1980年成为经济特区。按总工业输出额计,主要工业依次为:电子及通讯设备、电子仪器及机械、办公室仪器。以高科技为重点的工业体系,综合发展的外向型经济。 珠海从昔日一个经济落后的边陲小县,一跃成为新型花园城市,一个以高科技为重点的工业体系,综合发展的外向型经济格局初具雏型;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经济实力大大增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珠海市作为中国的经济特区,是外商投资的热点地区之一。已有52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投资珠海,外商直接投资项目7303项。日本的三菱、三井、伊藤忠、松下、东芝、佳能、日通、珠海紫翔,美国的埃克森美孚、塞拉尼斯、伟创力、壳牌,英国的BP公司,德国的戴姆勒克莱斯勒、西门子,法国的家乐福,荷兰的飞利浦等30 多家著名跨国公司已落户珠海。
重要发展机遇
港珠澳大桥是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巨大桥梁,已经于2009年12月15日开工,目前建造中,预计2015年通车。
港珠澳大桥,以公路桥的形式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整个大桥将按6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行车时速每小时100公里,建成通车后,开车从香港到珠海的时间将由目前的3个多小时缩减为半个多小时。
这个计划中的长达29公里的大桥估计耗资20亿美元,建成后将成为仅次于庞恰特雷恩湖桥和宁波杭州湾大桥的世界第三长桥。大桥的起点是香港大屿山,经大澳,跨越珠江口,最后分成Y字形,一端连接珠海,一端连接澳门。
2016大连中考地理知识:冻土的利用
冻土分布区气候严寒或干寒,且有永冻层,土壤自然肥力很低,不经改造不宜于农用,冰沼土上生长有鹿的主要饲料——地衣,所以发展养鹿业乃是利用冰沼土的重要途径之一。
冻融作用
冻土地区气温低,土层冻结,降水少,流水、风力和溶蚀等外力作用都不显著,冻融作用则成为冻土地貌发育的最活跃因素。随着冻土区温度周期性地发生正负变化,冻土层中水分相应地出现相变与迁移,导致岩石的破坏,沉积物受到分选和干扰,冻土层发生变形,产生冻胀、融陷和流变等一系列复杂过程,称为冻融作用。它包括融冻风化、融冻扰动和融冻泥流作用。
在冻土地区的岩层或土层中,存在着大小不等的裂隙和孔隙,它们常被水分充填,随着冬季和夜晚气温的下降,水分逐渐冻结、膨胀,对围岩起着很大的破坏,使裂隙不断扩大。至夏季或白昼因温度上升,冰体融化,地表水可再度乘隙注入。这种固温度周期性变化而引起的冻结与融化过程交替出现,造成地面土(岩)层破碎松解,这种作用称为冻融风化。冻融风化不仅造成地面物质的松动崩解,形成了冻土地区大量的碎屑物质,而且在沉积物或岩体中还能产生冰楔、土楔等冰缘现象。由于地表水周期性地注入到裂隙中再冻结,使裂隙不断扩大并为冰体填充,形成了上宽下窄的楔形脉冰,称为冰楔。冰楔的规模大小不一,小的楔宽只有数十厘米,深不足1米;大的楔宽可达5~8米,最大深度可达40米以上。当冰楔内的脉冰融化后,裂隙周围的沙土充填于楔内,形成沙楔。沙楔也可能是地面冻裂以后,没有形成脉冰,砂土就直接填充在裂隙中。
融冻扰动一般发生在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内。当活动层于每年冬季自地表向下冻结时,由于底部永冻层起阻挡作用,结果使其中间尚未冻结的融土层(含水土层),在上下方冻结层的挤压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形成各种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融冻褶皱,又称冰卷泥。
融冻泥流是冻土地区最重要的物质运移和地貌作用过程之一。一般发生在数度至十余度的斜坡上。当冻土层上部解冻时,融水使主要由细粒土组成的表层物质,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从而使上层土层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融冻界面向下缓慢移动,形成融冻泥流,年平均流速一般不足1米。由于泥流顺坡蠕动时,各层流速不一,表层流速大于下层,所以有时可把泥炭、草皮等卷进活动层剖面中,产生褶皱和圆柱体等构造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