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三学习方法>九年级物理>

初三物理期中调研试题及答案

时间: 礎鸿1124 分享

  在初三物理期中考试中,每一解答难题的时刻都是看到胜利的希望。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初三物理期中调研试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初三物理期中调研试题

  1.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B.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C.液体的沸点随液面上方气压的增大而降低

  D.冰水混合物吸热时,温度不变,内能增大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升高越多的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

  B.在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用锯条锯木板时,锯条发热,锯条的内能增加,木板内能减少

  D.煮好的豆浆香气四溢的原因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在烧杯中加入盐水,然后将连在电压表上的铜片和锌片潜入水中,这样就制 成一个电池,其现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铜片是电池的正极 B.此时电压表的读数是0.6V

  C.盐水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 D.该电池可以直接用来给2节手电筒供电

  第3题图             第4题图

  4.如实物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灯L1与灯L2并联,电压表测灯L1两端的电压

  B.灯L1与灯L2并联,电压表测灯L2两端的电压

  C.灯L1与灯L2串联,电压表测灯L1两端的电压

  D.灯L1与灯L2串联,电压表测灯L2两端的电压 第5题图

  5.如图,电路中R1

  A.等于4 V B.大于2V C.等于2V D.小于2V

  6.如图所示的各种电路,同种元件的参数均相等,能利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电灯从亮到熄灭的电路是

  A. B. C. D.

  物理部分(48分)

  二.填空题(22分)

  23.一壶水在炉火上加热,水温升高,其内能_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这是通过_______方式改变其内能的.

  24.烧开同一锅水,完全燃烧的干木材与完全燃烧的天然气质量不同,是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________;当水烧开后,水蒸气会把锅盖顶开,这个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和内燃机的_______冲程中的能量转化相似.用水做冷却液是因为水的 _________大。

  25.在一杯水中滴入红墨水,静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整杯水变红,此选项说明分子在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将两块表面干净的铅块压紧后,即使在铅块 下面挂了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如图所示),这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选填“引力”或“斥力”).

  第25题图       第26题图           第27题图

  26. 甲、乙、丙三个通草球静止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已知甲球带正电,则乙球带________电,丙球带负电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如图所示电路中,只闭合S1、S2时,灯L1、L2是________,只闭合S3时,灯L1、L2是________(选填“ 串联”或“并联”),同时闭合开关________________会造成电源短路.

  28.如图甲电路,当开关s闭合后,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如图乙所示, a电流表的读数应为________安,b电流表的读数应为________安.

  29.某同学将两节新干电池接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并用电压表测开关的电压.当开关断开时,电压表示数约为________V;当开关闭合时,电压表示数约为________V.

  第29题图       第30题图          第31题图

  30.滑动变阻器是通过改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改变电阻的.如图所示,若要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A端滑动时,小灯泡变亮,那么可以将滑动变阻器的C接线柱与________接线柱接在电路的M、N两端.

  31.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为6V,开关闭合后电压表的示数为2.8V,则灯L1两端的电压为________V,灯L2两端的电压为________V.

  32.将玻璃棒和丝绸摩擦,玻璃棒会带上________________电荷;用一个带负电的物体去靠近一个带负电的轻质小球,小球会被________(选填“吸引”或“排斥”).

  三.作图题与实验探究(作图2分,其余每空1分,共20分)

  33.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要使R1、R2并联,请在A、B圆圈内填出电压表“V”或电流表“A”,并标出两表的“+”、“﹣”接线柱.(2分)

  34.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12V,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元件连接成电路,要求:电压表测量灯泡两端的电压,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时,灯泡变亮.(2分)

  第33题       第34题图  第35题图

  35.小海和小梅一起做“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实验.

  (1)图甲是他们设计的电路图,图乙是他们测量电流时连接的实验电路,此时电流表测量的是________(选填“A”“B”或“C”)处的电流.

  (2)请在图乙中移动一根导线,测量另外一处的电流.在移动的导钱上画“×”,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正确的电路.移动后电流表测量的是________(选填“A”“B”或“C”)处的电流.(3分)

  (3)测出A、B、C三处的电流如表所示,由此得出初步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写表达式).小梅指出:为了得出更普遍的规律,应当进行多次实验.操作方法是:_______.

  位置 A B C

  电 流/A 0.30 0.24 0.54

  A.改变电流表的量程或换电流表再测几次

  B.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再测出几组电流值

  C.整理器材,结束实验

  D.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4)当L1灯泡发生断路时,L 2亮度________(填“变亮”“变暗”或“不变”).

  (5)另一实验小组的小利同学连好如图所示的电路后,闭合开关进行试触,发现电流表指针反偏. 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                  .

  (6)小利同学纠正错误后通过实验,得到了如下数据,他由此得出结论: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的电流相等.其不足之处是:               .

  A处的电流IA/A B处的电流IB/A C处的电流IC/A

  0.4 0.4 0.48

  36.小明同学对串联电路电压规律进行了探究

  (1)闭合开关,发现L1不发光,L2比较亮,电压表示数为零,则小灯泡L1的故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排除故障后,小明正确测出了L1两端的电压,在测L2两端的电压时,小明为了节省时间,打算采用以下方法:电压表所接的B接点不动,只断开A接点,并改接到C接点上.此操作可能会导致电压表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后,小明按照正确的方法测出了L1、L2、AC之间的电压UL1=2.4V,UL2=1.4V,UAC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读出UAC=________________V,并得出了实验的最终结论.

  37.小明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时,猜想导体的电阻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A.材料 B.长度 C.横截面积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器材进行实验,其中①②③是镍铬合金丝,④是锰钢合金丝.①③④长度相同,①②④横截面积相同.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________状态.

  (2)实验中,在M,N之间接上不同的导体,闭合开关后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来比较导体的电阻大小.

  (3)为了验证猜想A,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的两根金属丝分别接入电路进行试验.

  (4)分别将①③两根金属丝接入M、N两点间,通过观察比较可以发现,当导体的长度和材料一定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6分)

  38.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煤炉给l00kg的水加热,同时他们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加热过程中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线.若在6m in内完全燃烧了2kg的煤,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煤的热值约为3×107J/kg.求:

  (1)煤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

  (2)经过6min时间加热,水所吸收的热量;

  (3)煤炉烧水时的热效率.

  初三物理期中调研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D;2.D;3.D;4.C;5.D;6.D;

  二.填空题(共13小题)

  7.增大;热传递;

  8.热值;做功;

  9.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引力;

  10.正;不带电;

  11.并联;串联;S1、S2、S3;

  12.0.3;1.2;

  13.3;0;

  14.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A;

  15.2.8;3.2;

  16.正;排斥;

  三.作图题、实验探究题

  19.C; A或B; IC=IA+IB;B;不变;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使用相同规格的器材讲行实验且只进行了一次实验,实验结论不具有普遍性;

  20.短路;电压表指针反向偏转;4;

  21.断 开;电流表示数或灯泡的亮度;①④;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四.计算题

  22.6×107J   2.52×107J     42%

3734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