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化学学习方法>

高中化学式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学习技巧

时间: 淑航658 分享

  化学公式的知识点繁多,我们要怎样更好的掌握重要知识点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化学式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学习技巧以供大家学习!

  1. 化学式

  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

  (1)写法:

  稀有气体:He、Ne、Ar等

  单质 金属单质与某些固态非金属单质:C、S、Mg、Fe等

  某些双原子分子气体:H2、O2、N2、Cl2等

  氧化物:其他元素在前,氧在后,在元素符号右下角标明所含原子个数,如P2O5 等

  化合物 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金属元素在前,非金属元素在后,元素符号右下角标明所含原子个数,如KCl、NaCl等

  其他:KClO3、KMnO4等

  (2)表示的意义: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如H2O):

  宏观意义:表示水,表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表示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表示H2O中氢氧元素质量分数

  微观意义:表示水分子,表示一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由原子成的物质(如Fe):

  宏观意义:表示铁,表示铁由铁元素组成,表示铁元素

  微观意义:表示一个铁原子

  (3)化学式前面、右下角数字的意义:

  表示粒子数←nAxBy→表示一个分子中某元素的原子个数

  例题解析

  例1下列化学用语中,通常用来表示微观意义而不表示宏观意义的是( )

  A.H2 B.Fe C.3SO2 D.NO2

  解析 化学式前加上数字,表示微观粒子的个数,就失去了宏观意义。3SO2只表示3个二氧化硫分子,只有微观意义。

  答案C

  例2已知碳酸钙和另一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中含碳量大于12%,另一种物质可能是( )

  A.Na2CO3 B.KHCO3 C.MgCO3 D.K2CO3

  解析 根据计算碳酸钙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100ⅹ100%=12%,因混合物中含碳量大于12%,则另一种物质中含碳量必须大于12%,通过比较,计算这四种物质中含碳量,可知MgCO3中含碳量最大,大于12%

  答案C

  例3求xSO2和yCa(OH)2中氧元素质量比

  解析 根据物质的组成,宏观组成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构成是原子,同种元素的质量比,实际上是它们的原子质量比,即原子个数比。

  xSO2中氧原子的质量总和为16ⅹ2x,yCa(OH)2中氧原子的质量总和为16ⅹ2y,质量比为16ⅹ2x:yCa(OH)2=x:y。

  答案x:y

  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能否发现问题或能否提出好的问题标志着他的学习水平的高低和能力的强弱。从学生学习化学情况来看,提不出问题或者提不出好的问题,往往成为中学生学习化学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之一。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学习过程中基础知识不牢靠、不善于抓住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不善于观察和思考等。由于这些缺陷的存在,导致许多学生对问题视而不见,无法发现问题。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因此,不会提出(发现)问题也就不能主动学习,从而导致学习水平低下。

  相关的化学学习方法

  一、逆向思考

  这种方法的具体做法是对某些化学事实从反向进行思考,改变某一或某些化学事实的叙述方式,变正向叙述为逆向叙述为逆向叙述,从逆向提出问题。例如,课本中提到:在化学变化中常伴随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等现象的发生。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从逆向的角度提出“伴随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等现象的发生的反应是否一定为化学变化?”问题。

  二、觉察异常

  该方法通过观察某一事物或某一过程中的“异常点”,从而有针对地提出问题。由于“异常点”中往往隐含许多问题,于是,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抓住异常之处发现问题。例如,在日常生活中,用容器盛装固体物质,容器的口总是向上的,而老师在做加热碱式碳酸铜实验时,盛装固体碱式碳酸铜的试管其管口却是要略微向下倾斜,这是为什么?

  三、善于对比

  化学事实往往存在相同或相异的地方,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对不同的事物或化学事实进行对比,通过比较事物间的不同提出有关问题。氧气和臭氧均为只有氧元素组成的单质,那么,“它们是否属于同种物质?其性质是否一样?”又如,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氢气必须“早通迟撤”,而酒精灯加热却要“迟到早撤”,这是为什么?能否调换顺序?

37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