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必修1主观题答题模板
高一政治必修1主观题答题模板
政治主观题在高一政治考试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学生需要掌握相关的答题模板,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一政治必修1主观题答题模板,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政治必修1主观题答题模板
1.在《经济生活》非选择题题中,凡是涉及到解决就业措施时,要从政府、企业、劳动者三个角度进行回答。其答题模板是什么呢?
(1)从国家角度讲(党和政府)
①大力发展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这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
②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③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积极发展中小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
④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⑤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2)从企业角度讲
①要发展壮大自己,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②要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吸纳就业人员,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3)从劳动者角度讲
①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
②要积极参加学习和职业技能培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③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精神
2.在《经济生活》主观题中,凡是涉及到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措施时?
(1)坚持科学发展观。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3)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具体内容看材料而进行选择)
(4)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看材料而定)
(5)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6)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看材料而定)
(7)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战略。(看材料而定)
(8)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看材料而定)
3.在《经济生活》主观题中,凡是涉及到如何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时,其答题模板是:
(1)必须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2)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途径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提高国民经济水平。
(3)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4)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5)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4.在《经济生活》主观题中,凡是涉及到公司经营成功的原因或措施时?
(1)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公司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4)其他因素:坚持科学发展观;面向市场,调整产品结构,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强强联合”、兼并劣势企业,提高经营者、劳动者素质;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在新形势下,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形成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等。(看材料而选择)
5.在《经济生活》主观题中,凡是遇到我国企业遭遇国际贸易摩擦时,设问是我国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时?
(1)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国际竞争力。
(2)企业要积极应诉,利用世贸规则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3)企业要依靠科技创新,拥有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
6.在《经济生活》主观题中,凡是遇到市场秩序混乱,不讲诚信时,设问是采取哪些措施时,要从国家、企业、消费者三个角度组织答案。其答题模板是什么呢?
(1)政府(国家)
①国家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具体表现:加强对市场的监督、管理,加大对违规经济行为的查处、打击力度;制定并完善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加强信息引导,政策支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健全社保制度,建立并完善预警机制。
②切实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
④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2)企业:
①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商品生产者必须生产出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②生产经营者要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职业道德,遵纪守法,诚实守信,自觉规范自己的经营行为。
(3)消费者要增强维权意识,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提高法律意识,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消费者)
高一政治必修1考点
考点一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此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按劳分配的性质: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内容与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①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②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4、意义:①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②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结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是分配制度上的伟大变革。
5、按劳分配以外的分配方式:①按个体劳动者劳动分配。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其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②按生产要素分配。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人才与创造的尊重。
考点二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1、坚持效率优先:①含义:效率,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人们总是追求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成果。
②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的影响: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有重要影响。因为分配是再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生产决定分配,但分配又仅作用于生产。如果分配方式有利于调动人伞兵积极性,就会提高效率,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则会降低效率,阻碍生产的发展。
③在分配中必须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因: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和国情决定的。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贫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坚持科学发展观。因此在分配中必须坚持效率优先。
2、兼顾社会公平
(1)公平含义:公平含义较宽泛,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等各个领域。这里说的公平指收入分配的公平。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是一对矛盾,既对立又统一。
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只有提高经济效率,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才能实现社会公平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
②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给劳动者提供充分的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公平,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③实现效率与公平的正确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
3、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含义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①效率优先,实质是发展生产率优先,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要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为首要目标。
②兼顾公平,指社会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2)如何体现: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3)如何贯彻这一原则:
①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地区和个人致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②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带后富。
③要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就是要将个人收入与其在经济活动中的贡献挂钩,充分调动人们参与社会财富创造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在由国家参与的再分配中,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调节过高收入,得缔非法收入。通过完善税收,通过完善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实现合理的公平分配。
考点三、财政及其作用
1、财政:指的是国家的收入和支出
2、财政收入
① 含义: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
② 主要方式:主要分为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其中,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税收
税收的含义: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利,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税收的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税收的类型:我国主要有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两种。
税收的作用:a: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b: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C: 税收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D: 税收具有维护国家政权的作用。
③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财政收入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的制约是其主要因素。
3、财政支出
① 含义:财政支出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通过财政资金的分配,国家的职能才得以实现,也就是说财政支出是政府实现职能的物质条件,财政支出的状况反映了政府的政策。
② 分类:经济建设支出,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4、①财政收支平衡与财政赤字: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对比,不外有三种情况:收大于支,存在节余;支大于收,出现赤字;收支相等。
②在国家财政预算和决算中,收入和支出相等是最理想的状态,它表明国家筹集的财政资金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得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财政收支完全相等的情况几乎不存在。
③财政收支平衡,是指当年的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④财政赤字,是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财政赤字意味着要靠借债过日子,财政赤字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5、财政的作用:(1)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
①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② 基础设施工程需要财政承担的必要性。
(2)财政与宏观调控
① 财政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手段。
②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比较。
③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3)财政是人民生活的保障
高一政治必修1知识点
劳动者依法履行的义务:
(1)完成劳动任务;(2)提高职业技能;(3)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4)遵守劳动纪律;(5)遵守职业道德。
劳动者权利义务的关系:
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不可分离,两者是统一的。任何权利的实现总要以义务的履行为条件。
劳动者维权的途径:
劳动争议的处理方式有协商、调解、仲裁、诉讼。
(1)协商只是处理劳动争议的选择程序,而不是必经程序。
(2)调解方式是法定程序,但不是必经程序,因此不具有法律强制力。
(3)仲裁是处理劳动争议最重要的环节,是法定必经程序。
(4)诉讼是解决劳动争议的最终程序。
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生产决定消费,人们的消费水平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发展的水平决定的。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
(1)社会生产增长、人民收入增加提供了提高生活质量的物质基础。 (2)精神消费状况。
(3)闲暇时间多少 (4)生活环境。
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消费支出总额×100%
【作用】恩格尔系数的大小被广泛地用来反映一个国家或家庭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的高低。
常见的不健康的消费心理:
攀比心理——“别人有的我也要有”
炫耀心理——“别人没有的我也有”
解决消费者权益争议的途径:
(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2)请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调解
(3)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申诉 (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看了<高一政治必修1主观题答题模板>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