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1第三单元《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教案(2)
(3)企业应对措施:
①(从规则角度)积极应诉,遵循和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②(从科技角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③(从质量角度)提高产品质量,培育国际知名品牌。
④( 从竞争力角度)发挥比较优势,强强联合,坚持多元化战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⑤(从自律角度)加强行业自律,避免恶性竞争。
【第三环节:易错易混点突破】
易错点1 对经济全球化的三个表现区分不清
【练习1】一个类似iPod的MP3播放器上用英文标注“在中国制造,但我们使用来自硅谷的软件”;一双运动鞋和一套衣服上标注“在中国制造,但我们的设计来自法国”;一台冰箱上写着“在中国制造,但我们采用欧洲的风格”。这反映了( )
A.生产全球化 B.贸易全球化 C.市场全球化 D.资金全球化
【易错知识点分析】判断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生产全球化是强调在生产领域,贸易全球化强调在交换领域,资本全球化强调在投资领域。
易错点2 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同等受益
【练习2】最早实行食品标准化的是美国,随后,欧盟对上市的蔬菜瓜果也制定了相关标准,导致非洲大量蔬果因长相不佳而被无情地逐出市场。这表明 ( )
①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发达国家而不利于发展中国家 ②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 ③经济全球化可以最大限度地维护消费者的利益
④发达国家凭借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易错知识点分析】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发达国家成为主要的受益者,发展中国家在受益的同时,也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易错点3 “引进来”与“走出去”区分不清
【练习3】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浙江民营企业加大海外投资力度,尤其是一批龙头企业从2011年开始集体发力参与国际并购,有的还把工厂开设到欧美国家。浙江民营企业上述举措的意义在于 ( )
①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 ②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③加快产业转移,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 ④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形成参与国际竞争新优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易错知识点分析】“引进来”是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人才和先进的管理经验;“走出去”是指到境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输出等各种形式,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
参考答案:
1.答案 A 【解析】 一件产品的制造来自不同的国家,是生产全球化的体现。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2.答案 D 【解析】 经济全球化对每个国家都有利有弊,①观点错误;③在材料中未体现。美国、欧盟制定标准将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的蔬果逐出市场体现了②④,故选D项。
3.答案 A 【解析】 从题干中我们看出,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拓展了企业的发展空间,有效配置了资源,有利于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有利于进一步抵御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①②符合题意。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属于“引进来”的具体措施,与题旨不符。故正确答案为A。
【使用说明】通过易错易混点排查,对于相应的知识点要引导学生进行理解记忆。
【第四环节:走进高考】
1.(2014o福建卷)表1是1980年、1996年世界不同类型国家进出中依存度表,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A国际贸易总体发展缓慢 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C区域集团化削弱 D各类国家发展水平差距缩小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从表格中的数据信息可知,1980年到1996年,不论是高收入国家还是中等收入国家、中低收入国家、低收入国家,它们的进口依存度都在提高。这说明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体现了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故选B。A、C、D观点错误。
2.(2014o安徽卷) 读图1。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前提下,甲乙两国充分发挥自己的相对优势,进行分工与贸易。据此可以推断
①甲国出口粮食比出口肉类优势大
②乙国出口粮食比出口肉类优势大
③甲国出口肉类比出口粮食优势大
④乙国出口肉类比出口粮食优势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知识。由图表可知,乙国无论在粮食生产还是在肉类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但是对甲国而言,如果与乙国进行贸易,粮食比肉类更具比较优势,所以甲国应该生产粮食,换乙国的肉类,①入选。乙国在肉类生产上与甲国相比,优势更大,所以乙国应该生产肉类,换取甲国的粮食,④入选。故答案为B。
3.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一个完整的工业品全生命周期的全球流通路线(①→②→③)如图2 所示。该图所揭示的经济现象( )
A. 表明发达国家非法转移环境成本 B. 表明发展中国家制造业水平持续提高
C. 是由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引起的 D. 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的理解。从图上可知,发展中国家靠从发达国家进口一些半成品进行加工,加工后再将工业品销往发达国家,以此来获取少量的收入,同时发达国家也将废旧产品、消费垃圾销往发展中国家,背后的原因是因为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主导世界市场的发展。A、B无法从题中体现,D不符合题旨。
【知识整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总结,以提高学生将知识系统化的能力)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记忆课本基础知识,明确知识体系,理解重点知识。)
课后习题
【分层作业】
A组(必做题)
1. 全球性的粮食短缺,让中国打造海外农场的热情日益高涨。农业部相关人士表示国内企业赴海外开发战略性、短缺性农业资源,将缓解国内农业资源的供需矛盾。这体现了( )
A.劳务的全球化 B.贸易的全球化 C.资本的全球化 D.生产的全球化
2.欧洲债务危机从爆发到现在,未能得到有效遏制,威胁着世界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安全。这表明经济全球化( )
A.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 B.对发展中国家不利
C.造成了全球两极分化 D.会导致风险全球化
3.丢块石头到水里,水波是逐步递减的,越向外冲击力越小,这就是“涟漪效应”。现代国际社会中,一般来说,市场开放程度小、处于全球化边缘的国家,受到危机的影响也小。“涟漪效应”表明
A.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生产和贸易的全球化
B.主权国家要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C.经济全球化对不同开放程度国家的影响不同
D.经济落后国家不宜走对外开放之路
4.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正确的态度是( )
A.坚决反对,联合抵制 B.积极应对,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搞好关系
C.立足本国,冷眼观察 D.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迎接挑战
点击下一页分享更多高中政治必修1第三单元《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