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一学习方法>高一语文>

高中必须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

时间: 惠敏1218 分享

  优秀学生学习的八大关键

  关键1:优秀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制定了详细地学习计划,从每天到每周,即使是在上学的路上,也会拿起MP3听英语,以培养英语语感。因此,他们从来都没有“我现在要干什么,从哪里学起”的疑问。

  关键2:优秀学生每次在考试后,都会对错题进行详细地整理,记录在自己独有的错题本上,并注明错题原因以及改进心得等内容。因此,每一次考试中,他们都不会有“这道题考过,但还是做错了”的埋怨。

  关键3:优秀学生每次在考试中,总会抽出5分钟的时间进行检查,检查是否填错了选项、是否出现了漏题、是否出现了错字的情况。因此,每一次考试后,他们都不会有“这道题我会做,但还是做错了”的抱怨。

  关键4:优秀学生每次在上课中,都会认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课下认真完成作业,即使不会做的题也会留下来询问同学与老师直到弄会为止。因此,每一次考试或练习中,他们都不会有“这道题老师讲过,但还是不会做”的抱怨。

  关键5:优秀学生在计划实施中,即使遇到了困难或产生了终止的想法,他们都会稍作调整,去给自己鼓舞,因为他们懂得约束,知道目标,而不是选择终止这项计划。因此,他们从来都没有“他人叫自己一起玩耍而自己就放下学习”的情况。

  关键6:优秀学生在学完一章的知识后,都会及时复习并进行详细总结,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以防止做了无用功,而去做重复工作。因此,他们从来没有“在考试前,经常熬夜补习加班”的情况。

  关键7:优秀学生在遇到难题时,总是会先认真审题,找出问题中的关键词语,同时极力地将其与已学知识点进行结合与思考,再进行询问与查阅资料的工作,以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他们从来没有“遇到难题了,随口就问身边同学或查阅资料”的情况。

  关键8:优秀学生每做一道题,就让其发挥最大的价值,知道所用知识点、解题的多种方法以及最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而不是在大量的习题中提高自己。因此,他们从来没有“做了大量习题后,仍没有成绩提高”的情况。

  高中语文必须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

  1、勤读课外书籍

  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内容是读书。要学好语文,光读'几册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从书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勤奋读书,必须做到珍惜时间,抓紧分分秒秒。欧阳修善于利用“三上”的时间读书,即“马上、枕上、厕上”,郑板桥读书则利用“舟中、马上、被底”的零星时间读书背诵。古人勤奋读书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2、勤做读书笔记

  读书必须学会圈点勾画,学会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写读书笔记有助于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深刻性,有助于加深对读物的理解、记忆。做读书笔记有以下几种方法:1、摘抄、摘录,2、做卡片,3、提要钩玄,4、写读后感。

  3、勤查词典资料

  读书要养成勤查词典资料等工具书的习惯。ˉ车具书的种类很多,除了字典、辞典外,还包括文献资料、索引等供查考使用的图书。最常用的工具书为字典、词典、辞典。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宇字典》、《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等。工具书不仅可以在碰到疑难问题时查阅,而且也可以作一般书籍一页一页地读下去,同样是大有收益的。

  4、勤于朗读背诵

  朗读背诵是我国传统的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朗读要做到吐字清晰,音准气足,节奏停顿合理,要有抑扬顿挫的韵律美,准确地体现出作者的情感。朗读人物的对话,要力求模拟出人物的心情、口吻,使人物形象活生生地站立在听者面前。朗读诗歌要铿锵悦耳,语势错落有致,节奏抑扬回环,具有音乐美。通过琅琅地朗读,文章的内容、情感、文句的优美、汉语音的韵律,也都能体会出来了。背诵要下苦功夫。可以分层背诵;可以化整为零地背诵;可以先抓要点背诵,然后连贯地背诵。背出以后还要经常复习运用,这样就可以做到终生不忘。

  5、勤于独立思考

  思考是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首先要善于提出问题。思考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引起思考的最好办法就是多问几个为什么。其次要善于分析综合。分析就是深入到文章的内部分解剖析,将各部分的个别特征区分开来;并加以比较和鉴别,从而对学习的内容有深透的了解和认识。对所读的书要分解成若干部分,然后逐一剖析。综合则是在分析的基础上把各部分联系起来加以认识从而把握整体。第三,培养独立思考习惯要克服不良的思维定势,防止思想的僵化。所谓思维定势就是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好的思维定势可以使学习和解决问题变得容易、迅速;不良的思维定势则会束缚人的思想,难以有所发现和创造。要善于从固有的思路中跳出来,变换角度去思考,往往会有新的思想。

  6、勤于求教探讨

  要学好语文,就必须养成求教于人的习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凡是不懂的,有疑惑的、把握不准的,都应当勇于向别人请教,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问一切可能了解情况的人。学习需要谦虚,还需要有追根究底的精神,不能浅尝辄止,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还要善于探讨、研究,甚至是激烈的争辩。

  7、勤于写日记

  日记就是把自己一天的所言所行、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有选择、有重点地记录下来。日记对积累写作材料、储存知识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日记不但形式十分灵活,可长可短,可叙可议,可描写,可抒情,可说明,而且内容也非常广泛,可以海阔天空,无所不谈。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自己想什么就写什么,不必进行过多的加工。最初可能写得很简单,语言也不一定通畅,坚持写下去就会逐渐提高。写日记主要是为了练笔,练习对客观事物的表现力和对自己思想感情的表达能力。因此,只要有利于练笔都可以写。写日记要注意把观察能力的训练和感受能力、思考能力的训练结合起来。日记往往记的是身边的琐事,但要注意从这些琐事中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受,反映出自己的观点、看法。许多好的日记就是把一些不引人注意的小事、琐事写得具体、生动,并能从中揭示出∵定的道理而被人称颂的。写日记一定要坚持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要有坚强的毅力,要持久地有意识地培养。只要有决心,良好的习惯就一定能养成。这对人的一生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终身享用不尽。

  其次,应讲究听说读写的和谐发展。

  对这四项语文能力,不论教师还是学生,“读写”一般还比较认真比较重视,对“听说”就要次之了。从功能上说,“听读”是吸收,“说写”是表达,吸收和表达是互相作用的。只要考察一下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大都在“听”上出问题。这些学生听得不专心,容易开小差;听得有点懂了,就容易满足,不愿也不会再自觉地深究下去;或只拣有趣的听,听到有点深奥的就皱眉头,就放弃不听搞小动作,不会用意志去坚持。也不能将耳听、眼看、心想、手写协调好,常常顾此失彼手忙脚乱。但是一些优秀学生却能听出主次,听出要点,能听思结合,自觉地将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他们听得轻松,听得印象深刻。这些优秀学生也会有一时听不清或听不懂的情况发生,但他们能借助意志,坚持听下去,在听下去的过程中领会弄懂前面不清不懂之处。所以“听”实在是伴随着意志情感而参与的一种活动,也因些让学生重视听会听,要从培养人的情感、意志入手。

  再说“说”。能说会道是现代人才的素质,是现代人际交往的需要,是立足竞争社会的必备的能力。人机对话,同声同步翻译已不是神话。“写、说”同为表达,但两者在实用性上来说,“说”较“写”重要。一个人可以几天不写,却不能几天不说。“写”可以一句一句想清楚再写,写好后还可以再修改。说出的话,泼出去的水,再也无法收回。多说能促进思惟的发展,使思惟变得更敏捷,更流畅,更有条理。人是社会人,总要与各种个性,各种文化层次的人打交道,“说”能显示说者的风采魅力。现代人要重视“说”,语文学习要重视“说”的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上要积极发言,把自己的理解大胆说出来,不要以为只要心里明白就可以了,也不能以为现在语文考查只有笔试而放松对“说”的能力的培养。

  其三,要讲究记忆、观察、思考能力的培养。

  不少人所以不会说不会写,实在是记的东西太少。巴金曾经说过,他今天能够写一点东西,得益于少年时把两百篇左右的《古文观止》熟烂于心;我们读鲁迅的文章如同进入百花园中,深为他广博的学识所折服。如果这些大文豪没有各种知识的记忆和积累,何以能把各种体裁的文学样式写得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呢?然而,我们的不少学生到了高中毕业,又有多少点可以派上用场的知识贮藏于胸呢?甚至于有的学生对记忆似乎有一种天然的排斥,一听到要记忆背诵,马上就跟“死记硬背”联系起来,更不用说自觉地去掌握和巩固知识。事实上,在生活学习工作上要强记的东西不少,如营业员所经营的上百上千种商品的型号、数量、单价等等,岜能不即时强记?班主任对新接任班级的学生姓名,又岜能不即时强记?这种能力实在太重要了!所以常用“博闻强志”来形容一个人的学识。可见“记”(“志”即“记”)也是学识的一种标志。

  但是,现在在各种传媒上对“记”的非议不少。哪些应该记住,哪些不必去记,固然要有所选择,但不能以此来排斥记忆能力的培养,也不能认为已经有各种集大成的工具书,又有电脑光盘宽带网,读书用不着“记”,到用时可去查资料查网络。这是一种很谎谬说法。实践证明,这种是似而非说法对思想不成熟的成长中的学生是有害的。试想,如果小学时不去背乘法口决,那我们今天的数学学习将会怎样呢?没有记忆,就没有知识的编码,就不能形成再学习的能力,就不能健步快速地攀登科学技术的高峰。观察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大都能认识,但也因为现行考试上难以体现,为不少教师所忽略,为学生所轻视,表现在作文上,叙事状物写景总是干巴巴的几条筋。对此通常只归因于学生远离生活。而一提生活,就认为要走出校园。殊不知学校也是社会,也有生活,学校的围墙从来没有与世隔绝过,校外的风风雨雨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学校的侵袭,又何况是搞改革开放的今天。由于我们没有或很少有学校也是社会的观念,校园里发生的事,教室里见到的情景,反应总是迟钝。而当作家反映校园生活的作品出现,才开始引起共鸣而深有感触,而平日就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因此要养成观察的习惯,增强观察的能力,深入认识校园生活,热爱校园生活,充分了解师生所思所议,所爱所恨。事实上,也只有热爱和了解其生活着的地方,热爱和了解其朝夕相处的人们,才能真正观察到了解到校园外的世界,否则,只能是皮相,只能是人云亦云,而毫无自己个人的见解和主张。

  学生要养成观察的习惯和增强观察的能力,也要养成爱思考的习惯和增强思考的能力。笔者这里的思考有两层意思:一是常作尝试性的回忆,将当天所学知识过一过“电影”,想一想有哪些新问题,对这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对自己有什么启发;二是对所学内容质疑,前后关联性如何,是否有矛盾,与以前学过的相关知识有什么异同,造成异同的因素是什么,并试着自己解决,再结合教师的讲解,同学的讨论,评价自己所思考问题的有着怎样的价值,自己还欠缺着什么。学贵有疑,创新始于疑,即便是权威的看法、观点也可以疑。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任何学者权威都不能垄断真理,也不能穷尽真理。如果进行这样的一番思考,那么创新思惟的能力便能得以快速的发展和提高。其四,应讲究读书做人的结合。

  读书不和做人结合,读不好书。读些什么书,对哪些内容兴趣浓,兴趣持久,会自觉不自觉地作进一步探索,去扩大求知的深度和广度,又时不时地在头脑中闪现,熟记它速度特别快,印象特别清晰,不用费多少时间和精力就能学会并巩固,即便是过了一段较长的时间去追忆,再现得又很清晰很完整,所有这些学习价值的取向,跟学生个人的生活情趣、家庭背景、生存环境、亲朋好友相互吸引的融洽度等等密切相关,也就是跟学生的做人密切相关。这样的学生看到书上介绍的优秀事迹,心慕意仪,愿意仿效学习。有了这样的心态学语文,看课外读物,自然津津有味,印象深刻,要写作时可供选择、借鉴的材料就多,并又有真情实感,那么写出来的文章,就会写得情真意切,饱含激情,也就不会有那些无病呻吟、隔靴搔痒式的抒情了。

  然而,一些学生却是该记的不记,不该记的记很牢;思惟该灵活的时候不灵活,不该灵活的时候却异常灵活;这样的学生还在平时爱说一些低级庸俗的谚语,开一些低级庸俗的玩笑;教师偶尔说上一二句不太高雅的话,就记得特别牢,许多同学早已忘记,他却念念不忘。而让他们背书,背名言警句,憋了半天也说不上一言半句。究其根源,为其人情趣不高,审美观低俗,即读书未和做人结合。所以,教师必须教书育人,从育人的高度指导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用教师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感染学生,促成高雅的情趣,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

  当然,有不少学生不希望在平淡无奇中度过一生,总希冀着日后有所作为,但也有些学生往往只有五分钟热度,不能持之以恒,一碰到不如愿之事就情绪低落,像瘪气的皮球一样不争气。甚至于莫明其妙地夸大自己处境的险恶,环境的恶劣,怨天尤人,对一切都失去兴趣,全然笼罩在一片灰暗之中。对此应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育人功能,德育功能,强化他们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内驱力。明代宋濂为求知,不怕教师架子大,不怕就学路上天寒地冻,不怕处身于绮罗绣袍之中露出寒酸相受人嘲讽,因为“中有足乐者”。明代张溥天资不好,通过不停的抄写,每天记住几言几词,长年累月,持之以恒,终于成为一代大家。曹雪芹不因生活困顿,“举家食粥酒常赊”,“一把辛酸泪”,增删五次,披阅十载,终于写成了煌煌巨著《红楼梦》,从而形成了一门学问——红学。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坚持太阳中心说,大力宣传科学真理,不怕教皇处以火刑。多学学这类材料能强心益智,补脑健身,汲取思想养料,提高人的素质修养,激发自尊、自强、自信心。正如前苏联教育家德米特里耶娃在《审美教育问题》一书中说的:“常常有这样的情况:正是深刻的美感形象,影响了一个人往后的生活道路,而这种美感印象,可能还是在很早的青年时代或童年时代所获得的,不管他走的是工人的道路、科学家或艺术家的道路,美感的指针将潜移默化地引导他开展活动的趋向”。

  总之,语文学习不能单纯追求卷面成绩,卷面成绩只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方面,而且是比例不很大的方面。目前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普遍不能令人满意,是不太重视语文学习综合效益之故。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重视听说读写四项能力的和谐发展,既注重知识的传授,又注重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千方百计地增强学生的记忆力、观察力、思考力,让学生学会读书,学会做人,从而养成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审美观,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那么语文学习的辉煌明天就会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语文学习的综合效益就会充分体现。

  五、高中语文听课技巧

  如何听语文课?此话一出,很快就会有人说,\’语文课有什么好听的,从小学到高中,语文都是老一套,读课文,学字词,分析课文结构,归纳中心思想,总结写作特点。不听课,照样能学会。\’不错,在众多科目中,语文好学,但要学好却不易,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要想学好一门功课,听课是关键。一位优秀的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的不仅是知识,同时还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正所谓\’授之鱼,不如授之于渔。\’语文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学生在课堂上,接授的不只是每篇课文所要掌握的字词、文章的主题和写作持点等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和引导,学会如何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学习,感悟课文表达的情感,把握课文的主题、学习作者如何布局谋篇的。而孩子成绩的好坏也往往取决于课堂短短的45分钟的听课效率。听课效率高,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对课文的讲解分析,实际是在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在课堂上,老师所讲的内容很多,善于从老师的讲解中抓住要点、重点,这才叫做会听。而老师的提问旨在培养学生的说读的能力,学生在回答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再次阅读课文,然后将相关信息进行整理,表述出来,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语言表达能力。如果能正确、流畅的表达出来,这无疑也同时提高了写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在课后的语文学习中无法达到的。真正会学习的人都善于利用课堂45分钟。

  我们在知道了听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后,就会想,如何听课才能取得最佳听课效果,提高语文知识和能力呢?

  要想听好课,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学生感知具体知识材料的第一步。语文的预习,主要是指学习对有关语文知识或短文的阅读和思索。要取得较好的预习效果,就要提出明确的预习目标(内容)和采取具体的预习方法。

  预习目标(内容)应该包括课堂上老师要讲授的各方面的内容:读课文,学字词,分析课文结构,归纳中心思想,总结写作特点。

  这个工作很好做,因为市面上的参考书很多,我相信大多同学手中都会有这类参考书。在参考书的帮助下,这些内容你很快就能掌握。既然这样,那你也许会说,该掌握的内容参考书上都有了,那就更不用听课,自学就行了。我前面已提到了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的区别,参考书只能教会你要掌握的知识,但我们的语文学习不能只停留在知识的掌握上,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学习语文,培养我们的语文能力。有很多家长和老师不大赞成学生过分依赖参考书。其实,只要善于利用参考书,参考书用好了,对学生的帮助是无法估量的。

  怎样利用参考书呢?

  把自己设想成老师,把预习当作备课,带着这种心理来运用参考书,你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不同的老师对课文会有不同的理解,这些在参考书中体现为对课堂教学的设计,你在参阅参考书时,可看出,写参考书的老师在讲这篇课文时,先讲什么样,再讲什么,这时,你要思考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设计。等到你在课堂上听课时,听听你的老师在讲这篇课文时,又是怎样设计教学环节的,两位老师有什么不同之处,又有什么共同之处。

  同时你在预习时也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参考书中对课文的分析,你有些地方会和参考书所想的一样,但又存在着不同的见解,如果能向同学借到有不同分析结果的参考书,则更好,不同的见解能让你去思考,哪种更合理,这个思索过程实际就是你理解课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也许会有很多问题,如果你的想法和参考书不同,你就要问自己,我为什么会这样想,参考书的结论是如何得出的。上课时,你可以带着问题听老师怎么讲的,这样能加深你对课文的理解,对课文的把握也会更准确,这大大减轻了你复习时的负担。

  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学会如何听课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声语言作信息载体,通过朗读、提问、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把有关的知识概念传达给学生;学生则通过对语言信号中的有关信息进行感知、体会、分析、理解达到对知识概念的识记和掌握。可见、听课的过程不仅仅?quot;听\’的过程,还是包括、听、看、思、写的多种行为能力的运动过程。

  听课的目的在于听懂。听懂的关键在于会听。怎样听课才叫会听。

  1. 学会带着问题听课,在听中求解。

  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的听课一般应达到三种效应。第一是完成对预习内容的再认识,从而达到加深印象,加强理解和增强记忆的效应。第二是完成对预习中存疑内容的释疑,从而达到提高认识,释疑解惑的效应。第三是完成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把握贯通,从而达到感悟、自得的效应。在这三个层次中,释疑解惑的层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孔子说?quot;不愤不启\’,孟子说\’困于心,恒于虑,而后作\’,都是在讲人对解除思维障碍的迫切心理。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既包括学生自身的释疑求解需要,也包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设疑,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这两种因素在教学过程中交替发挥作用,就会在进行思维训练的过程中使学生提高听课的效率。

  2. 学会听重点。

  一堂课为45分钟,但老师讲课的精华只集中在其中的20分钟的讲课内容中,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很多,我们要学会抓住听课的重点。首先是根据课前预习的情况,重点听自己预习时没弄懂的部分,争取通过教师的讲解,把疑难点解决。其次,要抓住教师讲课内容的重点。要善于抓住教师讲课中关键的字、词、句,注意老师如何导人新课,如何小结,抓住老师反复强调的重点内容。

  老师曾经也当过学生,他知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同时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他深知什么是关键,在课堂上会反复强调与讲解。老师积多年的教学经验,非常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在什么地方出错和如何避免此类差错。所有这些都是教科书上没有的,只有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解才能领会与掌握。所以对于学生来说,认真听老师讲课是学好语文最关键的一环。

  但是有的学生上课时不用心听讲,结果形成了\’课上没学会,回家请家教,业余进补校(补习学校)\’的恶性循环。课堂教学的作用是任何家教与补习学校所取代不了的。一个小时不用心听课,两个小时家教补不过来。

  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学生,只要一课一课按照老师的要求, 课前预习,课后反复朗读,主要课文熟练到能背诵的地步,就一定能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3.要以理解为主,眼耳手脑齐动员。

  听课的关键在于对教师讲授内容的理解,要眼耳手脑各种感官齐配合去促进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眼要盯着老师的板书和老师讲课时的表情动作,耳要听清楚老师讲课的内容,要听得准确,听出重点,听出弦外之音,听出老师讲课的意图;手要有选择地记,要记重点、难点和疑问;脑筋要开动,积极思考,抓住老师讲课的思路。听课要以理解为主,要在理解的前提下去记忆所学的知识。那种未经思考和理解,死记硬背的知识是不长久的。

  听课方法

  上面我们谈了谈听课的要求,接下来我们详细说说听课的方法。 做任何事都必须讲究方法,听课也不能例外。听课的方法一般有:听视并用法、听思并用法、五到听课法、符号助记法、要点听课法、主动参与法、目标听课法、质疑听课法、存疑听课法等。

  1 听视并用法 大多数学生听课是一边听,一边看。听觉和视觉并用,比只听不抬头看的听课效果要好。听什么,听老师对课文的分析,听老师的提问,听老师的总结等;看什么,看老师的板书,看老师的挂图,看老师的演示等。老师的板书是整堂课的要点,它用简洁明了的词语或短句将知识要点写在板书上,这些能帮助你整理归纳知识,也便于你日后复习。听和看的内容应保持同一性,不能听此视彼,分散听课的注意力。听是接受声音信息,看是接受图象信息。又听又看,在通过声音传递来记忆抽象的概念的同时,又可结合图象直观,来强化具体的知识印象。这种方法,以听为主,以看促听,效果很好。

  2 听思并用法。孔子说\’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思考是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在听课中,边听边思考也是一种有效的听课方法。边听边思,可以在由被动转化为主动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只听不思考,录音机式的听课,囫囵吞枣,谈不上真正掌握知识,更谈不上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一般可从这些方面思考:教材的重、难点在什么地方,老师为什么这样处理教材,老师讲的自己是否真正懂了,老师讲的与自己想的有什么不同,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有何异同……以思促听,能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

  3 五到听课法。\’五到\’就是指耳、眼、口、手、脑都要动起来,多种感觉器官并用,多种身体部位全部参与听课活动。同时调动这些感官所获得的感受是一种综合的、立体的感受。耳到是指听老师讲,听同学发言、提问,不漏听、不错听。眼到是指看课本、看老师的表情、看板书、看优秀同学的反应。口到是指口说,包括复述、朗读、回答问题。手到是指做笔记、圈重点、批感想、做练习。脑到是指动脑筋,心力集中、积极思维。\’五到听课法\’要求听课者全神贯注,灵活地根据课堂情境和老师要求,适时调整听课方法。这种听课方法,是效率最高的听课方法之一。

  4 符号助记法 无论记忆力多么强的人,不可能把老师所讲的话全部记住,听课必须记笔记。无论书写速度多么快的人,也不可能把老师所讲的话全部记录下来,这就必须借助符号帮助自己记录,以利长期记忆。如重点语句可打着重号、波浪线或加三角号,疑难问题可打问号,只要自己懂得、自己习惯用的各种有利于记忆的符号都可运用。书中或笔记中的符号便于复习时查找,而且简明的符号比文字更容易在脑中留下印象。

  总之,王国维先生说,做大学问需有三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我们相信,只要同学们胸怀大志,为提高语文水平孜孜以求,注意培养语言敏感和生活敏感,扩大读写量,提高读写效率,课堂上主动参与,针对语文考试内容进行有效的学习,那么你的语文成绩一定会提高!

  最后,我想用爱因斯坦的一句话来结束我的说教:我从妥斯妥耶夫斯基那里学到的东西很多,比从所有科学家那里学到的东西都多,比高斯的还多。

  '一把钥匙配一把锁',这是我对学习方法的理解。高中的课程比较多,不同的科目有不同的特点,学习方法决不可能千篇一律。最好是能跟随着老师的思路找出这门学科的规律,获得入门的途径,再不断地充实完善,形成不同学科不同的学习方式。正如我前面所说的,我们必须在学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归纳改进,摸索出一条最适合自己的方法。以下是我自己的一点学习体会。

  有的人说考语文要凭运气,也有的人说要看感觉。运气好或者感觉对的话,就能取得较高的分数,甚至有可能爆个冷门。刚开始我也抱着一种将信将疑的态度,每到考语文之前就要'酝酿'一番,希望能找到所谓的'感觉'。后来,通过与几个同学的交流,加上自己也看了一些师兄师姐们介绍学习经验的书,我渐渐觉得,学语文,是需要一套科学的方法的。?

  首先,要多看一些书,这是每个人都有的体会。通过看一些文学名著,或是报刊杂志,可以培养语感,还能学到不少文学常识,以及一些新鲜有趣的观点。现在的语文考试,阅读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不仅有文言文阅读,还有科技文、现代文阅读。要想在课堂上把所有这些能力统统培养起来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只能靠课外的努力。?

  我比较喜欢看像《读者》、《散文》之类的杂志。看《读者》,可以了解到许多独到的观点,看到一些内涵丰厚的文章,使自己也变得爱思考起来。尤其在写作时,我更是常常受到它的启发。现在作文的一个很重要的评分标准就是是否有创新、有与众不同的见解。这样的见解,往往不是凭空就可以产生的。它取决于你的阅历、你的人生体会。对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生活就是简简单单的两点一线,很少有机会见识到更广阔的世界。因此读书看报就不失为一条捷径。而在时间金钱都有所限制的情况下,看《读者》更不愧为捷径中的捷径。更何况,它也是我们放松自己的好伴侣。?

  看《散文》,是通过语文老师的介绍。教我语文的老师是一位文学功底很深的人。他的课真正花在课本上的时间并不多,他更愿意教我们一些从课本里引出来的知识。三年下来,我觉得自己的确学到了许多东西。尤其是文学修养方面提高不少。记得当初他向我们推荐《散文》时,没有说太多,只有几个字我印象特深: '腹中有书气自华。'于是我开始学着欣赏《散文》。刚开始时,也有点云里雾里的感觉,后来,当我静下心来,细细地体会那流淌在字里行间的微妙的感觉,我仿佛一下子就被文字的美攫住了。原来文章还可以这样写!一段很普通的经历到了作家笔下,却完全可以获得诗一般的美感。我喜欢反反复复地读那些自己特别有感触的文字,直到把它们背下,然后不经意地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文笔果然有了提高。同时,通过揣摩作者的感受,不知不觉我就养成了一种爱思考的习惯,这一点在做文字表述题的时候特别有用,下手更快,思考角度也更准确。?此外,有空时多翻翻字典也是一种好办法。例如,做拼音题时,就翻翻《新华字典》,把自己以前读得不准确的字记在一个小本子上,考前再看一看,印象就比较深。另外,平时听新闻时也可多留一个心眼,注意听听播音员的发音,碰到哪个字他发得和你不一样,就记下来,查查字典,看是他发得对还是你发得对,这样做印象特别深。做词语用法的题目时,就翻《现代汉语词典》或《成语词典》。不要局限在要查的那个词上,最好能把前后的词都看一下,既能通过比较加深印象,又能同时学到不少新词。这个工作最好能每天都做,每天记几个,积少成多。记得高三那年,老师让语文科代表每天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抄些成语或容易出错的词语、容易读错的字等,下课后大家都会自觉地去看一看,一些细心的同学还会把它们都整理在一个本子上。到高三下学期做模拟试卷时,我们班同学在这种题上出错的已经很少了。?

  在写作方面,除了多看书看报外,还可适当记点日记周记之类,锻炼文笔,久而久之,就会越写越顺。一些喜欢听歌的同学常常会记些喜欢的歌词,在写作时用一用,还真不愧为一种好办法,最起码在语言上就占了不少优势。还有就是写记叙文一定要注意细节描写,写议论文一定要立意深刻,论据充分新颖.当然,也可以背一些优美的句子,使它们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常记常用,写作水平自然会有所提高。总之,语文就像中药,越熬越有味。当有一天你发现,自己的'感觉'越来越准了时,你的努力就已经得到了回报。?

  语文的功夫都在平时的积累上,除了个别'感觉'突然变得特别好的之外,平时是怎样的水平,高考就会考得怎样。与其抱着侥幸的心理等待着'奇迹'出现,还不如踏踏实实地把功夫练到家。考前语文基本上是没什么好复习的,但也不是完全放弃,你可以在复习的间隙看看文学常识,翻翻杂志什么的,或者做一两份模拟试卷,保持对题型的熟悉程度也就足够了。最重要的还是信心问题,千万不要因为平时语文成绩不稳定就对自己失去信心,放下一切的包袱,你一定会在高考考场上有一个新的突破。

  语文,有人认为语文最难,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觉得似乎无论他们再怎么努力,起色似乎不大,总的感觉就像是有力无处使,也就是物理中的'不受力','做功为0',事实上,这是由语文自身的转点决定的,语文知识面宽,什么学、词、句、段的分析,什么名言警名等等都包括在里面,而语文考试时不可能什么都考到,因此一些同学在往语文上下功夫时,由于坚持时间不长,过于急躁往往收效不大,甚至毫不起色,对此,我有深刻认识,曾记得高中时,我语文最差,每次考试都是100多一点,在高三第二期第一次模拟中我语文竞然才96分(班上倒数第8),后来,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我每天坚持阅读一定的优秀短文以增强语感,同时每隔一天做一篇作文,当时我是怎么阅读作文的呢?很简单,每天晨读时,我都会抓出一些自以为 good的文章的声朗读,声音越大越好,还有写作文,开始时,我模仿人家的写,甚至干脆'抄袭',其实抄是一种非常好的办法,通过抄,你就可以体会一篇好的作文它是怎样组织结构的,怎样构思的,怎样谴词造句的。就这样,经过我不懈的努力,当然开始时,没多大用(表面上),但是,在最后的模拟一、二、三中,我的语文成绩分别是126、127、以至在高考中我的语文得了131分,从而保证了语文的不失败,为进入清华奠定了最好的一步,所以在最后我总结――学语文有二个字的秘诀――'坚持'!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也就说明了学习一定要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有兴趣去学习,是学好的根本,学习语文也一样。

  只要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才会发觉其中的乐趣,发现了学习的乐趣,才有助于我们去持之以恒地学习语文,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根本学不好语文。有的同学认为语文很无聊,要背记的东西太多,所以根本不想去学,成绩当然也就上不去,所以,兴趣对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

  其次,学习语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只有长期的积累才能使语文学得更好。积累也就需要大量地阅读与背诵,当我们空闲的时候,读一读,好的书籍或文章不仅能丰富知识,还能陶冶你的性情。不过,不能只是读,还要思考,我们应准备一个记录与摘抄的本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将遇到的好的句子抄下来,并不时地看看,让它们变为自己的东西,当遇到疑点,难点时,也要记下来,与旁人讨论,听取别人的看法。这样才会有所长进,水平才会提高。

  而且,阅读量大,知识就会十分丰富,一个人的素质也会提高,眼界就会更广,况且,写作也需要素材,只有多看书,多留心身边的事,将书中所讲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起来,写作时才会思如泉涌,写出的文章才是好的文章。古语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就是说只有多读书,才能写出好文章。大都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但做到前一句的人却不多,真正喜爱阅读的并能从中得到知识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所以,能写出好作文的人也不多。但我们要做这样的人,也就是说,我们要学会阅读,要喜欢去阅读,当我们看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的时候,要去思考它的内涵,去思考它的写作方法,去思考作者的思路,再把其中好的方面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取人之长以补己之短。还有,要好问,要记住不懂就要问,特别是读课外的古文言文,古诗、词时,其中有些字、词、句我们不能完全理解的,这就需要去查工具书,如果工具书中查不到,或者查了之后仍然不太明白,就要及时去问老师,及时地弄明白,这样才能学好古诗文,切记千万不能不懂装懂,使自己的心中留下疑惑,因为日月积累,会使心中的疑惑越来越大。

  语文就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我们从读、说、写三方面去学习,去品味,去发扬,读就是要去获取知识,去欣赏。语文这门艺术,而说与写则是我们对语文的体现,是我们学习语文真正的目的。既然就样,我校就更应该利用空闲的时间去练习写作,多写才能提高,才能真正把文章写好,在与别人的交谈中,学会运用自己从阅读中获取的知识,这样,我们就能将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

  懂得了这些,再来学习语文时,便不会觉得枯燥无味了,反而会觉得是一种享受,当我们把学习当作是一种享受时,不学好也难了。

  学好语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仅以中国古代文学为例,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从先秦诸子散文到唐宋八大家散文,从元杂剧、话本到明清戏剧、小说,真可谓文化典籍浩如烟海,诗人作家群星灿烂。尽管如此,学好语文也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高中阶段,学生可以借鉴以下方法:

  第一, 培养兴趣,自主学习。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兴趣才能排除干扰,克服困难,用心投入,不断提高。此外,语文学习的一个特点是:仅靠听课并不能真正提高水平。关键还要靠学生自主学习,自求理解,广泛涉猎,主动练习,以达到“自会读书,自能作文”的境界。

  第二, 博览群书,熟读背诵。高中阶段,要进行广泛深入的阅读,内容涵盖古今中外、自然社会。凡是人类心灵和智慧的结晶均可兼收并蓄。对于一些经典作品,应当精读,细读,甚至背诵。古人的学习方法很值得借鉴。清人唐彪说:“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作文时,吾意欲所言,无不随吾所欲,应笔而出,如泉之涌,滔滔不竭。”确是经验之谈。

  第三, 勤于练笔,熟能生巧。经常写作不仅可以提高驾驭语文的能力,还能够理清思路,酝酿和升华感情。高中阶段,应至少每周练习写作两次:生活札记一篇,记录日常见闻及思想感情;读书笔记一篇,一边阅读一边整理,收获更大。高考主观试题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考生的写作水平在考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四, 善于思考,用心感悟。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语文学习中应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不盲目接受未经自己思考的东西,保持学习的主动性。思考问题应深入细致,要多方追问,务求水落石出。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要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让自己的灵感自由翱翔。《红楼梦》中提到一幅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意即用心感悟世间万物,而不限于书本知识。

4502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