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一学习方法 > 高一语文 >

2019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时间: 诗盈1200 分享

  语文是一科比较容易提高分数的一门科目,大家来看看吧,小编今天就给大家来分享一下高一语文,就给大家阅读哦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参考

  一、语言基础(24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创伤(chuāng)弄堂(nòng) 皮辊(gǔn)刀俎(zǔ)

  B.漫溯(sù) 瞋目(chēn) 骨髓(suǐ)长篙(gāo)

  C.颓圮(bǐ) 参乘(shèng)目眦(zì) 翌年(yì)

  D.团箕(jī) 鲰生(zhōu) 租赁(lìn)彘肩(zh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谦逊 浸渍  莅校  陨身不恤

  B.喋血 桀骜  做揖 篱笆

  C.忤视 笙萧 锭壳  纳粹

  D.激亢 绯红  攒射  菲薄

  3.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在物理学家费曼的生活中没有神圣的目的,科学对他来说只是一场好玩的游戏而已,他似乎就是一个桀骜不驯的人。

  B. 在商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商家如果头脑迟钝、麻木的话,不知不觉就会使自己陷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境地.

  C. 欧洲中央银行行长特里谢可谓是老练稳重的央行行长之一了,但面对欧盟委员会在布鲁塞尔公布的经济中期预测报告,即使是这位前法国银行家,昨天也表现得忸怩不安起来。

  D. 母亲去世的那天,他长歌当哭,涕泗交流,在场的众人无不为之动容。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雨巷》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发表后产生了较大影响,其作者戴望舒也因此成名,被人们称之为“雨巷诗人”。

  B.在《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一诗中,诗人艾青倾吐了对大堰河无比真挚的爱,这种爱是与对黑暗社会的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C.80%以上读过《荆轲刺秦王》这篇文章的人和听说过这个故事的人,在讨论其人其事时,都认为荆轲那种舍生忘死、扶弱济困、反抗强暴的精神是感人的。

  D.查尔斯.狄更斯出身寒微,他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早在清末就被译成中文,是一百多年来最受读者欢迎的外国小说家。

  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从古希腊人立下塞基洛斯墓志铭甚至更早的时候起,人们写作、歌唱与演奏音乐的目的就是为了赞颂神的荣光与人世的美好。

  ②但即便如此,对丑与恶的表现也仅仅是停留在艺术层面上的,从未有人鼓励人们在实际生活中也如此操作。

  ③当音乐史的长河逐渐流淌至近现代,作曲家们发现对暴力、扭曲、阴暗的描写同样是艺术美的一种。

  ④古典音乐一定不会是助长人性中“恶”的一面的催化剂。

  ⑤将艺术与生活区分开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没有什么难度。

  ⑥听过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的人不会真去搞这么一场献祭仪式,热爱马勒交响曲的乐迷们也不会因为受其中悲观厌世情绪的影响而真去做什么轻生之举。

  A.④①③②⑥⑤ B.⑤⑥④①③②

  C.④②①③⑤⑥ D.③②④①⑤⑥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都有活用,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②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③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④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⑤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⑥范增数目项王

  ⑦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⑧道芷阳间行

  A.①③④/②⑥/⑤⑦/⑧ B.①④/②⑥⑧/③/⑤⑦

  C.①④/②③/⑤⑦/⑥⑧ D.①④/②③/⑦/⑤⑥⑧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夫秦王有虎狼之心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C.为之奈何             吾属今为之虏也

  D.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8、选出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 )

  例:客何为者

  A.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B.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C. 大王来何操    D.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二、古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曩者①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荆轲游于邯郸,鲁句践与荆轲博,争道②,鲁句践怒而叱之,荆轲嘿③而逃去,遂不复会。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太子曰:“愿因先生得结交于荆卿,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至门,戒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 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俛而笑曰:“诺。”偻行见荆卿,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也,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有删改)

  [注] ①曩者:从前,之前。②争道:争夺棋局上的格道。③嘿:同“默”。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B.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C.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D.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击剑,用剑相击刺的运动和技法。

  B.支属,亲属、宗支。“支”指附属于总体的一个部分。

  C.筑,古代弦乐器,形似琴,有十三弦。

  D.太子,已确定继承帝位或王位的帝王的嫡长子。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这篇传记一开始先用文字交代荆轲的身世、籍贯,从文中可知,“荆卿”是燕国人对他的称呼。

  B.荆轲与盖聂论剑,盖聂对 他怒目而视;与鲁句践博棋,鲁句践发怒呵斥,都反衬了他的隐忍。

  C.荆轲与屠狗者、高渐离的交往,特别是酒后在街上狂歌哭笑,表现了荆轲想报仇而不得的苦恼。

  D.燕国隐士田光知道荆轲不是一个平庸之人,当太子丹想通过田光结识荆轲时,田光就推荐了他。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3分)

  译文: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13、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塞路初晴

  雍陶

  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

  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

  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

  行子①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

  【注】①行子:出行的人。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

  A.“晚虹”“斜日”“青草”“残烟”“绿杨”,组合在一起,色彩异常艳丽,但秾丽中又有清新之感。

  B.第一、二句正面点题,时间、地点都十分明确,特别是重点突出了初晴,具有统摄全诗的作用。

  C.颔联中的“乱”和“残”字写出边塞风光的“萧瑟残败”之景,暗含诗人对战争的痛恶之情。

  D.诗歌的前两联写景层次井然,色彩浓淡得当,绘形绘声、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描绘一幅边塞的风景图。

  E.颈联是作者在看到这一派大好风光时的感叹,是全诗的主干。“南牧”实含有侵略的意味,“汉将”即指唐将。

  (2)诗歌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景?试作简要赏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述而》中的话:“ , 。”

  ⑵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 , ”是对“古仁人”超越客观环境和个人荣辱的崇高思想境界的高度概括。

  ⑶携来百侣曾游。 。(《沁园春 长沙》)

  ⑷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 , !”(《荆轲刺秦王》)

  ⑸《爱莲说》中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特点的句子是:“ , 。”

  ⑹《陋室铭》中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总结全文的句子是:“ ?”

  三、现代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木鱼馄饨

  林清玄

  深夜到临沂街去访友,偶然在巷子里遇见多年前旧识的卖馄饨的老人,他开朗依旧,风趣依旧。

  四年多以前,我客居在临沂街,夜里时常工作到很晚,每天凌晨一点半左右,一阵清越的木鱼声,总是响进我临街的窗口。那木鱼的声音非常准时,天天都在凌晨的时间敲响,即使在风雨来时也不间断。刚开始的时候,木鱼声带给我一种神秘的感觉,往往令我停止工作,出神地望着窗外的长空,心里不断地想着:这深夜的木鱼声,到底是谁敲起的?它又象征了什么意义?难道有人每天凌晨一时在我住处附近念经吗?

  冬季里有一天,天空中落着无力的飘闪的小雨,我正读着一册印刷极为精美的《金刚经》,读到最后“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段,木鱼声恰好从远处的巷口传来,格外使人觉得浑天无极,我披衣坐起,撑着一把伞,决心去找木鱼声音的来处。

  那木鱼敲得十分沉重着力,从满天的雨丝里传扬开来,它敲敲停停,忽远忽近,完全不像是寺庙里读经时急落的木鱼。我追踪着声音的轨迹,匆匆地穿过巷子,远远的,看到一个披着宽大布衣,戴着毡帽的小老头子,他推着一辆老旧的摊车,正摇摇摆摆地从巷子那一头走来。摊车上挂着一盏四十烛光的灯泡,随着道路的颠踬,在微雨的暗道里飘摇。一直迷惑我的木鱼声,就是那位老头所敲出来的。

  一走近,才知道那只不过是一个寻常卖馄饨的摊子,我问老人为什么选择了木鱼的敲奏,他的回答竟是十分简单,他说:“喜欢吃我的馄饨的老顾客,一听到我的木鱼声,他们就会跑出来买馄饨了。”我不禁哑然,原来木鱼在他,就像乡下卖豆花的人摇动的铃铛,或者是卖冰水的小贩手中吸引小孩的喇叭,只是一种再也简单不过的信号。

  是我自己把木鱼联想得太远了,其实它有时候仅仅是一种劳苦生活的工具。

  老人也看出了我的失望,他说:“先生,你吃一碗我的馄饨吧,完全是用精肉做成的,不加一点葱菜,连大饭店的厨师都爱吃我的馄饨呢。”我于是丢弃了自己对木鱼的魔障,撑着伞,站立在一座红门前,就着老人摊子上的小灯,吃了一碗馄饨。在风雨中,我品出了老人的馄饨,确是人间的美味,不下于他手中敲的木鱼。

  后来,我也慢慢成为老人忠实的顾客,每天工作到凌晨的段落,远远听到他的木鱼,就在巷口里候他,吃完一碗馄饨,才开始继续我一天未完的工作。和老人熟了以后,才知道他选择木鱼作为馄饨的讯号有他独特的匠心。他说因为他的生意在深夜,实在想不出一种可以让远近都听闻而不至于吵醒熟睡人们的工具,而且深夜里像卖粽子的人大声叫嚷,是他觉得有失尊严而有所不为的,最后他选择了木鱼——让清醒者可以听到他的叫唤,却不至于中断了熟睡者的美梦。

  木鱼总是木鱼,不管从什么角度来看它,它仍旧有它的可爱处,即使用在一个馄饨摊子上。

  我吃老人的馄饨吃了一年多,直到后来迁居,才失去联系,但每当在静夜里工作,我仍时常怀念着他和他的馄饨。

  老人是我们社会角落里一个平凡的人,他在临沂街一带卖了三十年馄饨,已经成为那一带夜生活里人尽皆知的人,他固然对自己亲手烹调后小心翼翼装在铁盒的馄饨很有信心,他用木鱼声传递的馄饨也成为那一带的金字招牌。木鱼在他,在吃馄饨的人来说,都是生活里的一部分。

  那一天遇到老人,他还是一袭布衣,还是敲着那个敲了三十年的木鱼,可是老人已经完全忘记我了,我想,岁月在他只是云淡风轻的一串声音吧。我站在巷口,看他缓缓推走小小的摊返身消失在巷子的转角,一直到很远了,我还可以听见木鱼声从黑夜的空中穿过,温暖着迟睡者的心灵。木鱼在馄饨摊子里真是美,充满了生活的美,我离开的时候这样想着,有时读不读经都是无关紧要的事。

  15.(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评价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本文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作者开始对木鱼声产生了“魔障”是“抑”,明白了木鱼“仅仅是一种劳苦生活的工具”是“扬” 。

  B、文章前面写自己冬日雨天读《金刚经》颇有感悟,结尾说“有时读不读经都是无关紧要的事”,意在表明现实生活可以改变人的思想。

  C、本文写一个小人物的生存状态和人生境界,充满了人性美的温情和馨香,更充满了生活的哲思和厚重感。

  D、本文作者由对木鱼声的误会和探究,引出了卖馄饨老人的故事,从而表达了对人生的领悟,构思巧妙到不着痕迹的程度。

  E、“我仍时常怀念着他和他的馄饨”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卖馄饨老人的崇敬,也使前后文形成自然的照应,使全篇浑然一体。

  (2)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把一个卖馄饨的老人描写得生动感人的。(4分)

  (3) 林清玄曾说过 “所有美的感受都要穿过心灵,就好像海岸溪边的卵石,一切杂质都已流去,只剩下最坚实、纯净、浑圆的石心”。结合本文探究这一思想的内涵。 (6分)

  四、语言运用题(11分)

  16.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七字对联,补写出第一副对联的上联并写出第二副对联的上、下联。(3分)

  芝兰绕阶 翠柳迎春 桃李满园

  千里绿 春绣锦 座凝香

  新春对联: 上联

  下联 黄牛耕地万山金

  教师办公室对联: 上联

  下联

  17. 提取下面一篇新闻的主要信息,在横线处写出三个关键词。(3分)

  去年在南极上空陨落过程中粉碎的一颗流星已经引发了一种理论,即流星尘埃可能在我们的气候系统中发挥了一种隐秘的作用。

  最近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称,这块岩石估计有1000吨,去年9月3日进入南极上空的高层大气,成为美国国防部卫星红外线眼观察到的一个火球。同空气分子的摩擦使得这块岩石损耗殆尽,变成一片从56公里高空延伸到18公里高空的尘埃云。利用南极地面站的仪器对这片尘埃进行的近距离观察表明,其直径为20微米,比原先估计的流星碎片的体积大了将近1000倍。以前的研究已经表明,火山喷发产生的直径超过1微米的颗粒能对气候产生重大影响。

  关键词: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

  18.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深沉、更持久的自信,是理论自信之根。传统文人常用“腹有诗书气自华”显示自信。从文化自信与理论自信的关系看,①______,“气自华”是自信的结果和表现。文化范围像大海那样宽广,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等等。中国人爱喝茶,俄国人喜饮酒,美国人放不下枪,诸如此类,统属文化。按文化大逻辑,理论属于文化,是文化的一个种类;②____________,再有理论,如同先有根,再有树;文化体量大,资源足,理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文化之根伸得广、扎得深,③_____。

  五、作 文(6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朋友们,岁月如诗,人生如歌,年轻的你,留下成长中的一个个精彩。

  镜头:生活中一次次磨练,学习中一次次探索,辩论赛上一次次交锋,绿茵场上一次次拼搏,与师长、同学一次次心灵碰撞……于是,意志坚强了,知识增多了,能力提高了,青春精彩了……而那美丽的一幕幕就构成了你成长中的一块块绿地。

  请选择自己成长过程中一个精彩镜头,以“我成长中的一块绿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不得抄袭、套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等信息。

  高一年语文科参考答案

  一、语言基础(24分,每小题3分)

  1.B 【解析】A 弄(lòng); C圮(pǐ);D鲰(zōu)

  2.D 【解析】A陨-殒; B做-作 ; C萧-箫

  3.B【解析】 A“桀骜不驯”:形容性情倔强。应为“玩世不恭”。 C“忸怩不安”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应为“局促不安”。D“长歌当哭”指以写文章来代替哭泣,借以抒发心中的悲愤,句子说的是母亲的去世使他很伤心,用在此处不恰当;

  4. B 【解析】选项A,结构混乱,因“被人们”和“人们称 之”杂糅,造成结构混乱,去掉“被”或“之”; 选项C项有歧义,“80%以上”修饰对象不明确;选项D偷换主语,《大卫•科波菲尔》是小说家,表达有误。故答案选B。

  5.A 【解析】本段文字介绍的是古典音乐对人的影响。④表明作者的观点:古典音乐不会催生人性中的“恶”。①追溯音乐的起源。③②是对音乐中“丑与恶”的解读。⑥具体解释②。⑤总结,要将艺术和生活区别开。

  6.C【解析】①④形容词意动用法②③动词使动用法⑤⑦名词活用作状语⑥⑧名词活用作动词

  7.D【解析】D均为介词,因为。A项,结构助词,的;动词,到,往。B项,介词,于是,就;介词,趁机。C项,动词,对待;介词,被。

  8.C【解析】A被动句;B省略句;C宾语前置句;D定语后置句

  二、古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9、D“乎”做语气词,其后必然停顿,由此排除A、C两项;根据语法习惯,“燕之处士”前明显需要停顿,据此排除B项。

  10、D“太子”指封建时代被确定继承君位的君主的儿子,但也不一定是嫡长子。

  11、C“酒后在街上狂歌哭笑表现荆轲想报仇而不得的苦恼”于文中无依据。

  12、翻译:

  (1)不这样,你们都将要被他所俘虏。(“若属”,你们; “为所”,被动句;各1分。句意1分)

  (2) 派去的人回来报告,盖聂说:“本来就该走了,之前我用眼睛威吓了他。”(“去”,离开;“目”,用眼睛;“摄”通“慑”,恐惧、威胁;各1分,句意1分)

  (3) 过了不久,适逢在秦国作人质的燕太子丹逃回燕国。(“会”,适逢;“质”,作人质 各1分,句意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13. (1)(5分,选对一项3分)答案:CD   C项,“萧瑟残败”错误,颔联景物描写的效果是旖旎中又有北国的雄浑.D项,“虚实相生”错误 ,没有虚景,都是实写。

  (2)(6分)答案:诗歌在颔联中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用“侵”和“傍”字,将“新水”“残烟”人格化,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雨后黄昏时,积水在青草丰茂的路上自由地向低洼处流淌,袅袅的炊烟还盘旋在被绿杨簇拥的村庄上的情景。 (3分)展示了一幅雨后塞外草原雄浑壮观的图景。(2分)

  (三)14. 名篇名句默写(10分)

  ⑴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⑵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⑶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⑷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⑸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⑹何陋之有

  三、现代文阅读(15分)

  15.(1)(5分,选对一项3分)(1)A B (A项,本文使用的手法有:倒叙手法;以小见大;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B项,前面读经是为了净化心灵,后面说“有时读不读经都是无关紧要的事”,是因为作者从老人那里感受到了人情美、生活美,同样净化了心灵。)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答案示例:①作者运用外貌、语言描写“一袭布衣”“馄饨完全是用精肉做成”表现老人平凡、朴实、真诚。②通过叙述老人的“不有失尊严的大声嚷,而用木鱼做讯号不搅扰他人”表现他心灵高贵。③通过写“每天凌晨木鱼声总是响进窗口”从侧面表现他勤劳。④作者运用描写、叙述相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使卖馄饨老人的形象生动而感人。(一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每点方法1分,结合内容 1分,满分4分)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应该结合全文内容去找,找一些能反映人物性格的语句来作答,然后加以归纳概括。

  考点: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层次为C 。

  (3)这一思想的内涵有:①真正的美具有淳朴、本真、自然的特点,感受美要用心体会平凡的生活美、人情美。②老人生活在社会底层,几十年如一日地在深夜卖馄饨谋生,但却不愿有失人格尊严地大声叫唤,于是选择了木鱼,以便“让清醒者可以听到他的呼唤,却不至于中断了熟睡者的美梦”,过着平淡朴实而又保持自己尊严的生活,显示着大美。③透过现实生活,作者感悟到了老人平凡的生活美、人情美,领悟了人生真谛。明白了感受生活中真正的美同样可以净化人的灵魂的道理。 (开放性题目,意思方向对即可,每答对一点得2分,满分6分)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可从全文内容、作品主题、人物品德、题目句子等方面入手。

  考点:探究题,要审清题目要求,从文本出发提出自己的见解,感悟。能力层级为探究F。

  四、语言运用题(11分)

  16. (3分)【参考答案】 新春对联——翠柳迎春千里绿

  教师办公室——桃李满园春绣绵 芝兰绕阶座凝香

  17. (3分)【参考答案】流星尘埃 影响 气候

  【解析】 本篇新闻主要报道流星尘埃可能对气候产生重大影响的理论,找关键词的意思就是要找出能概括这篇新闻的三个主要词语或短语。

  18. 【答案】 (1). ①“腹有诗书”是基础 (2). ②先有文化 (3). ③理论之树就会枝繁叶茂(对1处1分,对2处3分,对3处5分)

  【解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语言文字的运用的一道题目,要对文段进行总体的分析,答题时注意分析前后句的关系。本题第一空根据前面的“从文化自信与理论自信的关系看”和“‘气自华’是自信的结果和表现”得出“‘腹有诗书’是基础”;第二空由后面的“再有理论”得出“先有文化”;第三空根据“文化之根伸得广、扎得深”得出 “理论之树就会枝繁叶茂”。

  五、19.作文

  作文评分参考标准

  1.作文60分,立意符合题意,语言通顺,结构清晰,切入分为43分;

  2.偏离题意(30—35分);

  3.离题、文体四不像(30分以下);

  4.字数不够,600—700字(35—38分;每少50字扣1分);

  5.字数少于600字(完篇30—34分;不完篇29分以下);

  6.题目漏写,扣2分;

  7.卷面不清,字迹潦草,扣2分;

  8.错别字(一字扣1分,5分封顶)。

  附:【文言文译文】

  荆轲是卫国人。他的祖先是齐国人,后来迁移到卫国,卫国人称呼他庆卿。到燕国后,燕国人称呼他荆卿。

  荆卿喜爱读书、击剑,凭借着剑术游说 卫元君,卫元君没有任用他。此 后秦国攻打魏国,设置了东郡,把卫元君的旁支亲属迁移到野王。

  荆轲漫游曾路经榆次,与盖聂谈论剑术,盖聂对他怒目而视。荆轲出去以后,有人劝盖聂再把荆轲叫回来。盖聂说:“刚才我和他谈论剑术,他谈的有不甚得当的地方,我用眼瞪了他;去找找看吧,我用眼瞪他,他应该走了,不敢再留在这里了。”派使者到荆轲住处询问房东,荆轲已乘车离开榆次了。派去的人回来报告,盖聂说:“本来就该走了,之前我用眼睛(瞪他)威吓了他。”

  荆轲漫游邯郸,鲁句践跟荆轲博棋,争执棋路,鲁句践发怒呵斥他,荆轲却默无声息地逃走了,于是不再见面。

  荆轲到燕国以后,喜欢燕国一个以宰狗为业的人和擅长击筑的高渐离。荆轲特别好饮酒,天天和那个宰狗的屠夫及高渐离在燕市上喝酒,喝得半醉以后,高渐离击筑,荆轲就和着节拍在街市上唱歌,相互娱乐,不一会儿又相互哭泣,身旁像没有人的样子。荆轲虽说混在酒徒中,可是他为人却深沉稳重,喜欢读书;他游历诸侯各国,都是与当地贤士豪杰、德高望重的人相结交。他到燕国后,燕国隐士田光先生也友好地对待他,知道他不是平庸的人。

  过了不久,适逢在秦国作人质的燕太子丹逃回燕国。太子说:“希望能通过先生和荆卿结交,可以吗?”田光说:“遵命。”于是立即起身,急忙出去了。太子送到门口,告诫说:“我所讲的,先生所说的,是国家的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田光俯下身去笑着说:“是。”田光弯腰驼背地走着去见荆卿,说:“我和您彼此要好,燕国没有谁不知道。如今太子听说我盛壮之年时的情景,却不知道我的身体已力不从心了,我荣幸地听他教诲说‘燕国、秦国不能并存,希望先生(在这个问题上)用心考虑’。我私下和您不见外,已经把您推荐给太子,希望您前往宫中拜访太子。”荆轲说:“谨遵教诲。”

  高一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

  第Ⅰ卷 阅读题(共78分)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北宋哲学家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既是先贤圣道,亦隐喻家国大义。因此,家国情怀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从未缺席的主题。诗词中的家国,既有“边塞况味”,也有“忧国忧民”。

  “边塞况味”,莫如盛唐四大边塞诗人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他们开启了中国边塞诗词的巅峰之门。王昌龄有感于汉将李广的英雄气概而作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句句宣誓,字字慷慨,尽显盛唐人保家卫国的决心。王之涣留存于文学史的诗作已不多,但《凉州词》的余响不绝于耳,尤其是那两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与杨柳,春风与玉门关,离家已经平添几分忧思,而更为堪忧的是,面对这茫茫荒漠,连表达思念的杨柳枝都找不到。玉门关,自古就隐喻着边塞情绪,诗人把它放在这里,更显回乡之路漫长悠远。忧愁虽然有,但比忧愁更强烈的是慷慨,乡愁之上,还有家国荣誉,这远远高于个人悲情。边塞将士们的坦荡着实令人叹服。于是,我们不难理解,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何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悲壮却不凄凉了。

  “忧国忧民”诗词所体现的则是国与民在争战中的苦难。忧国,既有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又有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更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捐躯赴国难”这面旌旗下,辛弃疾一腔热血奔赴《破阵子》,陆游逝前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殷切期待。忧民,最深情的则非杜甫莫属了。朱熹论杜甫人格,将他与颜真卿、诸葛亮、韩愈、范仲淹并举为“君子”,意为“品格高尚”的人。朱熹认为他们“其所遭不同,所立亦异,然求其心,则皆光明正大,疏畅洞达,磊磊落落而不可掩者也”。杜甫的“磊磊落落”是他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他的“三吏”“三别”像一部史诗,记录着战争中百姓的艰辛。“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的年轻人,“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的老人,“存者无消息,死者为沉泥”的受难者,这些形象直指人心。杜甫爱民之情丹心耿耿,情义相照。

  家国情怀,成为中国古典诗词积淀于文化中的审美基因。它深隐于华夏灵魂深处,昂而不傲,光而不妖。它内敛、融达,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种文化自信与古典诗词偕隐同行,玲珑剔透,流光溢彩,超越了空间,点亮了时代,烛照千秋,辉映未来。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家国情怀是中国古典诗词永恒主题之一,使得张载名言具有“先贤圣道,家国大义”。

  B.文中的“边塞况味”,或表现为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或流露出比乡愁更强烈的家国荣誉。

  C.文中引用《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诗句,意在表达王昌龄对李广英雄气概的敬佩。

  D.朱熹认为“君子”就是“品格高尚”的人,尽管他们遭遇各不相同,但其“磊磊落落”中必然有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第一段引用张载名言,对其解释后,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B.作者以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例,意在论证即使在乡愁如此浓郁的诗里,家国情怀也未曾缺席。

  C.文章二、三两段从边塞况味到忧国忧民层层深入地论述了古典诗词的家国情怀。

  D.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古典诗词中的家国情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唐代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诗人,共同开启了中国诗歌的巅峰之门,他们成就了无与伦比的盛世唐朝。

  B.先贤们的“忧国”体现在为国奉献的义勇和担当上,而身处和平盛世的我们,更应该做好“爱国”的本分,这就是一种家国情怀的传承。

  C.家国情怀积淀于中国古典诗词的字里行间,深隐于民族血脉的薪火相传,它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

  D.文章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挖掘出我国古典诗词的文化价值,让我们在认同中传承,在践行中坚定信心,这恰是对文化自信的具体阐释。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一6题。

  秋来查干湖

  李旭光

  查干湖美,美在秋天。秋湖的长天,极为疏朗。站在环湖路上,依稀看得见天宇的穹顶与湖水交割的弧线。惊鸿照影,间或掠过几朵祥云。夜幕乍落,伫立在湖岸高坡上的妙因寺,不时传出阵阵晚课的钟鼓和诵经的吟唱,剪影里,空气也凝固了一般。到了晓夜当空,繁星拱月时,天上湖中,已辨不出哪里是真实的,哪里是虚幻的。

  查干湖美,美在秋水。秋水如娴静而又落落大方的少妇,深邃的眼睛定定地凝视着你。从松花江引入湖中的百里运河,已放慢了流速,使得这时的湖水波澜不惊,清澈见底。泥沙已经淘尽,水中的游鱼和水草分明可见。夏日肥得如油的湖水,已经显得清瘦,是湖水中的鱼虾和健硕的蒲苇把它的营养吸吮殆尽。湖水从暑热变为秋温,鱼儿多半向湖的深处游去,垂钓的人们便懒于来此蹲守。随着秋一天天走向肃穆,湖区的游人也少了许多,但仍有不少老人、情侣、画家、摄影家、迁客骚人来此小住。与其说是游湖,莫若说是人生的一次悄然回眸。

  查干湖美,美在秋草。轻露染过的蒲草依然葱郁滴翠,很深的一截还在水里,蒲棒却透出橙黄。渔民介绍,蒲棒采摘下来,可以作为驱赶蚊蝇的香炷,一支蒲棒,可以燃上几个小时。有些地方用蒲草做床垫,铺在下面厚厚的、暖暖的,还散发着蒲香,销路很被看好。秋苇比起蒲草来,要更美些,更张扬些,更浪漫些。一枝枝、一簇簇,泛着轻黄的舒展的苇叶,就像跳藏族舞的姑娘,张开双臂,弓起腰肢,献出哈达。而泛着油光的银白色的芦苇花,在风中柔软地散落开,烈火呼啸般地狂舞。修长的苇秆,接踵摩肩,竹林般地森然列阵。待到湖上结冰时,这些蒲草和芦苇都要被渔民割掉。割去固然可惜,但为了将一腔热血回报养育它们的大地,为了来年春天新生命的再一次萌发,想一想,也就释然了。湖中还有铺天盖地的菱角与荷花。花期过后,尚有一片片圆得可人的叶子浮在湖面,新绿里透着油一般的光泽,圆叶的下面,是一枝细蔓连到湖床。这时,肥硕的菱角,黑黝黝的已经成熟。记得小时候开那达慕大会时,总有一些小商贩,将菱角煮熟后对半切开,用粗瓷碗盛着叫卖。孩子们用菱角那略朝里弯曲的锋利的尖儿,把果肉从菱角壳里抠出来,送到嘴里,吃起来真香。荷花的莲蓬籽,连同泥里鲜嫩稚白的藕都已成熟,渔民们却不舍得去捡拾,任由它们在湖中自在地散落,肆意地蔓生。

  秋天的查干湖,是水鸟的王国。从8月底到10 月初,在北国圣水中完成季节性侨居、顺便又繁衍后代的候鸟,几十万只之众,从四面八方向湖中翔集。对水禽颇有研究的鲍鹏友局长告诉我,这里面有天鹅,有丹顶鹤、白鹤、灰鹤、苍鹭、白鹳,有大雁以及其他近百种水禽,其中,光是野鸭,就有针尾鸭、绿头鸭、赤颈鸭等20多种。一时间,湖中用来接待“客人”的蒲苇显得容量不足,鸟儿们吵闹着、争抢着、嬉戏着,一边庆幸着对圣湖的占领,一边抓紧时间在这里捕鱼啄虾,补充能量,同时讨论着生活琐事,谋划着南归的路线。

  秋天,湖中的鱼也肥了。南湖的水草茂密,草根鱼、青根鱼长得特别快。夏天到南湖垂钓,听到“咔哧”“咔哧”,那是草根鱼进食的声音,“咯嘣”“咯嘣”的声响则是青根鱼的。青根鱼被渔民归类为牙鱼,它们非常爱吃田螺、河蚌等贝类,因此青根鱼的牙床后面有个冲压床一样的凹凸槽,骨头自然是极硬的。渔民在食用青根鱼前,都要先把这块骨头取出来,做成小饰件。青根鱼的肉雪白、细腻,口感极爽,是湖中的上佳之品。每年冬捕时,南湖的青根鱼一出水就极畅销,大的四五十斤重,一两米长,一斤就要卖到100多元钱。在北湖,鲢鱼、鳙鱼、鲤鱼、湖虾,俱为上佳之品。尤其是北湖的鳙鱼,俗称胖头鱼,是经过国家认证的绿色有机食品。冬捕时,湖面上人潮涌动,车如穿梭,冰晶雪国里蒸腾着节庆的热浪。

  秋天的查干湖,最美的还是渔民。春天投放鱼苗,夏天管护,到了秋天,终于眼见着湖里的鱼肥了、大了,将整个湖都胀满了,渔民便美在了心里。他们这时开始收拾冬网,做着冬捕的准备。干活累了,几杯酒落肚儿,他们在一起海吹神聊,什么泥鳅用皮肤、肠道呼吸啦,胡罗鱼要在河蚌里产卵啦,老头鱼会冬眠啦,更别有一番情趣。

  (选自《中国散文精选》)

  4.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与其说是游湖,莫若说是人生的一次悄然回眸”是说,游湖契合着人们对人生美好的眷恋之心,游湖看到的不只是湖中美景,还有人生过往的回忆。

  B.本文语言清新优美,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来展现秋天的查干湖之美,以“查干湖美,美在秋天”为开头,照应题目,以它为主线,脉络清晰。

  C.第4段对秋鸟进行了详细描写,不仅用数字写出了水禽的数量之多,种类众多,而且生动地描述了鸟儿们的争抢、捕食的场景和它们的靓丽的身影。

  D.菱角煮熟对半切开,用菱角把果肉抠出来吃;渔民食用青根鱼,把硬骨头取出来做成精美饰件。这些写出了查干湖的生活场景和当地人的慧心巧思。

  5.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第3段画线的句子。(6分)

  6.查干湖的秋天美在哪些方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文概括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54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2题。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B. ①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②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

  C. ①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②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D. ①吾其还也 ②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

  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③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④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⑤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⑥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⑦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⑧项伯杀人,臣活之

  A.①⑦/②/⑥⑧/③④/⑤ B.①④/②③/⑥⑧/⑤⑦

  C.①⑤/②⑧/④⑥/③⑦ D.①⑦/②/③⑧/④⑥/⑤

  9.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不全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3分)( )

  A.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B.可以解燕国之患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D.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10.下列文言特殊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②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③大王来何操 ④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⑤以乱易整,不武 ⑥夫晋,何厌之有

  ⑦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⑧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

  A.①⑦/②④/③⑥/⑤⑧ B.①⑧/④⑤/③⑥/②/⑦

  C.①/②④/③⑥/⑤⑧/⑦ D.①⑦/④⑤/③⑥/②/⑧

  1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所著。《左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B.徐志摩,新月派诗人。他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词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完美地演绎了三美理论。

  C.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以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乐府”等。词有定调,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根据字数多少,词可以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D.西汉末刘向编定的《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着重记录了谋臣策士的策略和言论。

  12.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古人设宴,对座次安排十分讲究。宴会一般在室内举行,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最卑是坐东面西。《鸿门宴》中项王等人的坐向体现了座次的尊卑。

  B.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激情昂扬。

  C.九宾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

  D.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君王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21分)

  鲁丕,字叔陵,性沉深好学,孳孳不倦,遂杜绝交游,不答候问之礼。士友常以此短之,而丕欣然自得。遂兼通《五经》,以《鲁诗》、《尚书》教授,为当世名儒。建初元年,肃宗诏举贤良方正,大司农刘宽举丕。时对策者百有余人,唯丕在高第,除为议郎迁新野令视事期年州课第一擢拜青州刺史务在表贤明慎刑罚七年坐事下狱司寇论。

  元和元年征,再迁,拜赵相。门生就学者常百余人,关东号之曰“《五经》复兴鲁叔陵”。赵王商尝欲避疾,便时移住学官,丕止不听。王乃上疏自言,诏书下丕。丕奏曰:“臣闻《礼》,诸侯薨于路寝,大夫卒于嫡室。死生有命,未有逃避之典也。学官传五帝之道,修先王礼乐教化之处,王欲废塞以广游宴,事不可听。”诏从丕言,王以此惮之。其后帝巡狩之赵,特被引见,难问经传,厚加赏赐。在职六年,嘉瑞屡降,吏人重之。

  永元二年,迁东郡太守。丕在二郡,为人修通溉灌,百姓殷富。数荐达幽隐名士。明年,拜陈留太守。视事三期,后坐禀贫人不实,征司寇论。十一年复征,再迁中散大夫。时侍中贾逵荐丕道艺深明,宜见任用。和帝因朝会,召见诸儒,丕与侍中贾逵、尚书令黄香等相难数事,帝善丕说,罢朝,特赐冠帻履袜衣一袭。十三年,迁为侍中,免。永初二年,诏公卿举儒术笃学者,大将军邓骘举丕,再迁,复为侍中、左中郎将,再为三老。五年,年七十五,卒于官。

  (节选自《后汉书•鲁丕传》)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后坐禀贫人不实 坐:因…获罪

  B.诏从丕言 从:听从

  C.帝善丕说 善:赞许

  D.士友常以此短之 短:短处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除为议郎/迁新野令/视事期年/州课第一/擢拜青州刺史/务在表贤明/慎刑罚/七年/坐事下狱司寇论

  B.除为议郎/迁新野令/视事期年/州课第一/擢拜青州刺史/务在表贤明/慎刑罚/七年坐事/下狱司寇论

  C.除为议郎/迁新野令/视事期年/州课第一/擢拜青州/刺史务在表贤明/慎刑罚/七年坐事/下狱司寇论

  D.除为议郎/迁新野令/视事期年/州课第一/擢拜青州/刺史务在表贤明/慎刑罚/七年/坐事下狱司寇论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鲁丕沉稳好学,孜孜不倦。为了求学,他不惜和朋友断绝交往,对别人的问候也不答礼,由此引发了儒士朋友们的不满。

  B.鲁丕知书达理,坚持原则。面对赵王躲疾,鲁丕制止并给皇上上书,严正指出学校是修习先王礼乐教化的地方。

  C.鲁丕学有所成,终成名儒。他兼通《五经》,用《鲁诗》《尚书》教授学生,成为当时著名儒者,后来通过科举考试做了官。

  D.鲁丕才能突出,多次得到皇上的厚爱。朝廷会见,他的辩论得到皇上的认可,退朝后,他得到皇上的衣物赏赐。

  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时侍中贾逵荐丕道艺深明,宜见任用。(见文中划线处)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荆轲刺秦王》)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三)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7—18题。

  溪上遇雨二首(其二)

  崔道融

  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

  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

  17.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此诗前两句写出了夏雨的特点:来速疾,来势猛,雨脚不定。

  B.第三句中的“我”大吃一惊,因为滚滚乌云携带着骤雨,忽然泻到自己头上。

  C.诗人通过“遇雨”者表情的变化,先是“坐看”,继而“忽惊”,直接写出了夏雨的瞬息变化,难以意料。

  D.这首诗咏夏雨,令人可喜可愕,富有生活情趣。

  18.古人讲究“炼字”,试赏析诗中一“衔”一“喷”的表达效果。(6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6分)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承上启下,由眼前之景引发对往昔回忆的句子是“ , 。”

  (2)李商隐《代赠》中借物喻人,与“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同向春风各自愁。”

  (3)《七律•长征》中毛泽东运用夸张对比手法,将高大绵延的山峰视为平常之物,表现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诗句是“ ,乌蒙磅礴走泥丸。”

  (4)徐志摩《再别康桥》中用“但我不能放歌, 。”两句诗把读者由梦境拉回现实。看似“无言”,却饱含作者离别时的惆怅之情。

  (5)《荆轲刺秦王》中表现送别人受荆轲“慷慨羽声”感染的句子是:“ ,发尽上指冠。”

  第II卷 表达题(共72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在网络的百舸争流中,网红的草根气息非常浓郁,区别于精英文化、庙堂文化的“高大上”,网红浑身上下充满着草根色彩,让大众一下子引为“知己”。( ),可以说,“成也网络,败也网络”。网红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放大,与网民的审美、欲望、审丑、娱乐、臆想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如今的文化圈,特别是大众文化圈,已经不再单纯。电影、电视、文学、音乐、传统艺术等,这些领域需要综合性的文化沉淀,而平民狂欢造就的网红更多地被许多人视为“一种喧嚣的泡沫”。多元化时代,有人看厌了喧嚣和浮华而备感失望,也有人因为数不清的自由选择而 。

  网红可以说是“应时而生”,无数普通人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解构了许多现实社会的边际与禁忌,重构了一个 的世界,“因此,我们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对待网红,给他们创造更加开阔的空间,没有必要一味 。对网红身上出现的一些问题,不应该 和干预,而应该留给市场进行调节,并在大众审美能力进一步提高的基础上,促进网红自身的进步与成熟”。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网红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欲望、审丑、娱乐、臆想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

  B. 网红的走红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娱乐、欲望、审丑、臆想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

  C.网红的走红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审丑、欲望、臆想、娱乐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

  D.网红的走红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审丑、娱乐、欲望、臆想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

  2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因此,网红的成功捷径,决定了他们很容易陷入昙花一现的命运

  B.因为区别于精英文化、庙堂文化,所以网红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C.不过,网红的成功捷径,决定了他们很容易陷入昙花一现的命运

  D.不过,因为精英文化、庙堂文化,网红很容易陷入昙花一现的命运

  2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如鱼得水 充满生机 吹毛求疵 颐指气使

  B.如鱼得水 充满生机 求全责备 横加指责

  C.游刃有余 充耳不闻 求全责备 颐指气使

  D.游刃有余 充耳不闻 吹毛求疵 横加指责

  23. 下列各句中,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分)( )

  A.拙作奉上,自己总觉得惶恐不安,望哂笑之余,不吝赐教。

  B.你的文稿,我已看见,对其中不妥当的几处,我斗胆加以斧正。

  C.尽管只是绵薄之力,但他费了很大的劲,我们应该感谢。

  D.咱们分手时你送我的礼物,我一直惠存着。

  四、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岁分四时,春日的和风细雨,夏日的荷香蝉鸣,秋日的黄菊高天,冬日的白雪寒梅;日有早晚,早晨的清露初阳,傍晚的归鸟落日;地分南北,塞北的大漠草原,江南的烟雨杏花;城乡有异,城市的热闹喧嚣,乡村的质朴宁静……放眼望去,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时一地,皆有风景。

  请你写一篇散文,可以表达风景给予人的美感享受;可以抒发风景触发的情思;也可以从风景中生发人生哲理。

  要求:①结构清晰②表达流畅③字迹工整④不少于800字。

  语文学科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答案:B【解析】A项“家国情怀使得张载名言具有“先贤圣道,家国大义”表述错误,因果倒置;C项“文中引用《出塞》的目的是证明边塞况味中体现出的家国情怀;D项“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只是突出杜甫特征,不是“他们”的共同特征,偷换概念。

  2.答案:C【解析】二、三段不是层层深入的论述结构,是并列,由第一段最后一句话看出。)

  3.答案:A【解析】“他们成就了无与伦比的盛世唐朝,于文无据,说法绝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4.C【解析】文中没有描述鸟儿 “靓丽的身影”,于文无据

  5.参考答案: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2分)从苇叶、苇花、苇秆等方面描写了芦苇的张扬、浪漫的美,看似柔弱,却森然列阵,生动形象。(2分)表达了作者的赞赏喜爱之情。(2分)

  6.参考答案:①风景美。天气舒朗,秋水娴静,秋草成熟,候鸟翔集,秋鱼肥美。(1分)②人美。渔民辛勤劳作、生活方式质朴,也是生态环境的维护者。(2分)③生态美。原生态的渔猎文化。水与生命,植物与动物,天、地、人之间的和谐。(1分)表达了作者对查干湖的热爱,对这种生活、文化的眷恋守护之情。(2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54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8分)

  7.答案:C 【解析】A①助词,不译,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代词,代指沛公;B①连词,表转折;②连词,表修饰;C①②都是“替”的意思;D①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②代词,他的

  8.答案:D 【解析】①⑦ 名词用作动词,②形容词用作动词,③⑧使动用法 ④⑥意动用法,⑤名词用作状语。

  9.答案:【解析】A惊愕不是古今异义词。

  10.答案:C【解析】①定语后置句,②④被动句,③⑥宾语前置句,⑤⑧判断句,⑦状语后置句。

  11. 答案:B 【解析】“三美”主张为闻一多提出。

  12. 答案:B 【解析】变徵之音声调悲凉。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21分)

  13.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D项中“短”是动词,意为“说别人的坏话,诋毁”。

  14.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先通读语段,把握大概内容,辨别表达方式,这个语段主要是叙述曹丕的政绩和为政态度。故可抓住人名;然后找断句的标志,先易后难。先抓名词、动词,再抓特殊句式。名词(代词):“议郎”“新野令”“州课”;谓语动词:“除”“迁”“视事”“擢”“表”“坐”等。借助这些内容即可断开。

  15. 答案:C【解析】解答此题要整体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对原文中关键细节的理解。可使用假设法与代入法,与选项所在段落进行比对:如此题选项C对应原文第一段,鲁丕是建初元年,由大司农刘宽举荐的,并非选项所说的“后经科考为官”。

  16.参考答案:

  (1)这时侍中贾逵推荐鲁丕精通经术,应该被任用。(注意“荐”“道艺”“深明”和被动句)(4分)

  (2)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来归附我,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私利,而伤害了德行高尚之人的心意,希望您再想想别的办法。(注意 “穷困”“以”“长者”“足下”)(4分)

  (3)我派军队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注意“所以”“出入”“非常”和判断句)(4分)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查的必考内容。文言文的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语句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

  (三)古代诗歌阅读(9分)

  17. 答案:C【解析】不是直接写出,是侧面烘托

  18.参考答案:①衔,含着。“衔”字将黑云拟人化了,形象生动地体现了雨从云生的景象。②喷,喷洒。“喷”字不但把黑云拟人化,形象生动,而且写出了雨的力度,给人一种猛烈浇注的感觉。(6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6分)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芭蕉不展丁香结

  (3)五岭逶迤腾细浪

  (4)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5)士皆瞋目

  三、语言文字运用

  20.答案: D【解析】原句有三处语病:第一处是主谓搭配不当,句子中心意思是说网红走红的原因,所以应改为“网络的走红”;第二处是句式不当,应该是被动句;第三处是语序不当,“审美”与“审丑”结构一致,意义相对,应放在起,“欲望”与“臆想”意义更接近,应放在一起。

  21. 答案: C【解析】从“成也网络,败也网络”看,该文段涉及网红的成与败,前面说了“成”,空缺处该说“败”;由“成”到“败”,是转折关系;另外,网红之“败”,根源在于“成”的途径。

  22. 答案:B 【解析】①游刃有余:形容经验丰富,技术熟练,解决问题毫不费力。如鱼得水:好像鱼得到水一样,比喻遇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②充满生机:充满了活力,蓬勃向上。充耳不闻:形容有意不听取别人的意见。③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吹毛求疵:故意挑别人毛病,寻找差错。④颐指气使:形容有权势者随意支使别人的傲慢神气,句中没有傲慢之意。横加指责:不讲道理地批评或挖苦别人。符合语境。

  23. 答案:A【解析】B“斧正”,请别人修改文章的敬辞。C“绵薄之力”,指微不足道的力量,谦辞。D“惠存”,敬请保存,敬辞。

  【文言文参考译文】

  鲁丕,字叔陵,性格深沉,喜欢学习,孜孜不倦。于是断绝了朋友间的交往,对别人的问候也不回礼。儒士朋友们常因此说他的坏话,但他欣然自得。终于兼通《五经》,用《鲁诗》、《尚书》教授学生,成为当时著名儒者。建初元年,肃宗下诏让各郡推举贤良方正的人士,大司农刘宽推举鲁丕。当时参加回答策问的有一百多人,只有鲁丕成绩最优异,被任命为议郎,升为新野县令。任职一年之后,州郡考核官吏政绩,(鲁丕)获第一名,被提拔任命为青州刺史。鲁丕致力于表彰贤良之人,谨慎地行使刑罚。建初七年,他因事获罪而被捕入狱,送交司寇论处。

  元和元年又征召鲁丕,两次升迁他,让他担任赵相。学生到他门下学习的人常有一百多人,关东号称他为“《五经》复兴鲁叔陵。”赵王刘商曾经想躲避疾病,挑个吉利的日子搬进学校,鲁丕制止,不听。赵王于是就上书,皇帝下诏书给鲁丕。鲁丕上书说:“我听说依《礼记》,诸侯要死在正宫,大夫死在正室。生和死都是命中注定,没有逃避的制度。学校是用来传授五帝的学说,修习先王礼乐教化的地方,赵王想废止学校来扩大游乐的场所,这样的事情不能听从。”诏书命令听从鲁丕的意见,赵王因此而惧怕他。后来皇上巡视到赵,鲁丕特别被召见,皇上考问他经书注释,丰厚地赏赐了他。任职六年,祥瑞的征兆多次出现,官吏平民都很敬重他。

  永元二年,鲁丕升任东郡太守。他在二郡时,为百姓修沟渠灌溉田地,百姓富足。多次推荐隐居的名士。第二年拜任陈留太守。在职三年,因上报贫困人数不实获罪,受召交司寇论罪。永元十一年又受征召,两次升迁后任中散大夫。这时,侍中贾逵推荐鲁丕精通经术,应加任用。和帝趁着朝会之时,召集儒士们,鲁丕和侍中贾逵、尚书令黄香等人辩论几个问题,和帝赞许鲁丕的说法,退朝后,特别赐给他帽子、头巾、鞋袜、衣服一整套。永元十三年,升任侍中,罢官。永初二年,皇帝下召命令公卿推举精通儒学的人,大将军邓骘推举鲁丕,两次升迁后,又任侍中、左中郎将,再任三老。永初五年,鲁丕七十五岁,在官任上去世。

  2019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24分)

  1.下列词语中,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寥廓 瞳(tóng)孔 不屈不挠(ráo) 蹑手蹑脚

  B.苔(tái)藓 狙(zǔ)击 一愁莫展 昂首阔步

  C.编辑 塑像 直栏横槛(jiàn) 烟熏火燎(liǎo)

  D.瓦砾(lì) 倒坍(tā) 凝眸远眺 色彩斑斓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2分)

  A.“四大名著”除《红楼梦》外,其他几部都是当时的通俗小说,但这并不构成对它们经典性的否定。同理,以是否属于通俗小说来评判金庸武侠小说文学价值的高低,无异于舍本逐末。

  B.在行驶的车辆上,任何试图干扰正常驾驶的行为,都应该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只是口头教育警告了事,无疑是姑息养奸。

  C.随着中国战队IG以3比0拿下英雄联盟世界总决赛的冠军奖杯,电竞游戏成为一项全民体育运动的潮流已难以阻挡。与此同时,主流社会对蔚然成风的电竞游戏带给青少年负面影响的担心也在加重。

  D. 无数次的网络狂欢后,传统新闻业的严冬已至。我们发现,重大事件中的媒体缺席已成为一种常态,我们从社交媒体上看到的多是骇人听闻的明星八卦。

  3.下列对文章内容解读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劝学》是《荀子》首篇,文章以荀子的“性善论”思想为基础,取类譬喻,层次分明地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以及学习应该采取的态度和方法。

  B.《阿房宫赋》先用近三分之二的篇幅铺叙了阿房宫兴建及其毁灭的情况,总结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教训,最终向秦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

  C.辛弃疾写词多用典,有人说他好卖弄学问,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的典故,多为和“京口”有关的古事古人,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作者的愤懑、隐忧之情。

  D.《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各色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大观园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

  4.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参:检验。

  B.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际:边界。

  C.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殆:几乎。

  D.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杳:深远。

  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盘盘焉,囷囷焉

  B.金就砺则利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相与枕藉乎舟中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不赂者以赂者丧 洎牧以谗诛

  6.下列各句子中加点词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2分)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C.思厥先祖父 D.徘徊于斗牛之间

  7. 下列各句中不含有借代手法的一项是(2分)

  A.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 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C.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D.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8.下列对《呐喊》和《边城》两部作品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边城》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茶峒为背景,描绘了湘西边地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故事,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

  B. 《呐喊》这本短篇小说集的思想内容很丰富:《祝福》对吃人的封建礼教思想进行了揭露;《一件小事》对知识分子自身卑微的灵魂进行批判;《药》对新旧时代交替和辛亥革命成果进行深刻反思。

  C. 小说《边城》用三次端午节串起了整个爱情故事。第一次端午节,翠翠巧遇傩送,两人暗生情愫;第二次端午节,翠翠去看赛船,傩送外出,天保和翠翠结识;第三次端午节,翠翠无意中知道了傩送宁要渡船不要碾坊的爱意。

  D. 《狂人日记》既采用现实主义的方法,写出了一个真实的“迫害症”精神病人;又采用了象征主义的手法,在狂人的臆想疯话中寄寓着深刻的真理,清醒的精神品格。

  9.《边城》让我们了解了许多湘西民俗,请阐释“车是车路,马是马路”是哪两种求婚方式?(4分)

  10. N先生、七斤嫂、方玄绰、单四嫂子这些人物分别对应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哪几篇作品?(4分)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上枢密韩太尉书

  宋•苏辙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年十有九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注】周公、召公:西周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都曾辅佐武王灭商。召虎:周宣王时名将、贤臣;方叔:西周周宣王时卿士,曾率兵车三千辆南征荆楚,北伐玁狁。

  11. 下面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称其气之小大 称:称赞

  B. 恐遂汩没 汩:迅速

  C. 恣观终南、嵩、华之高 恣:尽情

  D. 未能通习吏事 通:普遍、全

  12.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 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

  B. 气可以养而致 而后知天下之巨富

  C. 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 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

  D. 太尉以才略冠天下 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

  13. 下面对本文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苏辙以秦汉时的古称“太尉”称呼韩琦,表达了对韩琦的一种崇敬之情。而“上”,体现了苏辙对韩琦彬彬有礼的态度。

  B.苏辙认为,写文章的人要善于“养气”。孟子、司马迁二人的文章,都不是学出来的,而是因为“气”充满在他们心中。

  C.苏辙认为养气有两个途径:内心修养和外在阅历。关于内心修养,举了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例子,这也是他在本文重点强调的。

  D.苏辙在文中颂扬韩琦在内政、领兵方面的卓越才干,是为了表明欲见之意,这也是他写信的的主要目的。

  14.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4分)

  (1)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3分)

  (2)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3分)

  (3)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4分)

  (4)句读之不知,或者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4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7题。

  答张十一功曹

  唐•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 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 踯躅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知死所, 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 斗④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韩愈一生中两次遭贬,此诗是他首次被贬到广东阳山后的第二年春天作的。②筼筜(yún dāng),竹名,生长于水边。③踯躅:杜鹃别名。④斗:通“陡”。

  15. 首联所写环境有什么特点,请分析概括。(2分)

  16. 请简要赏析颔联写景的艺术特色。(4分)

  17. 本诗最后两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10分)

  18. 补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10分)

  (1)携来百侣曾游,。(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故不积跬步,;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3)生乎吾前,,吾从而师之。(韩愈《师说》)

  (4),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苏洵《六国论》)

  (5),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杜牧《阿房宫赋》)

  (6)驾一叶之扁舟,。,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7),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8)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14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1题。

  凤姐手里拿着西洋布手巾,裹着一把乌木三镶银箸,按席罢下。贾母因说:“把那一张小楠木桌子抬过来,让刘亲家挨着我这边坐。”众人听说,忙抬过来。凤姐一面递眼色与鸳鸯,鸳鸯便忙拉刘姥姥出去,悄悄的嘱咐了刘姥姥一席话,又说:“这是我们家的规矩,要错了,我们就笑话呢。”调停已毕,然后归坐。鸳鸯一面侍立,一面递眼色。刘姥姥道:“姑娘放心。”

  那刘姥姥入了座,拿起箸来,沉甸甸的不伏手,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给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个叉爬子,比俺那里的铁锨还沉,那里犟得过他?”说的众人都笑起来。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是一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掌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掌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他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掌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刘姥姥拿起箸来,只觉不听使,又说道:“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我且攮得一个儿!”众人方住了笑,听见这话,又笑起来。贾母笑的眼泪出来,琥珀在后捶着。贾母笑道:“这定是凤丫头促狭鬼儿闹的!快别信他的话了。”那刘姥姥正夸鸡蛋小巧,凤姐儿笑道:“一两银子一个呢,你快尝尝罢,冷了就不好吃了。”刘姥姥便伸了筷子要夹,那里夹的起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忙放下箸子,亲自去拣,早有地下的人拣了出去了。刘姥姥叹道:“一两银子,也没听见个响声儿就没了!”众人已没心吃饭,都看着他取笑。

  贾母又说:“这会子又把那个筷子拿出来了,又不请客摆大筵席。都是凤丫头支使的,还不换了呢。”地下的人原不曾预备这牙箸,本是凤姐和鸳鸯拿了来的,听如此说,忙收过去了,也照样换上一双乌木镶银的。刘姥姥道:“去了金的,又是银的,到底不及俺们那个伏手。”……

  一时吃毕,贾母等都往探春卧室中去闲话……凤姐儿忙笑道:“你可别多心,才刚不过大家取乐儿。”一言未了,鸳鸯也进来笑道:“姥姥别恼,我给你老人家赔个不是儿罢。”刘姥姥忙笑道:“姑娘说那里的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可有什么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个笑儿。我要恼,也就不说了。”

  19.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箸”是这场闹剧的道具,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而且,镶金嵌银的象牙箸,也折射了贾府所处的社会阶层及奢侈的生活。

  B.“众人先是一怔”的细节设置巧妙,这个无声的间歇时间,写出了刘姥姥的“笑话”出人意表,也使笑话的逗笑效果更能凸显。

  C.众人大笑的描写极精彩,有主、有次,有细描、有泛写,可谓一人一种姿态,细细一品,而又切合人物身份,反映了人物性格。

  D.刘姥姥的“笑话”引发贾府众人大笑,众人的笑里既有打破平时沉闷生活的惊喜,更有对这种不讲礼仪的粗陋鄙俗的蔑视与反感。

  20. 结合以上文本,简要分析刘姥姥形象。(6分)

  21. 刘姥姥逗乐众人的方法有哪些?请简要概述。(6分)

  六、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1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2—24题。

  边城的守望者——沈从文

  在湖南、四川、贵州三省接壤处的湘西境内,有一座小城叫凤凰,四周皆山,草木繁盛,百鸟和鸣,相传是因早年曾有凤凰栖于此而得名。

  沈从文就出生于这个偏僻、美丽、民风淳朴的地方。沈从文原名沈岳焕,从小聪明过人,记忆力特强,6岁开始入私塾读书。但私塾里呆板的生活引不起他半点儿兴趣,他常常逃学,去看染坊师傅踩着碾石,把布匹压得平整如镜;看豆腐作坊里衣着艳丽的苗族妇人一面用铜勺舀豆浆,一面轻轻地唱着歌引逗背包里的孩子;看面馆里头包青帕的大师傅骑在一条木杠上压面皮,再用又大又宽的刀子飞快地切剥……

  幼时的沈从文不愿循着社会和长辈安排的道路走,而是在自然的世界里率性发展着,这影响着他一生中对社会、人生、世界的认识,所以他在自传里说他读着私塾里小书的同时读着一本大书。

  1917年,沈从文15岁,刚刚小学毕业,被送到当地预备兵技术班,离开家乡,跟随当地部队在沅水流域漂流了5年。在这常人难以设想的痛苦生活中,他认识了中国一小角的人事与风土民情,为后来的创作打下了丰富的生活基础。

  1922年,“五四”运动余波未息,他受到报刊的影响,毅然放下枪,离开湘西,只身来到陌生的北京。在北京,他想进大学读书。到北大,接待人说他是“小学文化”,连报名费也退了回来。报考燕京大学,又被认为学历太浅,不够资格。最后,他决心用手中的一支笔打出自己的天下,从而开始了艰苦的创作历程。

  后来,他得到郁达夫、徐志摩的支持和鼓励,到北大图书馆当馆员,拼命读书,拼命写作。他的作品最早载于1922年的北京《晨报》副刊,接着又在《现代评论》《小说月报》上发表。早期作品大多描写湘西的乡俗民风和独特的生活,后来结集为《鸭子》《旅店及其他》《蜜柑》等。1934年,他发表了著名的中篇小说《边城》和散文《湘行散记》,并先后编辑北平和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成了“京派”作家代表人物之一。抗战爆发后,他离开北京逃难去云南,途经沅陵时,写作散文《湘西》、长篇小说《长河》。

  漂泊的生活,坎坷的经历,执着的追求,深刻的思想,边城的风情,使沈从文与他的创作成为20世纪中国文化界的一个独特现象,也成了边城的守望者的热点研究。人们嗟叹他的命运,推崇他的人格,研究他的作品,借他的精神荡涤自己的灵魂,吸取民族文化的精髓,重塑民族文化人格。他最著名的小说《边城》,更是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

  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文学家,沈从文细细致致地过滤生活,把粗糙拣走,把丑陋剔除,留下诗意,留下美好,给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保存一份永久的希望。

  1988年,沈从文病逝于北京,归葬于凤凰。山城之侧,沱江之畔,丹崖之下,一方矗立的皱石做了他的墓碑。让我们记住碑上的话吧: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他的塑像坐落山巅,多像一幅简洁的画啊,他静静地站着,刻满沧桑的额下,一双明澈的眼睛始终望着远方——那是人类的远景,嘴角一抹恬淡的微笑提醒着你:会好的,一定会好起来的。他就这样守望着,守望着边城,守望着人类的未来……

  (摘编自阿湄《边城的守望者》)

  【相关链接】

  ①谁又能想得到,这个只读过小学、连标点符号都不会用的乡下人,后来竟成了一个大作家,而且积累了深厚的学问,被他曾经想进去读书而不得的北京大学聘为教授,这真堪称中国20世纪文化史的一个奇迹!(常青《读阿湄〈边城的守望者〉》)

  ②建国后他离开文坛,进入古代文物研究领域,中国文学史的编纂者也曾把他排除在主流之外,但他在世界上所享有的盛誉却经久不衰。(刘敏《阿湄〈边城的守望者〉之思考》)

  2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沈从文的家乡凤凰小城处在三省接壤处,自然风光秀丽、有着神秘古老的传说,显然这是一个自然祥和、人杰地灵的美好之地。

  B.染坊师傅、豆腐作坊里妇人、面馆里大师傅等人的劳作,各种鲜活的生活场景,对沈从文的人生认识以及后来的文学创作有影响。

  C.沈从文被送到当地预备兵技术班,在沅水流域漂流了5年,经受了常人难以设想的痛苦生活,这些遭遇导致他的作品总笼着一层悲哀。

  D.沈从文在早期作品以及后来的《边城》中,描写湘西独特的民俗风情和小城生活,都带有美化色彩,是为了给人们一份永久的希望。

  2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评价,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沈从文到北京求学时处处碰壁,但他并未对自己的人生灰心,转而选择了创作,并为之刻苦努力,执着追求,开辟了一条崭新的人生道路。

  B.沈从文的创作除了自身的努力,也离不开郁达夫、徐志摩的支持和鼓励。《边城》的诞生,应该感谢“京派”作家们的提携帮助。

  C.“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这句话反映了沈从文的刚强,坚定,自信,以及对写作、人性、生命的哲学思考。

  D.《边城》以独特的艺术魅力,生动的乡土风情吸引了众多海内外的读者,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也奠定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E.这篇传记先总述沈从文的文学地位,后分阶段具体介绍沈从文的坎坷成长之路,描叙了一个有责任感、执着追求、思想深刻的文学家形象。

  24.怎么理解沈从文是“边城的守望者”? (6分)

  七、作文(60分)

  25.请以“那一点星光”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 C(A. 不屈不挠náo;B.狙击jū,一筹莫展;D. 倒坍tān)

  2. B(A. 舍本逐末:是指舍弃事物的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指轻重倒置。此处指用金庸作品的通俗性来评判其作品的价值,是指方向、方法不对,一定达不到目的,可改为“缘木求鱼”;B. 姑息养奸:由于无原则地宽容助长坏人坏事;C. 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属褒义词,此处可以改为“风靡一时”;D.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恐惧,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3. C(A. 荀子的思想基础是性“恶”论;B. 《阿房宫赋》是借古讽今的作品,是借秦的骄奢亡国向唐朝统治者发出警告;D. 《林黛玉进贾府》一回,大观园还没有兴建。)

  4. B(际:动词,交会。)

  5. D(A.焉:兼词,于之/形容词词尾,…的样子;B. 副词,就/副词,却;C. 乎:介词,在/句末语气词,表疑问;D. 以:介词,因为。)

  6. D(A.博学:这里指广泛地学习;B. 众人:这里指一般人;C. 祖父:这里指祖辈和父辈。)

  7. A(A.千堆雪:比喻;B. 管弦:借代,代指音乐;C. 烽火:借代,指金兵的劫掠;D. 纨绔、膏粱:借代,借指富贵子弟。)

  8. B(《祝福》选自小说集《彷徨》。)

  9.车路:指请人提亲,明媒正娶;马路:通过男女双方唱歌的方式自由表达爱意。

  10. 《头发的故事》、《风波》、《端午节》、《明天》

  11. A(称:与……相称)

  12. B(A. 之:代词/结构助词;B. 而:表顺承关系的连词;C. 然:连词,表转折/代词,这样;D. 以:介词,凭借/动词,认为。)

  13. C(本文重点强调的是“外在阅历”这一途径。)

  14.(1)这两位夫子,难道是常常拿着笔写作这样的文章就成功的吗?(“岂”1分;“尝”1分;“为”1分)

  (2)先前来京都应试,不是为了谋取区区的俸禄。偶然得到,也不是我所喜欢的。(“向”1分;“斗升之禄”1分;“其”1分)

  (3)等到后来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计策,这才招致了(灭亡的)祸患。(“至”1分;“以……为计”1分;“始”1分;“速”1分)

  (4)不知句读,有的人从师学习,不解疑惑,的人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学到了,大的方面却丢失了,我没有见到他高明的地方(宾语前置1分;“或”1分;“小学”1分;语句理解通畅1分)

  15. “山净”、“江空”写出了环境的空阔和纯净(1分);“哀猿”、“两三家”写出了环境的凄清和荒僻(1分)。

  16. “纤纤”、“艳艳”,使用叠词(1分);“竞”、“闲”,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写出了纤笋和杜鹃竞相生长、随意开放的自由勃发的状态。(2分)。

  17. 表达了君恩未报的遗憾;(1分)被贬边地、前途无法掌控的不甘;(1分)渴望回朝,再献余力的愿望;(1分)对年华已逝的感伤。(1分)

  【参考译文】

  太尉执事:辙生性喜好写作,对此思考很深。我以为文章是作者气质的显现,然而文章不是学了就能写好的,气质却可以通过加强修养而得到。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正气。”现在看来,他的文章宽厚宏博,充塞于天地之间,和他的气的大小相称。太史公走遍天下,博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之间的豪士俊杰交游,所以他的文章疏畅跌宕,颇有奇伟的气概。这两位夫子,难道是常常拿着笔写作这样的文章就成功的吗?这是因为他们的浩气表现在他的行为、他的相貌、他的谈吐和他的文章中,但自己并不曾觉察到。

  辙出生已经十九年了。我住在家中时,所交游的不过是乡间邻里的人,所见到的不过是几百里之内的事物,没有高山旷野可供攀登观览以开阔自己的胸襟。诸子百家的书,虽然无所不读,然而都是古人的陈迹,不能激发我的志气。我担心因此而埋没了自己,所以毅然离开了故乡,去寻求天下的奇闻壮观,以了解天地的广大。我路过了秦、汉的故都,尽情观赏了终南山、嵩山、华山的高峻,北望黄河的奔腾流泻,深有感触地想起了古代的豪士俊杰。到了京都汴京,瞻仰了天子宫殿的雄伟,以及国家粮仓、府库、城池、苑囿的富庶和巨大,这才知道天下的宏伟和壮丽。我见到了翰林学士欧阳公,聆听了他的宏大而雄辩的议论,看见了他秀美而俊伟的容貌,同他的门生贤士大夫交往,这才知道天下的文章都聚集在这里。太尉的雄才大略称冠天下,天下士民依仗您而平安无忧,四方各族惧怕您而不敢发难。您在朝廷之内如同周公、召公辅佐君王,您在边域就如同方叔、召虎那样御侮安边。然而辙还未曾见到您啊。

  况且,一个人从事学习,如果不立志在远大的方面,即使学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呢?辙这一次到来,关于山,看见了终南、嵩山、华山的崇高;关于水,看见了黄河的深广;关于人,看见了欧阳公,但是,仍然因为没有拜见太尉而感到遗憾。所以希望能够亲睹贤人的丰采,即使只听到一句话也足以使自己志气壮大,这样就可算是尽览了天下的壮观,而不会有什么遗憾了。

  辙还年轻,尚未通晓当官的事务。先前来京都应试,不是为了谋取区区的俸禄。偶然得到,也不是我所喜欢的。然而有幸得到恩赐回家,等待朝廷的选用,使我能悠闲几年,将进一步钻研作文之道,并且学习从政的业务。太尉如果认为我还可以指教,而屈尊给我以教诲的话,就更使我感到荣幸了。

  18. (1)忆往昔峥嵘岁月稠;(2)无以至千里;(3)其闻道也固先乎吾;(4)然则诸侯之地有限;(5)明星荧荧 梳晓鬟也;(6)举匏尊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7)羽扇纶巾;(8)赢得仓皇北顾

  19. D(笑里没有“蔑视与反感”。)

  20. 刘姥姥是有着一定见识的乡下农妇。具体表现为(1)粗俗:“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2)世故:“姑娘说那里的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可有什么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个笑儿。我要恼,也就不说了。”(3)风趣:“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每点2分,共6分)(其他合理答案,适当给分。)

  21.(1)村言俚语,言辞夸张。“这个叉爬子,比俺那里的铁锨还沉,那里犟得过他?” “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

  (2)滑稽表情,自己不笑。“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

  (3)笨拙动作,故意闹腾。“满碗里闹了一阵,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忙放下箸子,亲自去拣”。 (一点2 分,三点6分。其他合理答案,适当给分。)

  22. C(“这些遭遇导致他的作品总笼着一层悲哀”,无此因果关系。)(2分)

  23. BE(B “《边城》的诞生,应该感谢“京派”作家们的提携帮助。” 于文无据。E “先总述沈从文的文学地位”,文章没有先述其文学地位。)(答对一项2分,答对两项给4分)

  24. 塑像坐落山巅,守望着边城,守望着人类的未来:①民族文化守望者:边城承载着民族文化,沈从文的作品着眼于描绘湘西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②美好人性守望者(民族文化人格):边城中人们有着纯洁健康的爱,自然的本性,以此给都市文明中迷茫的人性指一条明路。③精神守望者:漂泊的生活,坎坷的经历,仍然保持着边城人的执着的追求。(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三点给6分;言之有理即可。)

  25. (略)

4153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