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一学习方法 > 高一语文 >

上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英语考试题

时间: 诗盈1200 分享

  学习好语文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就是多做题,小编今天就给大家来分享一下高一语文,仅供参考哦

  表达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错误的一组是( )

  A.夹(jiá)被 重创(chuāng) 召(zhào)唤 锲(qiè)而不舍

  B.电荷(hè) 按捺(nà) 瓦楞(léng) 亘(gèn)古不变

  C.瞥(piē)见 古刹(chà) 彳亍(chì) 矫揉造作(jiǎo)

  D.炽(zhì)热 载体(zǎi) 处方药(chǔ) 哄(hōng)堂大笑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你会亲眼看到,而且确信,作为民族的最艰韧的纽带,作为民族精神的支柱和基础的伟大艺术具有何等不可估量的威力。

  B.我的故乡没有繁华酥骨的都会,没有静谧侵肌的湖泊,没有悲剧般幽深奇诡的城堡,没有绿得能融化你所有思绪的大森林。

  C.真正的教养一如真正的体育,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在与宇宙共震,生存于永恒之中。

  D.无数优秀作品,无不折射着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度的使命感,跳动着时代的脉博,体现了时代的精神。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过去,凡是作弊的行为,都令人不耻,可是今天,小到一般的考试作弊,大到学术科研的作弊,有的人竟然习见不惊。

  B.由于公司上下精打细算,仅第一季度就结余经费近百万元。

  C.美国的伟人和精英都对扑克情有独钟,从政客到将军再到产业大亨,概莫能外。

  D.这恶魔似的铁马,那振聋发聩的机器喧嚣声已经传遍全乡镇了,它已经用肮脏的工业脚步使湖水混浊了,正是它,把瓦尔登湖岸上的树木和风景吞噬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今年10月即将开通的杭黄铁路是一条名副其实的黄金走廊,沿途设置富阳、桐庐、建德、千岛湖等站点,个个都是知名的旅游景区。

  B.2018年平昌冬奥会花样滑冰男单自由滑比赛结束,卫冕冠军羽生结弦获得金牌,成为自1952年以来,首位连续蝉联冬奥会男单冠军的选手。

  C.谁也无法否认,今天我们人类已经再度处于能源革命的前夜,这将是一场以煤炭和石油为代表的化石能源的减量革命,同时,也会是一场化石能源本身的绿色革命。

  D.在信息流价值愈来愈重要的今天,数据泄露事件频繁发生,不仅全球社交应用龙头在保护用户隐私方面存在着缺陷,普通的企业及个人在数据防护层面也欠缺安全意识。

  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老舍是中国现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茶馆》《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浓郁的民族色彩。

  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古代六本经书《诗》《书》《礼》《易》《乐》《春秋》。它有时又指古代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

  C.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李斯和韩非子是他的学生。《荀子》今存32篇, 《劝学》是其开篇之作。

  D.赫尔曼•黑塞是瑞士籍德国人,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

  6. 请阅读下面这段话,把序号填入对应的横线处。(3分)

  ①贡士 ②举人 ③进士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大致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先参加州、县考试,称为“童试”,通过者俗称为秀才;第二步是省一级考试,称为“乡试”,乡试登第者称为______(1);第三步是中央级考试,称为“会试”,参加会试被录取者称为______(2);第四步称为“廷试”或“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参试者经殿试录取为_________(3)。

  (1)______ (2)______(3)______

  7. 光明中学学生张阳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社区牵线下,为独居老人王大爷服务。下面是他们初次见面的对话,请根据语境补写空缺部分。要求语言简明、连贯、得体。(6分)

  张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

  王大爷:哦,是光明中学的。那进来吧。

  张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王大爷:今年82啦。身体不太好,腿脚不方便,自己做饭有点吃力。

  ……

  王大爷:人老了,没用了,尽给别人添麻烦。唉!

  张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

  二、现代文阅读(共3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9题。(10分)

  这儿还根本未考虑世上的书籍在不断地增多!不,每一个真正的读书家都能将现有的宝藏再研究苦读几十年或几百年,并为之欣悦不已,即使世界上不再增加任何一本书。我们每学会一种新的语言,都会增长新的体验——而世界上的语言何其多啊!……可就算一个读者不再学任何新的语言,甚至不再去接触他以前不知道的作品,他仍然可以将他的阅读无休止地进行下去,使之更精、更深。每一位思想家的每一部著作,每一位诗人的每一个诗篇,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唤起新的共鸣。我年轻时初次读歌德的《亲和力》,只是似懂非懂,现在我大约第五次重读它了,它完全成了另一本书!这类经验的神秘和伟大之处在于:我们越是懂得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地阅读,就越能看出每一部作品和每一个思想的独特性、个性和局限性,看出它全部的美和魅力正是基于这种独特性和个性;与此同时,我们却相信自己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世界各民族的成千上万种声音都追求同一个目标,都以不同的名称呼唤着同一些神灵,怀着同一些梦想,忍受着同样的痛苦。在数千年来不计其数的语言和书籍交织成的斑斓锦缎中,在一些突然彻悟的瞬间,真正的读者会看见一个极其崇高的超现实的幻象,看见那由千百种矛盾的表情神奇地统一起来的人类的容颜。

  8. 文中划横线的词语“斑斓锦缎”指什么?“统一起来的人类的容颜”指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黑塞在文中说:“我年轻时初次读歌德的《亲和力》,只是似懂非懂,现在我大约第五次重读它了,它完全成了另一本书!”这句话对我们有什么启发?结合自己阅读过的一部经典作品,作具体阐发。(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23分)

  雨水①

  李万华

  ①昨夜梦得一坡油菜花开,竟是“一气初盈,万花齐发,青畴白壤,悉变黄金”。在梦中,我以为大地的模样就是这样:金黄,暗藏柔韧的劲道。但是梦中有人说:风吹雨打,花落叶下。

  ②我在今天的某个时刻想起梦中油菜,便有些恍惚。我分明看见那是一坡一坡的花在梢上驰骋,但我相信别人所言的零落成泥。便是现在,我依旧对自己说:花的尸骨如同花开。

  ③这之前的某一日,我在老屋檐下闲坐。这是乡下,阳光没有杂质,尚未长出新叶的梨树在院子中央,枝杈如同龟甲兽骨上的笔画。它旁边,一棵沙枣树歪着身子,旧年的妃色果子小如豆粒,果皮上布满黑点。想一想,如果每一种果子都如此闹脾气,不肯掉落,年长日久,果树会成为什么。一只猫咪跑过去,爬上大板夯筑的土墙,又从墙头跃到树枝上,停驻。看上去,它的这一行为没有任何意义。墙头露出远山一角,清冷的风从屋外榆树的枝子上滑下,近处耍社火的锣鼓节奏铿锵。也有一两声鸦啼,仿佛冬季还未离去。我们喝咸茶,偶尔说话。脑中无舟楫的片刻散漫,清波亮出光斑。其间记忆自在身边游走,觉察时它们已经遥远,并不与我发生多少关联。而在沉默时刻,我总能看见时间踮着脚,小毛贼一样扛着些破烂玩意儿走过。一扭头,我甚至看见多年后我们自身的白骨,在阳光里静坐。它们洁净、温润,泛着光泽,它们完好无损,姿态娴雅,仿佛正在轻颦浅笑。

  ④现在想起,那一天仿佛来自一个遥远过去,又仿佛取自未来。眼下转瞬即逝,未来遥不可及,过去是什么,一棵沙枣树,抑或只是一场回忆?

  ⑤然而回忆未必可靠。电影《去年在马里昂巴德》中,一场或许并不存在的相遇被男主人公回忆得历历在目,仿佛它刚刚发生,彼此的气息还没在花园的雕塑下散去,不过被另一个人忘记。如果遗忘表明过去并不存在,那么回忆,是否果真能杜撰出一个过去。

  ⑥这一日夜间,我听见窗外檐漏,滴答滴答,屋顶积雪正在消融。我有多久不曾见得冰雪融化的样子?旧日那些冰凌挂在屋檐,雪水晶莹,春风沿着河道走过的情景,我并未生疏。一些情景日日重复,回想起来却如同空设,一些情景一旦露面,便被魔术长久定格。小时候接触物事存有局限,不能一一看尽,然而相待之心细腻专注。成年后,时刻穿行,其间柳暗花明,抑或山重水复,我们却已习惯顺水流逝。

  ⑦其实我并不知这是哪一日的积雪,我从乡下老屋回到小镇,它们已经存在,在楼层背阴的角落,树根,砖瓦的缝隙。它们在那里沉积,并且渐渐瓷实,它们的表面因此变成薄薄冰层,反射光芒,仿佛一些特立独行的人,“过言不再,流言不极;不断其威,不习其谋”,并不依附。

  ⑧《礼记》说:“始雨水,桃始华。”这节候的物征,本以中原为主。在青藏高原,这一切都将姗姗来迟。

  【注】①作者系青海人,在散文集《西风消息》中,她以“立春”“惊蛰”等节气为题写了一系列散文,此为《雨水》篇,有删改。

  10. 请分析第①段在全文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8分)

  (1)尚未长出新叶的梨树在院子中央,枝杈如同龟甲兽骨上的笔画。(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在沉默时刻,我总能看见时间踮着脚,小毛贼一样扛着些破烂玩意儿走过。(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作者擅长运用富有内涵或情感的典型物象,请从文中选取两个物象并结合相关文本,分析其蕴含的内涵或情感。(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有人评价李万华的文章“体现了对人的生命历程的反观和思索”。本文表达了哪些“反观和思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文阅读(共33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18分)

  (甲文)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筏,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选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乙文)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选自苏轼《赤壁赋》)

  14.对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始指异之 始:才

  B.岈然洼然 岈然:山谷幽深的样子

  C.而卒莫消长也 卒:最终

  D.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曾:竟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①不知日之入 ②耳得之而为声

  B. ①箕踞而遨 ②而未尝往也

  C. ①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②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D. ①洋洋乎与造物者游 ②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以客观的笔调再现了作者游西山过程中所见到的卓尔特立的西山的形象。

  B.甲文运用“缘”“斫”“焚”等动词,准确传神地表现了作者急切的心情。

  C.乙文以苏子答客展开,表现作者力求排遣苦闷、顺应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D.乙文中有不少四、六字句,句式整散结合,注意押韵,体现了文赋的特点。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3分)

  (2)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请用划线(/)给下面句子断句。(3分)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翩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7分)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①

  【唐】岑参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花迎剑佩②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独有凤凰池上客③,阳春一曲和皆难。

  【注】①此诗是唱和之作。中书舍人贾至作诗一首,岑参、杜甫、王维都作了和诗。②剑佩:带剑、垂佩绶,此指禁卫军的武装。③凤凰池上客:指贾至。

  19.首联中第二句中描绘了京城_________时节的景色。(1分)

  20.人们对“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姓旗露未干”这一联颇为赞赏,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4小题)(8分)

  21. (1)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2)人非生而知之者, ? 惑而不从师, 。(韩愈《师说》)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

  (4)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5)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韦庄《菩萨蛮》)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去年12月以来,“佛系青年”词条刷遍朋友圈,火遍网络。其实,这个词条跟佛教没有直接关系,它是指在社会中存在的一部分秉持“不争不抢,不求输赢,怎么都行,看淡一切”生活哲学的青年。如约车,司机到门口也行,自己多走两步也行;饿了,有啥吃啥,凑合就行;干活,说我好也行,说不好也行……

  “佛系青年”的生活哲学,在网络上引起了较大的争议,支持者众多,反对者也不少。

  针对“佛系青年”的生活哲学,你有怎样的思考?结合你的所感所思,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不得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要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

  1.D 炽(chì)热 载体(zài)

  2.B (A. 艰韧——坚韧 C. 共震——共振 D. 脉博——脉搏)

  3.C

  4.C(A项,成分残缺,“沿途设置”后面加“的”。B项,“连续蝉联”赘余,“蝉联”的意思是“连续不断获得”,“蝉联”本身就包含了“连续”的意思。 D项,语序不当,改为“不仅普通的企业及个人在数据防护层面欠缺安全意识,全球社交应用龙头在保护用户隐私方面也存在着缺陷”。)

  5.A(《茶馆》是话剧)

  6. (2) (1) (3)

  7. ①大爷您好,我是光明中学的张阳。社区前几天联系过您。

  ②您今年高寿?最近身体怎么样?有什么困难没有?

  ③大爷,快别这么说!我看您精神蛮好的,年纪大起来,身体有些不舒服是正常现象。您为社会作了许多贡献,还有不少人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我们来帮助您是应该的,别客气。

  (6分。每小题2分)

  8. “斑斓锦缎”指数千年来由各民族语言汇聚成的世界文学中的杰作。“统一起来的人类的容颜”指人们实现了自我精神和心灵完善后所体现出的人类共同的精神。(意对即可)

  9. 这句话让我们明白,反复而认真深入地阅读经典能给我们带来巨大收获。举例略。

  10.①内容上,点明文章所写的时节及其特点:一夜花开,雨打花落;②以梦境开篇,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③引出下文对雨水节气诸种节候物征的深度思考。

  11.(1)比喻,把未发芽的梨树枝比作“龟甲兽骨上的笔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枝光秃秃的样子,表现其简约拙朴的美感以及乡下生活的简单澄澈。

  (2)拟人,写时间“踮着脚”,赋其以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沉默时对时间流逝的感受。比喻,把“时间”比作“小毛贼”、“记忆”比作“破烂玩意儿”,写出了时间偷偷溜走的情态。

  12.①油菜花:写油菜花怒放而后在一夜风雨后零落成泥依旧美艳如开放,表达对其自我牺牲精神的高度赞扬,表现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深度思考:生命并未消逝,而是新生命的开始;②沙枣果:去年的果子且其貌不扬,却倔强地生存在枝头,表现顽强的生命力;③白骨:多年后,人的生命终将消逝,但白骨却以优雅的姿态留存,表现对生死淡定、超然的态度;④积雪:有厚实的积淀,冰清玉洁,保持自我高洁的志向与品行,有自己的处世态度,特立独行,不随波逐流。(答出其中三个即可满分)

  13.①对生命价值的探求以及对死亡的超脱;②乡下闲坐,感悟时光流逝难以把握,未来和过去都让人迷茫;③幼时与成年后对人对事的不同态度,幼时用心对待和思考所接触的有限人与事,成年后能接触更多人事,却习以为常,表现童真失去的遗憾;④人不应随大流,而应当坚持自我认知,特立独行。(答出其中三点即可满分)

  14.B 15.C 16.A

  17.(1)这样以后才知道我以前未曾游览过,游览从这个时候才开始。(“然后”1分,“于是”1分,句意明确1分。)

  (2)何况天地之间,万物各有归属,假如不是为我所有,即使一丝一毫也不能求取。(“苟”1分,“虽”1分,句意明确1分。)

  18.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翩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答对两处给1分。误断两处扣1分,扣完为止。)

  19.暮春

  20. ①紧扣题目“早朝”二字,既围绕朝见场面来写,又体现了“早”字。②意象选择典型多样:有宫廷气象,如“花迎剑佩”“柳拂旌旗”,也有自然景象,如“星初落”“露未干”,二者巧妙融为一体。③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迎”“拂”字分别赋予“花”“柳”人的情态,使景物描写更具生机与意趣。④对仗工整:“花迎剑佩”与“柳拂旌旗”、“星初落”与“露未干”相对,对仗很是整齐。(答出三点即可满分)

  21.(1)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2)孰能无惑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3)君子不齿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4)挟飞仙以遨游 抱明月而长终

  (5)未老莫还乡 还乡须断肠

  22.作文评分参考高考作文标准。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18年2月,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英文版三部曲(《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将分九卷陆续出版,这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又一大事。中国人有“侠”情,且认为“侠”可以超越文化边界。西方文化中亚瑟王的圆桌骑士、罗宾汉式的绿林英雄,以及风靡当下的银幕上的超级英雄,在我国都有“侠”缘。

  但是,侠不是骑士,甚至不是武士。不管是骑士,还是武士,都是某种权威——往往是封建领主给予的一种身份。而侠,非身份,亦非职业。侠,其实是一种态度、一种行事方式。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说,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困厄。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太史公的看法,其实太过理想主义。在笔者看来,侠不见得真有如此伟大,反倒是韩非子的话更为直接,“侠以武犯禁”。侠,是一种无视“禁忌”的——“禁忌”有好有坏,这种“无视”也自然是双刃剑,是一种直接、狂放的行事方式。

  侠讲究的是豪放不羁、快意恩仇。这种“豪放不羁”,如《笑傲江湖》所描绘的,不贪高位,不惧追杀、不恋亲情,只愿与知己合奏一曲《广陵散》。侠的“快意恩仇”,如王家卫电影《东邪西毒》中的洪七,他收了贫女一个鸡蛋后,冲入王府杀了一众刀客,为贫女的弟弟报了仇,自己则在交战中被削掉一个手指。洪七是侠,他做事的原则不是“付出与回报是否对等”,而是,做这事,心里是否“痛快”。相比之下,《史记•刺客列传》中所载诸人,虽勇猛如聂政,忠义如豫让,慷慨如荆轲等,都算不得“侠”,因为他们把做事看作一种工作,而工作讲究的是按劳取酬。

  侠讲究的是一份担当。在徐克电影《七剑》中,被清兵追杀,身受重伤的傅青主,对无助的村民们说,“上天山,找帮手!”为什么天山上的剑客要帮助素不相识的傅青主和村民们?因为他们是有担当的侠。电影《佐罗》中,迭哥代替遇刺的好友前往南美行总督之职并化身蒙面侠佐罗行侠仗义,解救被欺压奴役的殖民地百姓,也是一种担当。

  侠,其实很少存在于武侠小说所热衷描绘的江湖门派中,因为那些根本就是“地下政治组织”,而不是“豪侠”的聚集地。“千秋万代,一统江湖”,与其说是武侠的宏愿,倒不如说是野心家的梦想。如果说《鹿鼎记》《书剑恩仇录》中的帮会还有个“反清复明”的宏大目标,则《笑傲江湖》中的各大门派的纷争,则更是把“江湖”这个会党互相去倾轧的修罗场,揭露得淋漓尽致了。武侠小说虽妙,但其对大众的影响力显然还是不敌武侠片。可惜的是,近年来,中国武侠电影势头亦渐弱。西方之侠,却风头正劲,蝙蝠侠、蜘蛛侠、钢铁侠、闪电侠、神奇女侠……一众奇侠不仅在各自电影中大显神通,更时不时地联合作战,《复仇者联盟》《正义联盟》等等,让观众应接不暇。

  其实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文学、电影艺术作品中的侠士,哪里有不公,哪里就有他们,他们是正义的化身,他们代表着善良,勇敢,不畏强权,不慕金钱,他们有着常人所没有的本领、勇气和责任感。他们能为人们所不能,解救弱者于危难之中。他们身上,寄托着人们善永远打败恶、正义永远主宰世界的希望。

  (摘编自王伟滨《中国武侠走进英语世界》,《光明日报》2018年1月17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在司马迁看来,侠有很多值得赞许之处,如已诺必诚、舍己救困、不矜其能等。

  B. 在韩非子看来,侠并非真有如此伟大,“侠以武犯禁”的行事方式是把双刃剑。

  C. 侠讲究的是一份担当,所以即便勇猛如聂政,慷慨如荆轲等,都算不得“侠”。

  D. 侠存在于武侠小说所热衷描绘的江湖门派中,而真正的“豪侠”并不聚集于此。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开头以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英文版即将出版一事自然地引出了有关“侠”这一论题,增强了文章的时代感。

  B. 文章从“侠”的行事方式、精神内涵及其社会意义等多角度展开论证,给人以层次分明、逐层深入的印象。

  C. 文章在选择事例进行论证时并不局限于中国武侠小说,还选取了不少人们熟悉的中外电影等艺术作品中的侠士形象。

  D. 文章将中国武侠电影势头走向衰落与“西方之侠”却风头正劲进行对比论证,揭示了本文的写作意图和中心论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骑士和武士往往是封建领主给予的一种身份,这决定了既非身份也非职业的侠与它们毫无共同之处。

  B. 江湖门派热衷于相互倾轧,常把“千秋万代,一统江湖”当成自己的宏愿,而侠与他们有很大区别。

  C. 作者并不完全认可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提出的对侠的评价,而是赞同韩非子的“侠以武犯禁”观点。

  D.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侠士都是正义的化身,寄托着人们善永远打败恶、正义永远主宰世界的希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给“书虫”当夫人

  “书虫”是我母亲送给我先生的雅号,他敬受不辞。说他是“书虫”,自然与书有缘。先生在高校从事教学与研究逾卅五载,家中藏书少说也有两万册。当我们还住在旧居时,已是书满为患,但先生视为珍宝,待若上宾,并且任其喧宾夺主,几乎占领了家庭所有领土,连电视对面的沙发上也常常堆满了书,于是吾家有电而无视久矣。好不容易盼到迁移新居,“分居”的书籍终于统一归置到顶天立地的大书架里了,我还特意给先生买了一张非常宽大的写字台,好让他有个宽松、舒适的读书写作之地。然而好景不长。不知觉之间,写字台四周又摞满了书,形成高高矮矮的“书笋”,光洁的台面不久也被各种书稿覆盖,连喝水杯也没有容身之地。对此“惨”状,我实在目不忍睹。一日趁他外出,我花了两个小时整理写字台,自以为替他办成了一件好事。殊不知,我的整理反而打乱了他的秩序——他按照自己的习惯去找东西,可东西已经被我变乱了“东西”,他找不到,便自嘲道:“看来我这是‘意识先于存在’。”见此问题已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我从此不敢再替他整理写字台了。

  先生的藏书不仅耗尽了他大半生的积蓄,也耗去了他大半生的时间。从日出到日落,从周一到周七,从春夏到秋冬,只要他在家,除了吃饭、睡觉,便可以不挪窝锻造地读他那些永远读不完也永远读不厌的书。母亲关于“书虫”的灵感大抵由此而来。即使是旅途中,他与书的关系也难以“离间”。记得有一次他与几位同道乘火车去外地开会,我特意买了一副扑克给他带上,供他们一路消遣。出差回来他连声向我道谢。原来他一上车,便把扑克送给另人玩,自己却借此抽身去读书了。我曾经问他:如今商海大潮汹涌澎湃,读书人是否知道钱多的好处、生活享受的乐处?他抬头望了望我,不无歉意的说:“知道,怎么不知道。可我们这一代起码被耽误了十年读书和研究的时间,只有全力拼命赶才行啊。”说完,仍埋头读书。从此,我也不好再用这样的问题为难他了。有时,看到一些商界朋友“妇唱夫随”,双双出入于各种消费与娱乐场所,我也不免有点失落。但有一点,我心里是笃定的:我的这位仁兄决不会有外遇,只要他有书。为了节省一切时间来读书、研究,他甚至不愿装修新居,说是装修好了,就得打扫、维护,时间花得太不值,末了还引经据典道:“这就叫做‘不为物役’。”我只好无可奈何地回他一句:“但为书痴。”

  先生读书破万卷,但自己的论著并不很多。与那些著作等身的学者相比,他不算高产。我有时嗔怪他动作太慢。可每当我看到他那些写得一丝不苟的手稿,读到那些像他的人品一样不容置疑的文字时,我不能不心悦诚服。说来,我的先生既不风流倜傥,也非有钱有势。当初吸引了我、使我心甘情愿以身相许的,正是他那些写得工整隽秀而又朴实无华的情书。现在我常常是他的文章的第一读者。他总是谦虚地说想听听我的意见,于是关于他的或者别人的作品的讨论便成了我们之间交流最多的内容。有时我也会不经意地把自己工作中的酸甜苦辣说给他听,他总是聚精会神地听着,很少插嘴,只是在重要问题上才发表些意见。起初我奇怪他何以那样吝于言辞,后来才悟出他准是把我念叨的一切也当成书给“吃”了下去。而我则在向他倾诉之中审视了自己,赢得了自信。

  (取材于肖融《给“书虫”当夫人》)

  4.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所谓“惨”状,是说写字台及其周围又被书籍和文稿占据了,显得又乱又挤。

  B. “我从此不敢再替他整理写字台了”,说明妻子对丈夫有点畏惧。

  C. 妻子有时“不免有点失落”,这表明她希望丈夫也能和自己一起享受点生活的乐趣。

  D. 丈夫做事非常认真细心,不论是写论文还是写情书都一丝不苟。

  5. 结合文中画曲线的句子简要分析这篇散文的语言特点。(4分)

  6. 结合文中内容,分析文中划横线句子的含义和作用。(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她只能活七小时

  市新闻编辑台上电话机的指示灯闪烁着微弱的白光,时间是下午3点40分。

  本市新闻主编接了电话,他听到这些内容:“我的小女儿在路德医院。医生说她只能活7小时,除非得到新药青霉素。这是她唯一的希望。医生已经使用了磺胺以及其他每一种药。我必须找到某人有足够能力的人帮她。你能帮我吗?”

  打电话的人通报了他的身份,他叫劳伦斯•马隆,职员,家住杰克逊海茨,第34大道第83号。濒临死亡的小孩是他的女儿,叫帕特丽夏,两岁,现就诊于路德医院,在曼哈顿,第144街和康文特大道交会处。

  找到青霉素并非易事。因为这个被医学界誉为创造奇迹的奇药是如此的稀少,以致几乎不能找到它。即使是军方,也只能得到他们所需的一小部分。

  然而,这位父亲恳求帮助两分钟之后,本市新闻编辑台决定开始投入这项援助工作。这是一场残酷的斗争。“只能活7小时,除非……”

  电话打到路德医院,证实了那个小孩几乎不能活了,她患的是一种罕见的血液病,即葡萄球菌引起的败血症,一种血液中毒。磺胺制剂已用过了,输了两次血,都无济于事。有人提出青霉素是唯一的希望。

  通过电话向华盛顿的美国公共卫生局局长托马斯•帕伦请示,并详细调查了纽约的药品公司后得知,施贵宝公司生产青霉素。

  打给帕伦博士的电话被A•N•理查兹博士听到了,他在华盛顿负责科学发展局的研究工作。新泽西州新布伦瑞克的施贵宝实验室能提供青霉素。查理兹博士说:“我将打电报,请他们立即定量发放。”

  与此同时,人们获悉斯特•基弗博士这位波士顿外科医生和战时生产委员会委员有权直接命令发放民用珍贵药物。他是由路德医院的外科医师丹特•柯利蒂大夫通过电话取得联系的。

  “你将得到青霉素。”基弗大夫向柯利蒂大夫许诺。那是下午4点钟。医生们对在红头文件的作用下找到青霉素的来源并被予以发放的速度感到惊异。

  现在,计划正在实施之中,由两个州的警察护送青霉素这个仁慈的东西从新布伦瑞克运到这个奄奄一息的女孩的床头。下午6点30分,柯利蒂大夫在霍兰隧道的入口处碰到了一群焦急的记者。当那辆仁慈之车停在施贵宝实验室前面时。时间是下午7点30分。

  3个卫兵等在那里。其中一个走向汽车:“是柯利蒂大夫吗?给你青霉素。”

  柯利蒂大夫接过那硬纸匣,由冰裹着的青霉素放在里面。现在,他说:“我们有了一个战斗的机会。”

  最后一段路程是从霍兰隧道到路德医院,只用了8分钟,这是创纪录的速度,行驶在西区高速公路时,车速器始终指向65英里/小时。汽车就要停在医院门口之前,柯利蒂大夫说:“今天,你们做了一件世界上所有的医生都做不了的事。”

  “也许是。”一个记者说:“但是从现在起,大夫,靠你了。”

  此后,记者们踮着脚尖走进四楼那个失去知觉的孩子房间。她费力地呼吸着,但在蓬松的丝一般的棕发下面的小脸上,并没有痛苦的表情。“她是个可爱的孩子。”一个护士低声说。

  帕特丽夏•马隆的父母哭了。

  “谢天谢地。”凯瑟琳•马隆低语着,“至少,我的小丫头又有了一次机会。”

  (选自《普利策新闻奖名篇快读》,有删改)

  【注】这篇报道发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43年8月,获1944年普利策新闻奖。

  7.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 “她只能活七小时”这个标题既点明了新闻事实,又留下了悬念,从而吸引读者进一步阅读。

  B. 新闻语言一般是客观平实的,而这篇报道却饱含浓烈的感情,使报道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C. 这篇报道是一篇结构残缺的新闻,缺乏了新闻不可或缺的导语和背景。

  D. “这是一场残酷的斗争”因为在战争这个特殊时期,被医学界誉为创造奇迹的青霉素非常难得。

  E. 这篇报道的结语部分既报道了事件结局,也传达了一种希望与担忧。

  8. 结合时代背景,下列不属于这篇报道的新闻价值的一项是( )(3分)

  A. 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弘扬了一种不抛弃,不放弃的人道主义精神。

  B. 歌颂了人与人之间友好互助、团结一致的精神。

  C. 增强了当时(二战时期)美国人民终将赢得战争胜利的信心。

  D. 呼唤了爱与和平,暗含了反战的思想。

  9. 这篇报道以顺叙的方式写作,并特别突出的时间,请结合文本分析其作用。(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八岁就学,诵记日千余言,暗记《三礼义宗》。及长,明服氏《春秋传》、郑氏《尚书》、《诗》、《礼记》、王氏《易》,善属文,通步历。尝造同郡刘焯,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

  隋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炀帝召天下儒官集东都,诏国子秘书学士与论议,颖达为冠,又年最少,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遣客刺之,匿杨玄感家得免。补太学助教。隋乱,避地虎牢。

  太宗平洛,授文学馆学士,迁国子博士。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时帝新即位,颖达数以忠言进。帝问:“孔子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何谓也?”对曰:“此圣人教人谦耳。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非特匹夫,君德亦然。故《易》称‘蒙以养正’,‘明夷以莅众’。若其据尊极之位,炫聪耀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自古灭亡,莫不由此。”帝称善。除国子司业,岁余,以太子右庶子兼司业。与诸儒议历及明堂事,多从其说。以论撰劳,加散骑常侍,爵为子。

  皇太子令颖达撰《孝经章句》,因文以尽箴讽。帝知数争太子失,赐黄金一斤、绢百匹。久之,拜祭酒,侍讲东宫。帝幸太学观释菜①,命颖达讲经,毕,上《释奠颂》,有诏褒美。后太子稍不法,颖达争不已,乳夫人曰:“太子既长,不宜数面折之。”对曰:“蒙国厚恩,虽死不恨。”剀切愈至。后致仕,卒,陪葬昭陵,赠太常卿,谥曰宪。

  初,颖达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受诏撰《五经》义训凡百余篇,号《义赞》,诏改为《正义》云。

  (《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三》节选)

  【注】①释菜,亦作“释采”,此处指古代入学时祭祀先圣先师的一种典礼,最早于《礼记•月令》中即有记载。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

  B. 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

  C. 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

  D. 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通常有意义上的联系,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 子,与上文的“县男”均为唐代爵位名目之一,用以封赏有功者。爵位等级不一,其中子属最高等级。

  C. 谥,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D.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的合称,是我国保存至今的较为古老的文献,也是我国古代儒家的主要经典。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孔颖达学问精湛,早年成名。他八岁从师学习,博学多才,在与国子秘书学士辩论中,表现突出,而且年龄最小,引起一些人的嫉妒,被人刺探行踪。

  B. 孔颖达熟悉典籍,善于劝谏。他在回答太宗的询问时,不只讲清楚了经典的内容,而且借题发挥,把道理引入执政治国之道上。

  C. 孔颖达尽忠职守,不为身谋。作为太子的侍讲官,他见到太子不遵法度的行为,就直言其过,面对劝阻,也不改初衷。

  D. 孔颖达一心为国,颇得恩遇。生前,他多次得到加官晋爵的赏赐,死后也得到赠官赠谥的恩赏,甚至还享有陪葬太宗的殊荣。

  13.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1)若其据尊极之位,炫聪耀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选自《鸿门宴》)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4—15题。

  元夕

  【明】王守仁

  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

  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

  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

  堂上花灯诸弟集,重闱①应念一身遥。

  【注】①重闱:旧时可称父母。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从题目可知,此诗写于正月十五之夜,颈联“月满虚庭”的景色与此相应。

  B.首联将家乡的繁华热闹与蛮村的孤寂寥落相对比,突出了各地风俗的不同。

  C.颔联写出了诗人的寂寞失落,如今身边只有经书相伴,却无车马往来相邀。

  D.颈联对仗工整,写出了初春时节,残雪还未消融而梅花已率先开放的景象。

  E.尾联诗人想象了家中佳节团聚一堂和双亲惦念远在他乡的游子的景象。

  15.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次北固山下》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

  (2)王维在《使至塞上》中以“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描写边塞奇特壮美之景,被后人誉为“千古奇观”。

  (3)陆游在《游西山村》中的“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山村社日迎神祭祀的热闹风俗,洋溢着浓厚的乡村气息。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他把这个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

  ②荧屏上,他沉着大方,点评时事亦庄亦谐,精辟的见解让人折服;镜头外,他开朗乐观、热心助人,是邻居、朋友心中的活雷锋。

  ③露卡在美国算是穷人,经常得到政府机构的接济和帮助,但她并不总是拾人牙慧,而是主动为社会做些好事。

  ④全省最大沃尔玛山姆会员店落户惠州,预计2018年9月开业,新闻一播报,惠州市民口耳相传这一喜讯。

  ⑤她的声音条件本来就好,再加上得到名师指点,演唱水平日益提高,其歌声恰如黄莺出谷, 珠圆玉润,令人陶醉不已。

  ⑥如果年轻人不仅具备广博的知识、丰富的阅历,同时还具有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那么写起文章来,一定可以一挥而就,文不加点。

  A.①③④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②⑤⑥

  18.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且表意明确的一句是(  ) (3分)

  A.面对突然发生的灾难,一个地方抗灾能力的强弱既取决于当地的经济实力,又取决于政府的应急机制。

  B.根据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的报告称,澳大利亚天文学家率领的国际科研团队在早期研发中恒星内部振荡或声波的测量可以被用于推测强磁场是否存在。

  C.延迟退休牵涉很多因素,不能仅仅考虑基金的收支,还要考虑其他因素,要统筹兼顾,同时学习有弹性退休机制的国家的经验教训。

  D.佛山秋色、行通济、西樵山万人斋宴、官窑生菜会等众多的民俗文化活动深受佛山民众追捧,对舞龙、七姐诞等民俗活动却越来越不重视。

  1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3分)

  我不是艺术家,我最多只能说是作家。 。“写家”这两个字是老舍同志在重庆时经常使用的字眼。老舍同志不用“小说家”的称呼而自称“写家”,只能说是他很谦虚;我称自己为写家,是有别的原因的。

  A.说我是写家倒更恰当些,因为严格地说,我也不能算是作家,

  B.我也不能算是作家,因为严格地说,说我是写家倒更恰当些

  C.其实严格地说,我也不能算是作家,说我是写家倒更恰当些

  D.其实严格地说,说我是写家倒更恰当些,我也不能算是作家

  20.下面是某校高中学生对语文学科兴趣的调查表,阅读后按要求答题。(5分)

  高一年级(%) 高二年级(%) 高三年级(%)

  很有兴趣 31.39 31.03 23.18

  比较有兴趣 52.87 51.72 43.27

  有点兴趣 3.74 13.38 13.23

  没有兴趣 0 0.87 2.32

  从上表可以总结出两点结论:

  ①

  ②

  21.刘勇考上大学,给曾经对他有很大帮助的老师发了条短信表示感谢。其中有五处不得体的地方(不含格式),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老师:

  你好!

  在高中阶段,您能帮助我学习,深感荣幸。我能有今天,是您悉心教导的结果。您的教学造诣是那样深厚,令同学们刮目相看。我将永远铭记您的教导,认真读书,好好改造,不辜负您的希望。

  您的学生 刘勇

  2018年9月20日

  ① 改为

  ② 改为

  ③ 改为

  ④ 改为

  ⑤ 改为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大千世界,色彩缤纷,引人遐想。在我们的心底,总有一个声音——我真想:单纯、乐观、坚强;享受成功的喜悦,体会真挚的情谊,品尝幸福的滋味;和往事轻轻挥手,走向诗意的远方……

  请以“我真想 ”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 2 3 4 7 8 10 11 12 14 17 18 19

  A D A B AB D C B A BC A A C

  1、A 【解析】:B项,张冠李戴。韩非子的看法是“侠以武犯禁”,而“侠并非真有如此伟大”“是把双刃剑”等是作者的看法;C项,强加因果。聂政、荆轲不能称之为侠,并非没有担当精神,是因为他们把做事看作是一种工作;D项,曲解文意。原文中“很少存在”与“存在”在范围上差别大,且侠与“豪侠”在概念上没区别)

  2. D 【解析】:D项,结合全文可知:本文重点探讨的是侠的精神内涵和社会意义,尽管文章对 “中国武侠电影势头走向衰落”表达了忧虑,但这是文章内容的一个点,不能以此归纳文章的写作意图和中心论点)

  3. A【解析】:A项,不能根据是否有社会身份等特征推知两者“毫无共同之处”,过于武断。并且第一自然段末提到西方的骑士等在中国有“侠缘”可以推至他们之间有共同之处。

  4. B 【解析】: B是因为怕丈夫找不到东西(3分)

  5. 这篇散文语言幽默(风趣、诙谐);富于书卷气(符合人物的修养和性格)。(2分)

  句中运用反语、拟人、比喻、拆字等手法,将家中的书籍比喻为“珍宝”“上宾”,表现了先生对书的珍爱;书多形容成“为患”,“喧宾夺主”;“有电而无视”将“电视”一词分拆开来使用,表现了家里虽有电视却常常不能看的尴尬。(2分)

  6.含义: ①丈夫耐心听而少插嘴,使妻子感受到丈夫的关怀、理解与尊重。

  ②妻子在向丈夫的倾诉中,也加深了对自己的认识和对自我价值肯定。

  作用: 从妻子的感受侧面突显了丈夫的形象。(每点2分)

  7.AB 【解析】:C项这篇新闻有导语、背景,背景也不是不可或缺的。D项以偏概全,除了选项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女孩只有七小时的抢救时间。 E项报道的结尾并没有表达担忧。

  8. D 【解析】:D项这篇报道没有宣扬和平和反战思想。

  9. ①清晰显现出援救进展,突出了新闻事件的连贯性。

  ②渲染了紧张的气氛,表明时间紧迫,现场感强。

  ③表明人们援救行动之快,体现人们的仁慈的爱心。

  (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

  10、C【解析】:此题可通过结构分析来推断。古人为文有时追求对称,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大多在意义上呈现出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情况,可据此推断。如“己虽能,仍就……;己虽多,仍就……”“内……外……”等。

  11、B【解析】:“子”并非唐代最高爵位,其上有“国公”“郡公”等爵位。

  12、A【解析】:根据文章第二段,孔颖达并非被人刺探行踪,而是被人刺杀,只因受杨玄感保护而幸免。

  13、(1)如果凭借至尊的地位,炫耀聪明,依仗才能而肆意行事,那就会上下不能通达,君臣之道互相背离。

  (大意3分,“据”“恃”各1分)

  (2)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它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

  (大意3分, “出入”“非常”各1分)

  【参考译文】:

  孔颖达,字仲达,是冀州衡水人。八岁就从师学习,一天能够诵记千余言,还能默读熟记《三礼义宗》。长大以后,通晓服氏的《春秋传》、郑氏的《尚书》、《诗经》、《礼记》,王氏的《易经》,擅长写文章,精通推算岁时节侯的方法。曾去拜访同郡的刘焯,刘焯名重海内,起初没有礼待他。等到他提出疑问请教后,刘焯就非常敬畏佩服他了。


  隋朝大业初年,考中明经高等,授任河内郡博士。隋炀帝把天下儒官召集到东都,下诏国子秘书学士参与议论,孔颖达最为突出,而且年龄最小,老师及有修养的儒士耻于在他之下,暗中派刺客去刺杀他,他躲藏在杨玄感家中得以幸免。补任太学助教。隋朝末动乱,他到虎牢去避难。

  太宗平定洛阳,授任他为文学馆学士,升任为国子博士。贞观初年,封曲阜县男,转任给事中。当时太宗刚刚即位,孔颖达几次进献忠言。太宗问他:“孔子称许的‘有才能的人却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知识多的人却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有才能却像没有才能一样,知识渊博却像知识贫乏一样’,说的是什么意思?”他回答说:“这是圣人教导人们谦虚而已。自己虽然有才能,仍能向没有才能的人去请教自己所不能的事情;自己虽然知识很多,仍能从知识少的人那里获取自己所不懂的知识。内心有道,外表好像没有一样;里面虽然充实,表面就像空虚一样。不只是平民应该如此,国君的品德也是这样。所以《易经》上说‘在蒙昧中默养正道’,‘隐蔽聪明来治理百姓’。如果凭借至尊的地位,炫耀聪明,依仗才能而肆意行事,那就会上下不能通达,君臣之道互相背离。自古以来,没有不是因为这个原因而灭亡的。”太宗称赞他讲得好。授国子司业,过了一年多,以太子右庶子兼司业。孔颖达和诸儒一起商议历法和明堂礼仪之事,大多采用他的意见。因为议论撰著有功,加授散骑常侍,赐予子爵。

  皇太子命令孔颖达撰著《孝经章句》,他借著书来尽力讽谏。太宗知道他多次直言批评太子的过失,赐给他黄金一斤、绢一百匹。过了很久,拜祭酒,在东宫充任侍讲。太宗亲临太学参观学生入学时祭祀先圣先师的典礼,命令孔颖达讲经,讲经结束进献《释奠颂》,太宗下诏表扬他。后来太子稍有不遵法度的行为,孔颖达就直言批评不止,乳夫人说:“太子已经长大了,不应该屡次当面批评他。”他回答说:“我蒙受国家厚恩,即使死了也不遗憾。”还是常来恳切规劝。后来退休了。去世后,陪葬昭陵,追赠太常卿,谥号为宪。

  当初,孔颖达和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奉召著《五经》义训共百余篇,号为《义赞》,皇帝下诏改为《正义》。

  14. BC【解析】: B项,“突出了各地风俗的不同”有误,主要是借对比突出自己身在异地的寂寥,突出自己的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而非风俗。C项,颔联译为“好在有剩下的经书为伴,也高兴没有车马经过的相邀出游”,重在“喜”字。

  15. ①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元宵佳节已至,想象着家中亲人齐聚一堂的热闹情景,此时父母定是惦念着他乡的自己,借此表达强烈的思乡之情。

  ②独自漂泊他乡的孤独:佳节时分,诗人却身在他乡,形单影只,只有经书相伴,孤独万分。

  (一点3分,两点6分)

  16.(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17. A【解析】:①“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对文章或事物见解深刻、透彻。传说王羲之笔法有力,在板上写字,木工刻字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有三分深。②亦庄亦谐:形容既严肃又风趣,指讲话或文章既庄重正派,又幽默活泼。③拾人牙慧: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也比喻窃取别人的语言和文字。不能修饰“接济和帮助”④口耳相传:意思是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指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望文生义。⑤珠圆玉润:比喻歌声宛转优美,或文字流畅明快。⑥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18. A【解析】:B项句式杂糅,“根据”“称”删去其一;C项动宾搭配不当。学习的是经验,而不是教训。删去“教训”;D项最后一个分句暗换主语,应在“对”前加“人们”。

  19. C【解析】:由横线前后文“作家”“写家”可判断在内容上,应为转折关系,然后再根据前文的内容和后文“因为”,从句子衔接紧密的角度可得出答案为C。

  20.大部分高中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较高; 但随着年级增高,学习语文的兴趣逐渐减弱。(一点2分,两点5分)

  21. ①“你”改为“您” ②“你能帮助我学习”改为“我在您的帮助下学习”

  ③“造诣是那样深”改为“水平很高” ④“刮目相看”改为“为非常敬重”

  ⑤“好好改造”改为“好好学习”。

  (这是学生给老师发的短信,考生要注意语言使用的场合、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在高中阶段,你能帮助我学习”中“你”使用不当,此处是称老师,应使用“您”;“你能帮助我学习,深感荣幸”,前一句的主语是“你”,后一句“深感荣幸”的主语应是“我”,此处偷换主语,故可以把前一句也改成以“我”为主语,即“我在您的帮助下学习”;“你的教学造诣是那样深厚”中“造诣”修饰不当,此处是说“教学水平”,一般说“教学水平很高”;“好好改造”中“改造”使用不当,应改为“学习”。)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参考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巴西著名作家若热·亚马多,是一位现实主义作家。当他谈到他的代表作《可可》的写作时,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力图在这部书中,用最低限度的文学性和最高限度的真实性,来讲述巴伊亚州南部可可庄园工人们的生活。”

  他为了强调现实主义精神,故意有点极端地作了如上表述。其实,他是一个同样注重文学性的作家。我们从他的作品名称都可以看出“文学性”。

  现实主义精神,是人类文学史的魂。在我们的不经意中所提及的那些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基本上都是现实主义精神的产物。

  辽阔、广漠、深邃、透彻的俄罗斯文学更是如此。我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的那些大师托尔斯泰、普希金、果戈里、契诃夫以及后来的高尔基等人,都是以现实主义精神贯穿他们一生的创作的。

  但到了上个世纪中期,这一精神渐渐地不再像从前那样被强调了。代之而起的,是“虚构”“想象”“幻想”这些词——这些词成为作家(包括儿童文学作家)们说来说去的高频词。现实主义淡化,已是不争的事实。

  前些年,我说得最多的也是这些词。这没有错。中国当代文学(包括儿童文学)缺乏想象力,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但过去这么多年之后,我看到了问题的另一面,当我们将全部注意力放在“虚构”“想象”之上时,我们的目光渐渐从历史、从现实之上挪移开了,而殊不知被我们忽视了的、漠视了的那一切,是文学创作的根本性写作资源。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那些故事,其实是任何虚构、想象都无法相比的——它们的神奇、出人意料以及其背后的复杂而丰富的含义,是远远超出“虚构”“想象”所能给予我们的。我们的想象力,谁也不可能超过造化,超过现实——超过冥冥之中的造物主的。这既是人类的、宇宙的作者,又是导演——唯一的导演。连我们的想象力,都是它给予的。

  由于对现实主义精神的淡忘,我们不仅对“现成的”、“绝妙的”故事视而不见,而且还逐渐忘却了“功夫”二字,忘记了对“功夫”的操守。

  现实主义是讲功夫的:观察天下万物,破其机密的功夫。就像绘画一样,它强调从素描开始——完全逼真的素描。基本功的概念,深入灵魂。最近,看《达·芬奇讲绘画》,第九讲《树木与草地》,说到树叶,他有一段并非是来自植物学知识,而是来自他观察的描述:“植物叶子生长的规律有两方面:一是为了便于整个叶面能接受到从空气中降落下来的露珠,叶子的正面总向天空生长着;一是植物的叶子是层层错开的,尽量避免相互的遮挡,就像墙上的常春藤那样盘着。这是因为叶子相错分布,一方面可以使露水从第一片叶子上面滑落的时候落到第四片叶子上(有些树木则要落到第六片叶子上);另一方面空气和阳光也可以穿透顶层的树叶落到下面的叶子,使它们同样能够吸收养分,健康成长。”那些大师就是这样开始他们的绘画的。他们一直在练基本功,真切感受存在的基本功。谈到梵·高,我们只是想到他那些想象力狂放的现代主义绘画,却忘了,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专心致志地素描土豆。

  看看我们现在的儿童文学图书的封面和插图吧。大多只有创意,而没有功夫。我以为,有价值的创意,是建立在功夫之上的。

  中国儿童文学——或者说,中国的儿童文学是不是需要重新面对“现实主义”呢?

  ——(曹文轩《我们为什么需要现实主义》,有删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现实主义淡化,“虚构”“想象”“幻想”成为了进入上个世纪中期后当代作家们创作的主流。

  B.古今中外不胜枚举的经典文学作品,大都是现实主义的精神代表,人类文学史的魂是现实主义。

  C.对现实主义精神的淡忘,是因为我们对“现成的”、“绝妙的”故事视而不见,“功夫”忘却,操守不够。

  D.作者列举俄罗斯文学文学史上的璀璨群星,是为了阐述现实主义精神是成就他们伟大创作的基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头引用巴西作家若热·亚马多创作《可可》的话,是为了引出文学创作(包括儿童文学)要注重现实主义精神的论题。

  B.文章的论证思路是由局部到整体,先分析阐述了文学史上文学创作的特点,进而指出当下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的弊端。

  C.文章列举《达·芬奇讲绘画》和梵·高的想象力的事例,是用来阐明大师们的成就是建立在扎实的“功夫”之上的。

  D.文章末尾,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中国儿童文学创作存在不足,需要重新审视“现实主义”,从中汲取营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认为造化既是人类的、宇宙的作者,又是导演——唯一的导演,“虚构”“想象力”是对此的一种超越。

  B.作者认为当代文学创作淡化现实主义,已经脱离了文学创作的根基,过分强调虚化,必须从根本上作出调整。

  C.作者批评忽略了根本性写作资源的当代中国文学创作,主张创作既要注重“想象力”,也不能脱离现实主义。

  D.因为创意没有建立在现实的根基之上,致使中国儿童文学图书的封面和插图只有创意,而没有功夫。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国 宝

  吴承墨刚走下站台,梅城就用一场裹着梅花气息的温润小雨款待了他。让他感到温润的,还有王老板的那双手。见面握手是一种常见礼节,可王老板握着他的手时,掌心竟有些发热发潮。

  下榻,洗漱,吃早茶。吴承墨迫不及待地问:“东西在哪里?”“不急不急。”王老板说,“您老刚下车,先在这里养养神。”“那是,养好了精神,看东西才不会走眼。”吴师母说。

  午饭后,王老板就拉着吴承墨和师母直奔梅园。吴承墨的童年是在这里度过的,江南小城的梅花,曾给他带来多少灵感与熏陶。进了梅园,他一看到满园盛开的梅花,竟高兴得孩子似的手舞足蹈,当场吟就一首咏梅诗:

  不为浮华动,月下独自开。吟吟低浅唱,一枝报春来。

  刚刚吟完,王老板就拍手赞叹。吴承墨诗兴大发,又接连吟了好几首。

  第二天早餐桌上,吴承墨又问起东西在哪里。王老板还是说:“不急不急。我听收藏圈里的人说,您是国宝级的大师,您只要闭着眼在书画前走一走,用鼻子闻一闻,就能鉴定出是真品还是赝品。”“那都是人家瞎吹的。”吴承墨说。

  早餐后,王老板租了一条观光船,沿着古运河一路游览,还请来了两位评弹演员。老两口品着时鲜,喝着美酒,听着琵琶的伴奏和美女的清唱。吴承墨真的有些醉了,是被乡情陶醉了。

  闲谈中,王老板终于提起了那件东西。竟是一代国画宗师八大山人的一帧山水长卷。吴承墨下意识地发出一声叹息:“哦!”这些年,他过目的书画不少,但能鉴定如此有分量的国宝,还是头一回。第三天早茶后,王老板带吴承墨夫妇驱车驶入一个新建小区。一幢幢别墅在湖光山色中隐现,路边,一株株春梅正含苞欲放。王老板领着两人走向湖边的一幢独体小别墅--这是一座典型的江南仿古建筑,门前就是鹤湖。转到三楼露天阳台,此刻,吴承墨面对波光潋滟的湖面顿时诗兴大发,脱口吟道:

  岸边梅花湖中鹤,哪是青来哪是白?天上嫦娥楼上客,哪是人来哪是仙?

  王老板又是拍手赞叹:“好诗好诗!吴师母,喜欢这里吗?”

  “岂止是喜欢,我都不想走了!”吴师母笑道。“如果师母喜欢,我就送给你们!”王老板说。

  话音刚落,吴承墨就说:“这么贵的小楼,你就是敢送,我也不敢收啊!”吴师母看了他一眼。

  下午,王老板将二老接到了拍卖公司,从保险柜里拿出一个用黄缎装裱的轴盒,从里面取出一个装裱精致的卷轴,缓缓将其打开。吴承墨就像一个上手术台的主刀大夫,穿上白大褂,戴上白手套,围着长案缓缓转了一周,然后走近,俯身向展放在案上的墨宝。画面上有江南的群山、曲水、春梅,依山临水傍梅的,是一间小小的草寮。八大山人画草寮,只是草草数笔,淡墨上漂一层赭石,极其传神,似乎住在草寮里的人,都不食人间烟火。

  吴承墨特别喜欢八大山人的画,只要一看到八大山人的作品,浑身就会似过电一般。可这回,这种感觉却没有。他拿起放大镜细细审读起来,用笔,用墨,包括题款,都没有任何破绽。他将放大镜瞄准了题款下面的那方印章。这是鉴定书画的最后一道关口。那是一方八大山人常用的印章,只是印泥稍稍淡了一些,略显浅薄。他又站到了画前,将鼻子凑近画面,做着一次次深呼吸。目光又在那方印章上停留了足有数分钟,随后轻轻点了点头,呆立在那里。

  晚上吴师母就跟他吵了一架。吴师母道:“你今天吃错药了?你头都点了,怎么就不肯落笔?”“我还是有点吃不准。”他说,“那方印章看上去没问题,只是印泥按说不应该那么淡。而且八大山人早年用的墨里都混有冰片和麝香,可是这张画上,一丝气味也闻不到。”

  “你这是鸡蛋里挑骨头!”吴师母道。

  “看来,还得再看一遍。”吴承墨小声说。

  三天后,他又将画面上的笔墨以及题款、印章细细看了一遍,再将鼻子一次次凑近画面。起先,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可是看到后来,山也是山,水也是水,只是山水间的草寮,却变成了小别墅。

  吴承墨转身拿笔蘸墨的时候,手似乎有点发抖.紧挨着他的吴师母说:“承墨,你随便写,就当平时练字。”这么一说,他的手就不抖了。

  刚在鉴定书上签了字,吴师母已将揿了印泥的那方大章递了过来。他接过后,手似乎有点不听话,微微发颤。吴师母就捏住他的手腕,朝下按去。

  第二天,吴承墨夫妇就要返京了,王老板掏出一串钥匙:“师母,这是一点小小心意。”

  回到北京,吴承墨就住院了。医生说他是因为太劳累,再加上心理压力太大。一个多月后,吴承墨才出了院。早晨,他从刚送来的报纸上看到一则新闻:梅城市博物馆花重金从私人手中购得的一件国宝--八大山人山水长卷,经鉴定竟然是赝品。

  吴承墨一屁股坐在沙发上,眼前一黑……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以“国宝”为题的妙处,在于既点明小说是以“国宝”为线索来贯穿全文的, 同时丰富了“国宝”内涵 ,又强化了文章的讽刺意味。

  B.作者用比喻的手法将吴承墨比作“一名上手术台的主刀大夫”,而后运用“穿”“戴”“转”“走近”“俯身”等一连串的动作进行刻画,再现人物的态度。

  C.吴承墨转向拿笔蘸墨的时候,“手似乎有点发抖”到“他的手就不抖了”,这一细节描写,表明吴承墨已决定要对“国宝”赝品作出“真品”鉴定结论。

  D.小说中写吴承墨两次即兴吟诗,第一首诗描写了梅花孤傲高洁的形象,暗示了他清高自许的心理;第二首诗暗示了他对住在别墅的奢华生活心生羡慕向往之情。

  5.小说结尾交代,八大山人的山水长卷是赝品。在前面的情节发展过程中已多次暗示这幅画是假的,请找出,并作简要分析。(6分)

  6.请结合故事情节来简要分析王老板这一人物的性格。(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鞫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太子曰:“然则何由?”太傅曰:“请入,图之①。”

  樊(於期)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鞫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太子丹曰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也鞫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鞫武曰:“敬诺。”出见田光,道太子曰:“愿图国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吾精已消亡矣。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太子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见荆轲,曰:“光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轲见太子,言田光已死。太子再拜而跪,膝下行,流涕。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曰:“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以委命。唯荆卿留意焉。”久之,荆轲曰:“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顿首,固请无让,然后许诺。

  (选自《战国策•燕三》,有删减)

  【注】①“请入,图之”,南宋鲍彪注:“请太子入息,己乃图之。”

  7.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太子丹曰/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也

  B.太子丹曰/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也

  C.太子丹曰/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也

  D.太子丹曰/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也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太子”指封建时代的君主的儿子中被确定为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B.“足下”是称对方的敬辞。在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以用“足下”,译为“您”。C.“再拜”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拜两次,表达敬意。

  D.《战国策》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史记》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9.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选文描写了太子丹亲自去拜访鞫武、田光、荆轲等贤人侠士的动人故事,表现出太子丹是个礼贤下士,以国事为重,又心存戒心的人。

  B.太子丹寻求破秦,是想报国恨私仇。迫于秦的威势,质于秦,逃亡而回;秦将灭六国,国家处于危急存亡之间,故而决计铤而走险。

  C.田光自杀不仅是因太子丹的叮嘱——“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还有就想以此来激励荆轲见太子。

  D.太子丹欲以荆轲为刺客,是想让他胁迫秦王返还侵占诸侯的全部土地;再不行就刺杀秦王,使秦国国内大乱,六国趁机合纵破秦。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5分,共10分)

  (1)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

  (2)太子前顿首,固请无让,然后许诺。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1-12题。

  郭 纶① 苏 轼

  河西猛士无人识,日暮津亭阅过船。路人但觉骢马瘦,不知铁槊大如椽。

  因言西方久不战,截发愿作万骑先。我当凭轼与寓目②,看君飞矢集蛮毡。

  【注】①这是苏轼23岁时的作品。郭纶本为河西弓箭手,屡有战功。仁宗康定元年九月,西贼寇三川寨,郭纶固守,定川堡得不陷。②寓目:过目,观看。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中提到郭纶本是河西勇士,如今却无人认识;这位昔日猛将只是在傍晚时分,闲坐渡口,看经过船只来打发时间。 

  B.颔联将郭纶今日所骑瘦马和他当年曾经使用过的长矛作对比,以此衬托出他往日之英勇和今日之落魄,形象生动。 

  C.颈联中郭纶自称边疆久无战事才沦落如此,表现了他对国家的极度失望;但他同时又说一旦有了战事,他仍愿冲锋陷阵。 

  D.尾联中“看君飞矢集蛮毡”一句是虚写,其中的“蛮毡”,借指来犯的贼寇;作者期待看到这位勇士的飞箭射向敌人阵。

  12.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3.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说: “ 。”

  《伶官传序》中也说过意思相近的话:“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2)《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采纳了邹忌的劝谏,下令在全国的范围内广征谏言,其中“ ”就可以受到上赏。

  (3)《论语》中,孔子告诉学生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的句子是:“ , 。”

  (4)《曹刿论战》中,针对国君将衣食与百姓共享的做法,曹刿的评价是“ , 。”

  (5)《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赏罚严明的建议的句子是:“ , 。”

  第Ⅱ卷(语文基础知识与写作 共90分)

  三、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

  1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端倪(nì) 赁屋(lìn) 愤懑(mèn ) 殒身不恤(yǔn)

  B.砥砺(dǐ) 攒射(cuán) 忸怩(niǔ ) 挥斥方遒(qiú)

  C.憧憬(chōng) 桀骜(áo) 创伤(chuàng) 长歌当哭(dàng)

  D.气馁(něi) 蹂躏(róu) 不惮(dān) 言简意赅(gāi)

  15. 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漫溯 云采 旗竿 偃旗息鼓

  B.弥满 殴打 恶耗 引吭高歌

  C.谗言 执拗 淬火 摘星揽月

  D.气慨 和霭 屠戮 绿草如茵

  16. 选出下列各组中,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组( )(3分)

  A.秦伯说,与郑人盟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B.距关,毋内诸侯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C.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饮

  D.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令将军与臣有郤

  17. 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①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②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④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⑤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⑥秦王目眩良久 ⑦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⑧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A.①⑥⑧ B.②⑦⑧ C.① ③④ D.②⑤⑦

  18.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②籍吏民,封府库 ③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④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⑤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⑥项伯杀人,臣活之 ⑦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⑧素善留侯张良

  A .①⑦/③④/⑤/②⑥/⑧ B.①②⑦/③④⑤/⑥/⑧

  C .①②⑦/③④/⑤/⑥/⑧ D.①⑦/③④/②⑥/⑤⑧

  19. 对下列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夫晋,何厌之有 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③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④欲呼张良与俱去 ⑤吾属今为之虏矣 ⑥此亡秦之续耳 ⑦群臣侍殿上者 ⑧沛公安在

  A.①⑧/②⑦/③④/⑤/⑥ B.①⑤/②/⑥⑧/③④/⑦

  C.①⑧/②③/④⑦/⑤/⑥ D.①⑧/②/③④⑦/⑤/⑥

  20.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①期待已久的《华尔街 2:金钱永无眠》终于上映了,观众们拍手称快,既被电影

  的史诗般的气质征服,又对演员的演技赞不绝口。

  ② 学国学、传承经典也需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某些学校采用强制学生集体跪

  拜孔子的做法,只会适得其反,无异于缘木求鱼。

  ③“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古语揭示了学无止境、须终生学习的道理,实属不刊之论。

  ④欧洲杯八强诞生后,回想过去二十天观看的比赛,欧洲杯为我们呈现了一道道秀色可餐的大餐,让球迷们大呼过瘾。

  ⑤韩国以防范朝鲜的导弹和核威胁为由允许美国在其领土上部署“萨德”系统, 这种做法最终只能是火中取栗。

  ⑥东一嘴,西一嘴,说了很多,横七竖八的,好多想说的话又忘了,也渐渐地跑了题。

  A.①③⑥ B.②④⑥ C. ①④⑤ D.②③⑤

  2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

  A.正确认识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推进和谋划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首要问题,也是高等教育领域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B.“301条款”是美国贸易法中有关对外国在立法或行政上违反协定、损害美国利益的行为采取单边行动的立法授权条款。

  C.清华、北大等高校相继公布2019年外语类保送生招生简章,报名采用的是网上报名加电子档案传送或纸质报名表邮寄。

  D.随着国人消费观念的转变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旅游部门将开发新的旅游景点,推出新的旅游项目,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要。

  2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 3分 )

  A.恭敬不如从命,你千里迢迢从家乡给我带来的土特产我就笑纳了。

  B.我昨日身体欠安,未能赴宴,作为老同学您今日就前来寒舍看望我,让我感慨万千。

  C.老教授收到公安机关来函,说他儿子因吸毒被拘,真不知这事让他的老脸往哪儿搁。

  D.张明给李华发微信:“愚兄以为,奔事业的人不该丧失锐气,要有大格局、大胸怀。”

  23. 某校高一(8)班同学在庆祝中秋联欢会上,主持人不小心将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的几副对联弄乱了。请你帮他按照节日先后整理好的对联,顺序正确是( )(3分)

  ①窗含明月十分圆 ②冰心洁玉大夫诗 ③迎新春前程似锦

  ④贺佳节事业辉煌 ⑤地得清秋一半好 ⑥芳草美人屈子赋

  A. ③④⑥②⑤① B.④③②⑥①⑤ C.⑥②⑤①③④ D. ①②③④⑤⑥

  四、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旅游是人们喜爱的一种休闲方式,常有人在旅游留影时,因做出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引发路人的指责和网友的愤慨,当事人甚至被拘留处罚。但也有人说,旅游本来就是放松心情,借景留影,好玩而已,不必上纲上线、大惊小怪。

  对于旅游你有怎样的经历或思考?请选好角度,明确立意,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出现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C(因果倒置)(3分)

  2.B(整体到局部)(3分)

  3.C(A.“虚构”“想象力”都是对此的一种超越”应是“虚构”“想象力”“不可能超过造化,超过现实”。B.“必须从根本上作出调整”文中无法找到充分依据D. “致使中国儿童文学图书的封面和插图只有创意, 而 没有功夫”应为“大多只有创意,而没有功夫”;范围扩大。)(3分)

  4. B.( “比喻的手法”不正确,应为相同比较。)(3分)

  5. ①王老板赠送别墅给吴承墨,表明他本来就知道这幅画是赝品,想贿赂吴承墨得到是真品的鉴定。②吴承墨发现画上印泥颜色淡,画面没有冰片和麝香气息,与八大山人真迹不符,暗示是赝品。③吴承墨在鉴定书上签字盖章时手发抖,不愿落墨盖章,表明他心知是赝品,内心犹豫挣扎。(每点2分,6分)

  6. ①王老板颇有心计:在不急不火中让吴承墨夫妇感受到梅城的美好,然后才说出此次的鉴定物品;②王老板是个很虚伪的商人--表面上的客套恭维,都是为了让吴承墨做出假的鉴定结果,让自己获利。③王老板擅察言观色,发现并利用了吴承墨的夫人对别墅的羡慕,促使吴承墨做出了不真实的鉴定结论。(每点2分,6分)

  7.B(3分)

  8.A(太子是皇帝所指定的继承人,多为皇帝的嫡长子,太子只有一个,故“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错。)(3分)

  9.A.(“亲自去拜访”错,是通过别人找来,并非亲自拜访。)(3分)

  10.(1)为何因在秦受凌辱的怨恨,就想去招惹他发怒呢?(5分)

  (“奈何” “以”“见” “批”各1分,语句通顺1分。)

  (2)太子上前叩头,坚决请他接受这个使命,不要推辞。这样(荆轲)才答应了。(5分)

  (“顿首” “固” “让” “然后(荆轲)许诺”各1分,语句通顺1分。)

  参考译文: 燕国太子丹在秦国做人质,逃回燕国。眼看秦就要吞灭六国,大兵已临近易水。恐怕灾祸将至,太子丹很忧愁。对太傅鞫武说:“燕与秦势不两立,望太傅能够图谋良策。”鞫武回答说:“秦国地盘遍布天下,威胁着韩、魏、赵三国,然而易水以北,局势还不一定。为何因在秦受凌辱的怨恨,就想去招惹他发怒呢?”太子说:“那么,怎样才好呢?”太傅说:“请太子进去休息,容我好好想一想。”

  樊将军逃离秦国到燕国,太子丹接纳了他。太傅鞫武劝太子说:“不行啊。秦王很残暴,对燕国积累了很深的仇恨,足以让人胆战心惊,更何况秦国已听说樊将军逃到了燕国呢!我希望您赶快把樊将军送到匈奴去,以便消除(秦国进攻燕的)借口。太子丹说:“樊将军在这个世界上已经走投无路了,才投奔到我这里来,我总不能因为被强秦压迫,便抛弃了我所可怜的朋友,将他送到匈奴去。(反正)这是我性命本当绝的时候了。希望太傅再想别的计策。”鞫武说:“燕国有位田光先生,可以和他研究谋划。”太子说:“希望通过太傅来结交田先生,可以吗?”鞫武说:“可以。”太傅去见田光,传太子的话说:“有国事愿与先生相商。”田光说:“我恭敬地接受命令。”于是来到太子的住所拜访。

  太子丹跪着上前迎接田光,向后倒着走为田光引路。太子丹看看左右没人,便离开坐席请教说:“燕、秦势不两立,希望先生关心一下这件事。”田光说:“我的精力已经消耗完了。我有一位好朋友荆轲,可以为您所用。”太子说:“希望通过您(让我)与荆轲结交,可以吗?”田光说:“可以。”太子说:“我向您汇报的情况,和您自己说的话,都是国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漏出去。”田光俯下身子笑了笑着说:“好。”

  田光去见荆轲,说:“我向太子推荐了您,希望您到宫中去拜见太子。”荆轲说:“愿接受您的教导。”田光想用自杀来激励荆轲,说:“希望您赶快去拜见太子,说我已经死了,表明我不会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泄漏出去了。”于是田光自刎而死。

  荆轲见到太子丹,说田光已经自刎而死。太子听了,跪下拜了两次,又跪着往前行,泪流满面。荆轲坐好以后,太子离开坐席,叩头说:“如果真能劫持秦王,让他返还侵占诸侯的全部土地,那就最好了;如果不行,就趁势就杀了他。那些秦国大将这时都在国外指挥军队,而国内出现了大乱,这样,君臣会互相猜疑,以此离间(秦国君臣之间的信任关系)。(我们凭借这样的机会),诸侯能够再次合纵,打败秦国就是必定无疑的了。这是我的最大愿望,但不知这个使命交给谁好,(我)希望您多多关心这件事。”过了好一会,荆轲说:“我才学很低下,恐怕不能胜任这个使命。”太子上前叩头,坚决请他接受这个使命,不要推辞。这样,荆轲才答应了。

  11.C. ( C“表现了他对国家的极度失望”无中生有。)

  12.①对英雄的仰慕。(钦佩赞叹)郭纶本领高强,屡建战功,又勇于担当,有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②对英雄失路的怜惜。本领高强的英雄无人赏识,只能日暮在渡口闲看渡船。③对英雄再次建功立业的期待。作者对郭纶再次征战贼寇拭目以待。④对自己的勉励。自己也想成为像郭纶那样的英雄,哪怕历经坎坷,也照样勇往直前。(答对一点2分,含情感1分,分析1分;答对任意三点即可得6分。)

  [解析]这首诗的大意是:郭纶本是河西一带知名的勇士,如今的人们却都不识得他了,这位昔日的猛将只是在傍晚时分,坐在渡口,闲看过往船只来打发时间。路人只见他骑着一匹瘦弱的青白色马,却不知他曾经使用的长矛大如屋椽。郭纶说,边疆久无战事才沦落如此,一旦有了战况,他誓言愿冲锋陷阵。那时,我自当拭目观看,看这位勇士的飞箭射向敌人的军阵。

  13.(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4)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5)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14.B (A.端倪(ní) C.桀骜(ào) 创伤(chuāng) D.不惮(dàn) (3分)

  15.C( A. 云彩 旗杆 B. 弥漫 恶耗 D.气概 和蔼)(3分)

  16.C(“沛公不胜杯杓,不能饮”不含通假字)(3分)

  17.A( ②细说:小人的谗言; ③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④行李:出使的人; ⑤婚姻:约为儿女亲家;⑦郎中:宫廷的侍卫。 )(3分)

  18.C(①②⑦名词活用为动词,③④名词作状语,⑤意动用法,⑥使动用法,⑧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19.A(①⑧宾语前置,②⑦定语后置,③④省略句,⑤被动句,⑥判断句) (3分)

  20.D(①拍手称快,拍着手大喊痛快,多指仇恨得到消除。用在句中感情色彩不当。②缘木求鱼:爬到树上去找鱼。方向或办法不正确,不可能达到目的。③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④秀色可餐:形容女子姿容美丽或景物非常优美。使用不当。⑤火中取栗:偷取炉中烤熟的栗子。比喻受人利用,冒险出力却一无所得。⑥横七竖八:有的横,有的竖,杂乱无章。形容纵横杂乱。宜改为“乱七八糟”。)(3分)

  21. B(A.“推进和谋划”应为“谋划和推进”语序不当; C 项成分残缺。应在“纸质报名表邮寄”后面加“的方式”;D.“近年来”与“将”不合逻辑。)(3分)

  22.D(A项,笑纳,请对方接受赠礼的客套话。B项,项,欠安:称人生病的婉辞,一般用于别人,不能用于自己。C项,老脸:老年人指自己的面子,谦辞。)(3分)

  23.A(考虑春节、端午、中秋顺序及节气特点,词性与平仄)(3分)

  24.作文(60分)

  材料分析:

  材料中,或许好玩的确是不文明游客的真实动机。但是什么让一些已经成年、应明事理的人,只是为了“好玩”,就可以不论价值是非、无视公序良俗、践踏起码底线?人无敬畏胡作为,事无法度无以处。虽然社会的包容度在增大,但哪些言行可为,哪些事情非但“不好玩”且绝对不能做,是有基本共识的。在愤怒于那些年轻人行为的同时,我们不妨也多想想: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是不是缺失了什么?对英烈的景仰,对文明的敬畏,怎样才能根植于每个人心中?

  立意与评卷提示:

  1、最佳立意:在当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候,我们需要杜绝不雅言行,倡导文明新风。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政府要有法律约束,媒体要有舆论引导,社会要有榜样示范,个人要有自律意识。通过写个人旅游经历,暗含现实问题。

  2、其他角度:如果考生能在提醒、制止和责罚方面提出“教育为主,惩戒为辅”的观点,反对动辄诉诸法律,批评“人肉搜索”“拳脚相加”等过激行为,言之成理,亦可与优秀卷同等给分。

  3、记叙文能做到①思路清晰;②叙述简洁或语言优美,富有文采;③结构完整,④叙议结合,适时点题⑤有精彩细节等三点即可判高分。

  4、议论文要求观点鲜明,分析入理,有一定的逻辑性,结构完整。

  5、两类文体书写规范、工整、漂亮的可酌情加分,但不超过5分。

  参考素材:

  1、相关联想

  “中国式旅游不文明”饱受诟病,引发争议。今年“十一”期间,杭州西湖景区的一块石碑被人肆意涂写。事情一经曝光,引发舆论强烈谴责,“你欠西湖一个道歉!”事实上,类似不文明的现象,国内景区几乎触目皆是。然而,许多国人对此没有愤怒,没有感到“无地自容”,而是视若无睹或一笑了之,或者干脆前去效尤。在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今天,这种不文明的行为,不仅严重破坏了旅游资源,更有损国人形象。我们应对此加以关注并积极应对,以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

  2、心理探因

  国人的这种旅游病无外乎四种心理:一是炫耀,向世人炫一炫自我的存在,也告知后来者,我先你一步;二是盲从,别人能乱涂乱刻“到此一游”,我们也效仿留个“纪念”;三是安慰,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素有鸟飞留影,人过留迹的文化心理,所到之处无法写出美文佳句,刻画“到此一游”或者“骑身留影”也算是旅途中的心理安慰与满足;四是侥幸,由于相关法律法规处于真空状态,再加之景区管理人手不足以及执法权的缺位,这给一些游客可乘之机,反正没人管理,即便发现,也是教育为主,不刻白不刻。

  3、解决方法

  一是国民教育从娃娃抓起。三岁看老,人生的第一枚扣子不要扣错。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必须先行。二是加强宣传,从我做起,树立人人讲文明的新风。三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法律制度管人管事,增强约束性。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强化法律约束。


上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英语考试题相关文章:

1.人教版高一英语试卷及答案

2.七年级英语上册期中测试题带答案

3.高一英语知识点习题及答案

4.高一上册期末英语作文

5.高一英语完形填空测试题及答案

4153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