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检测试练习
练习能够检测和巩固高一学生语文知识点,因此,学生在平日学习过程中不能离开练习,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一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检测试练习,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检测试练习
一,文言基础(每题2分,共16分)
1、下列加点词语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阙秦(quē) 忤视(wǔ) 飨士卒(xiǎng) 以药淬之(cuì)
B.卮酒(zhī) 失其所与(yù) 目眦尽裂(cì) 朝济而夕设版(zhāo)
C.玉玦(jué) 参乘(shèng) 共其乏困(gòng) 夜缒而出(zhuì)
D.刀俎(zǔ) 戮力(lù) 瞋目(chēn) 微夫人之力(fū)
2、每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B.沛公则置车骑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C.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D.以乱易整,不武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 ,有几人与?
3、每组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图穷而匕首见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C.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D.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
举头望明月
4、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是( )。
例句: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A.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B.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C.若属皆且为所虏!
D.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A.使使以闻大王
B.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D.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西单女孩任月丽从在地铁卖唱,到走红网络,到走红星光大道,到走红2011年春晚,一路走来,一发不可收拾,这其中固然有大众的草根明星情结,但与其深厚的歌唱功力也密不可分。
B.一个时期以来,信用卡诈骗猖狂至极,在我警方的全力打击下,一个个罪犯图穷匕见,被绳之以法,受到应有的惩罚。
C.韩国《韩鲜日报》报道,目前朝鲜正准备进行第三次地下核试验,同时认为,如果朝鲜继续坚持他的核进程,那么他势必会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因为朝鲜半岛无核化是世人的共同愿景。
D.世界经济复苏的状态仍不容乐观,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目前形势下,就不能只顾自己,打压别国,做亡郑陪邻的事,而应具有全方位的战略眼光。
7、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
A、“双十一”这个虚拟出来的节日,俨然已经成为中国网购者的狂欢节。它作为中国网络销售行业奇迹的见证者,已经成为中国网络购物崛起的独特符号和明证。
B、在东北作家群中,萧红被认为是最具艺术才情的作家。由于凄美的爱情故事和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使她成为研究热点,电影《萧红》将她的人生故事搬上了银幕。
C、第二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第一场半决赛,河北队以三人在场的绝对优势最终击败浙江、广西、湖南队,挺进总决赛。
D、在信息化的今天,中秋民俗依然活跃在全球华人中间,它是华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也是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节日。
8、下列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B.《战国策》的作者已不可考,经西汉刘向整理,内容多为战国时期策士的活动和言论。
C.司马迁所作《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被鲁迅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D.先秦散文包括历史散文和说理散文,《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同属于先秦历史散文。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19分)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
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
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
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榖城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
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9.下列选项中对加点字用法意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有一老父,衣褐 穿
B.强忍,下取履 到下面去
C.与老人期,后, 后面
D.良因异之 觉得奇怪
10.下列虚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因长跪履之 不如因善遇之
B.父以足受 常以身翼蔽沛公
C.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乃《太公兵法》也。
D.常习诵读之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11.下列对文意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黄石老人走到张良跟前时,鞋子掉到了桥下。老人是故意这样做的。
B.老人把鞋子掉下桥去,又要张良下去取回来。张良认为这是在戏弄他,很生气,几乎要动手打老人。
C.张良因为看到老人年纪大,只好强忍着走下桥去取鞋。
D.为了得到那本《太公兵法》,张良按照老人的话,一连三天早早地来见老人,而且一天比一天来得早,以此来表示白己的诚心。
12、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
-------------------------------------------------------------------------------------------------------
2)、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榖城下黄石即我矣。
-----------------------------------------------------------------------------------------------------
13、课内文言文翻译(5分)
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3分)
-----------------------------------------------------------------------------------------------------
2)、秦王购之金千金,邑万家。(2分)
-----------------------------------------------------------------------------------------------------
三、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在青春的路口,曾经有那么一条小路若隐若现,召唤着我。
母亲拦住我:“那条路走不得。”我不信。“我就是从那条路走过来的,你还有什么不信的?”“既然你能从那条路上走过来,我为什么不能?”“我不想让你走弯路。”“但是我喜欢,而且我不怕。”母亲心疼的看着我好久,然后叹口气:“好吧,你这个倔强的孩子,那条路很难走,一路小心。”
上路后,我发现母亲没有骗我,那的确是条弯路,我碰壁,摔跟头,有时碰得头破血流,但我不停地走,终于走过来了。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高一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文学常识
1、《左传》的作者,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为“十三经”之一。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记事比《春秋》详细而具体(字数近二十万,超过《春秋》本文十倍)。
2、《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国别体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作者已不可考。最初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三十三篇。《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3、《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部分组成,计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余字。它不仅是一部相当完备的古代史书,同时又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品。鲁迅先生曾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正说明了《史记》在史学和文学上的伟大成就。
高一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文言知识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同“矣”)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 供给、供应。读gōng)
秦伯说(“说”通“悦”,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高兴,喜欢。 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回来。
燕王诚振怖 “振”,通“震”,害怕。 秦王还柱走 “还”,通“环”,绕。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卒”,通“猝”,突然。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
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 愿伯俱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
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蚤”通“早”) 今者有小人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二、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古今意义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来。 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等。
3、共其乏困 古义:缺少的东西。 今义:疲劳。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人。 今义:对已婚女子的尊称。
5、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走投无路。 今义:贫穷。
6、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 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7、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古义:袒露一只臂膀。 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
8、持千金之资币物 古义:礼品。 今义:货币。
9、诸郎中执兵,皆阵殿下 古义:宫廷的侍卫。 今义:中医医生
10、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古义:指崤山以东地区。今义:指山东省。
11、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12、将军战河北 古义:黄河以北地区。 今义: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13、臣战河南 古义:黄河以南地区。 今义: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14、庄则入为寿 古义:敬酒。 今义:长寿。
15、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古义:小人的谗言。 今义:详细地讲述。
16、约为婚姻 古义:儿女亲家 今义:结婚的事或者说因结婚而主生的夫妻亲眷关系。
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类型并解释其含义
1、烛之武退秦师(退,使动用法,使……撤兵。)
2、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动用法,使……灭亡。)
4、越国以鄙远(鄙,名词意动,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地。)
5、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
6、既东封郑(东,名词作状语,向东;封,名词意动用法,以……为疆界。)
7、若不阙秦(阙,动词使动用法,使……削弱。)
8、阙秦以利晋(利,名词使动用法,使……获利。)
9、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敝,形容词用作动词,损害。)
10、共其乏困(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
11、樊於期乃前曰 前:名词活用为动词,上前。
12、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函: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13、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迟:形容词用作意动词,以……为迟,即认为迟。
14、皆白衣冠以送之 (白)衣冠:名词活用为动词,穿上(白)衣,戴上(白)帽。
15、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祖:名词活用为动词。出行前举行祭路神的仪式。
16、使使以闻大王 使1:动词,派遣,使2:名词,使者。
17、乃朝服,设九宾 朝服:名词活用为动词,穿上上朝的礼服。
18、群臣怪之 怪:意动用法,以……为怪。
19、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
20、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使:名词,使命。
21、沛公军霸上。 (名词用如动词,驻军,动词)
22、沛公欲王关中。 (名词用如动词,为王、称王,动词)
23、吾得兄事之。 (名词用如动词,做事、侍奉,动词)
24、籍吏民。 (名词用如动词,登记,动词)
25、范增数目项王。 (名词用如动词,使眼色,动词)
26、刑人如恐不胜。 (名词用如动词,施加肉刑,动词)
27、道芷阳。 (名词用如动词,取道,动词)
28、素善留侯张良。 (形容词用如动词,友善、交好,动词)
29、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以之为王,称王,意动)
30、项伯杀人,臣活之。 (使之活,救了他的命,使动)
3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使……跟从,意即带领,使动)
3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使之止,制止,使动)
33、樊哙侧其盾以撞 (使……斜侧着,使动)
34、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名词作状语,用对侍兄长的礼节)
35、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名词作状语,像鸟用翅膀)
36、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37、头发上指。 (名词作状语,向上)
38、道芷阳间行、间至军中。 (名词作动词,取道;名词作状语,抄小路)
看了<高一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检测试练习>的人还看了:
高一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检测试练习
上一篇:高一语文虚词例句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