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一复习实验检测题及答案(2)
高一语文必修一复习实验检测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一复习实验检测题答案
1.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字音,且有很多的多音字,需要多整理,多记忆。A. fēi/ fěi páo juàn/ jùn jiè/jí B. gāo/ hāo tái / tāi bì/ pí zìC. chuàng/chuāng xiè xiàng/ hàng qǐ D.yào/yuè shèng/chéng sù/ shuò chēn/chēng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2.D
【解析】
试题分析:A.掠—略,攻城略地,略:掠夺.攻打城市,掠夺土地。B.度—渡 、“度”与“渡”,因形似音近致误。两字在字形上的区别是“渡”多了形旁“氵”。在表示“经过”义时,两字有时间上与空间上的区别:“度”的对象是时间,如:“度日、虚度年华、共度良宵”等;“渡”的对象是空间,如“横渡长江”等。凡是不能受主观意识所支配的,只能用“度”;必须作出人为努力的,一定用“渡”。C.愁—惆惆怅,是汉语中的一个单纯词,用来表达人们心理的情绪。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3.B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三个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成语的错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词语的积累记忆。A秋毫无犯,形容军队纪律严明,对人民的利益一点儿也不侵犯;C风华正茂,不能用来修饰学习和生活;D指点江山,望文生义,指评论国家大事。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D
【解析】
试题分析: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需要掌握的应试技巧有:语感审读法、筋脉梳理法、造句类比法、逻辑分析法和规律标志法等。此题中,A成分残缺,句首加“针对”或将“的”改为“了”;B语序不当,将“不仅”移到“因为他”之前;C搭配不当,应为“精神的损伤和物质的损失”。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A
【解析】
试题分析:是“曾皙”的发言得到了老师的赞许。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6.B
7.D
8.B
【解析】
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文信息的准确理解和恰当表述。从原文看,作者探讨李白的诗歌风格,首先介绍他所处的时代,就是遵循“知人论世”的规律。而“论世”一般要涉及的是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的线索和文化、风俗、文学自身的线索。“知人”当然是指作家的生存状态、生活经历等。这段文字只“论世”而未直接涉及“知人”,从社会政治和诗歌发展两个坐标构成的坐标系来考察李白是本文的意图所在,故A.C.D的解析都是正确的,而B“政治上”一说,既在原文中找不到,也不符合事实。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7.
试题分析:本段主要是从“知人”的角度研究李白。正确理解这段文字,必须注意两个基本点:一是中华文化是一个大融合的民族文化,文章并没有偏狭地理解,所以A的解说既不符合原文,也违反民族政策;二是李白以其独特的经历和诗人气质为盛唐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他的独创性是其出类拔萃的重要原因,但是文中根本没有表现什么“叛逆精神”,也没有他有目的地刻意“改造”盛唐诗坛的信息,故C.B错误。D的解说是合理的。本题考查对文章思路的理解、对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的准确把握,也涉及一些基本常识的积累。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文信息的准确理解和表述,题源在第3、4段。根据第3段前几句话可知A是正确的。而紧接着研读下面关于对宇宙起源和生成的深层奥秘的探问和提到的屈原《天问》,不能得出B那样的说法,“这样的问题大概只有屈原的《天问》中出现过”,并不能说是“来自于”。第3段的后半部分意思可以看出与C是一致的。第4段的意思可以看出是与D的说法一致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9.A E
10.(1)不懂岁月无情、不知珍惜青春。(2分)(2)说明树木是有灵性的,肯定人类从自然中获得了灵感和艺术生命,引出下文对落叶的感悟。(3分,每点1分)
11.(1)“小心”在这里的意思是“关注思考”。(1分)(2)第一次提到“小心落叶”世界俄国诗人之口引出对落叶的“深思”。(2分)第二次提到“小心落叶”意在提醒人们对身边的事物投以生命的关注,是对人生的珍视和期望。(2分)第三次提到“小心落叶”意在收束全文,与题目及前文呼应;并表达出读者真诚的期望。(2分)
12.作者的感悟:树木有灵;时光易逝(答“要珍惜青春”、“对逝去年华的惋惜”亦可);对生命应从容、超脱与包容。(三点各2分)
【解析】
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文中内容及表现手法分析的能力。B项原文中没有“深切的同情和惋惜”,只有探究生命奥秘的遐想。C项“喜欢”应为憧憬,“具体细致”不符合文章实际。D项“全文感情基调昂扬向上”不符合文章实际。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语句的作用。此题两个小题,一个理解词语含意,一个理解语段的作用。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意都需要联系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去理解。第五段首句是全段的概括,本段后文都围绕它而写,后文是对“我”的幼稚,挥霍了美好的春光感到懊悔,所以“无知和错误”可理解为“不懂岁月无情、不知珍惜青春”。赫曼·黑塞用亲人的名字给树木命名分别是对本段开头“我在丛林漫步的感悟:树林也由此充满灵性,充满了爱与悲哀,美丽与死亡的证明和引出“在他深邃的心灵里,有着比常人更悠远的世界,他由此在自然中获得了灵感和艺术生命”的结论。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本文核心词语的含意和作用。含义方面,因为本文赋予树叶生命的意义,在本文中不是当心,而是“关注思考”;文中三次提到“小心落叶”,在不同的位置作用是不同的,一般用在前面主要是为了引出下文关于此话题的思考,用在中间(主体部分)重点在于解读它的含意,用在结尾主要时期总结收束全文的作用。此题以“小心落叶”贯穿全文,围绕落叶进行了哲理性思考。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理解本文主旨的重心应该是在文章的主体部分,作者赋予树叶以生命,表达了对逝去的年华的悔意,对落叶“投以生命的关注”的时候,感到落叶的超脱、奔放、从容。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3.A
14.B
15.C
16.(6分)(1)韩信多次跟萧何交谈,萧何认为他是个奇才(或认为他不同于常人)。(得分点“数”、“奇”和句意,各1分)(2)(6分)今天任命大将,就象是(如同)呼唤小孩子一样,这就是韩信逃跑的原因了。(得分点“乃”、“所以”和句意,各1分)
【解析】
13.
试题分析:岂,“难道”的意思。“岂望报乎”这句话中“报”的意思是报答,因此“岂”为难道的意思。理解实词一定要回语境,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4.
试题分析: ①是说韩信缺乏谋生的技能;④说的是萧何在汉王心中的位置。解答此类题要善于运用排除法,根据①可排除AC,再根据④就可选出正确答案。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15.
试题分析:韩信想到汉王一直没有重用自己,觉得很失望,也立即逃跑了。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6.
试题分析:翻译第一句时注意“数”解释为多次、屡次,“奇”为意动用法,解释为“认为……奇”;第二句时注意“乃”为判断副词,是;“所以”解释为“……的原因”。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当初,淮阴人韩信,家境贫寒,没有好的德行,不能被推选去做官,又不会经商做买卖谋生,常常跟着别人吃闲饭,人们大都厌恶他。韩信曾经在城下钓鱼,有位在水边漂洗丝绵的老太太看到他饿了,就拿饭来给他吃。韩信非常高兴,对那位老太太说:“我一定会重重地报答您老人家。”老太太生气地说:“男子汉大丈夫不能自己养活自己!我不过是可怜你这位公子才给你饭吃,难道是希图有什么报答吗?!”
淮阴县屠户中的青年里有人侮辱韩信道:“你虽然身材高大,好佩带刀剑,内心却是胆小如鼠的。”并趁机当众羞辱他说:“韩信你要真的不怕死,就来刺我。若是怕死,就从我的胯下爬过去!”韩信于是仔细地打量了那青年一会儿,便俯下身子,从他的双腿间钻了过去,匍匐在地。满街市的人都嘲笑韩信,认为他胆小。
待到项梁渡过淮河北上,韩信持剑去投奔他,留在项梁部下,一直默默无闻。项梁失败后,韩信又归属项羽,项羽任他作了郎中。韩信曾多次向项羽献策以求重用,但项羽却不予采纳。汉王刘邦进入蜀中,韩信又逃离楚军归顺了汉王,仍然不为人所知。做了个管仓库粮饷的小官,后来韩信犯了法,应判处斩刑,与他同案的十三个人都已遭斩首,轮到韩信时,韩信抬头仰望,恰好看见了滕公夏侯婴,便说道:“汉王难道不想得取天下吗?为什么要斩杀壮士啊!”滕公觉得他的话不同凡响,又见他外表威武雄壮,就释放了他而不处斩,并与他交谈,欢喜异常,随即将这情况奏报给了汉王。汉王于是授给韩信治粟都尉的官职,但还是没认为他有什么不寻常之处。
韩信多次与萧何谈话,萧何认为他不同于常人(认为他是个奇才)。待汉王到达南郑时,众将领和士兵都唱歌思念东归故乡,许多人中途就逃跑了。韩信估计萧何等人已经多次向汉王荐举过他,但汉王没有重用他,便也逃亡而去。萧何听说韩信逃走了,没来得及向汉王报告,就亲自去追赶韩信。有人告诉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大发雷霆,仿佛失掉了左右手一般。
过了一两天,萧何来拜见汉王。汉王又怒又喜,骂萧何道:“你为什么逃跑呀?”萧何说:“我不敢逃跑哇,我是去追赶逃跑的人啊。”汉王说:“你追赶的人是谁呀?”萧何道:“是韩信。”汉王又骂道:“将领们逃跑的已是数以十计,你都不去追找,说追韩信,纯粹是撒谎!”萧何说:“那些将领很容易得到。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却是天下无双的杰出人才啊。大王您如果只想长久地在汉中称王,自然没有用得着韩信的地方;倘若您要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没有可与您图谋大业的人了。只看您作哪种抉择了!”汉王说:“我也是想要东进的,怎么能够忧郁沉闷地老呆在这里呀!”萧何道:“如果您决计向东发展,那么能任用韩信,韩信就会留下来,如若不能使用他,他终究还是要逃跑的。”汉王说:“那我就看在你的面子上任他作将军吧。”萧何说:“即便是做将军,韩信也不会留下来的。”汉王道:“那就任他为大将军吧。”萧何说:“太好了。”于是汉王就想召见韩信授给他官职。萧何说:“大王您向来傲慢无礼,现在要任命大将军了,就如同呼喝小孩儿一样,这便是韩信要离开的原因啊。您如果要授给他官职,就请选择吉日,进行斋戒,设置拜将的坛台和广场,准备举行授职的完备仪式,这才行啊。”汉王应允了萧何的请求。众将领闻讯都很欢喜,人人各自以为自己会得到大将军的职务。但等到任命大将军时,竟然是韩信,全军都惊讶不已。
17.“久”表明作者与友人李白离别时间之长,(2分)对李白思念、牵挂之重。(2分)
18.运用对比的手法,“皆”与“独”形成鲜明对比。(2分)表明自己对友人才华的欣赏,对友人命运的同情。(2分)
【解析】
17.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炼字的题目,炼字主要有“炼意”“炼境”“炼手法”“炼结构”,一般都要“炼意”,结合诗歌的注释李白被流放、题目“不见”可知和李白长久不见产生的挂念之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8.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手法题,诗歌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直接、间接),直接有直抒胸臆,间接有借景抒情、即使感怀、怀古伤今、托物言志,一般用于整首诗歌;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渲染、铺垫、动静、虚实、抑扬等,主要用于某一联的赏析;第三是修辞。此题一“皆”一“独”明显的对比,答题时结合上文的情感分析答出效果即情感即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9.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20.到了颓圮的篱墙
21.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22.风萧萧兮易水寒
23.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24.尤使我耳不忍闻
25.醉翁之意不在酒
26.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遒”“圮”“斓”。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看了<高一语文必修一复习实验检测题及答案>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