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一学习方法>高一语文>

高中语文《蒹葭》教学设计

时间: 凤婷983 分享

  《蒹葭》作为我国诗歌的重要代表之一,具有重要的文学艺术价值,是高中语文教材的重要篇章,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蒹葭》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蒹葭》教学设计

  一、导语设计

  黑板边书:“聆听三千年华夏先民吟唱 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辉煌”,同步播放 邓丽君《在水一方》,创设情境,为学习《诗经》选篇《蒹葭》作铺垫。

  提问:同学们,大家刚才听到的的歌曲优美吗?谁能说出这首歌曲的名字?

  明确:电视剧 《 在水一方 》 的主题曲 《 在水一方 》 。

  进一步提问:谁知道歌词的出处?

  明确:根据《诗经》中的《蒹葭》改编而成。

  二、解题

  今天,我们又一起来学习《诗经》中的一首极其优美的抒情诗《蒹葭》。这首诗。主要是通过美读来感受先人的情感美,来领略华夏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下面我们就进入第一个环节:

  三、

  (一)、初读,感受诗的音乐美。

  1.第一个环节通过初读诗文,初步感受诗的音乐美。要朗读好诗文,要注意读好它的节奏。要读出诗歌的音乐美,除了诗歌朗读的一般要求外,尤其要读出她的生气,读出她的音乐美。

  2.下面,请同学们认真看书,听录音朗读课文。大家拿好笔,在你不认识的字下面作标记,第二个要求就是请同学们注意这首诗的韵脚,也就是诗中押韵的字。

  明确:第一章应该是苍、霜、方长、央; 第二章是萋、晞、跻、坻; 第三章是采、已、汜、右、坻。

  3.学生试读。

  师问:在我们朗读时,同学们是否注意到了诗中“叠词”的运用?

  明确:苍苍,萋萋,采采……

  (师生一同总结这首诗中的叠词特点。)

  (二)、再读,感受是的绘画美。

  1.导语: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我们现在一起进入第二环节的学习。再读诗歌,想象诗歌的绘画美。唐朝诗人王维不仅是一个著名诗人,而且是一位出色的画家。苏轼曾这样评价她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蒹葭》之所以成为《诗经》中最经典的诗歌。就是因为这首诗本身就像一幅精美的图画。

  2.教师描绘画面,让学生感受画面之美。

  金秋之季,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水上烟波万顷,空中雾霭迷蒙,弯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日。此时,一位痴情的恋者,踯躅水畔,他热烈而急切地追寻着心上的恋人。那恋人好像在水一方,但一水盈盈,河道阻隔。“伊人”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他徘徊往复,心醉神迷,内心痛苦,不可言状。

  3.分析比兴手法,明确:比兴—借景抒情,触景生情,

  (三)、三读,感受结构美(重章叠句的作用)。

  下面再请同学们齐读一遍诗歌,请注意各章之间的特点。然后说说这幅画中写出了哪些人物?哪些景物?哪些情节?

  明确: 《蒹葭》的第二、第三章是第一的章反复,只是在押韵处换几个字表示层层递进。这种仅仅对文字略加改动的重章叠唱是《诗经》中常用的手法。目的是在反复中深化意境。

  为了把这首诗读得更好,就要更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情感。请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或句子来表达诗人追求伊人时的不同心情。

  第一章抒发了诗人对伊人____憧憬_____的情感。

  第二章抒发了诗人对伊人_____焦急____的情感。

  第三章抒发了诗人对伊人______失望 ___的情感。

  五、探究与研讨,掌握重章迭句的形式特点,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

  学习这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比兴,所谓“兴”,即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这种手法的优点在于寄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

  这首诗还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窈窕”是叠韵;“参差”是双声;“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用这类词修饰动作,如“辗转反侧”;摹拟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写景物,如“参差荇菜”,无不活泼逼真,声情并茂。

  诗的二、三章只换了几个词,内容与首章基本相同。但它体现了诗歌咏唱的音乐特点,增强了韵律的悠扬和谐美,使表达的情感愈来愈强烈。首章的“苍苍”,次章的“凄凄”,末章的“采采”,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凄青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白露“为霜”、“未浠”、“未已”的变换,描绘出朝露成霜而又融为秋水的渐变情状与过程,形象地面出了时间发展的轨迹,说明诗人天刚放亮就来到河滨,直呆到太阳东升。试想,他独自一人久久徘徊在清冷索寞的旷野,面对茫茫秋水,等人不见,寻人不着,其心情该是何等焦急和惆怅!

  描写伊人所在地点时,由于“方”、“湄”、“”三字的变换,就把伊人在彼岸等待诗人和诗人盼望与伊人相会的活动与心理形象而真切地描绘了出来,这样写,大大拓宽了诗的意境。另外,像“长”、“跻”、“右”和“央”、“坻”、“”的变换,也都从不同的道路和方位上描述了他寻见伊人困难重重,想见伊人心情急切的情景。

  若把三章诗所用几组变换的词语联系起来加以品味,更能体会到诗的隽永淳厚的意味。

  六、课堂小结

  《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头清水,开阔、丰盈、简单、洁净。这源泉处的草木,也跟淳朴的先民及其歌声一样简朴优美。从诗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款款盈盈游历在平原秀野风和日丽中。痴情的少年千回百转,却找不到她的岸。让我们干干净净与素心相通.吟诵这优美的文字,传唱这古老的歌谣!

  附:板书设计

  蒹葭白露道伊人

  苍苍

  萋萋

  采采为霜

  未晞

  未已长

  跻

  右水中央

  水中坻

  水中矣

  写景                    思人

  蒹葭  白露                伊人

  情 景 交 融 蒹葭

  蒹葭变化:苍苍——凄凄——采采       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

  白露变化:为霜——未浠——未已       时间推移,心情焦急和惆怅

  地点变化:长——跻——右——央——坻 困难重重,想见心情急切
看了“高中语文《蒹葭》教学设计”的人还看了:

1.《蒹葭》公开课教案

2.九年级上册语文蒹葭教案

3.高中语文《逍遥游》优秀教学设计

4.高中语文《说“木叶”》教学设计

5.《鸿门宴》高中语文优秀教案

6.高中语文《边城》教学设计之一

7.高中语文必修三《劝学》教学设计范文

8.高中语文《师说》优质原创教学设计(2)

9.高中语文《逍遥游》优秀教学设计(2)

10.高中语文《边城》教学设计之二(2)

高中语文《蒹葭》教学设计

《蒹葭》作为我国诗歌的重要代表之一,具有重要的文学艺术价值,是高中语文教材的重要篇章,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蒹葭》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蒹葭》教学设计 一、导语设计 黑板边书:聆听三千年华夏先民吟唱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高中语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反思
    高中语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反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鲁教版第一册第二单元跨越时空的美丽里面的一篇结构严谨、逻辑严密,充满真挚情感的悼词,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

  • 文言文《阿房宫赋》优质教案
    文言文《阿房宫赋》优质教案

    《阿房宫赋》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创作的一篇脍炙人口的经典古文,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文言文《阿房宫赋》优质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阿

  • 高中语文《兰亭集序》原创教案
    高中语文《兰亭集序》原创教案

    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集序》,因其情感真挚、文辞简练而流芳百世,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兰亭集序》

  •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恩格斯在马克思墓仪上发表的讲话,用来表达无产阶级对于马克思的深切哀悼。下面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在马克思墓前的讲

2585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