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一学习方法>高一语文>

高一语文朱自清散文《绿》鉴赏

时间: 凤婷983 分享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情感真实、质朴自然、语言凝练,他的著名写景散文《绿》更是被选入高一语文教材中,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一语文朱自清散文《绿》鉴赏,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语文《绿》鉴赏(一)

  一、绘声绘色,尽情渲染:形象美

  高尔基说:“文艺作品不是陈述概念,而是用形象、图象来描写现实。”这话既指文学作品描写的对象是鲜活的、可感的,也指文学作品的语言是生动的、形象的。只有形象生动的语言才可能唤起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对客观事物获得真实的感受。朱自清先生在《绿》这篇散文里,运用排比、拟人、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 从不同的角度绘声绘色地描绘事物,尽情渲染梅雨潭之绿,来表现美的意境,给人一种可触可摸,人物、景象历历在目的感受。

  “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把“溅着的水花”,比作朵朵白梅,微微细雨,使读者真个有未临其境而如见其境之感,不胜向往之至。

  “她松松地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地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少女的心;她滑滑地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从语法上看,这个多重复句的第一层是并列关系;从修辞上看,并列关系的句子构成了排比,排比中又套叠着比喻,而比喻中又实现了视觉、感觉、触觉的沟通(通感),作家从多角度、多侧面极力渲染梅雨潭的绿,对读者的感情深处形成了强烈的审美冲击。作者把梅雨潭水的涟漪比作美丽的“少妇”“裙幅”,多么可爱;把潭水的碧波比作“初恋少女的心”,多么动人;把潭水的清澈比作柔滑的“明油”和鲜嫩的“蛋清”,多富有光彩;把潭水的性状比作“温润”而纯洁的“碧玉”,多么深邃可人[2]。

  “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迈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作家在这里使用了对比的手法,说什刹海拂地的绿杨太淡,虎跑寺旁的“绿壁”太浓,西湖的波太明,秦淮河的太暗,而梅雨潭的绿不淡,不浓,不明,不暗,真个如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并序》中所言:“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作者认为四处名胜之绿色景致,皆逊色于梅雨潭之绿,并由此拓展了读者的联想空间, 从而形象地感受到梅雨潭之绿的卓尔不群,无与伦比,给人以高尚优美的艺术享受[3]。

  二、视角新奇,生发情思:情趣美

  情趣美是读者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获得的情感与趣味的满足和愉悦。在《绿》这篇散文里,作者以独特的审美理想、艺术情趣和新奇视角,极力抒发了对梅雨潭的喜爱、愉悦和赞美之情,渲染了情思,生发了意趣。如作者抓住梅雨潭水的主要特征,把绿潭比作美丽的少女,使散文情趣盈然,给读者留下了深切印象。

  “――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作者在这里运用了夸张、对偶、比喻、仿拟、反问等多种辞格方式,将梅雨潭女性化,使水之绿更加奇美、飘逸,给人一种不同凡响的感觉。[4]最后一句是反诘句,既富有深情,又十分柔美,非常准确地把梅雨潭之绿的那种纯真、烂漫和不可攀比的青春活力表现了出来。这不能自抑之情多深、多厚、多浓,就像文中的聚绿一样浓得冲不散,化不开。读者从这浓烈的抒情中感受到了作者蕴含于心中的喜悦。

  三、化静为动,活脱可感:动态美

  景物本生是静止的,如果要使景物生动可感,给人以“活”的感觉,那么就要运用化静为动的手法,使描写的对象具有动态美。宋朝林逋《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这首诗是咏梅著名诗作之一,其中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可算是写梅花的千古名句,为古今文人墨客所称道。诗人既用“水清浅”和“月黄昏”作为背景,来衬托出梅花清秀纯洁的美姿,更以“横斜”和“暗香浮动”赋予静态的梅花以动感,因而显得灵动而有精神。这可以说是动态美的典范。

  在《绿》这篇散文里,作者更是频繁使用化静为动的手法,使笔下的美景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一“踞”、一“浮”、一“拥”赋予梅雨亭以活的情态,使人可想到梅雨亭好似雄狮踞于险要,又如苍鹰浮游于太空,又像有卫士簇拥。

  “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是杨花了。――这时偶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地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水珠溅在衣服上,很快消失了,这是一个我们平常没有注意的小事情,作者却把它写得如此活脱。“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倏地钻了进去”、“寻它不着”,用“送”用“钻”把水点拟人化,这就如同一个小孩与大人捉迷藏一样有趣。[5]作者对她们的消失感到是憾事,表现了无限的爱恋之情,使读者内心受到了触动。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绿色招引着我们”、“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这也是化静为动,作者借助主观感受让客观景物活起来,写得极富人情味,使“潭水的绿”那种可爱的情态跃然纸上,诗意盎然。

点击下一页分享更多高一语文朱自清散文《绿》鉴赏

256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