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语文雨巷和再别康桥知识点复习
人教版高一语文雨巷和再别康桥知识点复习
复习高一语文课本内容,整理出重点知识很关键,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高一语文雨巷和再别康桥知识点复习,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语文雨巷知识点
一、《雨巷》作者介绍
戴望舒(1905——1950),现代诗人。出身于职员家庭,在求学时就喜爱文学,1929年春开始在与施蛰存合编的《璎璐》句刊上发表诗歌。30年代,经常在《现代》杂志上发表诗作。他的早期作品在艺术上保留着中国古典诗歌传统及欧洲浪漫主义诗歌痕迹,并明显受法国象征派诗人魏尔伦等影响,《雨巷》为此时期的代表作。作为一位有成就的诗人,他还创作了许多散文,做了大量的翻译介绍外国文学的工作。出有诗集《我的记忆》《望舒草》。1950年2月8日因病去世。他被称为是“一个决心为人民服务的有才华的抒情诗人”
二、《雨巷》背景简介
此诗写于1927年。大革命失败,满腔革命热情的青年找不到革命的出路,颓废与寂寞的情绪笼罩着他们。迫于政治上的严峻形势,作者这个时期的诗篇大多以爱情苦闷来写个人理想与现实相撞而产生的忧郁。
在戴望舒的诗中经常看到两类抒情形象:一是苦闷的孤独者,二是飘忽愁怨的少女。而结合这两者于一体的正是《雨巷》。
三、诗人用怎样的写作手法来表达这两个意象?
1、象征:在丁香一样的姑娘身上寄托着理想和希望。
2、反复:“丁香一样的”,“太息般的”,“这寂
寥的雨巷”“悠长、悠长”等
3、暗示:《雨巷》的悲剧感和孤独感是通过渲染悠长寂寥的雨巷、颓圮的篱笆、冷冷的哀怨的蒙蒙细雨等环境和描绘对丁香一样的姑娘的期待来暗示。
高一语文再别康桥知识点
《再别康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新、绚丽的画面,营造了一种脱俗、空灵的意境,表达了一种微波轻烟似的、淡淡的离情别绪,给人以审美享受。
第一节写久违的学子作别母校时的万千离愁。连用三个“轻轻的”,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像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
第二节至第六节,描写诗人在康河里泛舟寻梦。披着夕阳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榆阴下的水潭,一一映入眼底。两个暗喻用得颇为精到:第一个将“河畔的金柳”大胆地想像为“夕阳中的新娘”,使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第二个是将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变了“彩虹似的梦”。正是在意乱情迷之间,诗人如庄周梦蝶,物我两忘,只觉得“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并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招摇的水草。这种主客观合一的架构既是妙手偶得,也是千锤百炼之功。第五、六节,诗人翻出了一层新的意境。借用“梦/寻梦”,“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四个叠句,将全诗推向高潮,正如康河之水,一波三折!而他在青草更青处,星辉斑斓里跣足放歌的狂态终未成就,此时的沉默无言,又胜过多少情语啊!最后一节以三个“悄悄的”与首节回环对应。潇洒地来,又潇洒地走。挥一挥衣袖,抖落的是什么?已毋须赘言。既然在康桥涅 磐过一次,又何必带走一片云彩?全诗一气呵成,荡气回肠,是对徐志摩“诗化人生”的最好的描述。
人教版高一语文雨巷和再别康桥知识点复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