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语文课文《小狗包弟》教学案例
巴金的《小狗包弟》通过描写小动物的方式,既情真意切地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又传递出特定时期的心灵体验,堪称借物抒情的散文精品。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高一语文课文《小狗包弟》教学案例,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狗包弟》教学案例
课前准备:
一、印发巴金的《随想录·总序》
二、印发冯骥才《一百个人的十年·总序》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的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感动中国”颁奖词
2005年10月17日,世纪老人巴金离开了他深爱的人间。他静静地躺在他一生最钟爱的玫瑰花丛中,面目安详。灵床正对大门的一侧,工作人员专门布置了一个心形的玫瑰图案。黑色金边挽联下面,是巴金大幅的照片,满头的白发,熟悉的笑容。灵堂里回响的,不是哀乐,而是巴金喜爱的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根据巴金的遗言,他的骨灰将和相濡以沫的妻子萧珊一同撒入东海。
二、介绍《随想录》
巴金直面““””带来的灾难,直面自己人格曾经出现的扭曲。他愿意用真实的写作,填补一度出现的精神空白。他在晚年终于写作了在当代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随想录》,以此来履行一个知识分子应尽的历史责任,从而达到了文学和思想的最后高峰。
《随想录》堪称一本伟大的书。这是巴金用全部人生经验来倾心创作的。没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没有对完美人格的追求,没有高度严肃的历史态度,老年巴金就不会动笔。他在《随想录》中痛苦回忆;他在《随想录》中深刻反思;他在《随想录》中重新开始青年时代的追求;他在《随想录》中完成了一个真实人格的塑造。一步步逐渐深入的独立思考,首先从主张“干预生活”开始。独立思考——把心交给读者——讲真话,它们成了《随想录》不断出现的自白。清醒的自我忏悔意识,使巴金率先提出了诸多至今看来仍不乏生命力的思想命题。
道德忏悔、从全人类角度看待““””、倡导建立““””博物馆,这是《随想录》在当代思想史上最为重要的三点贡献。
三、介绍背景
对经历过那个时期的人来说,“”是一个永远无法忘记又不愿记起的梦魇。而因为一种有意无意的遮蔽,“”对现代的中学生来说,是一个盲区。因此,在讲《小狗包弟》的时候,对背景的讲述就变得非常重要了,唯有注意到小故事背后的大背景,才能理解到:作者在对小狗包弟的深沉的思念和真诚的忏悔的背后,是对自己在那个时期背叛真诚的无情的解剖,是对自己无力保护自己的所爱甚至无和把握自己命运的痛苦,是对那个人性扭曲的时代的控诉,是大爱和大恨的交织,也是一个最无责任者对责任的痛苦拷问。总之,离开了背景的讲述,很容易将文章深刻的思想浓郁的情感肤浅化、单薄化。因此,在对背景的介绍中,采用故事讲述、画面展示以及文章朗诵几种方式,力求从感性和理性上加深学生的印象,让他们在短时间里走近那段荒诞的历史。
故事:
一个平民为了表示对新中国的热爱,为他的三个儿子起名为“爱国”“爱民”“爱党”,结果被附会成“爱国民党”,于是被以“现行反革命”的罪名逮捕入狱。
附:
二十世纪历史将以最沉重的笔墨,记载这人类的两大悲剧:法西斯暴行和““””浩劫。凡是这两大劫难的亲身经历者,都在努力忘却它,又无法忘却它。
在延绵不绝的历史时间里,十年不过是眨眼的一瞬。但对于一代中国人有如熬度整整一个世纪。如今三十岁以上的人,几乎没有一个人的命运不受其恶性的支配。在这十年中,雄厚的古老文明奇迹般地消失,人间演出原始蒙昧时代的互相残杀;善与美转入地下,丑与恶肆意宣泄;千千万万家庭被轰毁,千千万万生命被吞噬。人性、人道、人权、人的尊严、人的价值,所有含有人的最高贵的成分,都是它公开践踏的内容。虽然这不是大动干戈的战争,再惨烈的战争也难以达到如此残醋——灵魂的虐杀。如果说法西斯暴行留下的是难以数计的血淋淋的尸体,““””浩劫留下的是难以数计的看不见的创伤累累的灵魂如果后世之人因此警醒,永远再不重复我们这一代人的苦难,我们虽然大不幸也是活得最有价值的一代。
我常常悲哀地感到,我们的民族过于健忘。““””不过十年,已经很少再见提及。那些曾经笼罩人人脸上的阴影如今在哪里?也许由于上千年封建政治的高压,小百姓习惯用抹掉记忆的方式对付苦难。但是,如此乐观未必是一个民族的优长,或许是种可爱的愚昧。历史的过错原本是一宗难得的财富,丢掉这财富便会陷入新的盲目。
推动““””悲剧的,不仅是遥远的历史文化和直接的社会政治的原因。人性的弱点,妒嫉、怯弱、自我、虚荣,乃至人性的优点,勇敢、忠实、虞诚,全部被调动出来,成为可怕的动力。它使我更加确认,政治一旦离开人道精神,社会悲剧的重演则不可避免。
““””是我们政治、文化、民族疯疾的总爆发,要理清它绝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时代不因某一事件的结束而割断,昨天与今天是非利害的经纬横竖纠缠,究明这一切依然需要勇气,更需要时间,也许只有后人才能完成。没有一层深于一层的不浅尝辄止的思索,就无法接近真理性的答案。没有答案的历史是永无平静的。
—— 冯骥才《一百个人的十年·总序》
点击下一页分享更多人教版高一语文课文《小狗包弟》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