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一学习方法>高一语文>

高中语文《我与地坛》教学设计(2)

时间: 凤婷983 分享

  5.作者在地坛经过几年的思考,得到了怎样的一个结论?

  解说:“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他最终选择了活,因为他想通了,人从出生的时候就都是注定要死亡的,所以死就成了“不必急于求成的事”。

  6.你同意史铁生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吗?

  解说:史铁生的观点是带有消极色彩的,但应注意到作者所处的境地,在更消极的状态下这种生命观已经是积极的了。司马迁说过的一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7.在这一段中,描写的不同景色有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解说:象征着人生所遇到的不同情景。

  8.怎么理解“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这句话?

  解说:人生中的不幸,只是改变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并不是全部,我们可以去发现那些没有改变的、仍然美好的东西。史铁生找到了,那就是写作!写作是他人生的支点。你找到你的人生支点了吗?我们应当问一问自己的心灵。

  四、阅读分析课文的第二部分

  1.文中几次出现“现在我才想到”、“许多年以后我才渐渐听出”之类的话,表现的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说:对母亲的深深的歉意,自己痛彻心肺的悔恨与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参看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

  2.第二段以“知道”构成的排比表现的是什么?与后面的“只是不知道”形成对比,体会其中的意味。

  解说:母亲的善解人意,母亲对儿子的疼爱、理解、体谅、宽容。对比以及后面的内容则表现母亲在苦难面前的沉重、无助和默默支撑的忍耐。

  3.读“有一回……”一段,体会其中的意味。

  解说:以我的“设想”,描摹母亲在痛苦、担忧、惊恐、不安,默默承担着苦难。我的设想与我的自责,表现了对母爱的深切理解!此段中,作者读懂了母爱,而读者,也读懂了作者。

  4.读“在我的头一篇小说……”两段,思考:儿子终于走出了一条路,母亲且走了,作者的内心受到怎样的触动?是怎样一种心情?

  解说:歉意、沉郁、哀怨,还有对母亲痛彻心肺的思念。

  5.读“曾有过好几回……”体会作者在平而淡的叙述中,包含的浓而深的情感。体会结尾出的句号的意味。

  解说:为什么不用感叹号?――痛悔、内疚,但是一切真的来不及了,这种伤感是没有什么可以补救的了,彻底的痛苦,彻底的伤感!

  6.默读后一段,思考:母亲给了我怎样的生存启示?

  解说:母亲的爱、母亲的意志、母亲的命运、母亲的苦难,让我明白了生存的意义,生存的价值,也让我更善待生命,在逆境中更坚强。

  五、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让学生进一步体味这篇散文的意境。

  六.课下作业

  1.阅读欣赏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

  2.《我与地坛》中所写的地坛与一般文学作品中的地坛或其它景观有什么不同?

高中语文《我与地坛》相关文章:

1.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我与地坛》练习试题及答案

2.高一语文必修1《我与地坛》期末练习试题

3.高一语文必修二《我与地坛》期末练习试题

2455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