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一学习方法 > 高一生物 >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复习提纲(2)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复习提纲(2)

时间: 文娟843 分享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复习提纲

  56.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多种物质。

  57.每个真核细胞通常只有一个 细胞核,人的肌肉细胞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细胞核,哺乳动物的成熟的红细胞和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没有细胞核。

  58.在电镜下观察经过固定、染色的有丝分裂间期的真核细胞,可知其主要结构有:核膜、核仁、染色质.

  59.核膜由双层膜构成,膜上有核孔,是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孔道。

  60.核仁在不同种类的生物中,形态和数量不同,它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周期性地消失和重现。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61.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62.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染色质呈丝状,并交织成网;

  63.在分裂期染色质螺旋化,缩短变粗,成为一条染色体。

  64.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65.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代谢和细胞遗传的控制中心,因此,细胞核是细胞中最重要的部分。

  66.具有双层膜的有线粒体、叶绿体,具有单层膜的有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它们都由生物膜构成,这些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67.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细胞膜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同时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 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第二,细胞的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在生物膜上进行。细胞内的广阔的膜面积为多种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为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第三,细胞内的生物膜把细胞分隔成一个个小的区室,这样就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68.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过程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有关(如唾液腺细胞分泌唾液淀粉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等)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69.对于植物细胞来说水分要进出细胞必须要通过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及两膜之间的细胞质)。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植物细胞膜和液泡膜都是生物膜. 植物细胞放在清水中不会吸水过多而涨破,因为有细胞壁的支持和保护。细胞吸水、失水的多少主要取决于两边溶液中水的相对含量的差值(浓度差)

  70.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0.3g/ml蔗糖溶液中,液泡体积逐渐变小,颜色逐渐加深,原生质层脱离细胞壁。

  将发生质壁分离后的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放在清水中,液泡体积逐渐变大,原生质层恢复原来位置

  71.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实验技术的进步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如电子显微镜的诞生使人们终于看到了膜的存在;冰冻蚀刻技术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使人们认识到膜的内外两侧并不对称;荧光标记小鼠细胞与人细胞的融合实验又证明了膜的流动性等。没有这些技术的支持,人类的认识便不能发展。

  72.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73.自由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不需消耗能量。如水、O2 CO2、甘油、乙醇、苯

  脂肪酸、性激素、维生素D等物质的吸收。

  74.协助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消耗能量。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75.主动运输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需消耗能量。如K+、Na+、Ca2+、氨基酸、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等物质的吸收。

  主动运输的意义是保证活细胞按照生命活动需要,主动选择吸收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有害物质。

  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76.美国科学家萨姆纳通过实验证实酶是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只是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或RNA,才称为酶。

  77.酶的特性有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

  78.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在设计对照实验时,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79.ATP中文名叫三磷酸腺苷,结构式简写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几乎所有生命活动的能量直接来自ATP的水解。

  80.由ADP合成ATP 所需能量,动物来自呼吸作用,植物来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81.ATP可在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中和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在细胞内ATP含量很少,转化很快,生成总量很大。

  82.ATP的水解和ATP的生成伴随有能量的释放和储存。把ATP比喻成细胞内流通着的“通用货币”。

  83.有氧呼吸的反应式:

  84.第一、二阶段的共同产物是[H]、ATP,三个阶段的共同产物是ATP。

  85.1mol葡萄糖有氧呼吸产生能量2870 KJ,可用于生命活动的有1161 KJ(38molATP),以热能散失1709 KJ。

  86.无氧呼吸产生的可利用能量是61.08 KJ(2molATP),1molATP水解后放出能量30.54 KJ 。

  87.无氧呼吸反应式:

  C6H12O6 酶 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

  C6H12O6 酶 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

  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与有氧呼吸相同,是由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和[H],第二阶段的反应是由丙酮酸和[H]分解成CO2和酒精 或转化成 C3H6O3(乳酸) 。

  88.光合作用的发现

  ①1771年普里斯特利把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放在密闭玻璃罩内,现象是蜡烛不易熄灭;把小鼠与绿色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现象是:小鼠不容易死亡。该实验的结论是植物可以更新因蜡烛燃烧或小白鼠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

  ②1864年萨克斯把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目的是 消耗掉叶片中的营养物质,然后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汽处理叶片,发现曝光的一半呈深蓝色,遮光的一半没有颜色变化。该实验的结论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

  ③1880年恩吉尔曼用水绵在黑暗没有空气的条件下,用极细光束照射叶绿体发现好氧性细菌只向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集中;该实验的结论是O2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④20世纪30年代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即向植物提供H218O,CO2→现象_释放的O2全部是18O2_;向植物提供H2O,C18O2→现象_释放的O2全部是O2。该实验结论是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

  89.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可见光,(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橙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90.光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因为所有色素和所有光反应的酶都在类囊体上),原料是水、ADP、Pi ,动力是光能,产物是氧、[H]和ATP。

  91.暗反应场所是 叶绿体基质 ,原料是 CO2 ,动力是 ATP水解释放的能量 ,产物是有机物(CH2O)和C5化合物。

  92.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 还原剂[H]和ATP(能量),CO2被还原前先要进行固定,C3化合物一部分被还原为有机物,另一部分又变成五碳化合物。

  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

  93.自然界最基本的物质、能量代谢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 H20 ,有机物中的O来自 CO2 。

  94.光合作用的意义:1.制造有机物,固定太阳能,为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2.制造氧气,维持O2与CO2的平衡,使好氧生物得以发生和发展;3.形成O3层,使生物由水生向陆生进化。

  95.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重要条件之一,是提高农作物对光能的利用率。(1)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2)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3)光照强弱的控制;(4)必需矿质元素的供应;(5)CO2的供应.

  96.CO2的含量很低时,绿色植物不能制造有机物,随CO2的含量的提高,光合作用逐渐提高;当CO2的含量提高到一定程度时,光合作用的强度不再随CO2的含量的提高而提高。

  第6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97.细胞以分裂方式增殖,通过它,单细胞生物能产生后代,多细胞生物则可以由一个受精卵经过分裂和分化,最终发育为一个多细胞个体。在增殖过程中可以将复制的遗传物质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98.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99.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100.有丝分裂:体细胞的有丝分裂具有细胞周期,它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101.分裂间期:分裂间期最大特征是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增长,对于细胞分裂来说,它是整个周期中为分裂期做准备的阶段。

  102.分裂期:

  (1)前期:最明显的变化是染色质细丝螺旋缠绕,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此时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两条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相连,称为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纺锤体出现,核仁、核膜消失)

  (2)中期:染色体清晰可见,(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染色体的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是染色体形态、数目观察的最佳时期。

  (3)后期:每个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随之分开,形成两条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向细胞两极运动。(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

  (4)末期:染色体、纺锤体消失,核仁、核膜重现,赤道板处出现细胞板,细胞板形成新的细胞壁,细包一分为二

  103.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比较

  105.(1)染色体的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出现发生在前期,消失发生在末期。(2)染色单体的形成发生在间期,出现在前期,消失在后期。 (3)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目比为1:2:2的时期是前期和中期及间期的部分时期。  
104.(1)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变化

  106.无丝分裂:无丝分裂比较简单,此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故名无丝分裂,如蛙的红细胞的分裂。

  一、细胞分化

  107.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它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过程中,但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经过细胞分化,生物体内会形成各种不同的细胞和组织,这种稳定性的差异是不可逆转的。

  108.细胞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包含有该物种所特有的全部的遗传信息,都有发育成为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部遗传物质。

  109.理论上,生物体的每一个活细胞都应该具有全能性,动物细胞的全能性受到限制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仍具有全能性(克隆羊的实验证明)。

  110.在生物体的各种细胞中,受精卵的全能性最高,动物的体细胞中干细胞具有分裂、分化能力。

  111.通常情况下,生物体内细胞并没有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成为不同的细胞、组织,这是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112.不受有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这种细胞的产生与细胞的畸形分化 直接相关。

  113.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在适宜条件下,能无限增殖;

  (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

  (3)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 。由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减小,导致癌细胞容易在有机体内分散和转移。

  114.目前认为引起癌变的因子主要有三类:第一类物理致癌因子,如辐射致癌;第二类是化学致癌因子,如砷、苯、煤焦油等;再一类是病毒致癌因子,引起癌变的病毒叫做致癌病毒 。另外,科学家已证实,细胞癌变是由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引起的。

  115.生物体内的细胞多数要经过未分化、分裂、分化和死亡这几个阶段。因此,细胞的衰老和死亡是一种正常 的生命现象。

  116.衰老细胞具有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1)细胞内的水分减少,结果使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2)衰老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如人的头发变白是由于黑色素细胞衰老时,酪氨酸酶的活性降低;

  (3)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的衰老而积累,影响细胞的物质交流和信息传递等正常的生理功能,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4)细胞内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5)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能力降低。

  117.蝌蚪尾的消失、胎儿手指的发育与细胞凋亡有关。

  118.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叫细胞凋亡也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细胞凋亡新实现细胞的自然更新,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

  119.细胞坏死是在不利因素影响下,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

  120.细胞癌变后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细胞分化后遗传物质不变,和受精卵相同。
看过"人教版生物必修一复习提纲"的还看了:

1.高一必修一生物复习提纲

2.高一生物必修一重点知识归纳

3.高一生物复习必修1第1-6章知识点汇总

4.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汇总

1498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