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
历史的考试试卷我们要多多来看看哦,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来参考一下高一历史,欢迎大家来多多参考哦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阅读
第I卷(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初砍山,众木尽噘。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灭之,借其灰以粪。明日雨作,乘热下种,即苗盛倍收。”上述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铁犁牛耕 C.耜耕 D.耦犁
2.李成贵在《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中写道:“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衰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小农”成为“最重要的变量”的原因是
A.人口数量较大 B.国家赋役的主要承担者
C.地域分布广泛 D.封建土地所有者
3.“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顺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以致“到了宋真宗时期变成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土地兼并这一千百年来的问题在宋代得到基本解决
B.宋代统治者通过实施土地兼并解决了唐末五代农业的不景气状况
C.土地兼并顺应了宋代社会发展要求,促进了宋代的长治久安
D.土地兼并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4.史学界普遍认为:到南宋时期,南方正式成为中国的经济重心。主要是因为
A.南宋的都城在南方 B.南方是农业区,北方是畜牧区
C.南方成为最主要的粮食产区 D.工商业城市、都会主要集中在南方
5.据下面表格推断正确的是
中历 公历 江南地区人口总数
西汉元始二年 2年 2 507 188
东汉永和五年 140年 6 294 801
唐天宝元年 742年 10 579 726
宋崇宁年间 1102~1106年 14 580 885
明洪武二十六年 1393年 35 987 111
A.东汉时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安史之乱对南方人口影响甚微
C.玉米传入中国养活了众多人口 D.明初休养生息政策推动南方人口增长
6.官营手工业在劳动力的使用上经历了从征役制到雇佣制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A.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工匠们的反抗 D.官营手工业日益失去主导地位
7.据蒙文通先生考证,唐时农作物平均每亩产量约1.5石,而宋代平
均
每亩产量约2石,比唐代高约30%。经济作物无论种茶、种棉、种植甘蔗、栽桑养蚕均产量高于唐,生产分工也很仔细。而农产品种类也有明显增多的迹象。宋朝较唐朝农业更发达的原因主要
①宋朝政府注重农作物的推广种植和引进
②宋朝农业技术的提高和农业工具的改进
③宋朝税收制度和土地制度的调整
④宋朝社会环境优越,少受战争之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8.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经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取值”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9.“__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各样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这段话表明新航路的开辟中
A.宗教狂热成为探险家的精神动力
B.教皇发挥了组织作用
C.传播__是探险家的主要目的
D.教会蜕变成殖民机构
10.新航路的开辟,不仅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也对欧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由此出现了一些新的名词,如“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者”“新航路的受害者”等,其对应的分别是
A.荷兰、意大利 B.葡萄牙、英国
C.西班牙、意大利 D.意大利、法国
11. 1765年,英国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种叫“珍妮机”的纺纱机……功效一下子提高了八倍。后来人们把“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和使用作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其主要依据是
A. 引发了发明机器的连锁反应 B. 极大地提高了纺织品的产量
C. 推动了机器制造业的出现 D. 宣告了工业动力时代的到来
1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尽管有这些(关税)保护措施,大工业仍使竞争普遍化了,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把所有的资本都变成为工业资本,从而使流通加速,资本集中”;“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
A.关税保护阻碍不了资本的竞争
B.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C.交通工具扩大了工业文明的影响
D.自由竞争增强了工业资本的流通
13.19世纪40~60年代,中国一些传统制造业,如棉纺业、制针业等日益衰落,但制茶、缫丝、酱菜、皮革加工等传统制造业却意外获得较快发展。材料中这些制造业“意外获得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 B.洋务派大力兴办近代企业
C.清政府允许民间开设工厂 D.中国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
14.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但在大后方四川,却出现了 “胜利燦竹一响,工厂陆续关门”的景象。永利公司经理李烛尘无奈地称:“当年艰难辛苦而去,今日倾家荡产而回。”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官僚资本的重压 B.外国资本的侵蚀
C.封建官府的排挤 D.民族资本经营不善
15.下图为某学生绘制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该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它是
A.A—B段 B.B—C段
C.C—D段 D..D—E段
16.从1883年8月1日起,英商上海自来水公司杨树浦水厂正式对外供水。然而,当时却有种种谣传,说自来水管上有两龙相斗,还说自来水管接近煤气管,水里有煤毒,以致一些中国市民乃至官员都不敢饮用自来水。但自来水在租界普遍使用后,城乡居民也希望用上自来水。对这一历史现象解释最接近历史本质的是
A.社会生活习俗受西方影响 B.社会陋习已经彻底的革除
C.对科学新知随实践而改变 D.城市居民容易接受新事物
17.列宁曾忧心地说:“国家要有大量的借款,才能有发展重工业的资金。”斯大林和他的战友却两手空空地完成了俄国工业的腾飞。对此最合理的史料解释是
A.“拥护军事共产主义,不劳动者不得食”
B.“通过恢复商品交换,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C.“掏农民的裤兜,成全工业化”
D.“资本主义大危机继续加剧和深化”
18.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中,罗斯福在亚特兰大市的演说中表示:单纯的施舍对具有正当自尊心的美国人而言,将会伤害要求保持个人独立的一切本能,而这种工作正是防止他们精神上颓废的屏障。基于这种理念,罗斯福采取的措施是
A.提高救济金,增加政府救济的力量
B.增设心理咨询机构,帮助人们愈合心理创伤
C.以工代赈,增加就业机会
D.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誉
19.股份公司在二战后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主体。一些大企业通常把股票划分数百万份上市销售,同时鼓励公司职工个人购买。如20世纪末,美国约有70%的人直接或间接持有股票。1986年,日本持股人数为2 210万人左右,约占总人口的20%,日本东芝公司每个工人都拥有公司的股票。对这一现象的准确解释是
A.工人持有股票,意味着从被雇佣者变为了公司的主人
B.股票分散化,意味着企业不再掌握在少数资本家手中
C.意味着在西方发达国家中,人人都是资本家
D.虽然股票分散化,但企业仍掌握在少数资本家手中
20.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主要是指赫鲁晓夫
A.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仍未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B.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
C.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不够实事求是
D.坚持斯大林模式,不愿进行改革
21.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这是因为
A.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B.建立了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基础
C.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
D.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2.有人把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提高土地公有化——给农民土地经营权。对应这种变化的事件顺序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民公社运动——农业合作化——土地改革
B.土地改革——人民公社运动——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运动——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3.股票是一种有价证券,至今已有将近400年的历史,是商品经济及生产力发展的产物。下面三幅图反映了
1952年合作社股票 1956年江宁县公私合营股票 2008年祥符林业专业合作社股权证
A.股票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 B.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单一性
C.经济政策具有时代特色 D.我国经济制度的主体是股份制
24.下图是1978-200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及占GDP比重变化图,其反映出中国
①进出口贸易总额持续增长 ②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③始终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④国内生产总值总量持续增长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5.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泰勒提出“裙边理论”:“经济增长时,女人会穿短裙,因为她们要炫耀里面的长丝袜;当经济不景气时,女人买不起丝袜,只好把裙边放长,来掩饰没有穿长丝袜的窘迫。”一个时期的时尚和流行因素是当时时代特征的反映和缩影。下列时尚现象最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15世纪新航路开辟后,超短裙在欧洲广泛流行
B.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超短裙成为引领全球的时髦装束
C.20世纪60、70年代,超短裙传入中国,受到中国女性的追捧
D.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流行色彩灰暗的长裙
26.下列有关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二战结束后由美英中等44个战时盟国代表在美国召开国际货币金融会议而建立
B、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建立
C、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世界经济秩序
D、确立了美国战后一段时期内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27.《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到1999年1月1日,即可开始实施欧洲统一货币“欧元”,最迟要在1998年7月1日建立独立于各国政府之外的欧洲中央银行,英国和丹麦不受这一时间表的限制。这最能表明欧元
A.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结果
B.是入约各国经济主权让渡的结果
C.尚未成为欧盟所有成员国的统一货币
D.加强了各国以货币政策干预经济的能力
28.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组委会主席曾表示:“APEC的21个成员占了全球贸易的54%,还包括美国、日本和中国这三个全世界最大经济体。APEC可以发出一致和统一的声音来推动WTO的谈判。”这可以说明
A.APEC和WTO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B.APEC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
C.APEC经济一体化必将实现政治一体
D.APEC即将取代WTO
29.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中国制造2025”、“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亚投行”、“自贸区”等一系列经济发展战略,构建产品、技术、资本全方位“走出去”的经济发展新态势,其旨在:
A. 抓住机遇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
B. 构建合作共赢的全球化价值链
C. 布局新时期经济发展转型战略
D. 深化国企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30. 2018年虽然中国足球再次无缘世界杯,但各大体育盛宴中总是不乏中国元素的参与。大到球场建设的器械,小到球迷手中的吉祥物、吹的口哨等。这一现象表明
A.发展中国家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导者
B.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C.美国一极独霸世界已被多极格局取代
D.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第Ⅱ卷(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31题14分,32题14分,33题12分
31.(14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土地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
材料一:《左传》记载:“(鲁国的征税方法)公田之法,十足其一;今又履其余亩,复十取一。”
《史记》记载: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材料二:鸦片战争前后,外国商人从中国收购大量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中国丝、茶的大量出口,刺激了国内丝、茶生产的发展。
材料三: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人民公社好”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改革或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涉及到土地问题,请选择其中一个措施简要概述其内容及其作用。(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材料所述现象对近代前期中国农村经济造成的影响。(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农村经济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并说明这些变化中哪些因素不利于我国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4分)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生产模式发生了哪些变化?有何意义?(4分)
32.(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世界市场的突然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欧洲各国竭力想占有亚洲产品和美洲富源的竞争热,殖民制度--所有这一切对打破生产的封建束缚起了重大的作用。
——马克思
材料二:(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内外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供工业革命使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
——斯塔夫里阿若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入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摘自《共产党宣言》
材料四:
爱迪生发明的电灯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据材料一回答"地理上的发现"所指的主要事件是什么?它对世界格局的主要影响如何?(2分)
(2)据材料二,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6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西方“摧毁一切万里长城”的主要手段及其对世界市场的影响?(2分)
(4)结合材料四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有哪些?(举出至少两种)从科技发展的角度看,对第二次工业革命做出贡献较大的国家是哪两个?(4分)
33.(12分)阅读关于研究罗斯福新政的著作,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下列是研究罗斯福新政的著作
20世纪中期以前的部分书目 21世纪初的部分书目
塔格韦尔的《为民主而战》;伊克斯的《新民主》;华莱士的《新边疆》;埃诺迪的《罗斯福革命》;戴格勒的《超越我们的过去》;比尔德与史密斯合著的《未来的到来》;珀金斯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时代》;戈斯奈尔的《竞选者的冠军:罗斯福》;麦克唐纳的《复兴的威胁》;托马斯的《法西斯主义,还是社会主义》等。
——摘自胡国成《罗斯福新政研究状况简介》 托马斯•迪洛伦佐的《资本主义如何救了美国》;阿米蒂•什莱斯的《被遗忘的人:大萧条的新历史》(简介:19世纪30年代,大箫条的年代.罗斯福新政带领美国渡过难关--这是我们熟知的历史.但那些“被遗忘的人”、那些新政下的牺牲者,他们的故事、诉说的,全然不是这么回事);H.W.布兰茨的《本阶级的叛徒》;伯顿•佛尔森的《新政还是苛政:罗斯福的经济遗产如何伤害了美国》;伯顿•W.小福尔索姆《罗斯福新政的谎言》等。
——摘自凤凰网《美国涌动经济政策反思潮“衰落”情绪笼罩美国》
仔细阅读目录,指出从20世纪中期到21世纪初关于罗斯福新政主流评价的变化,并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 1—5 ABDCD 6—10 BACAA 11—15 ABDAD
16—20 CCCDA 21—25 DCCBB 26—30 ABBBD
二、综合题
31.(1)
①春秋时鲁国的“初税亩”,促使土地所有制逐步由国有制向私有制转变;
②战国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壮大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任答其中一点。4分)
(2)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商品经济逐步发展起来;中国农村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任答其中一点。2分)
(3) 变化:建立合作社完成了对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农村建立了公有制;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公有化程度进一步提高。(2分)不利因素: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2分)
(4)变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业生产。(任答其中一点。2分)
意义:调动了农民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任答其中一点。2分)
32.(1)新航路的开辟。(1分)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被打破,加强了欧洲同世界各地的联系;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逐渐形成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格局。(任答其中一点。1分)
(2)市场:殖民扩张扩大海外市场,圈地运动扩大国内市场;(2分)资金:殖民扩张和海外掠夺和贸易;(2分)劳动力:圈地运动(2分)
(3)手段:以武力打开门户。(或以商品输出为主) 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2分)
(4)电的发明和使用;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新的交通工具的使用;石化工业(石油化学工业)得到发展;钢铁工业有了新的进步。(2分)(答出二项即可).德国;美国。(2分)
33. 变化:20世纪中期以前对新政的积极或正面评价占主流,21世纪初对新政的负面评价占主流。(4分)
积极评价原因:20世纪中期以前①1929年一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破坏巨大,人们希望尽快摆脱困境,对新政寄予深切希望;②新政通过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或政府全面干预经济)来缓解和摆脱经济危机,推动经济发展;③巩固了美国资本主义民主制度,遏制了法西斯势力;④开创了美国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为二战后初期的欧美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模式,人们对未来充满信心.⑤对战后美国政府的社会经济改革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社会改革产生深远影响。(4分。任意答其中两点即可)
消极评价原因:21世纪初①新政未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②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使人们对以往新政作用的评价产生了怀疑和否定情绪;③学者希望从历史中借鉴经验教训,为政府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依据;④新政的历史负面影响显露,相关评价更客观;⑤历史研究视角的变化;⑥多元史观的影响。(4分。任意答其中两点即可)
有关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1. 据考证,秦汉时期维持一日两餐生活,上午用餐大致在9点左右,下午用餐则在15点左右。直到汉末,曹操享用“一日三餐”都是尊荣。汉代以后,一日两餐逐渐变为三餐甚至四餐。据此可知汉代以后
A.古人健康水平呈上升趋势 B. 农民普遍贫困现象愈演愈烈
C.各地区贫富分化现象减轻 D. 社会大众物质生活更为丰富
2. 据记载,宋神宗时(汴京)工商业者与居民杂处。商店可以随处开设。市民面街而居……京城内各种手工作坊、商店、货摊林立,车马拥挤,行人不能驻足。每一交易。动辄千万。这表明北宋汴京
A.商业活动打破坊市制度的界限 B.商业交易额为古都市商业之最
C.市场上汇集了世界各国的商品 D. 商业税收是政府主要财政来源
3. “形势户”为有田产有势力的人,这部分人很容易利用手中的权力偷逃税赋。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太祖诏令“诸州府并置形势版簿,令通判专掌其租税”。形势版簿单独设置,专人主管。南宋时改为用红笔在税租薄中特别加注“形势”二字以作区别。这可以用来佐证宋代
A.通判以征收税租为主要职责 B.大地产制发达
C.自耕农土地所有制濒于解体 D.田庄经济开始兴起
4. 传统观点认为明代的釉上红彩为宣德朝(1426--1435年)所首创。下图是1964年在南京明故官遗址出土并被南京博物院收藏的白地釉上红彩云龙纹盘(残片)。考古专家认为盘上所绘的云龙纹是明代洪武朝景德镇官窑瓷的典型纹饰。据此推知,明代
A.景德镇官窑烧制的彩瓷供宫廷使用 B.官窑已经能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
C.彩瓷和珐琅彩的制作工艺日趋成熟 D.釉上红彩首创时间提前到洪武年间
5. 据《泾县志》载,明初时地广人稀,人尚俭朴,丈夫力耕稼,女子勤纺绩蚕桑,“衣不过土布,士非达宦不得辄用纻丝”。但到了成化、弘治之后,“生养日久,轻役省费。民弥滋殖,此后渐侈”。《吴江县志》载:“庶人之妻多用命服、富民之室亦缀兽头”,被称为“僭越”。该变化反映了明代
A.南方人地矛盾日趋突出 B.江南地区日益成为经济重心
C.经济发展冲击身份等级观念 D.早期民主思想潜滋暗长
6. 杭州“张小泉剪刀”在1909年传至张祖盈时,制剪技术在杭已传八代,他以“海云浴日”作为商标,送至知县衙门,并报农商部注册“张小泉剪刀”。此材料可印证
A.近代商业意识的发展 B.近代机器工业的兴起
C.中国洋务运动的发展 D.东南民族企业全面繁荣
7. 对下列这些不同年份数据分析正确的是(单位:百万吨)
种类 1952年 1957年 1965年 1978年
粮食 163.42 195.05 194.53 304.77
棉花 1.30 1.64 2.09 2.16
原油 0.14 1.46 11.31 104.05
钢 1.35 5.35 12.23 31.78
A. “一五”期间工业产量增速超过农业 B. “”十年动乱破坏了公有制基础
C. “大跃进”运动改善了原有经济结构 D. 技术落后导致粮棉产量几乎停滞
8. 1988年宪法修正案中指出“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有益补充”;党的十四大提出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十五大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有益补充”到“共同发展”,再到“重要组成部分”的变化主要表明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建立 B.改革开放是私营经济发展的源泉
C.非公有制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D.对市场经济的认识逐渐走向深入
9. 下列有关近代以来中国交通事业发展正确的是
①上海轮船招商局是中国近代航运的开端
②20世纪40年代中国民航事业起步
③19世纪末收回利权运动使铁路事业较快发展
④20世纪早期一些沿海城市开始出现公共汽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0. 1908年4月,上海公共租界英商电车公司颁布了乘车守则若干条,其中规定:不准在车辆行驶时上下车、不准把头和手伸出车外、不准在车厢内吸烟、不得在车上讲污言秽语、不得在车中吐痰,不得醉酒乘车、不得穿着污秽衣衫上车、传染病患者不得乘车、不得带狗等动物上车等等。该守则
A.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近代化 B.有利于市民公共意识养成
C.只适用于租界内的中国人 D.提高了整个中华民国的国民素质
11. “大海给了我们茫茫无定、浩浩无际和渺渺无限的观念;人类在大海的无限里感到他自己的无限的时候,他们就被激起了勇气,要去超越那有限的一切。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同时也鼓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下列不能作为史料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 英国的海外殖民扩张 B. 郑和下西洋
C.新航路的开辟 D.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12. “商人们通过电报和海底电缆追踪明尼阿波利斯、利物浦、布宜诺斯艾利斯和格但斯克的小麦价格,他们到最便宜的地方去买,到最贵的地方去卖。这样,世界小麦的供应大体上就按照需求和支付能力来进行供应。”这一现象说明
A.科技进步促进农产品价格明显下降 B.垄断产生克服了生产的无计划性
C.通讯革新推动了世界市场形成 D.农产品成为世界市场主要商品
13. 1936年,法国政府召集了全国范围内的劳、资、政三方谈判,不仅大幅度地增加了工人的工资,重申工会自由和集体合同的原则,还确立了每周40小时工作制、带薪休假、企业设立职工代表等制度。这表明法国政府
A.力图缓解经济危机 B.旨在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C.需要缓解财政压力 D.急需扩大国内国际市场
14. 二战后,日本经济计划的整个制定过程,实际上是企业界与政府间的信息和观点的交流,是经济企划厅负责收集必要的情报资料,并协调有关省厅准备文件、然后起草报告的过程。这一状况反映出
A.日本战后经济腾飞得益于和平环境 B.经济企划厅成为日本最高权力机构
C.企业经济计划必须服从政府的意志 D.日本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指导
15. 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他也确实创办了一些实业,1916年前后,他创办的企业最为红火,其原因不包括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严格限制
B.辛亥革命后为资本主义扫除一些障碍
C.一战期间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实业救国思潮及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16. 1980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四个城市设置经济特区,其中有一个是在1842年的中英《南京条约》中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这个城 市是
A.广州 B.厦门 C.福州 D.深圳
17. “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是人类工业文明进程中的里程碑,它们
A.都开始于棉纺织业部门 B.与交通工具的革新相关
C.体现了科学和技术结合 D.以电力作为主要的能源
18. 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这表明
A.列宁主义突破了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
B.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因素实现过渡
C.列宁已经认识到了计划和市场的本质
D.列宁意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错误
19. 中国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而采取的主要措施不包括
A.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 据记载,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作坊多配有专门“技工学校”,工匠要根据不同的工种接受期限不同的技术训练和学习。秦代《均工律》中就规定“工师善教工,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由此可知,古代官营手工业
A.注重新技术的创新研究与推广 B.强化了对技术市场的垄断
C.注重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 D.具有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
21. 宋初,内地人民用铜钱向边民购买马匹,但边民将铜钱铸造成兵器侵扰内地。为此,政府禁止以铜钱买马,改用以布帛、茶叶等换马的物物交换方式。这一变化
A.导致宋代边境贸易严重退化 B.说明政府贸易政策因事制宜
C.缓和了宋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D.大大促进了宋与边疆的贸易往来
22.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指出历史上的赋税制度有“三害”:“有积累莫返之害,有所税非所出之害,有田土无等第之害。”他的观点以及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被现代学者总结为“黄宗羲定律”。这一“定律”反映的古代赋税制度的弊端在于
A.沿用旧制,鲜有改革 B.统一征缴,耗时费力
C.实行以银纳税,加重人民负担 D.赋役沉重,百姓困苦
23.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上海人形成了“挥霍、时髦、风流”的消费性格,以高消费作为肯定自我价值的手段。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各报刊发表了很多反对奢侈与挥霍、提倡节俭、发展生产的文章,政府和市民均也从不同角度检讨自己的消费观。上海市民消费观发生变化的因素不包括
A.日本侵华不断扩大 B.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C.革命根据地的兴起 D.政府与媒体的倡导
24. 1960年11月,27.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规定:允许社员经营少量的自留地和小规模家庭副业……在不影响集体劳动的情况下,鼓励社员种好自留地,饲养少量的猪、羊和家禽……有引导有计划地恢复农村集市。这表明
A.农村中的人民公社体制被打破 B.“左”的路线得到一定程度的纠正
C.农业所有制形式出现重大变化 D.农村经济形势出现迅速好转
25. 1992年8月4日《人民日报》载“13年前,首钢人做梦也没有想到……1991年首钢销售收入91.4亿元,是1978年的6.3倍;实现利税29.26亿元,是1978年的6.72倍;实现利润23.6亿元,是1978年的7.9倍,平均每年递增17.22℅,超过世界500家大企业1953年以来平均增长速度的一倍……”这一现象反映了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初步形成
B. 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的建立,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C.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企业效益显著提高
D.国有企业实现私有化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26题25分,27题25分,共50分)
26. (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8月,在莫斯科市民惊异目光的注视下,一位23岁的美国青年走进了克里姆林宫,他的名字叫阿曼德•哈默。1921年10月28日,苏俄第一份给外国人特许权的合同正式签署,哈默获得了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 开始了他真正的商人生涯。1922年的春天,在苏俄黑海的一个港口,哈默见证了这样一场恐慌。当他带着50辆福特森拖拉机集体亮相的时候,当地突然警钟齐鸣,政府官员慌忙开会,商讨抗御入侵者的战略战术。而当他们弄清真相后,军事部署立即变成了欢迎仪式。从1921年至1926年,苏联政府与外国资本家签订了144项租让合同,1924年至1925年,苏联从租让企业得到的收入为680万卢布。 ——《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解说词
材料二 到1979年之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变得越来越好,能够以和平的方式进入世界市场,在其中扬长避短,获得利益……麦迪森运用PPP方法计算,1995年中国的GDP在世界的比重已经从1978年的5%上升到11%,因此,早在1995年,中国GDP就已经超过日本和前苏联地区,仅次于欧洲和美国。
——刘东等《全球史中的文化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哈默可以在俄国获得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的主要原因?根据材料说明该举措给苏俄(苏联)带来了哪些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在1978年到1995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9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苏两国在经济改革政策上有何共同点?(4分)
27. (25分)站在21世纪的开头,回看风云变幻的20世纪,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仍然值得我们去反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 后,美国政治家和商界的重要人物希望建立符合他们利益的国际贸易体系,他们推动取消了阻碍自由贸易的制约性贸易准则。苏联没有参加任何战后贸易谈判,其国际商业活动主要限于其东欧卫星国集团。
——摘编自《新全球史》等
材料二 在所有欧盟成员国中,德国是欧洲统一最积极的倡导者。这是因为二战后德国人接受了这样一个观点,即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并使德国成为欧洲大家庭中的平等伙伴,才是促进本国经济发展,重新获得世人尊敬的最佳路径。
——[德]霍尔斯特•罗力《欧盟超国家职能及德国在欧洲统一中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建立的“国际贸易体系”指的是什么?(3分))根据这个原则建立了哪些国际组织?(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为什么是“最积极的倡导者”?并概述德国在欧洲联合道路上所作的贡献。(12分)
(3)国际学术界对全球化的认识争论激烈。其中一种观点认为全球化只是一个神话,当今的全球经济是虚构的。你是否赞成这种观点?简要说明理由。(4分)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50分)
DABDC AADBB BCADA BBBAC BDDBC
二,材料题(50分)
26. (1)原因: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规定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影响:经济得到发展;两种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有所缓和。(12分)
(2)原因: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国际地位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9分)
(3)共同点:允许私有制的存在;利用资本和市场等手段来发展社会主义。(4分)
27.(1)布雷顿森林体系;(3分)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6分)
(2)原因:同美苏抗衡并保障和提高自身政治地位的需要;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和经济联系的加强。(6分)
贡献:法德和解是欧洲联合的关键;促进了欧洲煤钢共同体等一系列组织的成立。(6分)
(3)赞成。理由:以民族国家为基础的国际体系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如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大力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掠夺和剥削发展中国家。(4分)
或:反对。理由:全球化已经成为客观事实,如WTO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它的成立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4分)
高一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 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西汉时,赵过推行代田法。把田地开成一条条垄和沟,每年轮换在沟和垄上栽种,这样 可以合理利用地力、保苗抗旱。这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
A.小农经济 B.自给自足 C.男耕女织 D.精耕细作
2.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 这反映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
A.生产人员众多,效率低下 B.生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
C.生产技术先进,面向市场 D.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控
3.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 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 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
4.明朝政府下令:禁止建造远洋船只,禁止保留超过两根以上的桅杆帆船。从此,船员只 得在内地小船上当雇工,郑和的大船因搁置而烂掉。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明朝鼓励民间贸易 B.明朝禁绝朝贡贸易
C.明朝实行海禁政策 D.明朝造船技术落后
5.新航路的开辟对后世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A.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成长
B.便利了欧洲殖民者开始疯狂地海外殖民掠夺
C.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相互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D.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推动了科学的进步
6.对于哥伦布发现美洲,恩格斯认为它“不仅会推翻那时的整个欧洲社会及其制度,而且也 会为各国人民的完全解放奠定基础”。这一论断主要基于当时的航海活动
A.使欧洲人发现美洲新大陆 B.揭开欧洲商品倾销的序幕
C.导致欧洲严重的阶级对立 D.引起欧洲经济结构的变动
7.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欧洲的扩张在最初的伊比利亚阶段之后,因合股公司的激 增而大大加强……这些新组织是经济动员和经济渗透的最有效的工具。”17 世纪,这种“新 组织”使
A.荷兰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
B.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C.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D.荷兰夺取新阿姆斯特丹并改名纽约
8.法国国王路易十四(1643—1715 年)任用柯尔柏作为财政总监,先后两次大提关税,几乎 排斥了英荷等国毛纺织品的进口,极力招徕外国的能工巧匠来法国定居开业。其做法
A. 与工业化的潮流背道而驰 B. 直接引发了法国与英国之间的战争
C. 符合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D. 使法国成为西欧最发达的工业国家
9.1813 年,英国下议院的一个委员会提出关于限制进口谷物的提议,该议案规定当国产谷 物低于每夸特 80 先令时,禁止进口国外谷物。而到 1846 年,英国议会在社会压力下,最 终又废除了《谷物法》。该法由立到废的根本原因是
A.重商主义经济思想兴起 B.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盛行
C.工人阶级政治地位提高 D.工业革命推动自由贸易
10.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一花独放”的局面,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各先进国家“竞相开放”
的局面,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前提是
A.英国经济实力的急剧衰落 B.美、德等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后来居上
C.自然科学研究有重大进展 D.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和日本的普遍确立
11.有学者认为文化辐射有各种成分,其中“非重要成分所引起的阻力小于决定性成分引起 的阻力,因为非重要成分不会引起因社会的传统生活方式受冲击而造成的猛烈、痛苦的动 乱……”下列各项,符合这一认识的是
A.创办洋务工业 B.推行清末新政
C.提倡民主科学 D.尝试西方政制
12.1897 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 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 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13.19 世纪上半期,外国在中国的投资主要集中在航运业、船舶修造业和以丝茶为主的出 口商品的加工业等;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列强投资则主要集中于铁路修筑、煤铁矿开采 及棉纺织生产等行业。这种变化表明
A.西方列强扩大对华资本输出 B.借贷成为列强资本输出新方式
C.列强侵略有利于中国近代化 D.中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附庸
14.1932 年,著名实业家宋裴卿成立“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1935 年 4 月,“东亚”成为 天津民族工业中的佼佼者。“东亚”企业在 20 世纪 30 年代得以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实业 D.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5.自从实行农业合作化以后,每当党提出调整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生产关系时,总有 农民自发地搞“包产到户”的情况出现,虽然屡次禁止,但一有机会又重新出现。这种情况 说明
A.农民要求实行土地私有制 B.农业合作化遭到农民的普遍抵制 C.家庭经营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当时农村的生产力发展状况 D.党和政府农村政策的失败
16.下图为新中国某历史时期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从中可以看出
A.“一五”计划开局之年农业总产值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B.“三大改造”期间的工业总产值始终不及农业总产值 C.“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农业总产值进一步下降 D.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国民经济呈现持续健康发展趋势
17.美国经济学家弗理德曼访问中国后写道:“1988 年,街道上的色彩与服装明显多元化, 与此伴随的,则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明显迹象。农业改革效果十分明显……私营企业有所 发展……得到允许的、有限的经济自由已经在改变中国的面貌。”这主要反映了当时中国 A.改革开放改变着社会面貌 B.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C.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D.私有经济主体地位上升
18.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和城市先后展开。与农村相比,城市经济 体制改革的突破主要体现在
A.所有制结构 B.分配原则 C.经营管理方式 D.市场导向
19.邓小平在 1984 年的一次讲话中说:“我国是以社会主义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的经济 基础很大,吸收几百亿、上千亿外资,冲击不了这个基础。”这一讲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下列改革举措直接受惠于此的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决定在广东等地设立经济特区
C.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D.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0.1991 年 3~4 月间,上海《解放日报》接连发表多篇署名文章,呼吁进一步解放思想, “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认为“如果我们仍然囿于‘姓社还是姓资’的诘难,那就只能坐失良 机”。“新思路”是指
A.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B.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
C.完善计划经济体制 D.发展市场经济
21.据《上海研究资料》记载,有个小东门岗警,将发辫盘于帽内,被商团窥出了破绽,逼 令该巡士将制帽除去,于是真相毕露,看众大哗,揪住其油发大辫,要带他剪去。这种场 景最早可能发生在
A.鸦片战争期间 B.辛亥革命以后
C.日本侵华期间 D.新中国成立后
22.20 世纪初,《复报》登载了学生编的新歌:“世界新,男女重平等,文明国,自由结婚 乐。我中华,旧俗直堪递,抑女权,九州铸铁错。”后《大公报》申报》等相继刊载。这 一现象反映了
A.婚姻自由成为普遍时尚 B.民生主义影响巨大
C.婚俗中西合壁土洋结合 D.婚嫁旧俗受到冲击
23.1909 年发行的《图画日报》描绘了当时上海人看电影的情景。当时的票价还比较低, 是普通民众可以接受的。以下叙述你认为没有正确反映当时情况的是 A.“电光影戏即电影,票价只卖二十文” B.“活灵活现景物真,观众面露诧异情” C.“交头接耳说紫禁,争看清帝丢皇位” D.“电影初创寂无声,旁有吹吹打打人”
24.有人这样改编李清照的词:红藕香留在深秋,夫妻相思,无眠不愁。锦书不自云中来, 轻敲键盘,意在心留。花未飘零水常流,电子邮件,可以解忧。可视电话人相看,喜上眉 头,甜在心头。这说明
A.大众传媒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B.信息时代疏远了人们的感情
C.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 D.人们越来越受制于现代科技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25 题 16 分,第 26 题 24 分,共 40 分。
25.(16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科技革命,以蒸汽机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引发了一场生产工具和 动力机制的革命……19 世纪 70 年代前的英国,仅占世界人口 2%左右,却掌握了世界工业生 产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世界贸易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曾慧琴《“世界工厂”的内涵变迁和生命周期论》 材料二 16~19 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年代 1520 1600 1670 1700 1750 1801 185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5.25 8.25 13.5 17.0 21.0 27.5 51.0
材料三 英国是蒸汽机的故乡。……可是煤烟带给英国的灾难是将房屋、树木、雕塑、 桥梁一切都熏成黑色,就连泰晤士河也不例外。……伦敦的烟雾中毒事件也是开世界纪录之 先…… ——徐刚《世纪末的忧思》
请回答:
(1)据材料有一和所学知识,说明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的原因。(8 分)
(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8 分)
26.(24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辅佐秦始皇治国的李斯的经济思想,在其石刻当中,可以窥见一斑。琅琊刻 石言:“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石门刻石云:“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 序……”
材料二 今自夷人来厦开市,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闽省并无赴粤之商,粤省亦鲜
闽之贾,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 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 材料三 观察下图《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示意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及其特点。(8 分)
(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中国市场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从本质上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 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8 分)
(3)材料三反映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 GDP 增长率的发展变化,概括指出 1957 年 1993 年
峰值出现的关键因素。(8 分)
参考答案
历 史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5 分,共 60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D D A C C D A C D D A D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A D C C A A C D B D C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25 题 16 分,第 26 题 24 分,共 40 分。
25.(1)原因:政治:英国较早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市场: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日不落帝 国的建立);劳动力:圈地运动;技术:工场手工业时期的积累;资本:海外掠夺。(答出
4 个要点 8 分)
( 2)影响:推动城市化进程;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英国成 为世界工厂;贫富分化加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答出 4 个要点 8 分)
26. (1)模式:自然经济。(2 分)特点:以家庭为为生活和生产单位,农业手工业相结 合,自给自足,男耕女织。(答出 3 个要点 6 分)
(2)新现象:西方机器纺织品充斥东南沿海市场,中国传统手工业品滞销。(4 分)变化: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4 分)
(3)①1957 年: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体制。(4 分)②1993 年:十四大以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深化,逐步建立起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4 分)
高一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