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一学习方法 > 高一历史 >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题

时间: 诗盈1200 分享

  我们学习历史其实是很有意思的,大家来看看吧,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来分享一下高一年级,欢迎大家来学习吧

  高一历史下册期中考试题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描写的是中国人对祖先及逝去亲人的怀念、祭祀的风俗。对祖先的祭祀体现了家族的传统,这个传统与下列制度关系密切的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2.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材料中所说的这项制度指的是: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3. “昔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诗词中提到的四位皇帝:

  A.都在地方推行分封制和行省制度 B.都出身于农民阶级,曾是农民起义领袖

  C.都不同程度地加强了专制皇权 D.都废除了丞相制度,设立了军机处

  4.19世纪中叶,针对列强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大师雨果先生愤怒地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文中的“两个强盗”和“夏宫”是指:

  A.英、法 圆明园 B.葡、西 圆明园

  C.美、日 颐和园 D.俄、日 紫禁城

  5.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的不平等条约分别是:

  A.《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B.《南京条约》 《辛丑条约》

  C.《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D.《南京条约》 《北京条约》

  6.下列事件属于中国人民群众自发抗击列强侵略的有:

  ①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②黄海海战 ③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④义和团运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以下六个阶段:①尊敬时期(18世纪),②轻视时期(1840—1905),③乐善好施时期(1905—1937),④赞赏时期(1937—1944),⑤清醒时期(1944—1949),⑥敌对时期(1949——)。其中第④阶段看法的成因是中国: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成为抗击日本法西斯的重要力量

  C.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D.成为美苏冷战的前沿

  8. 2008年上映的电视剧《中国兄弟连》讲述:一次战役后国民党军队一个连去营救被日军围困的情报人员,与新四军的一支游击队在途中恰好相遇……两支“友军”在抗击日军的过程中联合杀敌成为生死兄弟。此种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九•一八事变后的东北地区 B.华北事变后的华北地区

  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时的西北地区 D.七•七事变后的江南地区

  9.据台湾《联合报》(2010年11月)报道,有83%的台湾民众认为孙中山是“中华民国”的“国父”,这主要由于孙中山:

  A.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 B.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

  C.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D.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推翻了三座大山

  10.1851年与1911年都是辛亥年,在中国都发生了大规模的革命运动,这两场革命运动的相似之处有:

  A.参加革命者都是农民阶级,都创立了“拜上帝会”。

  B.参加革命者都是资产阶级,都建立了同盟会。

  C.革命都从中国南方开始,发动者都尝试用暴力推翻清朝。

  D.革命都是为了建立西方式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11.诗言志,史铸诗。毛泽东、周恩来等第一代领导人以其气势磅礴的诗篇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下列诗句所指史实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②“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③“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④“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③④②① D.②③①④

  12.下面图片分别代表了我国两大行使自治权力的区域,它们最大的不同是:

  西藏自治区成立四十周年 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十周年

  A.前者是少数民族当家作主,后者是外国人当家作主

  B.前者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后者享有完全的自治权

  C.前者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后者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D.前者有利于各民族的繁荣,后者有利于祖国的统一

  1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争传客从台湾来。”改编的这首《回乡偶书》最早可能出现于:

  A.20世纪30年代末 B.20世纪60年代末

  C. 20世纪70年代初 D.20世纪80年代初

  14.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新中国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有:

  A.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B.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

  C.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D.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15.2010年1月19日,运送八位中国维和英烈灵柩的灵车经过天安门前时,民众打出“沉痛悼念海地遇难的中国维和警察”横幅。中国参与联合国海地维和行动说明当前我国:

  A.一贯坚持无论大国、小国一律平等原则 B.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坚持对外开放,加强与周边邻国睦邻友好 D.积极参与制定国际经济秩序规则

  16.雅典民主政治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但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表现在:

  ①其实质是广大奴隶主阶级的民主 ②妇女被排斥在民主政治之外

  ③它只适合于小国寡民的城邦国家 ④外邦人也被排斥在民主政治之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公民法是早期罗马法的主要内容,万民法是罗马帝国境内的“国际法”。下列相关评述正确的是:

  A.万民法是对公民法的否定 B.都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C.根本上维护了平民的利益 D.蕴含了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

  18.下列关于19世纪以来的英国和美国两种政治制度的比较,说法正确的是:

  ①英国国王和美国总统都拥有相当大权力 ②美国的总统由全国选民间接选举产生,而英国首相由议会多数派领袖担任 ③美国总统有权解散国会,英国议会有权罢免首相  ④美国总统可以连任两届,而英国首相可以连任几届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9. 2009年1月20日,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手按《圣经》宣誓就职,誓词如下:“我谨庄严宣誓:我必忠实执行合众国总统职务,竭尽全力,恪守、维护和捍卫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根据美国民主制度的精神,总统必须:

  A.对《圣经》负责  B.对法院负责 C.对宪法负责 D.对国会负责

  20.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相比,其不同点是:

  ①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②君主掌握国家大权 ③国王“统而不治” ④首相对君主负责

  A. 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21.“一百六十年来没有一个学说像她这样彻底改变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没有一个学说像她这样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时代感,没有一个学说像她这样敢于和善于吸取人类社会不断积累的文明成果而不断焕发科学的青春。”这里的“她”是指:

  A.修正主义 B.马克思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22.1871年5月,伟大的巴黎公社革命失败了,导致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法国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发展时期,还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的程度。

  B.没有乘胜歼灭凡尔赛的临时政府,使敌人疯狂反扑。

  C.没有发动广大农民,严重脱离了群众。

  D.缺乏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也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

  23.苏联解体后,人们对其自身的历史也在进行着反思,有人认为,应该废除11月7日的节日。可是每年11月7日,仍然有数十万人自发地走上街头,纪念俄国历史上这难忘的一天:“11月7日过去、现在、将来都是人民的节日!”这表明今天的俄罗斯人对哪一件历史事件的积极评价?

  A.十月革命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巴黎公社的成立 D.第一国际的成立

  24.1949年成立的北约组织和1955年成立的华约组织的共同之处是:

  A.资本主义性质的大国集团 B.由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

  C.社会主义性质的大国集团 D.政治经济一体化集团

  25.有人这样评价当今世界:“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 实际上是美国独霸世界 B.世界多极化格局已经最终形成

  C. 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D. 目前,暂时是“一超多强”的局面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7分,第28题17分,共计50分。)

  26.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图四 图五

  材料三: 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同时,进行了民主政治建设的探索,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图一、图二、图三反映的主要政治特征分别是什么?(3分)并归纳中国政治发展的趋势?(2分)

  (2)材料二中图四漫画所反映的是何种资本主义政治体制?(1分)哪一个文献最早确立了该政体形式? (1分)请说明图五体现了哪些重要原则?(2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初期的主要民主政治制度有哪些?(3分)

  (4)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中外政治制度不同发展模式的认识?(4分)

  27.(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平天国革命不仅借助外来的思想武器,动员,鼓舞、组织了革命力量,而且在自己的政治纲领中,表现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因素。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

  材料二: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政治纲领”是什么?(1分)其在土地分配方面的核心主张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孙中山所述“三个革命”中的核心是哪一个?(2分)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2分)其结果如何?(2分)

  (4)上述三则材料所反映的是近代中国哪三种政治力量?(3分)其主要思想理论是什么?(3分)并谈谈你的认识(启示)?(2分)

  28.(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利坚合众国和苏联两国力量的巨大增长,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政局,具有重大意义。正当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世界政治上还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欧洲国家,似乎降到了无足轻重的地位。美国和苏俄已经成为超级大国,它们的地位在战后年代里由于核武器的发展越来越巩固了。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欧洲留下的混乱,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教训: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我们就必须从起了变化的形势中作出必要的结论: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以上材料均摘自《阿登纳回忆录》

  材料三:

  图1 不结盟运动的标志 图2 乔冠华开怀大笑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遭受的损失和接踵而来的“冷战”的压力一起迫使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是,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世界格局的主要变化?(2分)并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

  (2)材料二中,作者为改变二战后的国际局势提出了什么主张?请以史实说明作者的主张是否得到了落实?(3分)

  (3)依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欧洲走向联合的主要原因?(2分)并概述欧洲的联合对世界格局产生了哪些影响?(3分)

  (4)依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导致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因素有哪些?(3分)

  高一历史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B D C A C B B D A C D C D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B A D B C D B A A B D

  二.非选择题。(50分)

  26.题(16分)

  (1)政治特征:图1: 君主专制制度; 图2: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

  图3:社会主义民主政治(3分)

  发展趋势:从专制走向民主(2分)

  (2)政体:君主立宪制。(1分)文献:《权利法案》。(1分)

  原则:分权制衡原则;中央集权原则;民主原则;联邦制原则。(任2点2分)

  (3)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分)

  (4)认识: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不同,没有优劣之分;要尊重不同的政治文明;要从本国国情出发,选择合适的政体;要推行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等。(采意给分,任两点4分)

  27题.(17分)

  (1)《天朝田亩制度》。核心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平均分配土地)(3分)

  (2)政治革命(2分)

  (3)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道路(2分)

  结果: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立了新中国。(2分)

  (4)①农民阶级:绝对平均主义 ②资产阶级:三民主义(民主革命思想)

  ③无产阶级:工农武装割据(6分)

  (5)认识:近代农民阶级、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2分)

  28题:(17分)

  (1)变化: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被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政治格局所取代(2分)

  原因:美苏两国实力的增强且掌握了核武器;二战的破坏使欧洲丧失了世界中心的优势地位。(4分)

  (2)主张:欧洲只有联合才能避免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得到了落实。如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等。(3分)

  (3)原因:改变美、苏两极格局;改变欧洲走下坡路的现状;提高欧洲国际地位。(2分)

  影响:促进了欧洲经济发展;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增强了欧洲同美苏的抗衡实力,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3分)

  (4) 欧洲经济共同体形成;日本崛起;第三世界兴起;中国的发展壮大。(3分)

  关于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数千年来,中国传统中非常重视以家庭副业、树艺木果、饲养六畜为内容的庭院经济。如北齐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告诫子孙说,“稼穑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以蓄,园场之所产,鸡豚之善埘,圈之所生。……能守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 ”。可见,“庭院经济”( )

  A.有助于缓解古代农民的贫困 B.适应了农产品市场化的需要

  C.立足于多种经营和自给自足 D.是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途径

  2、一位学者认为唐朝时期江南曾经实施了稻麦轮种制, 并欲引用白居易任职苏州时写的诗句“去年到郡日,麦穗黄离离;今年去郡日,稻花白霏霏”来证明自己的说法,关于这位学者的看法,以下哪一种说明更为合理( )

  A.诗里提到麦作、稻作,足以作为稻麦轮种的佐证

  B.诗中并非指明稻、麦产自同一块土地,不足为据

  C.诗中指出稻、麦产于不同季节,足以清楚说明轮种制

  D.诗人的描述多不精确,不适合运用于历史讨论

  3、2010年9月,湖南省考古所在炭河离西周遗址南面约200米处,抢救性发掘出了西周、唐代、宋代遗迹。在这些古代遗迹中不可能出土的文物是( )

  A.铁器 B.纸张 C.丝织品 D.粉彩瓷

  4、明清时期,“苏(州)城花素缎机生业 ,向分京、苏两帮,各有成规,不相搀越。……(技艺)均系世代相传,是以各归主顾,不得紊乱搀夺。”材料表明当时的苏州( )

  A.纺织业由政府专营 B.手工业者缺乏人身自由

  C.技术垄断成为行规 D.私营手工业分工明确

  5、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陶瓷,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在古代两千多年的中西方交往中,丝绸、瓷器和茶叶在西方广受欢迎。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

  A.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B.自然经济取得了根本性突破

  C.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D.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6、明朝时,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近镇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制瓷窑1000多座。上述现象表明明朝时期 ①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②商品经济渗入到农村 ③松江等地区的自然经济解体 ④地域性的社会分工明显( )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7、某时期新兴了一批具有以行政、商业职能为主的城市。……全国13校尉部、刺史部均已建立了郡、县二级城市网。从城市分布的地域空间结构看,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其城市数约占全国城市总数的40%;其次为淮河流域,约占14%;而东南沿海分布最少。请判断材料所述的城市状况对应的时期是(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五代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8、“千年田土八百翁”的现象反映了( )

  A.中央集权削弱 B.商品经济发达 C.诸侯割据称雄 D.土地所有权经常变化

  9、《九章算术》记载了这样一道题目:“今有人持米出三关,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 五斗。问本持米几何?”答曰:“十斗九升八分之三。”这道数学题中隐含的历史信息不正确的是( )

  A.当时以征收实物税为主 B.当时政府推行抑商政策

  C.当时商业税收沉重 D.米已成为全国各地的主食

  10、“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并不是单独出现的,而是与朝贡贸易一起出台的,并构成了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基本内容。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消极的抗倭。”这表明,明朝“海禁”政策的出台( )

  A.是明代朝贡贸易发展的必然结果 B.是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要求

  C.受国际和国内形势发展的影响 D.是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

  1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活动、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指出了( )

  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B.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

  C.近代科技发展的社会基础 D.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

  1 2、1492年,哥伦布率三艘帆船起锚西航,议定的条件是哥伦布若在东方开疆拓土则可任当地总督,但土地财富的9/10要归西班牙王室。由此可见探险远航的本质是( )

  A.拓展生存空间 B.延伸贵族王权 C.殖民掠夺活动 D.奴役当地民众

  13、英国东印度公司全名是“伦敦商人在东印度贸易的公司”,它是由一群有创业心和有影响力的商人所组成的,这些商人获得了英国皇家给予他们的对东印度的15年的贸易专利特许。对于“东印度公司”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兴起于地理大发现,衰落于自由贸易时代 ②是特权贸易公司,负有政治、军事职责 ③极大地推动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 ④是工业资本的代表,有国家资本主义属性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4、1651年,克伦威尔颁布《航海条例》规定:“……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和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准输入或带进英 吉利共和国……殖民地或领土。”这一“条例”( )

  A.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B.引发 了英荷两国之间的战争

  C.引起了西欧“商业革命” D.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15、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年~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则是相互作用时期。其中第二个时期,西方工业文明对东方农业文明形成巨大冲击的表现有 ①经济掠夺和商品输出,破坏了东方传统经济结构 ②发动侵略战争,破坏了东方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③民主思想的传播,冲击了东方传统思想观念 ④东方物产的引进,丰富了欧美居民的日常生活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6、《国家强盛之道:怎样做大国》一书指出:“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这一发展轨迹 ( )

  A.始于第一次工业革命 B.是欧洲“商业革命”的结果

  C.最终改变了欧洲的传统地位 D.始终受益于殖民扩张

  17、1873年,卡内基创办了卡内基——麦坎德里斯钢铁公司,每吨钢的成本为100多美元;1881年,卡内基与弟弟汤姆一起成立了卡内基兄弟公司,其钢铁产量占美国的1/37,每吨钢铁的成本为50美元;1892年,卡内基将卡内基兄弟公司与另两家公司合并,组成了美国最大的钢铁公司——卡内基钢铁公司,每吨钢的成本在12美元以内。这说明 ( )

  A.科学技术是第 一生产力 B.人才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C.联合经营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D.垄断组织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状况

  18、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指出:“我们所说的‘工业文明’正处于合成一个能够容纳世界整体的共同文明的过程之中。所有文明已经、正在或将要受到它的冲击。然而,即使假定世界上所有文明或早或晚终将采纳相同的技术……我们在长时期内仍然将面对事实上非常不同的各种文明。”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

  A.工业文明正在以其独特优势席卷世界 B.文明在走向统一的过程中呈多元状态

  C.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仍保留其原有特征 D.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不断相互吸收、融合

  19、阅读“制度的拉动和滞后效应对小农经济结构影响示意图”(下图:据李楠《小农经济结构变迁与资本主 义萌芽》),据此判断,晚清时期对经济结构的演进客观上产生拉动效应的国家制度或政策是( )

  A.商业专卖 B.闭关锁国 C.开埠通商 D.实业救国

  20、1881年投产的开平煤矿是中国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其章程规定:“进出煤铁银钱数目,每日有流水簿,每月有小结,每年有总结,(股东)可以随时查核。”说明开平煤矿( )

  A.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B.产品主要远销国外,达到分洋利的目的

  C.引进西方管理模式,采用中外合资经营 D.具 有近代企业制度的某些雏形

  21、对下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

  A.外国人在华开设工厂合法化 B.民族资本力量相对弱小

  C.民族工业发展得到政府支持 D.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22、下图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两次高潮期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A.政府的支持 B.有利的国际环境 C.社会性质改变 D.民族独立的实现

  23、1937、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状况表

  年份 占工厂总数比例 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 占工人总数比例

  1937年 16% 4.4% 7.3%

  1942年 58% 78% 49%

  表中所示各种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国民政府的统制经济政策 B.抗日根据地军工产业发展

  C.国际社会的大力援助 D.民族资本家的抗战热情

  24、《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学术专著。该书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这种中国特色的产业革命精神主要在于追求( )

  A.完成工业化 B.发展资本主义 C.实现民族独立 D.实现民主政治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计52分)

  25、(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业……有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它以劳动集约为主……充分挖掘土地增产潜力,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具体是充分用地和积极养地紧密相结合。即以合理的耕作、轮作、施肥和灌溉(有条件的地方)来改良土壤,提高地力,从而保证包括连种、复种、间作、套种相结合的高复种指数的用地体系的实现。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成就》

  材料二 增加粮食产量的一个重要办法是扩大耕地。为此,中国古代就开展了“向山争地”“向水夺田”的斗争。这种斗争到明清时期达到了高峰。战国时期,对丘陵地、平地、低洼地三种类型的土地已有所利用。到汉代,种植业比较发达的中原地区,沼泽地已基本上垦辟治理为农田。汉以后,北方人口不断向南方迁移,加上铁制农具的普遍使用,使南方地区农田的垦辟扩大也出现了新形势。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成就》

  材料三 中唐以后我国南方盛行的两种耕田方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经营的特点。(6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此现象出现的原因。(8分)

  (3)结合材料三,说明材料所反映的耕田方式对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影响。(6分)

  26、(20分)工业化为人类提供了新的能源,并对当时的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一个国家的内地交通方面,人们从未见过任何革命能够比得上英国在几年时间内所实现的那种革命。谷物、煤炭、各种货物的运输,几乎只需以前所用的马匹的半数。商业旅行快了一倍以上。农业进步与商业进步并肩前进。一切都呈现繁荣的样子。我们的一切出产都增加了价值。作为这个大运动的枢纽的东西就是我们道路的改革。

  ——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

  材料二 英国的煤产量从1770年的600万吨上升到1800年的1200万吨?进而上升到1861年的5700万吨。……在1850至1913年间硝酸盐、钾碱和过磷酸钙的产量从微不足道的数量分别上升到899800公吨(其中四分之三用于制肥料)、1348,000公吨和16251213公吨……高粮仓、罐头食品制造厂、冷藏车、船和迅速的运输工具,它们导致一个不仅提供工业产品、也提供农业产品的世界市场。加拿大的小麦、澳大利亚的羊肉、阿根廷的牛肉和加利福尼亚的水果可在世界各地的市场中找到。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英国艺术家约瑟夫•特纳画出了汽车的速度。德国作曲家费利克斯•门德尔松把蒸汽船的噪音变成音乐。……当那个时代最有发明才能的机械师布鲁内尔出现在他设计的英国桥梁的开幕式上时,乐队演奏:“好啊!英雄来了!”

  ——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英国交通领域变革的历史背景及对英国社会的影响。?(6分)

  (2)据材料二、三,说明工业化对世界农业发展及能源利用的影响。(8分)? ?

  (3)据材料三,指出人们对于工业化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6分)

  2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尤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天朝上国”受尽屈辱,知道了厉害。太平天国起义加剧了清王朝的危机。统治者逐渐醒悟:也许“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启用汉族精英,学会与洋人打交道才能复兴。失败的战争、弱国的外交、军备的购买、工厂的筹建等等,把洋务领袖推向国门前沿和 国际社会。他们是中国人中真正知道什么是世界、什么是列强和落后就要挨打的第一代,在鼎力于王朝免于崩溃的过程中,成为集政治上无可奈何和军事、外交、经济等移花接木地创新于一身的,为近代化奠基之巨擘。

  ——聂幼犁《建设民族复兴下的<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自强运动(洋务运动)既然引进和发展了先进生产力,便会自然地融入世界文明的大潮 ,于是发展同世界各国交往并制成进行这种交往的工具——轮船、铁路、电信工具等自是必然趋向。应该承认,中国三十年的自强运动确实奠定了一个现代工业文明系统的初步基础,它同中国原先固有的物质文明系统必然形成矛盾和斗争。显然,这种新型的物质文明系统(哪怕是雏形),其文化影响绝不可能仅局限于器物层面——物态文化层,它将通过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根纽带,必然的向着制度文化层面、意识文化层面推进。

  ——马克垚《世 界文明史(中)》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关于洋务运动的观点。(12分)

  (要求:对材料中的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B D C A B B D D C A C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A B A C D B C D B A A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计52分)

  27、(12分)

  示例:认同材料肯定洋务运动进步作用的观点。洋务运动是清统治者中有远见的精英阶层,面对内外交困所发起的自强运动,他们将学习西方的主张付诸实践,开办了中国最早的一批近代企业,引进了西方技术和思想,在军事、外交、经 济、教育等方面,发起了一场学习西方运动。这场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学习西方也主要体现在器物方面,却是学习西方的第一步,同时改变了国人的观念,为以后在制度上学习西方创造了条件,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洋务运动作为一次自强运动,虽最终失败,但在冲破传统的观念束缚和引导中国的现代化历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春季学期高一历史期中试题

  第I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春秋战国时期,标志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是

  A.铁器时代的到来 B.手工业的发展

  C.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D.曲辕犁的推广

  2.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普遍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 原因是

  A.土地兼并 B.重农抑商 C.海禁政策 D .贫富分化

  3. 白居易《朱陈村》一诗中写道:“……机杼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下列选项与该诗所描绘的生活景象相似的是

  A.你耕 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B.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C.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D.估客无住着,有利身则行

  4. 唐代诗人陆龟蒙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名句赞美青瓷。史学家认为,他是在赞美唐代青瓷中的一种叫秘色瓷的精品青瓷。如果史学家要让人信服他的观点,其最好的证据是

  A.在《旧唐书》中找到生产秘色瓷的记载 B.诗句出自陆龟蒙的《秘色越器》

  C.在后代生产技术书中找到这种技术的记载 D.在唐代遗址中找到出土实物

  5. 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

  A. 灌溉 B.制瓷 C. 耕种 D. 冶铁

  6. “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此情景最 有可能出现在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7. 纸币的出现反映了商业的繁荣,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于中国的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明朝

  8.《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待农而食之,虞(指开发山林川泽等自然资源)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这表明司马迁的经济主张是

  A.肯定人们的求利活动 B.对农工商业一视同仁

  C.以农为本 D.重农轻商

  9. 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有油坊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镇民少,辄募旁邑民 为佣……一夕作佣直(值)二铢而赢。”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是

  A.当地人口严重不足 B.当地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当地工商业经济发展 D.当地商品经济渗入农村

  10. 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著名的晋商,致富以后,家族子弟很多人获得官职。这种“以商贾兴,以官宦显”的现象所产生的影响是

  A. 制约工商业扩大再生产 B. 扩大了手工业品的市场

  C. 削弱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D. 不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

  11.“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土布贵,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近代中国的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这一社会经济现象的实质是

  A.传统丝织业的发展 B.国内贸易中心的转移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民族工业的产生

  12. 下表(表中数据为1863—1912年的企业个数)所反映的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创办的特点,正确的是

  上海 广东 江苏 天津 江西 浙江 四川 山东 湖北 河北

  46 101 30 2 5 10 5 3 3 10

  山西 北京 安徽 福建 广西 辽宁 内蒙 湖南 吉林 陕西

  6 6 9 3 2 4 1 1 3 1

  A. 投资规模大,资金多 B.轻工业发达

  C.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和长江流域 D.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

  13. 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时代观念是

  A. 实业救国 B. 工商皆本 C. 重利轻义 D. 重商轻农

  14. 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新增资本达到1.3亿元,相当于辛亥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下列诗句中,能恰当形容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是

  A.千呼万唤始出来 B.小荷才露尖尖角

  C .忽如一夜春风来 D.无可奈何花落去

  15. 下表是1920~1930年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与民族工业资本的产值比较表。这直接说明

  项目 1920年产值(亿元) 1936年产值(亿元) 1920~1936年均增长(%)

  官僚资本 1.84 2.22 1.18

  民族工业资本 2.51 16.32 12.41

  A.民族工业遭遇重大挫折 B.官僚资本占据主导地位

  C.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D.外资企业退出中国市场

  16.“火花”是贴在火柴盒上的商标,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下列一组“火花”是民国初期一些民族工业的商标。它们在商品宣传方面的共同点是

  A. 突出漫画的作用 B. 商品宣传与爱国主义结合

  C. 商品宣传与反封建斗争结合 D. 只注重商品品质的宣传

  17. 20世纪30、40年代,中国沿海企业大批内迁,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军阀割据混战 B.国民党发动内战

  C.日本全面侵华 D.国家的发展战略

  18. 下表反映了当时中国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进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19. 下面两图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出现在

  A. 三大改造时期 B. 大跃进时期

  C. “”时期 D. 改革开放新时期

  20. “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是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讲话中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其中“不折腾”是吸取了建国以来哪些历史事件的教训

  ①农业合作化运动 ②大跃进运动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1. 1984年邓小平同志说,“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由此做出的决策是

  A.设立海南岛经济特区 B.开放天津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D.环渤海湾被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22. 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建立生产合作社

  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3. 对联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形式,其内容的演化也折射出历史的沧桑巨变。下列对联,反映了我国20世纪80年代历史现象的是

  A.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B.深翻土地亩产万斤粮,土法上马日产千吨钢

  C.新长征起步春光明媚,现代化开端金鼓欢腾

  D.港澳 回归扬眉吐气,申奥成功万众欢呼

  24. 中国服饰文化源远流长,素有“衣冠王国”的美誉。近代以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服饰发生了重大变制,下列体现中西合壁特点的服饰是

  A. 西装 B. 中山装 C. 长袍 D. 马褂

  25. 民国时期《申报》有如下记载:“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宣读婚约,互换约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该现象反映的是

  A.断发易服 B.废止缠足 C.婚姻自由 D.变革婚俗

  26. 黄遵宪(1848—1905)生活的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寄托情思的诗作《今别离》:“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州……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所反映的是

  A.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西方建筑风格的传入丰富了中国近代居室的样式

  C.西装的传入推动了中国服饰的多样化

  D.西方餐饮的传入影响了中国的传统饮食

  27. 1909年《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的多么?”这里所说的使人们“开眼界”的应该是

  A.电视 B.广播 C.电话 D.电影

  28. 创刊于1861年的《上海新报》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名商贾者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出版报 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可见《上海新报》创办的目的是

  A.报道国内外大事 B.娱乐大众 C.宣传政治主张 D.传播商业信息

  29. 清末,中国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和内河沿岸地区,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品很多带有一个“洋”字,如洋火、洋油、洋布等;而在内陆乡村,农民依然“昼出耕田夜织麻”,靠家庭纺织业与手工作坊来解决生活基本用品需求。这说明当时

  A.乡村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B.社会生活新旧并存

  C.生活方式没有地区差异 D.城市仍处封闭状态

  30. 下列事件曾对社会习俗变革产生重大影响的是

  ① 鸦片战争 ② 辛亥革命 ③ 新中国成立 ④ 改革开放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第31题13分,第32题14分,第33题13分,共40分)

  31.(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数不时,朝令而暮当具。

  ——(西汉)晃错《论贵粟疏》

  材料二 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称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材料三 农为天下之本分,而工贾皆其末也……工贾取其利,而失之义,唯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清世宗实录》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哪种生产经营方式?(2分)根据材料一,概括影响其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2分)

  (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2分)依据材料二,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2分)

  (3)材料三所反映的是什么思想?(2分)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3分)

  32.(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12年、1920年中国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状况

  行 业 1912年 1920年 平均年增长率(%)

  棉纺织业 华商纱厂纱锭数(枚) 509564 1598074(1922年) 12.1

  机器面粉业 华商厂产量(万包) 1966(1913年) 8316(1921年) 19.8

  卷烟业 华商厂资本额(万元) 138 1680 36.7

  电力业 华商厂发电容量(千瓦) 12013 29602 11.9

  机械采煤业 华商矿产量(吨) 416558 3279757 29.4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近代何种经济成分?(2分)它产生于何时?(2分)

  (2)根据材料二,从产业部门、发展速度等方面概括1912~1920年间中国民族资本工业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因素。(8分)

  (3)史学家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民族工业“没有前途”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33.(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20世纪60、70年代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词

  材料二 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 凰。

  ——20世纪80年代 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词

  材料三

  (1)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一所描述的现象?(2分)

  (2)从材料一到材料二所述历史现象发生根本变化的关键因素是什么?(2分)这种变化体现了什么客观规律?(2分)

  (3)材料三反映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列举两例推动这一转变的重要史实。(4分)

  高中 一 年 历史 科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A D D A B B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A C C B[ C B B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C C B D A D D B D

  二、非选择题(第31题13分,第32题14分, 第33题13分,共40分)

  因 素:辛亥革命和民国政府的推动;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实业救国思想的推动;一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 略。(4分,答出两点即可)

  (3)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2分,若答“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自然 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给1分)

  33、(1)人民公社体制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破坏了社会经济。(2分,答出一点即可)

  (2)关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2分)

  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2分,答出一点即可)

  (4)变化: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转变。(3分)

  史实: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 开放的伟大决策;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谈话;中共十四大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中 共十五大提出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新论断。(4分,答出两点即可)


高一级第二学期历史期中试题相关文章:

1.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测试卷

2.高一第二学期政治期中复习不定项选择题

3.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二单元综合检测试题及答案

4.八上历史期中试题及答案

5.初一历史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4162382